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青藏高原上的「六尺巷」

2021-02-07 中國青年報

  中國西藏網訊「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憑藉這首詩,安徽桐城六尺巷成為了鄰裡禮讓的典範,為全國人民所熟知。但鮮為人知的是,在距離安徽千裡之遙的青藏高原,也有這麼一條「六尺巷」。

  在位於甘肅南部、西秦嶺岷山系與青藏高原邊緣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有一個名為各皂壩的村莊。步入村中,平坦整潔的村道上,兩條清晰可見的拓寬痕跡引起了的注意。

  △圖為各皂壩村中的道路,都是村民主動將自家的大門、圍牆後撤,讓出來的,道路兩側的石牆全部是就地取材,富有當地特色。

  據了解,路面上的印痕源於一場群眾大會。由於村子位於山區,土地面積緊張,以前村裡的小路只能通行人力車。自從村裡召開了群眾大會,就村子今後要如何發展達成共識之後,村莊規劃到哪裡,牽涉到的群眾就把路讓到哪裡。他們不但主動將自家的大門、圍牆後撤,而且沒有找村裡要任何補償。只用了一年時間,整個村子的「三縱四橫」主幹道布局就已經成型,汽車可以通到每家每戶門口。街面上的拓寬痕跡宛然,印證著這個村子民風淳樸、村民團結。

  路修通了,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提高。各皂壩村的核桃是被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認證的「舟曲核桃」,全村共有270多畝核桃園,樹齡最長的達到一百多年,現在已全部進入盛果期,每棵樹能掛果約500至1,000斤,每年能為村民帶來約80萬元的收入。

  2017年,全村還實施核桃高接換優90畝,嫁接核桃3,690株,預計可使每畝增產優質核桃50公斤,每畝增收1,000元,科技助力打造的「核桃之鄉」,讓村民們更加富裕。

  由於舟曲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大果櫻桃栽培的適生區。為調整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各皂壩村還按照縣裡具體指導的「一村一品」要求,自2017年3月引進栽植60畝大果櫻桃,園內優質果率在90%以上。據預測,5年後每棵果樹掛果約為120到160斤,每畝年平均可產果1,000斤以上,產值可達20,000元。

  此外,村民種植花椒、柿子,養殖土雞、土蜂,均可獲得國家相應的政策補貼。未來,該村將依託春節民俗活動等人文內容,繼續發展包括採摘、體驗、休閒、康體、養老等方面的鄉村旅遊業,帶動老百姓增加收入。

  △圖為村民在修整一新、富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廣場上跳舞。

  各皂壩村的變化只是舟曲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程中的一個縮影。今天的舟曲縣正在按照河灘、半山、高山等不同的地理特點和資源條件,因地制宜,探索發展養蜂、養雞、藥材種植、林下經濟等多元特色化產業來加快扶貧,為不同區域的困難群眾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今年以來,全縣正以組織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和林產品基地建設,經濟林果總面積已達到24.28萬畝,其中優質核桃16.25萬畝、花椒2.92萬畝、油橄欖5600畝、桑蠶基地3400畝、大櫻桃141畝;種植各類中藏藥材3.7萬畝,養殖從嶺藏雞15.11萬隻、中華蜂2.2萬箱、土豬3.73萬頭;尤其是去年種植的356畝羊肚菌已喜獲豐收,平均畝產鮮品達到了200斤,總產值達到了400多萬元,農民群眾增收的基礎更加穩固了。

  經過不懈努力,全縣貧困人口由2010年的9.12萬人下降到2016年的13615人,脫貧77705人,貧困發生率由62.7%下降到11.02%;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70元增長到2016年的5376元,年均增長42.19%。(中國西藏網文/蘇文彥)

來源:中國西藏網

相關焦點

  • 【砥礪奮進的五年】青藏高原上的「六尺巷」
    【砥礪奮進的五年】青藏高原上的「六尺巷」 原標題:   中國西藏網訊 「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憑藉這首詩,安徽桐城六尺巷成為了鄰裡禮讓的典範,為全國人民所熟知。
  •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取得重要成果:探究高原奧秘建設美麗西藏
    圖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西藏珠峰科考隊赴珠峰地區全面開展綜合科學考察。深情暖高原,囑託催奮進。從阿里高原到三江流域,從萬裡羌塘到雅魯藏布,處處體現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時時感受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無比溫暖。
  • 青藏高原,為何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很多人都說一生必須去一次西藏只為領悟孕育生命的真諦>4000米的海拔,讓青藏高原傲視同緯度周邊地區「世界屋脊」當之無愧>海拔高、面積大的青藏高原仿佛城牆般,攔截了它的去路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在這裡,你可以進入中科院科學觀測站,親身體驗科學家的科學觀測日常工作和生活;你可以有機會進入色季拉山國家森林公園、波密米堆冰川、然烏仁隆巴冰川等實地進行科學考察;還可以見到野外科考歸來的師兄師姐,更有機會聆聽青藏高原所科研人員的專業講解和學術報告。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 於2003年成立,是順應地球系統科學發展潮流、支撐青藏高原研究而設立的研究機構。
  • 渝中報評論員文章:砥礪奮進 拼搏實幹 全面匯聚起渝中奮進「十四五...
    渝中報評論員文章:砥礪奮進 拼搏實幹 全面匯聚起渝中奮進「十四五」新徵程的強大力量——論貫徹落實區… 2020-12-14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都是鹹水湖?
    青藏高原是我國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其湖泊面積佔到全國湖泊總面積的 45%以上,大家應該都有發現,為何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都是鹹水湖?青藏高原上絕大多數湖泊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因為地殼運動的原因產生了很多內陸湖,他們靜謐安詳,五彩斑斕,而且大多數的湖泊都是鹹水湖。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很多人都說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這是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地方,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這就是青藏高原。來到高聳而遼闊的青藏高原,你會看見天是那樣的藍,伸手可及;雲是那樣的白,圍著你轉;空氣是那樣的清新,像是要醉了一樣。總之,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世俗生活的感覺,你享受到了一種平日裡或許久已忘懷,但在你靈魂深處未必不在期待著的奇蹟降臨般的精神洗禮。
  •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我國是如何修建青藏鐵路的?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這裡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無數的雪山,冰川,激流峽谷,使得青藏高原成為地球上最難以到達的地區之一。如此環境,我國是如何修建青藏鐵路的?今天就跟大家解密一下。第一,回顧歷史歷史上,在雪山埡口間行進的犛牛隊,就是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這片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甚至連一條公路都沒有。在西藏解放之初,所需的物資全部要用牲畜組成的龐大運輸隊完成,數千名戰士和駝工踏上了驚心動魄的遠徵。
  • 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氮素」秘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極」之稱,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圖1)。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青藏高原孕育了大量的多年凍土,成為北半球面積最大的高寒凍土分布區。圖1 唐古拉山口 (攝影:寇丹)在這個孕育著多年凍土的寒冷的高原上,各種植物在頑強地生長著,構成了類型多樣的植被群落。作為分布最為廣泛的植被類型,高寒草地約佔高原面積的60%以上,主要由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澤化草甸組成(圖2)。其中,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分別主要分布在氣候乾旱的高原西部和氣候溼潤的高原東部,而沼澤化草甸作為一種隱域植被零星分布在高原面上。
  • 青藏高原所在青藏高原區域性強降雪過程診斷分析研究中獲進展
    青藏高原地區一次強降雪過程給當地的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較大影響,深入研究其形成和發展機理,提高預報準確率、減少強降雪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學界對於引起青藏高原強降雪的氣象因子的強度仍缺乏系統性認識。
  • 青藏高原所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態區表層土壤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白豔與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團隊博士周友平合作,選取青藏高原周緣兩個具有明顯垂直地帶性的高度斷面,對其土壤和植被中的萜類化合物進行分析。
  • 青藏高原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青藏高原,我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世界屋脊」、「第三級」和「青康藏高原」是世人賦予我的別名。
  • 【砥礪奮進的五年·熱詞看變化】出境遊從「買買買」走向品質遊
    【砥礪奮進的五年·熱詞看變化】出境遊從「買買買」走向品質遊 原標題:   【砥礪奮進的五年·熱詞看變化】  作為一名經常出國的旅遊愛好者,李鵬程對許多旅遊的「玩兒法」都了如指掌。
  • 伴隨青藏高原隆起的遠古巨獸
    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尋一個與青藏高原有關的秘密,答案藏在一些古哺乳動物的化石中。這些哺乳動物們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青藏高原形成過程,然後,它們又用自己的骨骼化石,把所見證的一切告訴了我們。因為這些化石大部分都是在甘肅省和政地區發現的,它們就被稱作了「和政動物群」。
  • 張文木:青藏高原與中國整體安全
    [14]隨青藏高原的快速崛起,中國平原地帶進入山地的懷抱。如果將與之連體的帕米爾高原即中國古代所說的「蔥嶺」考慮在內,橫亙於中國西部的青藏高原猶如一道拱形垂天石盾,使中國地緣政治結構有了外敵西不能進,東不能攻,而我人民則西可「依山」,東可「傍水」的優勢[15],中國由此避免了歐洲大平原上那隨時背腹受敵的四戰困境。
  • 何大勇 | 隋唐宋時期青藏高原的絲綢之路
    在我國實行「一帶一路」大戰略的今天, 研究隋唐宋時期青藏高原的古代絲綢之路, 不但對我國青藏高原地區各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而且有助於以史為鑑, 助推南亞、西南亞國家與我國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隋唐宋時期青藏高原的古代絲路, 是漢武帝開通北方絲綢之路後發展起來的, 是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一個組成部分, 隋朝是這條絲路劃時代的發展時期。
  •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何時超過4600米的?
    日前,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這一改寫青藏高原隆升和生態環境歷史的結論。  青藏高原的隆起過程及其對亞洲和全球氣候、生物演化的影響,一直是地學前沿科學問題。不同高度變化歷史意味著不同的隆升過程和驅動機制,導致的氣候環境和生態效應變化也完全不同。
  • 森林經營┃亟待研究--青藏高原上的櫟類常綠矮林
    包括川西、滇北、藏東南、貴州西部、甘肅西南部、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之一部,雲貴高原的北部,並以以雪寶頂、二郎山、大涼山和烏蒙山一線分水嶺為其東界。他們論述櫟類硬葉常綠林時,常使用這個地理概念。其實,這個地理概念,基本上屬於硬葉櫟類的水平分布範圍,而川西、滇北則是其核心分布區。世界上只有一個青藏高原,因此,全世界也只有這一片硬葉常綠櫟類資源。
  • 維塔斯又雙叒叕上央視了,一首《青藏高原》已經爐火純青!
    幾年前,民歌中國分享的「維塔斯與湯燦演唱《青藏高原》」的視頻,閱讀量高達百萬級,後續更是被無數的公眾號所轉載。也因此,「維塔斯+青藏高原」這個標籤,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哈。 視頻:維塔斯新唱《青藏高原》這是近日維塔斯登上央視舞臺,再唱《青藏高原》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