每年高考結束,都會有些家長這樣感嘆:
「唉,早知道當初就把你送進重點高中學習了,成績一定比現在好,你看隔壁家的小誰,從重點高中考上了重點大學,多好!」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衡水中學,這所學校是出了名的升學率高,因此不少家長慕名而來,希望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裡讀書,考上一所好大學。
但是把差生送到好學校裡,就真的能考上重點大學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影響學生成績的共有兩點:主要可以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主觀因素就是學生自己。
其一: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
明明是在同一間教室上課,由同一個老師授課,但是每個學生接受新知識的程度都不一樣,真正能記在腦子裡的東西有多少,只有他自己清楚,如果在本來就沒有學懂的前提下,課下還不認真複習,作業馬馬虎虎,這樣的學生不論遇到什麼樣的老師,都不會有好成績的。
其二:是否足夠自律。
高中正是愛玩的年紀,手機、電腦、iPad,無一不是誘惑,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即使把手機上交給家長,自己也有別的事情可以打發時間,方圓十米內有個枕頭,就能睡上一覺,什麼都能做,就是不學習,這樣的學生比比皆是,想要提高成績,還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三:心理素質。
有不少學生平時成績還可以,但是一到考試就崩盤,主要就是太緊張導致的。如果自己不努力克服,外人是無法幫忙的,到了高考也是大腦一片空白,之前的知識都白學了!
客觀因素就是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
首先,學校裡的學習環境、老師的講課方式,確實是會影響學生學習。
如果一個老師講的課幽默風趣,學生們自然更喜歡聽;學校裡學習氛圍濃厚,自然也會影響那些不愛學習的學生,因為大家都在努力,如果他不學習,就會顯得格格不入,理所當然的就融入了進去。
其次,在家庭環境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有些家長喜歡陪著孩子寫作業,但是陪伴的方式卻不正確,學生在認真寫作業,家長在一旁玩手機,美其名曰是陪伴,實則是在打發時間。
家長們應該做一些正向的事情,例如工作、看書、看報等等,讓學生覺得是全家人一起努力,這樣才會給學生正確的引導。
因此,通過以上的分析,學生的學習成績並不只是受校園環境、師資力量的影響,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當然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學生自己,關於學習這件事,只有你真正努力了,才會有好成績作為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