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已連續多年成為樓市熱詞,無論是平常老百姓還是房產投資者,或者是開發商,都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作為樓市調控的「壓箱底」大招,一旦實施整個樓市都會受到影響,因此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如今樓市雖然整體已經回歸平穩,但房價依舊居於高位,買房意味著大半輩子的收入全部貢獻給虛高的房價,甚至要掏空家庭的「6」個錢包,因此亟需房產稅來加快樓市泡沫的消除。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掌握具體措施和時間,因為樓市整體需求在不斷減少,需要在政策落地前將手頭持有多餘的房產拋售,避免以後交稅不說,可能還會「爛」在手裡。
而早在3年前,財政部高層在談及房產稅時就已經明確表示:未來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的立法和實施。可見,未來房地產稅落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回歸到目前我們最想知道的兩個問題:第一,什麼時候開徵?第二,以何種形式開徵?
一、什麼時候開徵?
在「房產稅」這個名詞出現之後,市場上就經常傳出「房地產稅即將落地」的消息,在各路媒體的不斷「添油加醋」後,消息一下傳得沸沸揚揚,無數購房者拍手叫好,無數炒房客心驚膽戰。比如前不久,央媒新華社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其中就提到了需要加快徵收房地產稅來抑制樓市「打新熱」:
除了增加供給、新房限價之外,樓市調控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更多地關注住房流向,加強對持有環節的調控,讓稅收槓桿發揮更大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抑制投資投機行為,或許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央媒發表這篇文章,其主要目的也是抑制深圳、杭州等熱點城市出現的「打新熱」。經過其他媒體的渲染後,就發酵為「房產稅全面開徵」、「房產稅要來了」等消息,一時間樓市滿城風雨。但後來事實證明這又是一場鬧劇,已有官方闢謠。不過通過這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無房剛需是真正希望房產稅能夠儘快落地,而炒房客投資者們也十分畏懼它,因此「狼來了」的道理在這裡並不管用,每次都有很多人願意相信。
雖然房產稅具體開徵時間未知,但業界諸多學者認為「十四五」期間出臺概率比較大。
比如華夏新供給經濟學院長賈康就發文稱:「深圳開徵房地產稅」的傳聞值得相關部門改革創新的精神加以考慮,變為「實招」。表明了自己的意願,希望有關能夠對此加以考慮,將房地產稅提上日程。
無獨有偶,著名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更是直言不諱道:「我認為,『十四五』期間可能是出臺房地產稅最好的時機,這個時機一旦錯過,未來恐怕很難找到出臺的時間窗口」。對此,馬光遠還給出了四個理由。第一,規劃建設稿中提到了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優化稅制結構,適當提高直接稅比重,而房產稅屬於地方最重要的稅種;第二,房地產稅可作為地方財政收入補充重要來源;第三,隨著房地產相關信息的健全,相關的障礙也會慢慢消除;第四,貫徹「房住不炒」基本原則,房產稅是手段之一。
二、以何種形式開徵?
著名經濟學家陳平在其專欄「眉山劍客」就發表了對於房地產稅的看法:處理房地產泡沫的問題,與處理美國金融市場的「垃圾債」問題一樣。解決中國房產泡沫問題,還是要靠房地產稅。第一步,結合大數據進行全民房地產登記,弄清房產具體歸屬以及合法性。第二步,設立房地產稅率階梯,持有一套房進行最低檔收稅或不收稅;兩套房進行中檔收稅;三套房及以上進行階梯收稅。此外,對於多套房持有者房子賣不出去可以設立相關「債券」,等到房子價格回歸真實水平再將債券買回來,避免被套牢。
被譽為「金融市長」的黃奇帆則認為,降房價最好的辦法就是收房地產稅,國內持有幾十套房、幾百套房的人大有人在,收持有多套房的人稅。黃奇帆表示,起徵點和起徵面積是關鍵因素,一般來說房產稅超過3%時就沒人敢炒房了,因為炒房資金成本為6%左右,此外還要加上每年1%的物業費,如果按照3%的稅收來計算的話,炒房每年需要10%左右的成本,這樣炒房就完全沒有利潤空間了。
而最為關鍵的「信號」,來源於財政部,確定了未來徵收方向。
前不久,財政部部長劉昆撰寫了《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文章,介紹了「十四五」時期財稅改革任務,其中提到了:
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
從中,我們不難得出三個結論:第一,上文已經談到3年前財政部已經為房地產稅出臺「吹過風」,如今再次提及,證明了未來房地產稅落地的結論。第二,房地產稅需要立法先行,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出發來考慮。第三,房地產稅落地不會「一次性」,會逐漸推進,不停增加與落地試點城市。
為什麼這麼多專家學者都堅信房地產稅是炒房客的「大殺器」呢?從本質上來講,房地產稅直接提高了持房成本,與收益直接掛鈎。隨著樓市不斷調控,當前房價大漲趨勢得到了緩減,已經讓部分炒房客「按捺不住」了,紛紛將手頭的房子拋售於二手房市場,這也是為何近兩年多地二手房掛牌量不斷增加的原因。
而房地產稅一旦落地,結果不僅是沒有收益這麼簡單,房子越多收稅越多,持房成本越高。而如今住房持有率已經很高了,樓市的需求不如以前那麼旺盛,因此未來二手房市場或許會出現「堵車」現象,那麼到時候不僅每年要交很多稅,還要面臨房子賣不掉的難題。
可能現在還有很多人對此比較樂觀,認為收稅是針對買入時價格來徵收的,多年前買的房子如今房價已經翻了幾倍,就算收稅也沒多少。對此,財政部早已明確透露: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其意圖很明確,你房子現在值多少錢,就按照現在的價格比例進行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