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裡體現出的挫折教育

2020-12-27 穆易小寶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他們都是在蜜罐中長大,由於長輩的疼愛和放縱,長長讓他們盛氣凌人,不能受氣、吃虧,甚至一些孩子脾氣暴躁,達不到目的打罵父母的情景都會出現,這是父母嬌慣的結果,也是現代一些家庭,對孩子教育缺失的結果,讓一味的鼓勵教育,讚美教育坑了孩子,導致孩子聽不進與自己不同觀點話。《弟子規》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體現了挫折教育。

《弟子規》讓孩子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社會上的角色,教育孩子要尊重家長,友愛兄弟姐妹,尊重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等等,孩子平時說話辦事,給自己一個定位,做好自己的角色,這本來就是做人的一種責任和擔當。這種責任和擔當就滲透著挫折教育。凡是不能自己以自己為中心,不能隨心所欲,顧及身邊的關係,在長輩面前要保持低姿態。這就是挫折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即使是一些小事,也不要擅自去做,這是要求和約束。在和同齡人的玩耍中,不要打架等,導致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隨著一些所謂的時尚教育被忽視了,讓今天我們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忽視了教育最根本東西和原素:約束孩子們的不正要求當行為。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

這些話是教育孩子,平時的一言一行裡要目中人有,不要天不怕,地不怕,說話做事任意妄為。這些對孩子的約束就是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因為「任己見,昧理真」作為社會上的一成員就不能放任自己。如果學生們對《弟子規》能做到三分之一,什麼校園暴力,打罵父母這些現象就不會發生。「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也是《論語》裡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弟子規》裡強調尊重人,尊重人的前提就是限制自己不好的思想和行為,讓自己屈節而作。

《弟子規》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讀本,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遵循的教育。首先要讓孩子在自己的父母和長輩親友面前要有敬畏之心,這種敬畏之心就是對孩子最早進行的挫折教育,不能忽視孩子如何做人這個問題。這樣才能讓孩子迎接生活和社會上的各種磨難和挑戰。學校也應該用《弟子規》教育學生,讓孩子們勇敢地面對挫折,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沒有挫折和磨難人的一生會蒼白,一味地讓孩子放浪形骸,會撕毀了他們的前程。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碎出。

《弟子規》不僅僅是給孩子說的,也是給社會上的每一個人講的,不僅孩子要學,成人也要學。這是社會規範學,也是人與人之間的規範行為。如果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能這麼做,我們這個社會將會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

相關焦點

  • 一棒子打死《三字經》、《弟子規》,才是真正的糟粕思想!
    我覺得就沒有問題嘛,三字經裡的父,實際上就指的是家長,在封建時代,父親在家裡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代表了家長,承擔了教育子女的首要責任。子女不是生而知之,出生以後最先見到的是自己的家長,若教育跟不上,不是父之過,是誰之過?現在,家庭成員地位平等,這個父字,自然指的是能給子女教育提供幫助的所有家庭成員。
  • 背《弟子規》就是傳統文化教育?教育部專家:並不是
    「有的人以為穿著古代的服裝,背背《三字經》《弟子規》,對著孔子畫像下跪就是傳統文化教育,這是非常不合適的。」7月13日上午,在第七屆江蘇書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江蘇版)發布現場,本書主編、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陸志平說,要走出傳統文化教育的誤區,就必須充分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富性。
  •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睿智燈塔教育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近幾年來,挫折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很多家長認為從小就應該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尋找所謂的挫折機會,而是家長應該放開手,讓孩子有一個機會能夠真正面對生活中問題,並且幫助他學會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樂觀地面對挫折。那麼,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睿智燈塔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的做法吧。
  • 北京小學將推廣《弟子規新解》 未刪節原文
    目前,這套教材已在史家小學、府學小學、安外三條小學、黑芝麻小學、校尉小學、特教學校、曙光小學、景山學校小學部、東四七條小學、方家胡同小學、遂安伯小學、匯文一小、忠實裡小學、崇文回民小學、寶華裡小學、前門小學、金臺小學、天壇南裡小學和天壇東裡小學共19所小學進行試點。
  • 《弟子規》算不算國學讀物?有利於兒童成長嗎?
    國學啟蒙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時下兒童讀國學,言必稱「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另外還有一部,似乎比這三部更普及,那就是《弟子規》。
  • 輿論關注山東省禁止給中小學生全文推薦《弟子規》等
    山東省教育廳日前下發通知,要求中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要認真甄別和篩選,原則上應以地方課程《傳統文化》規定的學習篇章作為誦讀的主要內容,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
  • 馬術高爾夫納入體育課:挫折教育,還是貴族教育?
    把這些課程和素質教育、挫折教育聯繫起來,就讓人暗暗不爽了(也只能暗著了)。剛剛還和一位老師探討了一個問題,說素質教育在中國太難搞。別提素質教育了,就連體育課,老師也是戰戰兢兢。這位老師第一次給孩子上體育課,就有學生撞出了血。
  • 還讓自己孩子背誦《弟子規》嗎?趕緊停下吧,這樣會害了他的
    還讓自己孩子背誦《弟子規》嗎?趕緊停下吧,這樣會害了他的。為什麼說讓孩子背誦《弟子規》是害他,因為《弟子規》有些內容不符合現代教育的思想,用它教孩子,培養出來的只是對父母愚孝愚忠的可憐人。這篇訓蒙文章的第一句說弟子規,聖人訓。可是弟子規並不是所謂聖人的訓誡,它的作者名叫李毓秀,只是清代的一個沒有中舉的秀才,李夫子大半輩子的時間都是在縣鄉裡教書,這樣的人寫出的東西怎麼稱得上是聖人的訓誡。如果大家想孩子了解古代聖人的思想,完全可以看《論語》和《孟子》這類經典。
  • 媒體聚焦偽國學班,專家:拿《弟子規》教人是典型的不專業
    偽國學班最突出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壓根不懂國學一個是無學歷辦學資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眼下,朗誦《弟子規》成了很多偽國學班的標配。「判斷一個國學班是否是專業的,還是忽悠人掙錢的,就看它是不是教《弟子規》。」
  •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引爭議
    同時,傳統文化教育不能斷章取義,營造「世外桃源」,而是要積極引導孩子形成獨立判斷是非的能力。《三字經》《弟子規》腐蝕學生心靈?山東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關延平解釋說,傳統文化作品中有精華,也有糟粕,不能隨便拿來就用,比如《弟子規》《三字經》中就有宣揚宿命論、順民思想等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悖的,必須加以揚棄,不能不加選擇地灌輸給中小學生。但一些學校和老師出於個人愛好,就引導學生背誦一些傳統讀物,這對學生成長不利。關延平也表示,教育部門的禁令只針對學校,家長讓孩子誦讀的行為屬於自願行為。
  • 縣職教中心舉辦《弟子規》朗誦比賽
    南漳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慶鋒 張雙雙)12月2日,縣職教中心舉辦以「雅言傳承文明 經典潤物人生」為主題的《弟子規》誦讀比賽。參賽的12個班級分別以朗誦、吟唱、舞蹈、情景劇等形式,展示了國學經典《弟子規》的內涵。
  • 三字經弟子規
    三字經弟子規 系統安全 大小: 39.8M
  • 跨欄定律教育啟示:父母別為孩子掃清所有障礙,娃需要挫折教育
    在他們身體裡,正常的器官的工作機能會更強,從而彌補患病器官的不足。所以他們的缺陷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缺陷,甚至可以說是促使他們進步的動力,能夠讓他們更好的獲得成功。人們究竟能有多優秀,在安逸的生活中很難體現,只有狠狠的逼自己一把,才能知道原來自己遠比想像的更讓人刮目相看。然而現在很多父母總是非常溺愛孩子,他們希望能夠孩子最好的一切,能夠為孩子擋風遮雨,成為孩子一生的庇護。
  • 挫折教育:比提高「挫折容忍度」更重要的是「鷹架式學習」
    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往往比孩子更擔心。擔心孩子沒有足夠的力量應對挫折,擔心孩子失敗後可能無法康復。我們都知道,沒有挫折,每個孩子的生活都不會一帆風順。因此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比不必要的憂慮更為重要。在我的家人面臨挫折之前,我總是害怕我的手腳。當他做某事有困難時,他會很慌張。
  • 挫折教育不是打擊教育,家長的錯誤概念,讓孩子陷入成長困境
    "你教育孩子的時候能不能好好說話,她那麼小經得起你這麼說嗎?""你懂什麼?我這是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在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給孩子長記性!""你跟我開玩笑嗎?挫折教育就是打擊孩子,讓孩子記憶深刻點,能好好學習!挫折教育是你這樣理解的嗎?那這樣好了你不聽話,我讓媽也對你進行一下'挫折教育'!"
  • 挫折教育≠打擊教育!家長們不要將概念混淆,這很重要
    雖然許多家都知道挫折教育,但卻不一定真正了解什麼才是挫折教育,經常會把打擊教育誤以為是挫折教育,將概念混淆陷入誤區,最終對孩子產生難以彌補的傷害。那麼家長們容易陷入哪些誤區呢?2、用超過孩子承受範圍的挫折去鍛鍊孩子主持人樂嘉曾在微博曬出,他帶著女兒徒步沙漠,連續走了4天,近20公裡的路程一般成年人可能都挺不住,更何況他那4歲的女兒。剛結束沒多久,他女兒的身上就起了許多疹子並帶有許多水泡。
  • 弟子規全文翻譯
    弟子規全文翻譯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前期山西新絳秀才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狠心」?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這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卻讓我意識到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有多麼重要。一個無法面對失敗的孩子,是很難取得成功的。而且無意間就影響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在青少年心理學上頗有經驗的李玫瑾教授曾說:現在的孩子大多沒有忍受挫折的能力。
  • 《弟子規》講座 1、2、3集
    《弟子規》講座01 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弟子規》講座02 什麼是傳統文化《弟子規》講座03 學習傳統文化有什麼好處值得珍藏的《弟子規》全集譯文1、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解釋】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
  • 挫折教育:比起提高「挫折容忍度」,更重要的是「鷹架式學習」
    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們往往比孩子還擔心。擔心孩子沒有足夠的力量應對挫折,擔心孩子可能在失敗之後一蹶不振。但是我們都清楚,孩子的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挫折,每一個孩子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所以比起無謂的擔心,更重要的是鍛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之前我家寶寶面對挫折的時候,總是畏手畏腳的。在做一件事情遇到困難他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會特別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