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詳細講解南斯拉夫解體的原因?

2020-12-10 秦川電影混剪

南斯拉夫解體是指一系列的衝突和政治動蕩使得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的過程,南斯拉夫的八個聯邦構成單位包括了六個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以及塞爾維亞境內的兩個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邦徹底解體,由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共和國組成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

1992年4月7日歐共體承認南斯拉夫波赫共和國獨立。同日美國宣布承認波赫、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獨立。

1992年南聯邦議會聯邦院通過了由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個共和國組成南聯盟的憲法,標誌著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徹底解體。

歷史因素

最重要的促使南斯拉夫民族關係不和的因素是在南斯拉夫王國時期,於二戰期間由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所發起的內戰和種族滅絕;好高騖遠的大塞爾維亞的想法;以及巴爾幹半島的泛斯拉夫主義思想。

在二戰之前,主要的緊張是由於南斯拉夫王國多樣的民族以及在人口上佔據優勢的塞爾維亞人的統治。關係的緊張源於雙方對新國家的構想完全不同。克羅埃西亞人希望建立一個聯邦制國家,他們將獲得比奧匈帝國時期更多的自治權。在奧匈帝國時期,克羅埃西亞人只在教育、法律、宗教和45%的稅收上享有自治權 。塞爾維亞人則傾向於認為新國家是塞爾維亞的盟國獎勵其在一戰中做出的貢獻,並且只是塞爾維亞王國的領土擴大而已。

兩個民族之間的緊張狀態經常引發公開衝突,以塞爾維亞人為主的國家安全機構在選舉期間進行幹涉活動並暗殺聯邦議會中的克羅埃西亞人政治領袖,如斯捷潘·拉迪奇,他反對塞爾維亞人君主的專制。並且還暗殺主張保護人權的人士,淡化知識分子的異見,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之下,激進派反對組織烏斯塔沙創建了。

國際環境

南斯拉夫曾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強國,並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從1960年到1980年期間,南斯拉夫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年均6.1%的速度增長。南斯拉夫的醫療系統是免費的,識字率達到了91%,並且預期壽命達到了72歲。然而在經歷了西方經濟體對南斯拉夫十年的援助和五年的解體、戰爭、抵制和禁運後,南斯拉夫經濟崩潰了。

狄托南斯拉夫是一個獨特的國家,其中東方陣營和西方陣營國家之間維持了平衡。南斯拉夫的總統約瑟普·布羅茲·狄托是77國集團的創始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南斯拉夫扮演了西方國家和蘇聯之間緩衝國的角色,也使得蘇聯無法在地中海擁有據點。

然而,在狄托去世之後,蘇聯的米哈伊爾·戈巴契夫上臺,蘇聯實施了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西方國家認為蘇聯已經足夠安全,南斯拉夫不再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雖然南斯拉夫維持了不結盟政策並和歐洲共同體及美國都有著貿易往來,裡根政府曾就南斯拉夫的經濟狀況製作過一份機密報告,1984年國家安全決策指引中有「美國對南斯拉夫政策」(NSDD 133)一節,在1990年解密的版本中(NSDD 54),記載了1982年以來美國對東歐的政策。其中記載有「努力擴大和推動和平演變」以推翻東歐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政權,使東歐重新回到市場經濟。

國內環境

體制問題

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共產黨希望通過支持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在1974年憲法制定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獲得了大量自治權。這引發了塞爾維亞的恐懼,並且還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產生影響。大部分塞爾維亞人都視科索沃為「民族的搖籃」,並且不能接受失去科索沃。而聯邦對欠發達地區的補貼,也引發較發達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不滿。在狄托去世之後,南斯拉夫實施了主席團集體領導制度,國家領導人由各共和國的總統輪流擔任,導致權力真空的出現。

憲法爭論和民族主義

自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於1945年成立以來,塞爾維亞就包括了這兩個自治省。1974年憲法大幅增加了自治省的權力,自治省獲得了幾乎和各共和國一樣的自治權,這削弱了塞爾維亞對自治省的影響力。而在聯邦主席團中,兩個自治省也並不是總和塞爾維亞步調一致。這在塞爾維亞國內引發了反感,一些民族主義知識分子認為塞爾維亞被分裂了。

狄托去世

在南斯拉夫總統約瑟普·布羅茲·狄托在1980年5月4日去世後,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就日益緊張。西方觀察家和許多南斯拉夫人都認為,狄托的逝世削弱了該國的凝聚力。1986年,塞爾維亞科學與藝術學會(SANU)發表了塞爾維亞在南斯拉夫地位備忘錄,反對塞爾維亞中央政府權力削弱,這激化了民族主義情緒。

民主關係

在首次多黨制選舉之後,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和馬其頓於1990年秋季提議將聯邦改為一個鬆散的由六個共和國組成的國家聯合,但是米洛舍維奇都拒絕了。米洛舍維奇認為,和斯洛維尼亞人及克羅埃西亞人一樣,塞爾維亞人也有民族自決的權利。在1990年12月,斯洛維尼亞舉行了決定是否獨立的公投,絕大多數人(佔斯洛維尼亞有選舉權人數的88.5% )都選擇支持獨立。

7最終解體

1992年4月28日,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這兩個留在前南斯拉夫的國家宣布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改名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聯合國於1992年9月22日阻止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繼承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南斯拉夫直到2000年11月1日才重新加入聯合國。2003年2月4日,該國又改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是一個鬆散的國家聯盟。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了獨立公投,55.5%的投票者支持黑山獨立。黑山於2006年6月3日宣布獨立。在科索沃,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之後,科索沃就處在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的管理之下。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宣布獨立,塞爾維亞拒絕承認,在國際社會得到了部分國家的承認。

本文選自《南斯拉夫》

相關焦點

  • 蘇聯和南斯拉夫都解體了,為何卻無法解體中國呢?原因很簡單
    從世界歷史來看,毀滅或者打擊一個國家最好的方式,並不是簡單的戰爭打敗,而最強的方式,那是直接使得國家解體,四分五裂,這樣就徹底削弱,一蹶不振了。 最典型西方幹倒蘇聯和南斯拉夫就是如此,直接讓蘇聯解體,直接讓南斯拉夫解體,蘇聯分成15個國家,南斯拉夫分成7個國家,徹底取得勝利。
  • 圖說南斯拉夫的解體
    對南斯拉夫,一直有某種情節,不僅是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和《橋》中展示的遊擊隊抗擊德寇英勇善戰的光輝形象,以及毛主席說過的「狄托像鐵一樣硬」,還有新生代熟知的中國足球隊南斯拉夫籍教練米盧蒂諾維奇。
  • 蘇聯和南斯拉夫都解體了,為何卻無法解體中國呢?原因只有四個字
    最典型西方幹倒蘇聯和南斯拉夫就是如此,直接讓蘇聯解體,直接讓南斯拉夫解體,蘇聯分成15個國家,南斯拉夫分成7個國家,徹底取得勝利。為此,解體一個國家,可以說是西方最核心的策略。但是這一點在我國上卻是徹底失敗,西方想不通,蘇聯和南斯拉夫都解體了,為何卻無法解體中國呢?其實原因只有四個字。
  • 南斯拉夫解體始末
    網絡圖以狄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黨經過長期奮戰,於1945年12月22日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但是南斯拉夫和波蘭、匈牙利或是羅馬尼亞等東歐諸國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並不是蘇聯的附庸國或是衛星國家,而是發展成為具有獨立自主地位的社會主義國家。
  • 前南斯拉夫解體原因全面解析
    從前南斯拉夫的解體中,中國或許可以學到很多經驗和教訓。一、回顧解體的歷程:打開的潘多拉盒子前南斯拉夫,全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成立於1963年,前身是1945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談起前南斯拉夫的解體,至今讓人扼腕嘆息。前南斯拉夫的解體是從經濟危機開始的。當時出現的持續通貨膨脹,最高時曾達到2400%,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各種罷工事件不斷。
  • 南斯拉夫已解體,為什麼西方還要繼續針對南聯盟?在於這三個原因
    不過南斯拉夫本來就是由幾個國家組成的聯邦共和國,自從狄托死後,其國內就再也沒人有威望壓制。蘇聯一解體,當時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更是沒了依靠。狄托在西方的慫恿、支持下,南斯拉夫爆發了數次內戰。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四國先後獨立,因此昔日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步了蘇聯的後塵直接解體了。唯有小國黑山不願獨立,依然跟隨著作為主體的塞爾維亞,組成了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不過這個南聯盟人口不到千萬,疆域也只有十萬平方公裡左右,在解體之後更顯得虛弱,與當初的南斯拉夫無法相比。
  • 南斯拉夫解體,我國為何沒出手幫助呢?
    尤其是很多本來完整統一的國家,被西方肢解,最終四分五裂,非常悽慘,到現在都很難恢復,最典型就是南斯拉夫,這麼一個繁榮富裕的國家,被西方愣是肢解。而南斯拉夫解體的時候,我國為何沒出手幫助呢?原因主要是三點。南斯拉夫這個國家,在二戰後可是一個享譽世界的國家了,為何這麼說呢?
  • 為何蘇聯南斯拉夫的解體,都從最富裕地區開始呢?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蘇聯和南斯拉夫的解體,其實都是從最富裕省份開始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何蘇聯南斯拉夫的解體,都從最富裕地區開始呢?原因主要是三點。在1989年這裡就開始動亂,三國一起鬧獨立,最終以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拉開了蘇聯解體的序幕。而南斯拉夫的解體也是如此,南斯拉夫的解體也是從最富裕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開始的,這兩個共和國那是南斯拉夫最發達的共和國,經濟最繁榮,百姓收入最高。
  • 蘇聯和南斯拉夫都解體了,為何卻無法解體中國?
    在閱讀本文前,麻煩您點點上面的「關注」哦!您的關注是筆者最大的動力!完全免費!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但是在20世紀和人類見面之後,各個國家的格局都在不停的發生著變化,很多的國家都已經向強國邁進,但是也有一些國家紛紛解體。就像曾經的蘇聯是極其強盛的,然而在後來發展的過程中卻逐漸的解體了,包括南斯拉夫也是如此。這就讓很多的人開始特別疑惑,為什麼當年的中國發展並不是特別的迅猛,可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卻逐步走向了輝煌,而蘇聯以及南斯拉夫這些國家卻土崩瓦解。
  • 南斯拉夫解體後的動蕩與科索沃戰爭
    二十世紀是一個多事之秋,二戰結束後,世界依舊沒有消停,然而要說到之後影響力最大的一件事,或許就是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了,在這場政治動蕩中,德國無疑受益最大,不但兩德實現了統一,而且國家又實現了一次高速發展。
  • 南斯拉夫解體後,為何西方沒對中國下手呢?
    這也是西方一直對我國不斷圍堵的主要原因了。但是很奇怪的一點是,在南斯拉夫解體後,為何西方沒有向中國下手呢?原因只有兩個字。西方之所以聯合起來,對蘇聯體系的冷戰,就是因為蘇聯體系威脅到了西方對世界的控制和壟斷地位,阻礙了西方的利益。
  • 南斯拉夫解體已經30年,塞爾維亞的兄弟還有幾個呢?
    所以這在國家層面也是如此,在一起生活的國家,即便是各自獨立了,但是兄弟國家的情誼還是在的,這也是大多分裂的國家內部關係依舊親密的主要原因了。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解體已經30年,塞爾維亞的兄弟還有幾個 ?你可能想不到。南斯拉夫曾經是南部歐洲的一個強國,被稱為巴爾幹猛虎,國土面積超過26萬平方公裡,人口近三千萬。
  • 南斯拉夫解體了,印度會成為下一個南斯拉夫嗎?
    那麼針對「印度是否解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解體與否,尚且未知提起印度,你對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有沒有將它和封建、腐敗、落後、高犯罪率不自覺地聯繫起來?如果僅僅只是將印度這個大國定位於此類名詞的話,那不免會顯得心胸有些狹隘了。如今的印度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地區一樣,均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
  • 為何我們的兄弟之國南斯拉夫會解體,而我國卻永遠不會?
    二戰後,因為蘇聯的強勢崛起,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也藉機完成了獨立,成為巴爾幹半島上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不過,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游離於蘇聯和美國的陣營之外,有著幾乎完全獨立的外交環境。所以,南斯拉夫和我國的關係非常不錯。
  • 南斯拉夫解體成六國,都過得好嗎?
    1991年,世界最大的事件是蘇聯解體成15國,其影響波及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當時解體成5個國家:南聯盟(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2003年南聯盟更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簡稱塞蒙。到2006年,黑山也獨立出去,南斯拉夫解體成6個國家。
  • 蘇聯解體後為什麼中國沒解體?原因只是……
    完全擊潰一個國家,最徹底的做法就是讓他解體,分為許多部分,這樣就可以完全的削弱這個國家。從打仗的角度來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打仗消耗的是兩個國家的物資。二戰結束後,美國從戰爭中獲取的利益數不勝數。一個由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體系,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逐漸被解體分裂成為十五個國家,蘇聯的解體可以說是這些民族的災難,多數地區經濟下滑,結果和制度都變得衰弱起來。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美國和蘇聯的冷戰也宣告了結束。整個兒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少了一個大國。很多人都想,為什麼不去解體中國?中國對於美國也是一個潛在危險。
  • 狄托臨終時,制定一項治國制度,是不是導致南斯拉夫解體的根源?
    狄托臨終時追求完美,制定一項制度,為何說恰恰害了南斯拉夫?狄托是二戰後南斯拉夫開國元首,也是帶領南斯拉夫人民戰勝納粹德國而獨立的國家,不過這其中還有蘇聯幫助。因為狄托靠蘇聯發展起來的,而且與史達林關係很好。如果沒有蘇聯幫助,南斯拉夫想解放很難,所以南斯拉夫的獨立實際上與蘇聯關係很大。
  • 繼蘇聯在冷戰中解體後,南斯拉夫被西方瓦解,為何沒對中國下手?
    但奇怪的是,在西方國家的幹涉下,南斯拉夫解體後,西方國家為何不向中國下手?西方聯合對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冷戰原因是,蘇聯主導的體系威脅到西方對世界的控制和壟斷地位,並阻礙了西方的利益。當時的西方思想是在蘇聯解體後摧毀整個社會主義體系,於是我們看到南斯拉夫聯盟被瓦解成一些不入流的世界小國。
  • 狄托:策略敗筆為南斯拉夫解體埋隱患,為何說造就了米洛舍維奇?
    東歐劇變後,曾是歐洲大國的南斯拉夫也解體了。南斯拉夫解體與蘇聯解體不同,南斯拉夫是在蘇聯解體後一年,1992年開始解體,但此後南斯拉夫經歷了3個階段解體。
  • 南斯拉夫解體28周年,曾經輝煌的國家為何瞬間土崩?
    28年前,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邦徹底解體,由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共和國組成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