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國家統計局如期公布了11月國內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變動。從官方發布數據來看,70個大中城市裡36城新房價格繼續大漲;二手房方面,44城繼續保持上漲,可見即便國家從8月開始就不斷更新調控新政,但房價似乎越調越漲。
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真正把高房價降下來?
潘石屹就曾一針見血指出,降房價最好方法就是「徵稅」:房產稅以及空置稅,通過增加炒房者持有成本,令房地產投資利潤降低才能更好降低空置房率,迫使投機者拋售手中房子,藉此來平抑房價以及房租上漲。
平心而論,潘石屹的建議並非完全無用,關鍵在於-房產稅何時出臺落實?
房產稅真要來了?央行行長表態、財政部確定。
在房說君看來,國內房地產市場「迫切」需要房產稅的出臺。首先,官方11月數據已經坐實國內主要城市房價都「虛高」,超過50%比例的城市新房二手房價都大漲;其次,國內城市租房空置率普遍「偏高」,按照目前存量房計算至少3年內都難以消化完;更主要的是,在投機炒房者手上握有幾套房子伺機炒賣,而真正剛需卻苦於高房價買不起。房產分配不均勻問題已經越來越明顯。
慶幸的是,最近高層也頻頻傳來有關房產稅的消息:
先是財政部長劉昆在11月中,在《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文章中發表評論,要進一步完善現代樓市稅收制度,確定房產稅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布推進」的準則來經辦,對住房進行全面估值後進行房產稅徵收。
然後央行行長易綱也表態,要完善地方稅制來提高直接稅佔比,擺脫對土地財政依賴等。很明顯,央行行長這是在為房產稅、空置稅出臺進行「預熱」。
從這兩個信號來看,房產稅這次是真的要來了。跟房說君觀點一致的,還有著名經濟專家馬光遠,在他看來目前房地產信息不斷完善,也具備了對家庭「第三套住房」徵收房產稅的條件,隨著房產稅拍板對於炒房者來說是個嚴重打擊,會大大提升他們炒房成本和利潤。
重要信號:專家提出房產稅「免徵面積」,超標或要每年交稅?
國家高層的連續拍板,房產稅這次是真的要來了。一旦落實,房產稅真的就能打擊炒房者降低房價嗎?房說君以為,房產稅稅率對滴也是2%起步,而炒房資金成本大約在7%,兩者相加至少每年增加了近10%成本,也就意味著100萬房子炒房者每年都要支付近10%成本,利潤大大減少。
讓剛需最擔憂的是,房產稅的「無差別徵收」不管是炒房還是自住都需要繳納,那剛需豈不是被誤傷?
重要信號來了:專家提出房產稅「免徵面積」,避免誤傷剛需。
全國人大財經委尹中卿副主任就提出,房產稅可能會對房價造成影響,提高房屋使用和佔有成本,應該對剛需設置「免徵面積」;另外,財政部稅政研究院張學誕也指出,人均免徵面積應在40-60平米內,稅率在0.2%-1.2%之間最為合理。
這是什麼概念?按照專家提出的「免徵面積」建議,三口之家房子在120平米內是不用交稅,一旦超過這個標準按房屋實際價值交稅,例如除去「免徵面積」後超出房價100萬,每年最低要交2000元稅費,最高或每年交稅1萬多。不管是炒房者還是剛需都注意了,房產稅定義並非一次性繳納,而是超標後每年都需要交稅,意味著最低2000元起,最高或要交1萬多。
房說君以為,房產稅出臺主要意義不是奔著降房價而去,而是讓地方擺脫對土地財政依賴,這點從央行行長易綱的表態中可以看到;另外,本次不單國家高層連續拍板,黨報也建議對樓市使用「3大手段」:
經濟日報在12月初發表《對炒房亂象絕不手軟》評判,當中黨報明確指出要用行政手段、金融手段、財稅手段來遏制樓市投機風氣,穩定房價,前兩者容易理解無非就是新政調控來對市場進行幹預,重要信號應該後者:財稅手段,很清晰明白要利用房產稅、空置稅等穩定樓市。
房說君有話說:高層連續拍板,說明這次房產稅是真的要來了。與此同時,專家提出「免徵面積」也是值得商榷,三口之家至少要在120㎡的總面積後才開始徵收,按照0.2%-1.2%稅率計算,超標後100萬房價每年最低交稅2000元起,最高或要交稅超過1萬。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房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