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炸雞啤酒文化正當紅,不過,如果有人不喝啤酒,那麼除了啤酒之外,韓國人還喜歡喝什麼酒?
韓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愛喝酒的國家。根據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成人飲酒量創下新高,處於飲酒年齡的韓國人平均每周消費蒸餾酒達到13.7杯,高居全球第一,比以喜歡喝酒著稱的俄羅斯人高出一倍多 (6.3杯),約是美國人喝酒量的四倍(3.3杯)。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的報告也顯示,韓國一年的人均飲酒量為10.9公升,位居全球第14位,為亞洲首位。
根據WHO一份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國家之間飲酒文化的差異。這份報告調查了15歲以上飲酒人口平均每年飲酒的情形,韓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喝掉12.3公升,其中70.5%是蒸餾酒,25%是啤酒,其他調製酒或紅酒喝的很少。相較於韓國,戰鬥民族俄羅斯人平均每人每年喝掉15.1公升,其中51%是調酒,37.6%是啤酒,11.4%是紅酒。浪漫的法國人也很喜歡喝酒,平均每人每年喝掉12.2公升,其中56.4%是紅酒,23.1%是調酒,18.2%是啤酒,只有非常少數的人喝蒸餾酒。
而在韓國人所喝掉的蒸餾酒中,其中絕大多數喝的是燒酒。也就是說,其實比起啤酒,燒酒才是韓國人飲酒生活中的一哥,佔韓國每年飲用酒的絕大多數(70.5%)。
即使沒去過韓國,關於韓國的燒酒,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韓國偶像劇裡也常會出現主角們喝燒酒的一些劇情,像是女主角一不開心就跑去飯館裡,叫來一瓶燒酒,咕咚咕咚幾杯下肚之後,要不大哭大鬧,要不就是趴在桌上一醉不醒;帥氣的男主角接著會來把醉酒的女主角帶走(通常都是用背的),然後十之八九女主角還會吐男主角一身。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 裡頭,女主角全智賢除了在下雪天吃炸雞配啤酒引發「炸啤」大流行以外,另外還有經典的一幕:暗戀外星人都教授的她,在家裡苦悶地一個人喝著燒酒,喝醉後在家裡又哭又笑、大叫大鬧。那個綠色玻璃瓶裡,裝的就是所謂的韓國國民酒燒酒。
燒酒在韓國具有悠久歷史,主要原料是大米,通常還配以小麥、大麥等糧食。不過到了1965年,為了緩解戰爭帶來的糧食緊缺,韓國政府禁止使用傳統的穀物蒸餾工藝釀酒。於是甘薯、木薯等也加入了燒酒的原料中。這項禁止使用穀物釀酒的禁令,直到1999年才被解除。
燒酒分為兩種,一種是韓國傳統燒酒,做法繁複不簡單,其中最有名的是安東燒酒。這種燒酒因為是用傳統方式手工生產,所以價格也很昂貴。而現在市面上的燒酒,是另一種價格低廉、一般庶民都喝得起的普通燒酒,利用穀類或地瓜等釀造出酒精,再混合清水和調味料。這樣大量製作出來的燒酒因為價格低廉,讓消費者容易取得,因此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青睞,成為韓國庶民的「國酒」。但仍然有很多老派的韓國人覺得只有大米、小麥所釀造出來的糧食燒酒才是正統,對於甘薯燒酒則嗤之以鼻。
韓國本來有很多燒酒廠,但政府為了防止市場過度競爭,在1973年推行了「一道一酒廠」原則,每個道都有一個主要的酒廠生產燒酒。例如首爾一帶的真露、忠清道的真燒酒、全羅道的寶海、濟州道的漢拏、江原道的鬥山、慶尚北道的金福酒、以及慶尚南道的舞鶴等等。
其中,首爾地區的真露酒廠,因位於首都的地利之便,成為全國最大的燒酒生產酒廠。雖然其後在1998年取消了 一道一酒廠 原則,但每個區域的燒酒在當地都還是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
也因為燒酒是韓國最普遍的酒,喝燒酒時,最能看出韓國的飲酒文化與禮儀。例如,與長輩喝酒時,首先要敬長輩。喝酒時,長輩喝完酒,晚輩要側過身去,用手掩住酒杯喝酒,不能正面與長輩對飲。為別人斟酒時,右手拿著酒瓶,左手要扶著右手以示尊重。這來自於以前的習慣,因為以前的韓國人穿著袖口寬大的韓服,為了防止倒酒時衣服的袖子掉在菜裡,用左手抓著衣袖並搭在右手臂上。現在雖然服裝形式改變了,但這個習慣作為禮貌的舉動,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在韓國,除非自己喝酒,不然絕對不能給自己倒酒。在韓國,互相倒酒是表示尊重的一種方式,通過相互斟酒來表示友誼和尊重。喝酒時要隨時注意旁邊人的酒杯,一旦發現旁邊人的酒喝完了,就要立刻為他倒滿,尤其當旁邊坐的是上級或長輩時,更要時刻注意。跟我們不同的是,韓國人喝酒時一般不續杯,也就是要等一杯喝完之後再添酒。所以如果不勝酒力,可以在杯中留些酒,這樣別人就不會繼續為你添酒了。
在韓國有一種特別的敬酒方式。向別人敬酒時,首先將自己杯中的酒喝完,然後將空杯遞給對方,對方接過杯後,再為遞杯者斟滿酒。遞杯者一飲而盡後,又把酒杯遞歸去,再斟滿杯,回敬敬酒者。在韓國文化中,把自己的酒杯遞給同伴或初次見面的人,表達的是一種人情和親近感。
一起喝一杯酒,是韓國人用來打通關係、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而正因為這種普通常見的燒酒是屬於庶民的酒,因此一起喝一杯燒酒,更能表達出人們之間情感。曾經在韓國大紅的電視連續劇《信號》,在這部連續劇的海報上,處於不同時空中一起為尋找真相而攜手努力的夥伴們,跨越了時空的障礙,一起舉起燒酒杯碰杯。不管是過去或現在,不管是憤怒無力、挫折沮喪、還是覺得開心滿意,跟身旁能彼此信任、能互相支持的人一起來杯燒酒,這樣的符號,真的引發了許多人們的共鳴情感。在這樣的脈絡之下,燒酒是一種符號,是一種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情」。
燒酒幾乎等於韓國人民的國民酒,受歡迎到只要講到酒,就幾乎可以直接跟燒酒畫等號。不過,在韓國的飲酒歷史中,燒酒曾經是專屬於貴族的飲品,可不是讓大眾能輕易喝到的。
燒酒屬於蒸餾酒的一種,蒸餾酒是將發酵後的穀物或其他原料用火煮後蒸餾所得到的酒,因為需要經過火燒,這種蒸餾酒就被稱為燒酒,有時也被稱為是火酒。而蒸餾過後的酒色透白、過程有如露珠般凝結而成,因此也有白酒和露酒等別稱。
燒酒是將米谷等釀造後的發酵酒再經蒸餾製成。為了進行蒸餾,首先要加熱發酵後得到的酒液。加熱的時候在上面安設隔板,酒液就會在那裡不斷蒸發再凝結,將凝結後的酒液收集好,得到的就是蒸餾酒。經過不斷蒸餾的過程之後,酒的酒精度會提高,有些燒酒的酒精度高達4、50度。因為過程繁複,即使將四瓶發酵酒加熱蒸餾,也常常無法得到一整瓶燒酒,因此,用傳統方法製作出來的燒酒,在過去是一種昂貴的高級酒類,是只有富人與貴族們才有資格享受到的奢侈品。
這種以傳統蒸餾方法製作的燒酒,傳入韓國已經超過八百年。目前廣為採用的蒸餾法,據說最早是由阿拉伯人所發明的,一開始不是用來製作酒,而是使用在提煉香水或藥材方面。中古世紀時開始用來提煉酒精,使用在製酒上。蒸餾酒的製作技術,後來通過蒙古、在高麗時代後期傳入了朝鮮半島;當時部分蒙古人接受了波斯文化,也順道接受了製作蒸餾酒的方式。韓國人從高麗時代後期開始,通過蒙古人學會了來自阿拉伯的製作蒸餾酒技術,因此當時也將這種酒稱為阿拉酒。據說現在開城一帶的人,仍然有人將燒酒稱為阿拉酒。
為什麼燒酒傳入朝鮮半島,是跟蒙古有關?
燒酒從蒙古傳入朝鮮半島,這樣的傳播途徑見證了蒙古與高麗王朝之間一段關係緊密的過去,也與一段蒙古與高麗的跨國老少配姻緣有關。
燒酒傳到朝鮮半島,約是在13世紀高麗王朝忠烈王的時期(1236-1308),他是高麗第一位正宗的蒙古女婿,而且是在朝鮮半島提倡「蒙流」(蒙古生活方式)的重要人物。1274年,高麗元宗去世,忠烈王繼位。為了得到更多來自元帝國的保護與支持,忠烈王向忽必烈提議娶蒙古公主為妻,也順利迎娶了忽必烈的長女齊國大長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即莊穆王后),成了元帝國的駙馬,被忽必烈賜予駙馬高麗王的金印。此後,高麗君主做蒙古的駙馬成為慣例,高麗王位的繼承者,必須都送到元朝以蒙古貴族的習俗撫養,長大成人後方可回到高麗。
由於當時高麗是元帝國的附庸,蒙古公主在高麗的地位很高。她們可單獨召見大臣,對事情有最後決定權,還跟高麗出身的妃子們不時進行宮廷鬥爭。據史書記載,齊國公主嫁給忠烈王的時候才16歲,而忠烈王當時已經39歲了,但齊國公主因為從小在忽必烈的寵愛中長大,不改蒙古女子的火爆脾氣,經常對忠烈王伸手打罵,但忠烈王對這位年輕的公主老婆絲毫根本不敢得罪,只能躲在一邊暗自落淚。可能也是因為這樣過得有點鬱悶,所以開始喝起了從蒙古引入的燒酒解悶吧。
當時元朝計劃出兵日本,開始往高麗派送兵力。元朝軍隊的駐軍地點主要在開城、安東、濟州島等地,這些地點後來也都成了韓國傳統燒酒的著名產地。在野外駐軍的時候,高度數的蒸餾酒比發酵酒容易攜帶保存,在寒冷的夜晚中,也有助於禦寒。
通過蒙古大軍而引入的燒酒,就這樣在韓半島保留了下來,成為韓國文化裡重要的一部分。不過,當時由於原料都是用米谷做成,因此價錢非常昂貴,除了王公貴族之外,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消費得起的,有時也會被當成藥來使用。
傳統燒酒的製作方法,從高麗王朝末期開始,歷經朝鮮王朝及日本殖民時期的前半期,基本上都沒有大的改變。然而從1919年開始,燒酒的製作開始有了不同的變化,在平壤、仁川、釜山等地開始有新式燒酒工廠的設立,從傳統的酒麴轉變成用黑曲來製作燒酒;從1952年開始,也開始用進口的廉價糖蜜製作燒酒。1965年因為食糧不足的關係,開始實行《糧谷管理法》,傳統上用米谷來製作的蒸餾式燒酒逐漸淡出,以甘藷、木薯、糖蜜等原料來製作並加入水稀釋的稀釋燒酒成為了市場上的主流。
傳統的蒸餾式燒酒跟現代的稀釋燒酒除了製作方法的差別外,在酒精度數、原料、價錢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距。現在韓國許多地方仍保留當地的特色燒酒,使用當地的米、穀類、或甘藷等進行釀造之後蒸餾而成。通常這種傳統燒酒的度數很高,價錢也不便宜。現代化的稀釋燒酒則很多採用進口穀物製作,經過連續蒸餾之後得到純度很高的酒精,接著再加水稀釋,因此價錢當然也比較便宜,佔據了燒酒的主要市場。
1988年韓國舉辦奧運會,以此為契機,為了向外國人介紹韓國的傳統文化,傳統燒酒有再度復出的跡象。然而,價錢昂貴、製作又費時的傳統燒酒,終究敵不過大量工業化製作的廉價燒酒,至今大概只佔了燒酒市場的1%左右,只是成為傳統酒的文化象徵而繼續存在。
也因為年輕人逐漸有從燒酒轉向啤酒的傾向,酒商為了鼓勵年輕人的燒酒消費,將稀釋燒酒的度數不斷降低,從十年前的35度左右,降到現在的13度,價錢也不斷降低。
除此之外,為了搶攻女性市場,酒商推出了度數更低的水果燒酒來迎合年輕女性的口味。燒酒具有苦中帶澀,澀中有甜的特徵,比較適合韓國男人的口味,而對於女性或外國人來說,可能比較不能接受。過去曾有一些商家推出利用燒酒調配的新韓國味雞尾酒,而更進一步地,現在各家酒商都推出了不同口味的水果燒酒,以此來拓展女性燒酒的市場,與啤酒來搶奪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