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真要來了?財政部已確定:未來統統「這樣」徵收,值得期待

2020-12-27 騰訊網

「房產稅」已連續多年成為樓市熱詞,無論是平常老百姓還是房產投資者,或者是開發商,都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作為樓市調控的「壓箱底」大招,一旦實施整個樓市都會受到影響,因此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如今樓市雖然整體已經回歸平穩,但房價依舊居於高位,買房意味著大半輩子的收入全部貢獻給虛高的房價,甚至要掏空家庭的「6」個錢包,因此亟需房產稅來加快樓市泡沫的消除。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掌握具體措施和時間,因為樓市整體需求在不斷減少,需要在政策落地前將手頭持有多餘的房產拋售,避免以後交稅不說,可能還會「爛」在手裡。

而早在3年前,財政部高層在談及房產稅時就已經明確表示:未來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的立法和實施。可見,未來房地產稅落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回歸到目前我們最想知道的兩個問題:第一,什麼時候開徵?第二,以何種形式開徵?

一、什麼時候開徵?

在「房產稅」這個名詞出現之後,市場上就經常傳出「房地產稅即將落地」的消息,在各路媒體的不斷「添油加醋」後,消息一下傳得沸沸揚揚,無數購房者拍手叫好,無數炒房客心驚膽戰。比如前不久,央媒新華社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其中就提到了需要加快徵收房地產稅來抑制樓市「打新熱」:

除了增加供給、新房限價之外,樓市調控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更多地關注住房流向,加強對持有環節的調控,讓稅收槓桿發揮更大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抑制投資投機行為,或許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央媒發表這篇文章,其主要目的也是抑制深圳、杭州等熱點城市出現的「打新熱」。經過其他媒體的渲染後,就發酵為「房產稅全面開徵」、「房產稅要來了」等消息,一時間樓市滿城風雨。但後來事實證明這又是一場鬧劇,已有官方闢謠。不過通過這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無房剛需是真正希望房產稅能夠儘快落地,而炒房客投資者們也十分畏懼它,因此「狼來了」的道理在這裡並不管用,每次都有很多人願意相信。

雖然房產稅具體開徵時間未知,但業界諸多學者認為「十四五」期間出臺概率比較大。

比如華夏新供給經濟學院長賈康就發文稱:「深圳開徵房地產稅」的傳聞值得相關部門改革創新的精神加以考慮,變為「實招」。表明了自己的意願,希望有關能夠對此加以考慮,將房地產稅提上日程。

無獨有偶,著名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更是直言不諱道:「我認為,『十四五』期間可能是出臺房地產稅最好的時機,這個時機一旦錯過,未來恐怕很難找到出臺的時間窗口」。對此,馬光遠還給出了四個理由。第一,規劃建設稿中提到了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優化稅制結構,適當提高直接稅比重,而房產稅屬於地方最重要的稅種;第二,房地產稅可作為地方財政收入補充重要來源;第三,隨著房地產相關信息的健全,相關的障礙也會慢慢消除;第四,貫徹「房住不炒」基本原則,房產稅是手段之一。

二、以何種形式開徵?

著名經濟學家陳平在其專欄「眉山劍客」就發表了對於房地產稅的看法:處理房地產泡沫的問題,與處理美國金融市場的「垃圾債」問題一樣。解決中國房產泡沫問題,還是要靠房地產稅。第一步,結合大數據進行全民房地產登記,弄清房產具體歸屬以及合法性。第二步,設立房地產稅率階梯,持有一套房進行最低檔收稅或不收稅;兩套房進行中檔收稅;三套房及以上進行階梯收稅。此外,對於多套房持有者房子賣不出去可以設立相關「債券」,等到房子價格回歸真實水平再將債券買回來,避免被套牢。

被譽為「金融市長」的黃奇帆則認為,降房價最好的辦法就是收房地產稅,國內持有幾十套房、幾百套房的人大有人在,收持有多套房的人稅。黃奇帆表示,起徵點和起徵面積是關鍵因素,一般來說房產稅超過3%時就沒人敢炒房了,因為炒房資金成本為6%左右,此外還要加上每年1%的物業費,如果按照3%的稅收來計算的話,炒房每年需要10%左右的成本,這樣炒房就完全沒有利潤空間了。

而最為關鍵的「信號」,來源於財政部,確定了未來徵收方向。

前不久,財政部部長劉昆撰寫了《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文章,介紹了「十四五」時期財稅改革任務,其中提到了:

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

從中,我們不難得出三個結論:第一,上文已經談到3年前財政部已經為房地產稅出臺「吹過風」,如今再次提及,證明了未來房地產稅落地的結論。第二,房地產稅需要立法先行,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出發來考慮。第三,房地產稅落地不會「一次性」,會逐漸推進,不停增加與落地試點城市。

為什麼這麼多專家學者都堅信房地產稅是炒房客的「大殺器」呢?從本質上來講,房地產稅直接提高了持房成本,與收益直接掛鈎。隨著樓市不斷調控,當前房價大漲趨勢得到了緩減,已經讓部分炒房客「按捺不住」了,紛紛將手頭的房子拋售於二手房市場,這也是為何近兩年多地二手房掛牌量不斷增加的原因。

而房地產稅一旦落地,結果不僅是沒有收益這麼簡單,房子越多收稅越多,持房成本越高。而如今住房持有率已經很高了,樓市的需求不如以前那麼旺盛,因此未來二手房市場或許會出現「堵車」現象,那麼到時候不僅每年要交很多稅,還要面臨房子賣不掉的難題。

可能現在還有很多人對此比較樂觀,認為收稅是針對買入時價格來徵收的,多年前買的房子如今房價已經翻了幾倍,就算收稅也沒多少。對此,財政部早已明確透露: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其意圖很明確,你房子現在值多少錢,就按照現在的價格比例進行徵收。

相關焦點

  • 央媒發文,房產稅真要來了?財政部確定,未來統統「這樣」徵收
    房產稅要不要開徵已經沒有懸念了。財政部高層早在3年前談及房產稅時就明確表示,未來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財政部一錘定音,一切「反對房地產稅徵收」的雜音都頓時被消除了。
  • 真要實施房產稅?財政部決定「此種形式」徵收,專家預測徵收時間
    徵收房產稅有利於房價下調因此有大部分人都認為只有出臺房產稅這樣才能夠打擊炒房投機客的根本,才能夠讓房價因為房地產稅的出臺而下跌。有專家預測房產稅開徵的時間之前有專家公開反對房產稅開徵,認為房地稅沒有理論依據可以出臺,不具備現實的意義。但事實上,房產稅的徵收是早晚將會實施的事情,早在2017年的時候,財政部就已經是對外透露將會分步推進房產稅的徵收。但早晚會徵收房產稅並不意味著2021年就會出臺這一政策。
  • 央行行長表態、財政部確定!房產稅要拍板?黨報建議「3大手段」
    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真正把高房價降下來?潘石屹就曾一針見血指出,降房價最好方法就是「徵稅」:房產稅以及空置稅,通過增加炒房者持有成本,令房地產投資利潤降低才能更好降低空置房率,迫使投機者拋售手中房子,藉此來平抑房價以及房租上漲。平心而論,潘石屹的建議並非完全無用,關鍵在於-房產稅何時出臺落實?房產稅真要來了?央行行長表態、財政部確定。
  • 房子是財富,是財富就要徵稅,徵收房產稅是大勢所趨
    既然房子就是財富,也就是穩賺不賠的收入,那麼問題來了,按照目前中國的稅收徵管政策,有收入就必須徵稅,而且收入越高,徵稅就要越多。曼君認為,必須對房子徵收房產稅,才能夠讓老百姓對稅收心服口服,否則,就是一句空話。換句話來說,徵收房產稅是早晚的事情。其實,房產稅徵收的消息不絕於耳,只不過到目前為止,國家還沒有明文規定如何徵收房產稅,房產稅到底徵收多少才是最好的。
  • 房產稅且行且近?財政部發出「重要信號」,統統按「新規」徵收
    毫無疑問,之所以27歲就買房,大多數原因要歸功於「有房才有家」這樣的傳統觀念,而這觀念背後,自然站得是一群丈母娘。至於炒房客或者房產投資人,如果大家都不著急忙慌的買房,又何來的炒房一說?沒有炒房獲利這麼一說,什麼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全民買房時代也都是子虛烏有之事。房住不炒這個詞語更不會有出現的可能。
  • 清研智庫:中國房產稅要來了?先看看美國房產稅
    房產稅是美國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稅源。美國Tax foundation數據,房產稅佔美國國家和地方稅收總額的31.5%,佔地方財政收入的46%。由來美國的房產稅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房產稅就是針對房屋持有徵收的稅,每年一交。
  • 房產稅「要來了」?專家提出建議:超過「免徵面積」要交稅
    有人認為應該「打擊」炒房客,有人認為應該取消公攤面積,也有人覺得推出「房產稅」比較實在。關於房產稅,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被提出來了。因為房產稅是針對「炒房」最有效的策略,很多發達國家都有這個「政策」。比方說美國,房產稅徵收一般都是1%到3%左右,一套50萬美元的房子,一年下來至少需要交納5000美元,多則需要繳納15000美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 財務請收藏:房產稅風險自查清單大全
    ;但對售出前房地產開發企業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應按規定徵收房產稅。 六、查地下建築物是否按照規定納稅 參考文件: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築徵收房產稅的通知 財稅[2005]181號 一、凡在房產稅徵收範圍內的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築,包括與地上房屋相連的地下建築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築
  • 美國房產稅繳納方式,要交多少?
    美國房產稅的稅基是由房屋的評估值決定的,政府會定期估計房屋的市場公平價格。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房屋的估值越高,則需要繳納的稅收就越多。美國房產稅稅率變動較頻繁,其確定方法是政府用除房產稅以外的其他政府收入總額與下一財政年度預算總額的差額除以當地房地產的市場價值來制定房產稅的稅率。
  • 房產稅徵收的他山之石:美國不動產稅率各州不一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使得房地產稅成為今年人們關注的熱點。房地產稅被認為是一個完整的稅收體系,其徵收對象包括「房產」和「地產」,且涵蓋房地產的「交易」和「持有」環節。
  • 房產稅沒來,2個消息先來了,這類人要「徹夜難眠」了
    在我們普通人的人生目標或者規劃當中,買房可以算得上是「頭等大事」了,畢竟像結婚成家、孩子上學這樣的大事,也都需要以房子為基礎。 但至少有一點已經明確了,那就是房產稅的徵收依據。財政部部長肖捷曾經表示,房產稅將會根據房屋的評估價值來徵收。
  • 國家未提房產稅,有專家稱不適合徵收,馬光遠:5年內大概率出臺
    我記得2009年的時候我做房產稅專題就是空轉十年的房產稅,可見,不知道這個討論持續了有多久了。前段時間因為人口普查把房產稅的開徵再次推向了討論的熱潮,網傳「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首次把查房信息納入普查範圍,是不是意味著要為收房產稅做鋪墊?」結果,人家統計局站出來回應說,以房「查人」是世界普遍採用的方式,因為人都居住在房子裡。
  • 打通房地產的「奇經八脈」,實現「一張網」,距離徵收房產稅只是...
    如果全國房屋信息不聯網,各地只能根據自己本地的房屋信息進行徵收,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極端情況。比如,某炒房客在每個城市都有一套房子,所以,在每個地方的房屋管理信息系統中,都是首套房!應該是不需要繳一分錢房產稅的,這種肯定是不合理的。
  • 炒房的睡不著了,央媒發文透出重要信號,房地產稅真要來了?
    近十年來,關於房地產稅徵收的消息頻頻爆出,「房產稅」已經連續8年成為房地產年度關鍵熱詞,無房人期望房寄希望於房地產稅出臺徹底將高房價「打趴下」,而多房一族則希望房地產稅不要來免得增加房產的持有成本,而房地產稅徵與不徵也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熱點。然而,不管爭論有多火爆,房地產稅徵收到目前為止都是「光打雷不下雨」,到現在,全國僅有重慶和上海在小範圍試點房產稅徵收。
  • 房產稅將成未來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一匹黑馬」或取而代之
    房產稅的靴子會落地嗎問題來了,房產稅會成為未來地方政府主要的財政來源嗎?可能性不大。鑑於中國的特殊國情,就是城市家庭「呈倒三角」模式發展,未來子女可以繼承2~4套房。而外來人口湧入城市的步伐已經放緩,2015年之後流動人口甚至由正轉負,並持續至今,外來人口作為接盤俠已後繼乏力。這意味著未來的子女將憑空多出幾套房,很難租賣出去。
  • 這次,房產稅真的要來了?剛剛國家宣布穩妥推進,釋放了3大信號
    從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被提出,房產稅開徵的進程就更加快了腳步,這也被認為是房地產長效機制建立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叫法是房地產稅,為了方便,姑且就叫房產稅。房產稅經常被當成打擊炒房的工具,而且還能降房價,所以被寄予了太多的厚望和期待。有人同意就一定有人反對。
  • 財政部部長發文了!房地產稅真要開徵了?
    2020年不愧是暴擊之年,眼看這一年就要翻篇兒,沒想到重錘還是一錘一錘地撲面砸來,前陣子我們剛被延遲退休的消息搞得焦頭爛額,緊接著房地產稅的訊息也接踵而至……12月23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人民日報撰文,表示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改革」。
  • 房產稅究竟什麼時候出臺?前央行副行長警告:樓市狂歡日子不多了
    大家一直說房產稅要來了,其實這句話嚴格來說是不準確的,房產稅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徵收了,換句話說,不是房產稅要來了,而是早就來了。1986年10月1日,國家就已經開始實施《房產稅暫行條例》,明確規定房產稅的納稅人為由產權所有人。房產稅依照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至30%後的餘值計算繳納。
  • 房多也「難過」,房產稅沒來「它」來了,2億人受影響
    相信但凡對房地產業有過一點了解的人都曾聽說過「房產稅」,關於房產稅發布的消息也傳了很多年,不過卻一直都沒有落地。不過大多數人對於這個消息還是比較在意的,因為一旦房產稅開始徵收,無論是樓市還是房價都會產生巨大變動,有房的人還是無房的人都會受到影響。我國財政部部長肖捷在談及房產稅時曾表示,明確房地產稅將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的立法和實施。
  • 房產稅實際上是資產收益稅?這樣說基本就懂了
    圍繞著房產稅的立法、標準、徵收範圍和手段一直沒有很明確的消息。對於很多人來說,房產稅的徵收,有點像狼來了。這個狼兇不兇,來不來,有很多思慮。其實,房產稅的叫法並不說非常貼切,如果叫「房產類資產持有稅」就好多了。因為這個稅,實際上是針對產權人持有時產生資產收益時收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