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東莞美宜佳便利店總經理張國衡

2021-01-09 聯商網linkshop

  1997年6月21日,一家掛著「美宜佳」招牌的便利店第一次出現在廣東東莞市花園新村住宅區裡的農貿市場旁時,周圍的街坊大多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比一般雜貨店整齊一些的新型雜貨店。當時,誰都沒料到,十多年後,會有2680間掛著同樣招牌的現代化便利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於廣東省11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更沒想到,這個幾乎全部採用特許加盟方式組建的便利店王國已經是國內便利店行業內的「一哥」。

  近日,記者在東莞採訪了東莞市糖酒集團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衡。

  「傳統便利店發展空間已經很尷尬,再不轉型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利潤縮水。」這位便利店的總經理見面之後的第一句話就讓人感受到了其心中強烈的危機感。

  當年嘗試發展小型便利店

  是為應對外資零售巨頭

  記者:美宜佳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當時怎麼會想到選擇便利店這種業態?

  張國衡:美宜佳的前身要追溯到東莞糖酒集團1990年在東莞虎門鎮創立的美佳超市,這個超市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認可的第一家連鎖超市,也是國內第一家統一採購、統一形象、統一管理,走連鎖發展路線的超市。那個時候沒多少人知道「超市」概念。

  美佳超市在最鼎盛時期,也就是1996年,門店數量達到四五十家,基本上覆蓋了東莞的每一個鎮。那個時候開店來錢特別快。我們還將美佳超市開到了蘇州。當時國內很多地方的商貿同行過來學習,羨慕東莞的連鎖超市模式走得早、走得快。

  直到1997年,東莞的連鎖零售業格局才被沃爾瑪打破。當年,在深圳設立了會員店的沃爾瑪走出深圳的第一站就選擇在東莞的東湖花園開店,之後家樂福等世界500強零售企業也搶灘東莞。我去參觀他們賣場時,就發現自己落伍了。

  那個時候的直覺是中國的零售業應該朝兩個極端方面發展:一是像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大」;另一個是像香港街頭的7-11、OK便利店那樣的「小」。後來東莞糖酒集團主動對業務發展進行了調整,將在東莞大朗、常平、石龍等鎮的美佳超市做成大賣場。另外新成立了一個部門,開始嘗試發展統一品牌的小型便利店,「美宜佳」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派生出來的。

  記者:品牌便利店要迅速形成網絡規模,連鎖加盟是關鍵的路徑選擇,企業在起步階段該如何走上連鎖加盟這條道路?

  張國衡:我實地考察過日本和中國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便利店行業,當地的連鎖加盟格局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很少選擇做直營店,就是因為資本投入和管理成本的考慮,當地絕大多數便利店都以特許加盟方式開設。最關鍵的是這些便利店品牌管理企業在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導購和培訓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規矩。

  1997年6月21日,第一家掛著「美宜佳」標誌的便利店以直營店的形式在東莞莞城區的花園新村開設,主要是考慮做老百姓的生意,因此特意選擇挨著社區裡的農貿市場開。在商品類別選擇方面,挑了美佳超市裡促銷好賣的商品去陳列。當時士多店、雜貨店裡賣的罐裝可樂價格為3.5元/罐,美宜佳則賣2.5元/罐,靠這種巧妙的促銷牌一下子打開了局面。從第二家門店開始,美宜佳就採取了特許加盟模式。

  記者:作為珠三角的二線城市,東莞卻在中國連鎖商業發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您如何看待其背後的形成原因?

  張國衡:中國內地最早的連鎖超市、最大的便利店店鋪群體為什麼會誕生在東莞,我認為有三層原因:

  一是東莞一直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由於業務往來關係,東莞糖酒集團的管理層需要經常去香港。當時我們國內的國營商場還需要售貨員站臺銷售,貨品陳列也是封閉式的,香港開放式經營的連鎖超市刺激了東莞的商業經營者主動去改變。

  其次是美佳超市所屬的糖酒集團本身與在東莞投資建廠的雀巢咖啡、嘉頓食品等許多大型食品生產企業存在密切的業務關係,進貨渠道極為便利。後者的產品也是香港惠康、百佳等連鎖大超市的常客,因此方便我們從貨品進貨、物品擺放、裝修布置、管理模式上借鑑香港經驗。

  此外,東莞的營商政策環境較為寬鬆。

  盈利能力開始走下坡路

  傳統便利店發展危機四伏

  記者:如今各種品牌的便利店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風景,相比最傳統的雜貨店,外表光鮮的便利店是否已經到了兵強馬壯、衣食無憂的平穩階段?

  張國衡:「衣食無憂」這句話我從來都不敢說,我覺得應該是危機四伏。

  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宜佳已經在廣東布下了一張密密麻麻的零售業大網。自2008年成為廣東省商業流通領域便利店行業中唯一一個「廣東省著名商標」後,美宜佳不僅站穩了東莞市場,還在珠三角兄弟城市開設門店。

  前兩年,當很多品牌連鎖企業固步不前,甚至收縮市場準備過冬時,美宜佳逆市加快了開店步伐。當時以平均每月新開70家的速度在全省範圍內擴張,其中2008年9月單月新開門店數更是突破100間。

  目前美宜佳已經在廣州、深圳、東莞、惠州、河源、中山、佛山、江門、珠海、肇慶、清遠等11個城市開設了2680間店面,算是走出了珠三角,單從便利店業態門店數量上計算已做到全國第一。未來三年內,美宜佳的店鋪總數目標是4500間。

  從表面上,美宜佳似乎已經兵強馬壯了,但我認為廣東本土市場的深耕潛力還很大。對於便利店品牌來說,如果在還沒有吃透本土市場的時候,就輕言「全國布點」,這是很危險的。未來幾年我們的戰略還是要立足珠三角,做深做透珠三角,拓展廣東省。

  這兩年我也碰到了一個苦惱的問題,就是門店的盈利水平在下降。雖然美宜佳97%的門店都掙錢,但隨著市場發展,便利店的盈利能力在走下坡路。便利店的先天「小」是個短板。現在有不少便利店也想嘗試向生活超市轉型,但要在經營面積、生鮮經營上實現突破十分困難。其中對即時快餐的生鮮質量監控,就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監控系統,這樣下來開店費用肯定要達到四五十萬元,那勢必給加盟發展設置過高門檻。

  可以說,便利店發展到現在是危機四伏,處境特別尷尬。

  嘗試為網民提供充值服務

  涉足電子商務就像煲老湯

  記者:要化解單一便利店利潤縮水的尷尬處境,衝破壓在便利店頭頂的這塊利潤天花板,您有何建議?

  張國衡:我覺得電子商務和增多便民服務內容是不錯的嘗試。未來便利店的盈利來源將從原來只有買賣商品、店鋪銷售獲利一塊,逐步增加兩塊收入渠道,一是提供充值、繳費、類金融、公共事業費用等十幾項便民服務,開發便民服務平臺,帶來人氣,形成生意,增加店面銷售,形成新收入;第二個來源就是通過電子商務網購商品的方式,讓便利店主掙更多的錢。這也是決定便利店未來能否做下去的機遇。

  美宜佳在2007年時就專門成立了小組從事便民服務的開發,與支付寶、淘寶、快樂購等開展合作。2008年8月,美宜佳與淘寶網攜手合作,推出「網購現金網點支付」服務。2009年4月,開展淘寶網線下代購業務。2010年合作更進一步,一些淘寶商家被納入美宜佳電子商務的供貨商。目前與淘寶在支付寶上的合作已經很成熟,很多淘寶用戶都可以到美宜佳門店充值。

  2009年時,美宜佳便利店完成的支付寶訂單兌付和充值業務一個月只有幾十萬元,但現在一個月光充值一項就超過600萬,服務的人次每個月多達五六萬。通過這些增值服務直接增加了便利店經營者的盈利來源。

  記者:進軍電子商務,似乎已成零售行業的共識。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零售行業網購行為的調查顯示,目前連鎖行業百強企業中,很多企業對進軍電子商務仍有顧忌。大多數零售企業仍將電子商務當作是新興的營銷渠道,在開展電子商務時,大多有畏懼心理,甚至將它在企業的作用形同「雞肋」。對此您如何看?

  張國衡:這種感覺我也曾經有過。很多同行都將電子商務作為展示營銷平臺之一,很多顧客也習慣了傳統零售企業在傳統渠道上的優勢。但網上市場的潛力十分誘人,目前中國的網民有4.2億,大約2/3的人網齡不到3年,而用戶一般在上網3年後會成為一名網絡購物者,未來兩年將出現數以億計的新增電子商務消費者。可以說,電子商務是便利店繞不過去的話題,便利店經營者要提前在設計、渠道、服務上下工夫。

  記者:您如何看待商業連鎖與電子商務的發展關係?目前網絡銷售越來越發達,便利店靠什麼與網店爭奪客戶?

  張國衡:這種競爭關係其實與實體店的競爭是一樣的。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實體商店、網店與網店之間都存在競爭。最關鍵是競爭者自身有沒有好的服務內容和服務特色。事實上,便利店與網店的關係可以做到虛實結合。如果一個便利店已經建立了足夠多的門店,就可以依託實體店的信譽度和容易落地的規模優勢,發揮物流配送功能,成為虛擬網店的現實門面,繼而成為後者的付現、交貨平臺。

  記者:就連實力雄厚的大賣場在電子商務方面都顧慮重重,作為「小舢板」的便利店憑什麼在電子商務實踐中有所作為?

  張國衡:便利店本身面積小,無法擺出全部庫存商品的先天不足也決定了便利店在商品的布置庫存上可以錯位,店面裡面沒有的,虛擬的電子商城中可以有。這點大賣場就做不到。

  10月11日,我們推出了銷售面積可以無限大、商品可以無限多的「網上生活館」。這個看起來虛擬的網上商城可以為便利店提供延伸購物服務,相當於小便利店的後備倉庫也開放給顧客採購。目前提供的商品包括快速消費品、生鮮冷凍、糧油副食、食品飲料、母嬰產品、日化百貨、電器數碼、服飾、家紡等品類共6000多個品種。這樣,傳統的小便利店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賣場。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實際小門店與虛擬大賣場相結合的方式來應對大賣場、生活超市的貼身競爭。

  到10月底時,在這個網上生活館註冊的會員總數已經突破6萬人。儘管每天的訂單數量還不到1000單,訂出的貨值也只有幾萬元,但增長態勢很明顯。目前最大的壓力是發展會員,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都習慣了店面採購,要轉變他們的購物習慣並非易事。而且要增加便利店的利潤,不僅要穩定現有老客戶,更重要的是拓展使用電子商務的新客戶。

  比起京東、噹噹、淘寶這些知名的電子商務網站,我們便利店的電子商務在推廣階段並不適合大投入的砸錢行為。在起步階段,這種電子商務的效益是很微薄的,必須要忍得住寂寞,懂得堅持,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具備煲廣東老火靚湯的耐心。

  計劃未來三年

  在深開店百餘家

  記者:您覺得本土便利店品牌與日本和中國香港、臺灣等地的便利店品牌的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國衡:本土便利店的商品和服務較單一,但在本地居民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外資便利店的市場定位較高,投資大,回報周期長,商品較豐富,服務較完善。現在國內的便利店品牌都強調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就是希望區別于洋品牌。

  記者:您如何看待深圳本土的便利店品牌?

  張國衡:美宜佳是在2004年9月進入深圳的,目前已經突破600間門店,主要集中在寶安、龍崗等地。我認為深莞兩地在消費習慣、競爭環境、人口結構方面有不少相同點。但相對而言,深圳人口基數大,消費力強,便利店生存發展空間更大。現在深圳市場上除了7-11,還有萬店通、百裡臣、百裡匯、百方達、匯特等眾多深圳本土品牌,它的豐富程度不遜色於廣州。

  今年我們會加大深圳的拓展力度,未來三年計劃每年在深圳增加100多個店。
  (深圳商報 記者 王海榮)

相關焦點

  • 載入東莞零售業發展錄,美宜佳、天福、嘉榮等創始人獲表彰
    美宜佳、嘉榮、辦公夥伴、天福、東莞國藥等不同行業的零售品牌,在東莞先後崛起,並走出東莞布局全國,如今「東莞製造」「東莞零售」等東莞名片,一併享譽海內外。20年來一批零售業巨頭從東莞走出美宜佳、嘉榮超市已連續多年榮膺中國連鎖百強企業稱號,美宜佳以超2萬家門店的規模,名列中國連鎖便利店TOP100排行榜第二,天福名列第四名,都市麗人是中國內衣連鎖第一品牌;文一辦公夥伴是中國B2B電商頭部企業,民盈國貿城以30萬㎡的超大體量成為華南商業新地標,還有時尚電器、杏林春涼茶、美匯名家
  • 中國便利店新巨頭:反超全家和711,全國瘋狂擴張開店20000家
    其中有一家連鎖便利店的新巨頭,成功實現彎道超車,一舉反超了全家和711,全國瘋狂擴張開店20000家(截止至2020年5月),門店數量妥妥地站在龍頭的位置,這就是美宜佳。美宜佳最初誕生於1990年,實際上,最初它只是一家名為「美佳超市」的連鎖超市,經歷了7年發展後,創始人張國衡意識到超市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考慮到,那有沒有新型的商業零售場所能夠與超市互補呢?
  • 中國便利店之王:碾壓全家、711,全國開2萬家店
    直到2017年,羅森才真正殺入南京;溫州人本集團旗下的十足、之上和人本三個便利店品牌遍布浙江,2018年才進入鄰近的江蘇省。此外,北京好鄰居、上海可的和快客,廣東天福、山西唐久、武漢Today等本土便利店,影響力少有能出省城的。真正鋪到全國範圍的只有三家:中石化的易捷、中石油的崑崙好客,以及東莞糖酒集團的美宜佳。
  • 東莞3100家美宜佳「變身」消防宣傳網點
    在東莞去便利店不僅可以買東西,還能學到消防小知識。5月16日,以「防患於未『燃』,共建消防安全家園」為主題的消防安全公益行動啟動儀式在美宜佳總部門店舉行。啟動儀式上,東莞市消防支隊副支隊長蔡飛表示,此次消防宣傳公益行動,將遍布全市大街小巷的3100家美宜佳便利店打造成消防宣傳服務網點,把消防宣傳的觸角延伸到最末端,以最接近群眾、最貼近生活的方式,為老百姓(603883)提供觸手可及的消防宣傳服務。
  • 東莞美宜佳和天福便利店品牌銷售總額過百億
    東莞兩個連鎖店「巨無霸」美宜佳、天福上榜並進入前10名,美宜佳以2015年83.25億元的銷售額再居便利店行業榜首,天福較2014年的排位上升了1位。  兩家東莞便利店  品牌上榜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組織的「2015特許連鎖行業發展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中國特許連鎖100強企業有12.8萬個連鎖店鋪,其中有10.6萬個加盟店,每家企業平均有1280個店鋪。
  • 便利店加盟怎麼樣?美宜佳、青橙優選、全家等眾多加盟店怎麼選
    青橙優選是以「品質、舒適、便利」為出發點的便利店新業態。以新零售為指導思想,打通線上線下,提供更便利、更高效的服務,讓「傳統」不「古板」。  通過新興科學技術、超前服務理念努力成為受人們喜歡的城市生活空間和中國新興便利店有影響力的品牌。貫徹落實「場景+金融」模式——共建普惠金融新生態,助力實體經濟。
  • 喜力啤酒籤約「便利店之王」美宜佳 全面進駐廣東市場
    近日,喜力啤酒與美宜佳正式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籤約後,喜力啤酒旗下高端產品喜力®星銀™將全面進入美宜佳。華潤雪花啤酒深圳營銷總經理劉虹、美宜佳總經理姚旭鴻出席上市啟動會美宜佳成立於1997年,素有「中國便利店之王」的稱號。自成立以來,美宜佳門店發展以廣東為中心,穩步布局全國。
  • 東莞9家企業入選粵連鎖50強 美宜佳、天福等上榜
    其中,美宜佳、天福、上好等東莞三大便利店品牌悉數上榜。此外,都市麗人和搜於特這兩家東莞服裝上市公司也入圍了榜單。  東莞三大便利店銷售總額突破百億元  昨日的發布會透露,2014年廣東連鎖50強企業銷售規模為4112億元,佔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4%。與2013年相比,銷售規模增長了5.6%。
  • 每日一企|東莞市糖酒集團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中國便利店龍頭...
    東莞市糖酒集團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由東莞市糖酒集團控股,是在國內第一家連鎖超市——美佳超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連鎖便利店企業,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具本土特色的便利店行業成功典範。23年來,圍繞「社區便利生活中心」的市場定位,美宜佳推行虛實結合的經營內容,從數千種商品,到30多項便民服務,獲得了社會及行業的高度肯定,先後獲得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中國便利店百強企業、中國特許獎等諸多榮譽。
  • 東莞20年鑄就「零售便利店之都」名片
    從香飄四季的農業大縣,到世界聞名的製造名城,再到聯繫四海的中國連鎖經營之都,東莞人只用了四十年時間;東莞市零售行業協會自成立至今短短二十年時間,就培育出美宜佳、嘉榮、辦公夥伴、天福、東莞國藥等不同行業的零售品牌,「東莞製造」「東莞零售」等東莞名片,一併享譽海內外。
  • 5家山寨「美宜佳」被「真身」起訴
    5家山寨「美宜佳」被「真身」起訴 2019年11月14日 16:36
  • 「三角形」的便利店
    這一天,好鄰居便利店重新開啟了加盟之旅,在北京召開加盟商的大會。同在這一天,北京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對外宣布門店數量提前達到1000家。在媒體發出的新聞稿件中,咄咄逼人的態度一如既往。比如可以看到類似「以日系三大便利店為例,自進入大陸市場,這三家便利店中最快也要用8年才實現門店數首次破千」的段落。而在另一篇新聞稿中,赫然出現了《羅森十多年開千家店,便利蜂憑什麼只用了兩年半》這樣的標題。
  • 借道美宜佳便利店,喜力啤酒要全面進駐廣東市場
    記者 | 吳容編輯 | 昝慧昉近日,喜力中國宣布與美宜佳便利店正式達成合作,旗下高端產品喜力星銀將在廣東範圍內的美宜佳進行上架鋪貨。圖片來源:喜力京東官方旗艦店之所以選擇進駐美宜佳,喜力中國主要是看中的,是美宜佳在線下的流量優勢、動銷能力及在零售行業影響力,希望可以藉此全面進駐廣東市場,並拉開向中國市場拓展的序幕。截至2020年2月,美宜佳在全國超過130座城市擁有超過19000門店,廣東是其大本營。
  • 深圳,這座「便利店之都」是如何煉成的?
    美宜佳:開店「不講武德」對於廣東人來說,提到美宜佳,大家的反應首先都是倍感親切,因為它實在是隨處可見。根據在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門店數量榜單》中,美宜佳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經突破了兩萬,在深圳的店鋪數量也達到了2900多家。
  • 天福進軍江西,加速「萬店計劃」,它能成為下一個美宜佳嗎?
    來源:第三隻眼看零售 作者:張思遙達成萬店目標,幾乎是每個本土便利店品牌的夢想。而除去油系便利店之外,目前僅有美宜佳門店數突破10000家,加上30%企業門店數在200家以下的斷層局面,使得第二個「萬店選手」同樣值得關注。天福便利是為數不多明確「萬店計劃」及目標達成年限的本土品牌。
  • 中國本土便利店遍地開花,7-Eleven便利店入華為何「水土不服」?
    但是,如果把視野擴大到傳統零售業態周圍,你會發現在大部分傳統零售業態蕭條的情況下,一些連鎖便利店迅速崛起,幾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市場。 據相關數據,近兩年,中國的便利店數量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長。在中國TOP10便利店企業門店中,中國本土便利店數量最多,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外便利店。其中,光是美宜佳一家中國本土便利店數量就達到了10000家。
  • 便利店越開越多,為什麼二線城市還是小賣部的天下? | 獵雲網
    在計算之後得到的結果是,太原、長沙、南京、東莞的赫希曼指數排名前四,而人們印象中便利店多的上海和深圳,壟斷指數並不高——這不難理解,滬深兩城擁有更豐富的連鎖便利店品牌。但不止一個便利店行業的人告訴新一醬,開便利店是件辛苦的事情。最多的時候,歐洋在深圳經營著5家美宜佳。現在,他只保留了其中經營得最好的兩家門店,其他的都已轉手。「美宜佳在商業中心位置一年下來才開幾家門店。」歐洋觀察到,主要依靠加盟來擴張的美宜佳在深圳市中心新開店的速度還是非常謹慎,「因為要防著7-ELEVEn和全家。」
  • 便利店將迎來終局?還早
    地理位置上,北京的好鄰居、山西的唐久、成都的紅旗、廈門的見福、廣東的美宜佳,無疑都是實力頗為雄厚的地方「諸侯」,但受困於供應鏈體系,他們幾乎都沒做成全國性的連鎖品牌;定位上,這些老牌的本土便利店走的大多都是中低端路線,且以加盟為主,雖然十分接地氣,但用現在的審美來看就是「土LOW」。相比之下,日資便利店品牌形象處處洋溢著「高大上」,從一開始就紮根一線。
  • 中國便利店行業精英遊學團·華北站圓滿收官
    12月11日-12日,美宜佳舉辦的「中國便利店行業精英遊學團·華北站」活動圓滿收官,與來自華北各省100多位零售精英共聚一堂,一起探索行業新趨勢,共享新思路,共謀新發展。他說:「美宜佳和加盟商、廠商、員工之間,都是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一種關係,希望美宜佳能成為加盟者的事業夥伴、消費者的生活夥伴、廠商的合作夥伴、員工的工作夥伴,最終將美宜佳打造成為國民驕傲的便利店品牌。」同時,美宜佳還邀請到優秀同行,各自分享轉型美宜佳後的成功經驗和多年來積累的開店經驗,多維度向零售精英們展示美宜佳品牌的優越性,為到場的朋友們答疑解惑。
  • 伊藤忠400億all in全家 便利店行業風雲再起
    全家在數量上佔據優勢,而且,國內便利店普遍不盈利,目前也只有全家、羅森實現了盈利,其中,全家在2008年實現店鋪盈利,2012年實現總部盈利;羅森則是在2019年才實現盈利,而7-11至今仍未實現持續穩定的盈利。  為什麼便利店行業如此艱難?資金是便利店最大的「命脈」,除了股東資金斷裂倒閉外,便利店品牌經營層面也承擔著較大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