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燒酒 從貴族到平民 從傳統到創新 最終變成了一種情感符號

2020-12-14 每日環球神爆料

韓國的炸雞啤酒文化正當紅,不過,如果有人不喝啤酒,那麼除了啤酒之外,韓國人還喜歡喝什麼酒?

韓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愛喝酒的國家。根據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成人飲酒量創下新高,處於飲酒年齡的韓國人平均每周消費蒸餾酒達到13.7杯,高居全球第一,比以喜歡喝酒著稱的俄羅斯人高出一倍多 (6.3杯),約是美國人喝酒量的四倍(3.3杯)。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的報告也顯示,韓國一年的人均飲酒量為10.9公升,位居全球第14位,為亞洲首位。

根據WHO一份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國家之間飲酒文化的差異。這份報告調查了15歲以上飲酒人口平均每年飲酒的情形,韓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喝掉12.3公升,其中70.5%是蒸餾酒,25%是啤酒,其他調製酒或紅酒喝的很少。相較於韓國,戰鬥民族俄羅斯人平均每人每年喝掉15.1公升,其中51%是調酒,37.6%是啤酒,11.4%是紅酒。浪漫的法國人也很喜歡喝酒,平均每人每年喝掉12.2公升,其中56.4%是紅酒,23.1%是調酒,18.2%是啤酒,只有非常少數的人喝蒸餾酒。

而在韓國人所喝掉的蒸餾酒中,其中絕大多數喝的是燒酒。也就是說,其實比起啤酒,燒酒才是韓國人飲酒生活中的一哥,佔韓國每年飲用酒的絕大多數(70.5%)。

即使沒去過韓國,關於韓國的燒酒,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韓國偶像劇裡也常會出現主角們喝燒酒的一些劇情,像是女主角一不開心就跑去飯館裡,叫來一瓶燒酒,咕咚咕咚幾杯下肚之後,要不大哭大鬧,要不就是趴在桌上一醉不醒;帥氣的男主角接著會來把醉酒的女主角帶走(通常都是用背的),然後十之八九女主角還會吐男主角一身。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 裡頭,女主角全智賢除了在下雪天吃炸雞配啤酒引發「炸啤」大流行以外,另外還有經典的一幕:暗戀外星人都教授的她,在家裡苦悶地一個人喝著燒酒,喝醉後在家裡又哭又笑、大叫大鬧。那個綠色玻璃瓶裡,裝的就是所謂的韓國國民酒燒酒。

燒酒在韓國具有悠久歷史,主要原料是大米,通常還配以小麥、大麥等糧食。不過到了1965年,為了緩解戰爭帶來的糧食緊缺,韓國政府禁止使用傳統的穀物蒸餾工藝釀酒。於是甘薯、木薯等也加入了燒酒的原料中。這項禁止使用穀物釀酒的禁令,直到1999年才被解除。

燒酒分為兩種,一種是韓國傳統燒酒,做法繁複不簡單,其中最有名的是安東燒酒。這種燒酒因為是用傳統方式手工生產,所以價格也很昂貴。而現在市面上的燒酒,是另一種價格低廉、一般庶民都喝得起的普通燒酒,利用穀類或地瓜等釀造出酒精,再混合清水和調味料。這樣大量製作出來的燒酒因為價格低廉,讓消費者容易取得,因此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青睞,成為韓國庶民的「國酒」。但仍然有很多老派的韓國人覺得只有大米、小麥所釀造出來的糧食燒酒才是正統,對於甘薯燒酒則嗤之以鼻。

韓國本來有很多燒酒廠,但政府為了防止市場過度競爭,在1973年推行了「一道一酒廠」原則,每個道都有一個主要的酒廠生產燒酒。例如首爾一帶的真露、忠清道的真燒酒、全羅道的寶海、濟州道的漢拏、江原道的鬥山、慶尚北道的金福酒、以及慶尚南道的舞鶴等等。

其中,首爾地區的真露酒廠,因位於首都的地利之便,成為全國最大的燒酒生產酒廠。雖然其後在1998年取消了 一道一酒廠 原則,但每個區域的燒酒在當地都還是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

韓國酒廠示意圖

也因為燒酒是韓國最普遍的酒,喝燒酒時,最能看出韓國的飲酒文化與禮儀。例如,與長輩喝酒時,首先要敬長輩。喝酒時,長輩喝完酒,晚輩要側過身去,用手掩住酒杯喝酒,不能正面與長輩對飲。為別人斟酒時,右手拿著酒瓶,左手要扶著右手以示尊重。這來自於以前的習慣,因為以前的韓國人穿著袖口寬大的韓服,為了防止倒酒時衣服的袖子掉在菜裡,用左手抓著衣袖並搭在右手臂上。現在雖然服裝形式改變了,但這個習慣作為禮貌的舉動,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在韓國,除非自己喝酒,不然絕對不能給自己倒酒。在韓國,互相倒酒是表示尊重的一種方式,通過相互斟酒來表示友誼和尊重。喝酒時要隨時注意旁邊人的酒杯,一旦發現旁邊人的酒喝完了,就要立刻為他倒滿,尤其當旁邊坐的是上級或長輩時,更要時刻注意。跟我們不同的是,韓國人喝酒時一般不續杯,也就是要等一杯喝完之後再添酒。所以如果不勝酒力,可以在杯中留些酒,這樣別人就不會繼續為你添酒了。

在韓國有一種特別的敬酒方式。向別人敬酒時,首先將自己杯中的酒喝完,然後將空杯遞給對方,對方接過杯後,再為遞杯者斟滿酒。遞杯者一飲而盡後,又把酒杯遞歸去,再斟滿杯,回敬敬酒者。在韓國文化中,把自己的酒杯遞給同伴或初次見面的人,表達的是一種人情和親近感。

韓劇《信號》海報

一起喝一杯酒,是韓國人用來打通關係、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而正因為這種普通常見的燒酒是屬於庶民的酒,因此一起喝一杯燒酒,更能表達出人們之間情感。曾經在韓國大紅的電視連續劇《信號》,在這部連續劇的海報上,處於不同時空中一起為尋找真相而攜手努力的夥伴們,跨越了時空的障礙,一起舉起燒酒杯碰杯。不管是過去或現在,不管是憤怒無力、挫折沮喪、還是覺得開心滿意,跟身旁能彼此信任、能互相支持的人一起來杯燒酒,這樣的符號,真的引發了許多人們的共鳴情感。在這樣的脈絡之下,燒酒是一種符號,是一種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情」。

燒酒幾乎等於韓國人民的國民酒,受歡迎到只要講到酒,就幾乎可以直接跟燒酒畫等號。不過,在韓國的飲酒歷史中,燒酒曾經是專屬於貴族的飲品,可不是讓大眾能輕易喝到的。

燒酒屬於蒸餾酒的一種,蒸餾酒是將發酵後的穀物或其他原料用火煮後蒸餾所得到的酒,因為需要經過火燒,這種蒸餾酒就被稱為燒酒,有時也被稱為是火酒。而蒸餾過後的酒色透白、過程有如露珠般凝結而成,因此也有白酒和露酒等別稱。

燒酒是將米谷等釀造後的發酵酒再經蒸餾製成。為了進行蒸餾,首先要加熱發酵後得到的酒液。加熱的時候在上面安設隔板,酒液就會在那裡不斷蒸發再凝結,將凝結後的酒液收集好,得到的就是蒸餾酒。經過不斷蒸餾的過程之後,酒的酒精度會提高,有些燒酒的酒精度高達4、50度。因為過程繁複,即使將四瓶發酵酒加熱蒸餾,也常常無法得到一整瓶燒酒,因此,用傳統方法製作出來的燒酒,在過去是一種昂貴的高級酒類,是只有富人與貴族們才有資格享受到的奢侈品。

這種以傳統蒸餾方法製作的燒酒,傳入韓國已經超過八百年。目前廣為採用的蒸餾法,據說最早是由阿拉伯人所發明的,一開始不是用來製作酒,而是使用在提煉香水或藥材方面。中古世紀時開始用來提煉酒精,使用在製酒上。蒸餾酒的製作技術,後來通過蒙古、在高麗時代後期傳入了朝鮮半島;當時部分蒙古人接受了波斯文化,也順道接受了製作蒸餾酒的方式。韓國人從高麗時代後期開始,通過蒙古人學會了來自阿拉伯的製作蒸餾酒技術,因此當時也將這種酒稱為阿拉酒。據說現在開城一帶的人,仍然有人將燒酒稱為阿拉酒。

蒸餾酒通過蒙古大軍傳入朝鮮半島

為什麼燒酒傳入朝鮮半島,是跟蒙古有關?

燒酒從蒙古傳入朝鮮半島,這樣的傳播途徑見證了蒙古與高麗王朝之間一段關係緊密的過去,也與一段蒙古與高麗的跨國老少配姻緣有關。

燒酒傳到朝鮮半島,約是在13世紀高麗王朝忠烈王的時期(1236-1308),他是高麗第一位正宗的蒙古女婿,而且是在朝鮮半島提倡「蒙流」(蒙古生活方式)的重要人物。1274年,高麗元宗去世,忠烈王繼位。為了得到更多來自元帝國的保護與支持,忠烈王向忽必烈提議娶蒙古公主為妻,也順利迎娶了忽必烈的長女齊國大長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即莊穆王后),成了元帝國的駙馬,被忽必烈賜予駙馬高麗王的金印。此後,高麗君主做蒙古的駙馬成為慣例,高麗王位的繼承者,必須都送到元朝以蒙古貴族的習俗撫養,長大成人後方可回到高麗。

由於當時高麗是元帝國的附庸,蒙古公主在高麗的地位很高。她們可單獨召見大臣,對事情有最後決定權,還跟高麗出身的妃子們不時進行宮廷鬥爭。據史書記載,齊國公主嫁給忠烈王的時候才16歲,而忠烈王當時已經39歲了,但齊國公主因為從小在忽必烈的寵愛中長大,不改蒙古女子的火爆脾氣,經常對忠烈王伸手打罵,但忠烈王對這位年輕的公主老婆絲毫根本不敢得罪,只能躲在一邊暗自落淚。可能也是因為這樣過得有點鬱悶,所以開始喝起了從蒙古引入的燒酒解悶吧。

當時元朝計劃出兵日本,開始往高麗派送兵力。元朝軍隊的駐軍地點主要在開城、安東、濟州島等地,這些地點後來也都成了韓國傳統燒酒的著名產地。在野外駐軍的時候,高度數的蒸餾酒比發酵酒容易攜帶保存,在寒冷的夜晚中,也有助於禦寒。

韓國名畫《酒肆舉杯》

通過蒙古大軍而引入的燒酒,就這樣在韓半島保留了下來,成為韓國文化裡重要的一部分。不過,當時由於原料都是用米谷做成,因此價錢非常昂貴,除了王公貴族之外,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消費得起的,有時也會被當成藥來使用。

傳統燒酒的製作方法,從高麗王朝末期開始,歷經朝鮮王朝及日本殖民時期的前半期,基本上都沒有大的改變。然而從1919年開始,燒酒的製作開始有了不同的變化,在平壤、仁川、釜山等地開始有新式燒酒工廠的設立,從傳統的酒麴轉變成用黑曲來製作燒酒;從1952年開始,也開始用進口的廉價糖蜜製作燒酒。1965年因為食糧不足的關係,開始實行《糧谷管理法》,傳統上用米谷來製作的蒸餾式燒酒逐漸淡出,以甘藷、木薯、糖蜜等原料來製作並加入水稀釋的稀釋燒酒成為了市場上的主流。

蒸餾式(右),稀釋式(左)

傳統的蒸餾式燒酒跟現代的稀釋燒酒除了製作方法的差別外,在酒精度數、原料、價錢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距。現在韓國許多地方仍保留當地的特色燒酒,使用當地的米、穀類、或甘藷等進行釀造之後蒸餾而成。通常這種傳統燒酒的度數很高,價錢也不便宜。現代化的稀釋燒酒則很多採用進口穀物製作,經過連續蒸餾之後得到純度很高的酒精,接著再加水稀釋,因此價錢當然也比較便宜,佔據了燒酒的主要市場。

1988年韓國舉辦奧運會,以此為契機,為了向外國人介紹韓國的傳統文化,傳統燒酒有再度復出的跡象。然而,價錢昂貴、製作又費時的傳統燒酒,終究敵不過大量工業化製作的廉價燒酒,至今大概只佔了燒酒市場的1%左右,只是成為傳統酒的文化象徵而繼續存在。

也因為年輕人逐漸有從燒酒轉向啤酒的傾向,酒商為了鼓勵年輕人的燒酒消費,將稀釋燒酒的度數不斷降低,從十年前的35度左右,降到現在的13度,價錢也不斷降低。

度數越來越低的燒酒

除此之外,為了搶攻女性市場,酒商推出了度數更低的水果燒酒來迎合年輕女性的口味。燒酒具有苦中帶澀,澀中有甜的特徵,比較適合韓國男人的口味,而對於女性或外國人來說,可能比較不能接受。過去曾有一些商家推出利用燒酒調配的新韓國味雞尾酒,而更進一步地,現在各家酒商都推出了不同口味的水果燒酒,以此來拓展女性燒酒的市場,與啤酒來搶奪年輕人。

相關焦點

  • 韓國燒酒
    ‍‍‍‍‍‍‍‍回複數字 0:返回總目錄,查閱精彩酒資訊韓半島的燒酒一般被認為是在13世紀高麗時期經中國的元朝,從中亞波斯地區傳入並普及開的。[9] 燒酒在中國元朝時期被稱為「燒酎」。「酎」的本意是指糧食經過三次蒸餾,如同接露水一樣得成的酒,因此也叫「露酒」。高麗時期,各家一般都各自釀造自家的燒酒。到了朝鮮王朝時期,安東地區的燒酒開始成為韓半島最為追捧的燒酒。[10]1965至1999年期間,為了緩解糧食緊缺,韓國政府禁止使用傳統的穀物蒸餾工藝釀酒。
  • 韓國燒酒 VS 日本燒酒 到底有什麼區別
    日本燒酎和韓國燒酒都屬於蒸餾酒大類。·韓國燒酒,在韓國作為酒的代表被廣泛流傳。韓國燒酒多以米、麥、山芋、薯、玉米等原料混合製成。現在韓國更推出了水果味燒酒!韓國肥皂劇等登場人物們大口大口地純喝著韓國燒酒的畫面有看過嗎?也許會覺得[韓國人酒量好],其實不僅是這樣。韓國燒酒比日本燒酎度數要低得多得多。日本燒酎多以25~40度較為常見,當中也有接近50度的,而韓國燒酒的酒精度大都在十幾二十度左右,且無色透明相對容易喝、度數低。因此,韓國人可以這麼大口大口地喝燒酒。
  • 韓國燒酒 VS 日本燒酒 傻傻分不清楚?
    日本燒酎和韓國燒酒都屬於蒸餾酒大類。韓國燒酒,是朝鮮半島製造的傳統酒的其中一個,在韓國作為酒的代表被廣泛流傳。韓國燒酒多以米、麥、山芋、薯、玉米等原料混合製成。韓國燒酒產量較大通常以工業化生產為主,多以連續蒸餾為主要生產方式,整體而言,韓國燒酒在國內售價比日本燒酎的售價更加便宜些。韓國肥皂劇等登場人物們大口大口地純喝著韓國燒酒的畫面有看過嗎?也許會覺得[韓國人酒量好],其實不僅是這樣。韓國燒酒比日本燒酎度數要低得多得多。
  • 各國招牌烈酒系列 l 日韓的國酒:喜歡大口乾杯的燒酎和燒酒
    元朝傳入我國,明代以後燒酎改稱燒酒,近代改為白酒。而日本則保留了對燒酎的傳統稱呼。 中國傳統的燒酒製作傳統燒酒以穀物等澱粉質為原料,曲菌、酒母為糖化劑(將澱粉轉為糖),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等工序釀製而成的酒。隨著蒸餾技術傳至亞洲各地,燒酒也逐漸有了多變的面貌。
  • 貴族,階級符號已死、商業符號再生
    貴族的使命是為國家和君王效力、玩命,是這個階層的固有傳統。從政68年,被喻為德國政壇常青樹的老貴族若弗魯瓦·德·蒙認為,從政對貴族群體來說是一種必然「社會責任」。「如果你是一個顯貴,你就必要為他人、為國家服務,要盡忠報國。」
  • 打仗不忘蹴鞠,上到貴族下到平民,宋代人對蹴鞠如此鍾愛
    到了宋代,則繼承了單球門和無球門兩種踢法,取消了雙球門踢法,但其單球門踢法又有所改進。同唐朝相比,宋朝蹴鞠的娛樂成分增多,競技成分減少。《水滸傳》中高俅的踢法就是無球門的代表。宋代蹴鞠的普及程度,基本人人都會踢。
  • 誰發明了表情和情感符號?
    當然,問題在於,我們發現傳統寫作的限制和現有的工具不足以完成這項任務。© WKU Public Radio這一切都激發了PLATO IV系統用戶的靈感。例如,用戶於1972年實際使用該系統的某個功能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在此過程中創造了一系列表情符號和情感符號。
  • 在外喝酒要注意:不和俄羅斯毛哥拼快酒,不和韓國軟妹子喝慢酒
    李昑聽從建議,堅持喝燒酒,不但緩解厭食症狀,還舒緩了常年的腸胃不適,最後,享年81歲,成為朝鮮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有了皇帝、貴族做榜樣,讓吃飯配燒酒這件事兒,放在普通人眼裡,成為一種超然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影響至今,有飯有酒,享受得很。
  • 歷史上,為什法國貴族與平民水火不容,而日本則可以和諧相處?
    平民階層作為被貴族剝削的人,雙方關係自然談不上融洽,用勢同水火形容也不為過,最終大革命的爆發也印證了雙方存在的巨大矛盾,但貴族與平民真的無法共存嗎?歷史上的日本則展示了兩者的另一面,日本的貴族和平民不但可以和諧相處,還可以合作,甚至通婚也十分常見。為什麼法國貴族與平民水火不容,而日本則可以和諧相處呢?
  • 政治博弈產生平民權益,「撤離運動」成為羅馬平民鬥爭貴族的利劍
    最終的結果有兩種,要麼是王朝被推翻,曾經的統治者成為階下囚;要麼是起義遭到統治者的暴力鎮壓,平民百姓繼續受到壓迫和剝削。然而,在古代羅馬,當平民對貴族的獨裁政治不滿時,卻採取了一種非暴力的方法——撤離運動,來爭取自己應得的權利。「撤離運動」成為羅馬平民與貴族鬥爭時的一把利劍。
  • 從平民氣質到強隊氣質再到冠軍氣質 蘇寧易購鑄就中超新時代符號
    因此,也有人稱他們為「平民冠軍」,或者是「草根冠軍」。但我更想把蘇寧的勝利,定義為一種新勢力的崛起,或者說一個中超新時代的符號。廣積糧終稱王對於蘇寧人來說,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進入中國足球,他們趕上一個最好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足球熱度空前高漲,職業聯賽從競技戰演變為燒錢戰。蘇寧剛一出手,也是引起一片叫好。
  • 貴族與平民的博弈,古羅馬平民是如何通過鬥爭來維護自身權益的
    平民有時候在司法判決上面也經常成為貴族不公平判決的犧牲品,這一切的矛盾都觸發了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長達兩百多年歷史之久的平民與貴族的鬥爭,平民在反對貴族鬥爭 的時候經常採用逃離的方式,他們的鬥爭在一定程度上面來說的話,是合法的,他們鬥爭的事件特別長,而且鬥爭十分明確,構成了平民反對貴族鬥爭的特點,平民通過長時間以來一直反對貴族的壓制,促使平民的社會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
  • 譚盾與遊戲音樂,一場從符號到意義的「實驗」
    一場從符號到意義的「實驗」發生在遊戲場域。天、地、水的形式、意義甚至建築周圍的日常都變成譚盾的表達。這是典型的譚盾。一滴雨水演變為一個難以定義的場,而他在聲音和符號的連接裡,去追溯更遙遠的意義。現在,譚盾的「實驗」進入到了他此前從未涉足過的遊戲場域。「天頂的一滴水」降落在了《王者榮耀》裡。這次創作的《王者榮耀·五虎上將交響曲》,想要連接的除了傳統和過去,也包括了無數年輕人。
  • 地方特色的象徵-韓國特產承載的傳統
    就像棒球比賽一樣,每個球隊都有自己的選手、隊標和吉祥物,而韓國的傳統市場也有代表各自市場、地域傳統文化的特產。
  • 號稱3瓶燒酒喝不醉的韓國人,卻被一杯中國白酒放倒,為何
    導語:號稱3瓶燒酒喝不醉的韓國人,卻被一杯中國白酒放倒,為何白酒最早起源於中國,酒文化也有幾千年的歷史。酒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是不一樣的食品,但是酒已經完全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酒文化在中國屬於一種特別的文化類別。在傳統的中國文化裡有特別的位置。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喝酒的制度,經過了幾千年的過度,酒已經佔領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領域。各種商務飯局場合必須得有酒。
  • 古代日本貴族為何會喜歡用鐵漿染黑牙齒
    隨著染齒文化在日本的進一步流行,黑齒符號在貴族女性中代表著成人,彰顯貴族身份。平安中期開始,黑齒蟬眉成為女性貴族的典型裝扮。實際上染黑齒步驟繁瑣,需要提前釀泡鐵漿,連續兩個月每天都用鐵漿塗染牙齒,直至牙齒被侵蝕成黑色。到了平安時代,日本貴族女性會將牙齒染黑,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 平民崛起,貴族衰落,唐宋古文運動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發生的
    平民崛起,貴族衰落,唐宋「古文運動」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發生的。「古文」這一概念由中唐的文學家韓愈最先提出,他認為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排偶的「駢文」是一種垃圾文字,矯揉造作,內容空洞,而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質樸真實的傳統,所以稱「古文」。
  • 精英到平民的劇情視角降維,淺析《星戰8》區別老版星戰的轉變!
    」,是一部星際版豪門貴族之間的紛爭傳記。 正是因此,我們所熟悉的前6部星戰作品,更多的充斥著星際版貴族王子公主的歷險,家族血統所牽絆的影響力,甚至是和傳統以貴族為題材的倫理劇式的悲劇風格和宿命劇情論。
  • 深度解析:新哪吒的IP宇宙與文化符號
    真正強大的超級IP,必然背靠一個或多個「強共識文化母體」,進行「世界觀創新」,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強大故事」和「強情感內核」,並以角色、道具、場景等,組成可長期延展的「文化符號體系」。如何通過世界觀和情境設計,創造新超級文化符號?
  • 方圓有型內心無界,當品牌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這樣有著歷史文化和貴族氣息的品牌,如何與中國消費者產生共鳴,傳遞產品價值和品牌內涵? 其次,產品價值=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內在價值是基礎和保障,外在價值往往是基於內在價值的延伸和創新表達。對於卡地亞PASHA DE Cartier腕錶系列來說,內在價值就是精湛的工藝被不同時代的消費者檢驗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