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華坪,除了冬天而外,其它幾個季節都是色彩斑瀾的季節,這是不容質疑也是華坪人最引以為傲的.在這裡幾乎一年四季水果不會斷,堪稱吃貨的天堂.
糯米泡兒,這個是端午節前後山上的美味呢~流口水的夥伴兒有沒有,哈哈。
在華坪傳說中的蛇萢,是不能吃的,在菜地田梗邊會長很多。聽家裡大人們說,這種蛇萢會有毒蛇在上面吐口水,所以早上起來經常可以看到萢上面有很多白色的像唾液一樣的東西,都要小心翼翼的繞過它走,生怕一不小心被上面的唾液沾到就麻煩大了。但是身為吃貨的我,小時候可沒少吃.因為是吃貨所以膽子特別肥!
它像草莓,整個是紅色的,上面還有小點點,在楚雄有些地方還叫「紅點果」,還有人會說這玩意吃了會成啞巴,不知道吃過它的崽兒們,現在都還好嗎?不過蛇萢確實有小毒,不能多吃。
蛇萢具有清熱,涼血,消腫,解毒,祛瘀,抗癌的功能,主治熱病,驚癇,咳嗽,吐血,前列腺炎,肝炎,咽喉腫痛,痢疾蛇蟲咬傷,湯火傷等。
在華坪永興,其實「萢」類野物很多,華坪人也沒有特別的分類,統稱它們為「萢兒」。
其實學名應該叫山莓,最喜歡的野果之一,因為樹上長滿了刺,在華坪,被當地人稱為「紅刺果」,山上、路邊上都有,味道非常甜,真正的綠色食品,小時候帶個袋子去山上,一摘就是一袋,然後帶回家慢慢享用。
它的果實酸甜可口,有「黃金水果」的美譽,還有補肝益腎、明目烏髮的功效。另外用萢葉製成的茶還有調經養顏以及收斂止血的效果。
也都叫「萢兒」,一種茅莓。一般長在田埂上或池塘邊;有些黃色的常有酒味,稱之為酒浸萢,沒有紅點果甜。
多以藥用名薅田藨出現,以根或莖、葉入藥。根和葉含單寧,可提取栲膠;全株入藥,有止痛、活血、祛風溼及解毒之效。
茶樹上一種變異茶花的果子的變異形成物:茶萢,果肉特別厚,味甜,鬆脆,很爽口。其實不單是油茶,很多植物的嫩芽,花瓣都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如榕樹的芽,鳳凰樹的花,玫瑰花..這個以前在永興是最多見的.
茶萢最開始味道淡甜微苦,有點澀味,長到一定程度,表面蛻一層薄皮,表面為蛻皮之後乳白色時苦澀味會淡化很多,口感最佳,後期會慢慢變枯,出現黑斑,時間長了會開始變質就不能吃了。小編對這個最念念不忘了,每次找都找不到,吃貨的一大遺憾吶.
這個叫地瓜,一般華坪山坎坎上最多,匐地而生,觸地易生須狀不定根,形似巨型蜈蚣,有的藤蔓有10餘米長,因為小編確實不知道它的學名叫什麼所以小編不敢給它上名字。
幼果是青綠色,成熟後為淡紅色,芳香四溢,甜香如蜜。多吃對胃比較好,它清熱利溼,對於小兒消化不良,急性腸胃炎,痢疾,胃、十二指腸潰瘍,尿路感染,白帶,感冒,咳嗽,風溼筋骨疼痛都有一定功效。
這個小編也吃過,但是不是很了解,所以小編也就不介紹了,總之可以吃,
這種野果子的吃法一般比較豪邁,不管是誰,隨手抓起一把就往嘴裡塞,微酸帶澀。科學研究發現,紅籽提取液被廣泛用於化妝品中,富含天然火棘精華,能達肌膚底層,由內而外深層美白,保溼,有效改善暗沉乾燥現象。
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多種礦質元素,根可入藥,其性味苦澀,具有止瀉、散瘀、消食等功效,果實、葉、莖皮也具類似藥效。樹葉可制茶,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收斂止瀉的作用。
大人常說,吃多了,腸胃不好。不知道是真是假,因為小編也沒有試過多吃。
雞素果,山茱萸科四照花屬落葉灌木至小喬木。別名:山荔枝、四照花果、石棗、燈臺樹。
它是藥、食兩用樹種,因其果可鮮食、釀酒和制醋;入藥有暖胃、通經、活血作用;鮮葉敷傷口,可消腫;根及種子煎水服用可補血,治婦女月經不調和腹痛。
黃泡主要生長在華坪的山坡山溝壑,公路邊,由於全身長滿了刺而得名,每年5.1期間是大量上市的時候,今年,你吃黃泡了嗎?
黃泡,性平,味酸澀,有固精澀腸、縮尿止帶、抗痙止瀉的功效,主治遺青滑洩,遺尿多尿,白帶過多,脾虛瀉痢。
還有很多,比如沙糖果,八月瓜,算盤子,地算盤等等,因為圖片要到深山裡去拍,所以小編就不一一上傳了,總之做為一個大華坪的吃貨,只要你一到春暖花開之後出門踏青,大山總是會很慷慨的賜與你,許多驚喜等待你去發現!
華坪微傳媒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