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踏出舒適圈,照著這個練習做,就能改變你的人生

2020-12-23 環球世界奇妙事

在你的人生當中,有沒有那麼一件事情,你一直很想要去做,很想去嘗試,很渴望去追求。那件事情可能是創業,可能是你厭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想去看看自己的人生,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也可能你從小喜歡創作,一直想要完成一部屬於自己的原創小說,或者是你想要學習彈吉他。又或者是想拋開一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環遊世界等等。這些事情呢,都是我們曾經答應自己要去做的,卻因為各種原因遲遲不敢踏出那一步。不斷地用各種藉口把計劃延遲,花了很多時間想的太多,卻始終沒有任何行動。到頭來夢想還是一個夢想。如果你有以上的經驗,或許接下來的內容可以幫到你。

為什麼我們沒有勇氣地踏出舒適圈,去完成想要完成的目標。歸根到底那就是恐懼,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對恐懼。首先你要提前去考慮最壞的狀況,仔細的去思考那些你想要做的,卻又害怕不敢做的事情。去想像一下,如果你現在沒有採取行動的話,一段時間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這樣的思考能夠讓我們意識到行動的重要性,進而產生動力去採取行動。

不過光是在腦袋裡面思考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把這些想法寫出來,幫助我們理清思路。這裡有一套練習,只要三張A4紙就可以搞定了,那我們開始吧。

首先,第一頁寫一個大標題,如果我會如何,然後分別在下方列出三個副標題,他們分別是定義,避免和修補。在第一頁你可以寫出內心中那些一直想要做的,卻一直拖延遲遲不敢做的事情。這些想法可能是拋開一成不變的生活,出國旅遊和喜歡的人告白,跟老闆提出升職的要求,辭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勇敢創業或者是去體驗一次高空跳傘等等,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因為這些東西就只有你自己看的,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維,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把所有在腦袋裡面已經存放很久的計劃。所有的想法任何你想要的通通都把它們寫在紙上,相信我這是一個很過癮的思考。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有很多很有趣的想法,一直藏在你的腦袋深處,告訴自己人生就只有那麼一次啊。很多很酷的事情等著你去完成。接下來就是用剛剛那三個副標題去做更深入的思考。

第一個標題定義,定義的意思呢,是讓我們去想像一下,如果現在採取行動,你所能預料到的最壞情況是什麼呢?所有你所能夠想像到的困難、問題呀,糟糕的事情都把他們一個個的寫出來。你肯定還會想到更多糟糕的狀況,不用擔心在這裡全部都把它們寫出來。

接著,第二個副標題避免,顧名思義就是提前去思考如何去避免問題的發生。針對剛剛想到的狀況做出解答。

第三個標題為修復。在這裡我們想像,如果最壞的情況還是發生了,我們該要做些什麼來彌補,或者可以向誰來尋求幫助的,你會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想不到的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只要你願意認真地去思考答案,總是會被我們找出來的。就算最壞的結果發生了,也不會壞到怎麼樣不要一開始就被自己想像出來的難題給嚇得我都不敢前進。

接下來第二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計劃成功了,會對你現在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通過這個問題去想像一下,你完成了這件事情後會帶來的美好結果,你創業成功了,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收入足夠讓自己過上自由的生活。不用朝九晚五地回到辦公室,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也不必再過每年見家人1次的生活,想像一下你從這樣的生活解放出來,可以隨時陪伴家人,隨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生命更有意義。那是不是很美好呢?所以在這裡花個十分鐘去想一想,當你的目標成功後,所能夠帶來的人生變化,就能夠讓我們更有動力地向前邁進。

接著來到了最後一頁,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行動的代價。每當我們想要嘗試一些新的事物,都會非常容易想到可能會出錯的地方,導致不敢踏出那一步。買房子的時候,擔心未來的房價會下跌,想要轉行的時候又擔心自己不夠能力勝任新的工作。我們總會想出各種各樣的原因來綁住自己不敢向前走,但是往往我們都不會去思考。如果維持現狀到底會有多糟這就是不改變的代價。去認真地想一想,如果你現在不採取行動的話,什麼都不改變。六個月後,一年後,三年後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去認真想像一下未來的模樣,結果很可能會是一副很可怕的畫面。

比如說,現在有一位生活習慣不健康的年輕人正在面對人生選擇題。如果他現在不開始運動,每天都吃一堆垃圾食物,那麼六個月後就會變成一個肥胖的人。一年後,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身體出現各種病痛,還要花上昂貴的醫藥費來做治療。再過三年後,這位年輕人行動不便的躺在病床上,後悔著當初自己不行動的決定。通過這樣的想像,能夠逼你自己去認清所有不行動會帶來的後果。你會意識到不行動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非行動不可。到了這裡,這個練習大致上已經完成了。最後的一部分就是用一到十分,來作為衡量什麼是最小的影響,什麼是最大的影響。如果做出這項行動,需要面對一道三分暫時性的不舒服,但卻可以為你自己的人生帶來八到十分正面的影響的話,那我們就應該去做這件事情。我相信,如果大家照著這個方法去做思考練習的話,生活上就會出現很大的改變

建議我們每三個月做一次這樣的練習,定時的去評估自己的目標。這裡分享一個非常有用的人生格言,可以應用到人生所有的方面上,這句話就是

輕鬆的選擇,困難的人生

困難的選擇,輕鬆的人生

輕鬆的路往往會越走越艱難的,艱難的道路往往會越走越輕鬆的。我們最害怕去做的事情往往就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折磨我們的往往都只是想像而已,都不是真實。

希望通過這個練習,可以幫助大家勇敢踏出舒適圈,完成更多想要完成的目標,向更好的自己邁進。記住人生只有那麼一次,如果你內心真的有那麼一件很渴望要做的事情的話,那就勇敢地去做吧,不要再被那些自己想像出來的問題,阻止你前進。事實上,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告訴自己今天就開始行動吧。

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的話,麻煩點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心理能量】舒適圈第3彈:如何與心理舒適圈「和平相處」
    在舒適圈裡待著,比突破它更需要智慧。——座座 座座今天接著來分享「心理舒適圈」系列——你該如何與舒適圈和平相處。 【核心觀點回顧】 座座說過我們要怎麼對待舒適圈?
  • 踏出不再舒適的舒適圈,找出最符合你心理狀態的遠走方式!
    人生很多事情有時效性、錯過無法回頭,但如果有時光膠囊,你敢不敢走出舒適圈、為自己勇敢一次呢?「如果讓我回到當時,我可能不會選擇……」,當你心中曾經說出這樣的句子,代表多少對過去存在著遺憾。二、踏出各種舒適圈與相對應的方式1、心理舒適圈心理的舒適圈包含你的核心人格、習慣被對待的方式,以及尋找親近事物的方法等等,都是有軌跡的。
  • 踏出第1步,人生才會有更多可能
    汪奶奶的經歷完美詮釋了一句話,年齡只是數字,人生不被定義。由此我又想到了讀過的一本書《生而不凡》。裡面有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是12歲,還是80歲,打破常規,踏出舒適圈,這件事從來都不晚。值得一提的是,前提你必須要踏出你的舒適圈。但是大多數人都喜歡做白日夢,夢醒了還是會重複昨天的故事,就這樣蹉跎了歲月。
  • 舒適的本質,是定期踏出舒適圈半步
    當覺得日子也沒那麼舒適後,再穩中求進地擴大舒適圈。 而擴大舒適圈的最佳打開方式就是:定期踏出舒適圈半步。 01 攝影師顧瑩,曾是前中國滑翔傘國家隊隊員,四次獲得全國滑翔傘女子冠軍。
  • 如何心安理得地在舒適圈呆很久?
    你覺得我在舒適圈過得挺慘的,殊不知,我在舒適圈活的真的挺好的,和熟悉的人做朋友,做得心應手的工作,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嗎?花了好大力氣才走進來,現在你叫我跳出來,是在搞笑嗎?是的,你沒看錯。這屆年輕人,在經歷非典,金融危機,新冠肺炎……之後,已經越來越不信跳出舒適圈,才能改變人生這碗雞湯了。他們更堅信,跳出舒適圈是個坑,那意味著再也回不去。現在要想佛系青年們改頭換面,不如贈他一句,人生苦短,只願平凡。
  • 勇於踏出舒適圈的星座,不甘平庸,想要追求有價值的人生
    人生中,總有一部分人勇於踏出舒適圈,去追尋更有價值的人生。主筆:老巫對於大多人來說,安於現狀,活在舒適圈是一件很舒心的事,畢竟有些人想安逸都安逸不了,可也有人不甘平庸,想要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那麼有哪些星座勇於走出舒適區呢?
  • 該如何踏出第一步呢?
    而我們常聽到的舒適圈意思其實就是等同於我們的能力圈。想要強化自己的能力,你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然而,突破舒適圈是一個違反人性的行為,好比開會講PPT。如果你是個不習慣受到關注的人,而你又必須公開演說,你應該會覺得相當煎熬。你的大腦會感到恐懼緊張,反對進行任何不熟悉的行為。舒適圈會埋沒一個人的能力。
  • 如何才能跨出舒適圈,擴大能力圈,駕馭不適圈?
    對於好的習慣和習慣,我們保持就好;但對於壞的習慣和喜好,則需要我們去調整和改善,因為它們會限制和阻礙你。從短期來看,待在舒適圈內確實讓你感到很輕鬆、很舒服,但當你在這個「不好的舒適圈」裡待久了以後,你會發現你「最終」渴望的事物基本都在舒適圈外,比如你渴望找到更好的工作,渴望賺更多的錢,渴望有一個好的身材、一個健康的身體......
  • 別折騰,跳出舒適圈,才是人生最毒的雞湯
    時間久了,你就會被這個時代拋棄。所以,每個人都被這個詞所困擾,甚至引發了很多人的焦慮情緒。很多人因此盲目跳出舒適圈,去嘗試沒有了解過的領域。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跳出舒適圈亦是如此。可是說它是,人生最大的「陷阱」,願你別輕信。01現在有一個理論,就是如果你活的領域非常了解,十分舒適,說明那並不是一件好事。只有離開舒適的溫床,到處挑戰自己的能力的地方,才算是正常的生活。
  • 放不下這三種銷售毒瘤,你的銷售成功不了,看完趕緊踏出舒適圈!
    放不下這三種銷售毒瘤,你的銷售成功不了,看完趕緊踏出舒適圈!「放下」是一個讓人崩潰的詞,簡簡單單十一筆,卻讓有的人一生都無法做到。無論在愛情,工作,還是生活中,拿起來容易,但是想要放下卻難如登天。放下是一個兵解的過程,意味著你的心血,你的努力在頃刻間煙消雲散,不留一片雲。所以我們才會在這兩個字之間難做取捨,舉棋不定。在愛情裡面,放不下或許還是一種美好,一種對過往的緬懷,還能夠讓人有對最後念想保留的權利。但是你要是在銷售中放不下,那我只能說,你銷售做的再努力也註定不會成功。
  • 如何幫娃走出舒適區?「改變」是種精神,關鍵是做好「精力管理」
    近年來有一個詞十分的火熱——「舒適區」,舒適區通俗來講就是在自己所熟悉的範圍內,去做讓自己感到輕鬆、駕輕就熟的事情。在這個「圈子」裡,你不易感到過度的緊張,也不會迎來過多挑戰。但是一直處於舒適區中,也就意味著在你在原地踏步,停滯不前。對於成人來說,有時候還會犯懶在舒適區中走不出來,所以更不要提那些自制力不強,不用費心謀求生計的孩子們了。
  • 走出舒適圈,差點毀了我自己:別盲目跨出舒適,掌握三點很重要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上學的時候,害怕上臺做題,更怕被叫起來回答問題;工作中,害怕向領導做匯報更怕開會被裡突然叫起來發表意見;凡事要挑戰自我的事情,永遠是站在角落不嘗試。久而久之,你在職場上成了小透明,升職加薪沒你的分,生活中你也得過且過,別人事業有成走向人生巔峰,你只是混的最差的那一個。
  • 跳出舒適圈會害了你
    我問了他你都做了什麼事情,他說自己每天都會看書,健身,努力工作。當我們準備提升自己的時候,都是積極的,因為我們想改變自己,想提升自己,但是這種積極是錯誤的。史蒂芬柯維在(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裡寫的第一個習慣是積極主動。
  • 跳出舒適圈,堅守能力圈
    1.認識舒適圈美國心理學家諾爾.迪奇將學習和改變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最近幾年提出的舒適圈的概念源於「舒適區」的概念。對一個人來說,如果一直學習對自己沒有難度的知識,或者經常做得心應手的事,隨著時間長了就很容易停止成長,一旦不進步,這就處於舒適區的狀態。人生來就是要創造價值的,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總有一個在路上。而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挑戰性的內容,稍有壓力,讓自己的行為和精力都達到最佳狀態。然而,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成舒適區,人也隨之成長。
  • 成長就是跳出小舒適區,重塑大舒適區
    沉溺於「舒適區」的人,並不認為自己在虛度光陰,反而感到非常愜意舒服,覺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壓力,不思進取、固步自封,沒有危機感,已經與時代脫軌,甚至產生自我麻痺感。 在舒適區我們得心應手,每天處於熟悉的環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際,甚至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對這個區域中的人和事感覺很舒適。
  • 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
    然而,在這個塵世間,我們常常所謂的「舒適圈」,其實不過是自己懶得再去奮鬥,懶得再去努力,得過且過的藉口。不管我們身處在哪個年齡段,不管我們身處在怎樣的環境,我們始終都有需要承擔的責任,有我們需要去完成的使命感。
  • 改變自己更有效的方法,不是「脫離」舒適區,而是「擴大」舒適區
    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通過其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們,人生猶如迷宮,習慣變化才能應對不變。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太喜歡舒適區,容易過度安逸,無法應對變化。上周一,和一個本科同學見面,她碩士畢業後留在高校做行政工作。我們雖然同在一座城市,但見面次數非常有限。聊天時,她說到自己對工作沒有太多想法,不求升官,也不求發財。
  • 總是無法走出舒適區,實現想要的目標?你需要突破恐懼心理
    恐懼心理如何制約你前進? 當我們面對一些陌生、未知的事物,尤其是要強迫自己踏出舒適區時,我們就會產生恐懼心理,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方法二,放大你想要目標的需求感 如果目標可有可無,你再怎麼突破恐懼,也不會讓自己踏出舒適區,行動起來。 問問自己,你要實現這個目標的原因是什麼?好比說,你想賺更多的錢,那你為什麼想賺更多的錢?是因為你想養家餬口嗎?還是你想購買第一套房子或改變自己的人生?
  • 掌握這三點讓你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從而走向人生巔峰
    幸福有時就像一把沙子,你抓得越緊,流失得就越快。而在《習慣陷阱:終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課》這本書中寫道:「能夠輕鬆且愉快的放手」,才能擁有順利的人生。我們每天重複昨天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它不僅不會緩解恐懼、不安的情緒,還會讓我們在人生路上止步不前,甚至被別人超越。只有當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清空自己之前錯誤的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實現爆發式的成長。
  • 教你如何有效訓練意志力來改變人生
    這個現象的出現,原因不外乎就是──意志力薄弱。本書就是要教你如何有效訓練意志力來改變你的人生。 為什麼有些人資質、學歷跟你差不多,後來的人生卻變得更成功?因為他們不斷努力,懂得自我管理,擁有良好的習慣和堅強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