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大學有術,點擊右上角關注小編,和小編一起笑談哲學……
孔子作為中國儒家創始人,從古至今他的地位沒有人能撼動,他的思想流傳至今仍是人們討論了學習的內容。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各門科學的奠基人。由於亞里斯多德常常與學生們一邊散步散步一邊教學,他的學派又被稱為「逍遙學派」。
圖為孔子和生平介紹
圖為亞里斯多德及思想簡介
孔子和亞里斯多德一個是中國哲學的先驅,一個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思想中卻有共同之處,這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孔子作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他在思想上宣揚「中庸之道」思想。後來孔子的「中庸」被北宋的程頤加以解釋成——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這就是說,不走極端和穩定不變,是一切事物正當不移的道理。孔子認為,要維持和鞏固他所謂的「道」的最好方法就是採用中庸的方法。
孔子教學圖
孔子的著名思想
亞里斯多德在談到道德方面,提出了一種「中庸」學說。一個人如果能以一種不偏不倚,執兩用中的態度來對待事物,這就是美德。亞里斯多德明確指出:「美德乃是一種中庸之道……它乃是以居間者為目的的,中庸是美德的特性。」
關於亞里斯多德的「中庸之道」,有以下幾點略作說明:第一,「居間者」是相對於不同主體而言的。第二,美德作為一種中庸之道,是與「過度」和「不足」這兩端相對立的。第三,中庸既非過度中的中庸,也非不足中的中庸。
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亞里斯多德的「中庸之道」都是在闡述「道」和「德」的問題,他們的思想共同之處就在於強調「不偏不倚,」,認為中庸是道德的體現。
哲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從古至今,哲學的發展從未有過暫停,我們應該走進哲學的海洋裡去了解哲學,了解這些偉大的哲學家。
如果有哪位朋友還有想了解的中外哲學家,在評論區留言,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