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0-12-16 中國教育在線

2020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大學生夏令營招募令

你是否對美麗的青藏高原神往已久?你是否期待一睹西藏冰川真容?你是否想了解科學家的真實工作與生活?這個夏天與我們一起來一場藏東南冰川森林生態科考之旅吧!在這裡,你可以進入中科院科學觀測站,親身體驗科學家的科學觀測日常工作和生活;你可以有機會進入色季拉山國家森林公園、波密米堆冰川、然烏仁隆巴冰川等實地進行科學考察;還可以見到野外科考歸來的師兄師姐,更有機會聆聽青藏高原所科研人員的專業講解和學術報告。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 於2003年成立,是順應地球系統科學發展潮流、支撐青藏高原研究而設立的研究機構。研究所實行北京部、拉薩部和昆明部的「一所三部」運行模式。當前,研究所以「引領科學前沿、面向國家需求、服務區域發展」為宗旨,主導「第二次青藏科考」國家專項、正在主持中科院「絲路環境」A類先導專項和「青藏高原地球系統」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致力於青藏高原地球科學的發展與引領。 

中國科學院藏東南高山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

藏東南站後第四紀冰川遺蹟上的常見名貴真菌

米堆冰川地貌特徵及300年退縮歷程

  1.夏令營時間、地點

  時間:2020年7月20日

  地點:西藏拉薩、林芝、波密、然烏

  2.夏令營招生計劃

  計劃招收營員20人左右。歡迎具有較好地理、地質、地球物理、大氣科學、生態環境、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考古等專業基礎的大三學生報名。

  3.申請資格

  1)2021年相關專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其中重點院校學生優先;

  2)有志於青藏高原科學研究、並有一定的科研潛力;

  3)學習成績優秀,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合格。對專業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可適當放寬英語要求(須有大學四級英語考試合格成績)。在校期間沒有受過紀律處分;

  4)有意在青藏高原所攻讀研究生者優先考慮。

  4.報名申請與錄取

  1)報名學生從中國科學院智慧教育系統(http://www.iedu.cas.cn/)中「科教結合協同育人學生報名入口」直接登錄,點擊首頁右側「科教結合協同育人」欄目,選擇「大學生夏令營計劃報名」欄目,註冊後進入申請系統,瀏覽夏令營承辦單位,找到青藏高原所,點擊「我要報名」,並下載列印申請表)

  同時將填好的報名表及有關獲獎、論文等材料按時郵寄至青藏高原所科研教育處。

  說明:填寫申請表時,「備註」一欄(申請表最後一項)須填寫如下信息:

  A意向專業:**** B意嚮導師:*** C已/未獲得推免資格(請認真填寫;備註信息要求在50字以下,須嚴格按照上述格式填寫)。導師信息及專業詳見研究所教育信息主頁:http://www.itpcas.cas.cn/yjdw/

  2)報名時間:2020年5月30日—6月20日

  3)夏令營營員的招收實行學生自由申請和專家推薦制,學生須班主任或輔導員和高級職稱任課老師等2位老師推薦。

  4)申請者的入選資格由青藏高原所組織專家統一審定,結果會於2020年7月初通過電話或郵件通知申請者本人。

  5.提交材料

  6月20日前(郵寄出)請按以下順序提交紙質材料:

  1)系統生成《中國科學院大學2020年大學生夏令營申請表》,並由學院(系,所)領導籤字蓋章及推薦老師籤字; 

  2)入學至今本科期間所有科目成績單一份(須加蓋學院公章),含掃描電子版。專業排名證明;

  3)兩封推薦人籤字的推薦信。推薦人為申請人所在院系的教師(班主任或輔導員和高級職稱任課老師);

  4)其它證明材料複印件(包括身份證、學生證、已發表論文、獎狀、英語六級成績單及各類證書等)各一份; 

  5)身體健康證明(1年內本人體檢情況表)

  特別說明:

  紙質材料郵寄到青藏高原所科研教育處,電子版材料發送至liuww@itpcas.ac.cn,報名資格認證以紙質材料為準。不能按時提交或資料不全者視為放棄。電子版材料要求,按順序掃描合併成一個PDF文件,並在文件名和郵件主題用「姓名-學校名院系名-2020夏令營」的格式註明。

  6.錄取

  1) 申請人的入選資格由青藏高原所科研教育處組織審定,6月30日前,可在報名系統中點擊「申請進度」查看申請結果。屆時將以電話、郵件等形式直接通知學生本人,請保持手機暢通並注意查收郵件。未接到參營通知的學生皆為未入選者,不再另行通知。

  2) 申請人若紙質材料與申請時所提交的電子版材料不符,申請人將被取消入選資格,並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 

  3) 被錄取的同學,請根據要求按時報到。如因特殊情況不能參加本次夏令營的同學,請於6月30日12:00前來電告知,以便我們及時補錄其他同學。

  注意:入選名單將在青藏高原所網頁上公示。

  7.其他說明

  1)參營學生自行前往青藏高原所拉薩部集合,夏令營期間免費提供學生食宿,不含提前到或延後離開部分,往返旅費由學生本人承擔。

  2)夏令營的學生應遵守夏令營的安排,按時參加活動。夏令營期間必須遵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有關規章制度和夏令營的要求與紀律。

  3)夏令營活動期間學生安全由本人及學籍所在學校負責,夏令營將統一為學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屆時報到統一籤署安全協議。

  4)參營學生申報的信息須真實有效,不得弄虛作假。若有不實信息青藏所將撤銷其學習資格,並將處理情況通報該生所在學校。

  8.聯繫方式

  聯繫人:王老師、劉老師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林萃路16號院3號樓 中科院青藏所科研教育處

  E mail:wanglq@itpcas.ac.cn或 liuww@itpcas.ac.cn

  招收營員發布網址:http://www.itpcas.ac.cn  

  在線申請系統網址:https://kjxt.ucas.ac.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可攜式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採購項目公開...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可攜式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採購項目 品目 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多種原理分析儀 採購單位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行政區域 北京市 公告時間
  • 他專業第一,從華中師大保研至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太酷了
    全國海洋知識競賽「三等獎」,獲國家獎學金1次,國家勵志獎學金2次,保研至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來校做關於泛第三極研究的學術報告。從那時起,被稱為「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便開始吸引韓旭。百萬年來高原的環境如何變遷、全球變暖背景下高原生態系統有何響應、人類應該如何對待脆弱的高原環境等一系列科學問題進入韓旭的視野。
  • 中國科研團隊成功「繪製」青藏高原湖泊變化全景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對外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領銜的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通過對青藏高原湖泊遙感監測、野外觀測和模型模擬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系統總結青藏高原湖泊變化的時間演變規律、空間格局和驅動機制
  • 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氮素」秘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極」之稱,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圖1)。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青藏高原孕育了大量的多年凍土,成為北半球面積最大的高寒凍土分布區。因此,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秘密可能與氮素密切相關。為了揭示影響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氮素」秘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楊元合研究組於2013-2016年間在青藏高原開展了大範圍的凍土樣帶調查,獲取了大量凍土樣品(圖3-4)。基於這些野外調查,結合同位素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生態系統模型等多種手段,他們發現了以下兩個與植物生長密切相關的 「氮素」秘密。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以及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拉薩河流域中部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野外綜合考察
  • 青藏高原所在青藏高原區域性強降雪過程診斷分析研究中獲進展
    青藏高原地區一次強降雪過程給當地的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較大影響,深入研究其形成和發展機理,提高預報準確率、減少強降雪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學界對於引起青藏高原強降雪的氣象因子的強度仍缺乏系統性認識。
  • 青藏高原所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態區表層土壤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白豔與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團隊博士周友平合作,選取青藏高原周緣兩個具有明顯垂直地帶性的高度斷面,對其土壤和植被中的萜類化合物進行分析。
  • 國家青藏高原數據中心青海分中心在京籤約—新聞—科學網
    為服務青藏高原科學研究和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海省科學技術廳、青海師範大學共建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青海分中心。 中科院青藏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主任李新介紹,三方將重點圍繞青藏高原科學數據匯集與共享、數據利用及開發、生態評估和預測、決策諮詢與支撐、科研合作與交流、科學普及與宣傳等領域開展合作。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你們能想像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在幾千萬年前竟然擁有過茂密的森林、豐美的水草?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科普報告(圖2:北京大學 華方圓研究員,圖3: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楊春燕博士,圖4: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任曉彤,圖5: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張丹,圖6:聽報告的學生)西藏去的次數越多,就會越覺得我們不僅僅是去考察
  • QSR:釐清青藏高原全新世氣候與生態環境變化格局
    現代間冰期的全新世期間,青藏高原降水、溫度、植被、湖泊和冰川均發生了顯著變化,可為預測未來青藏高原氣候和自然環境變化提供重要參考。然而,青藏高原全新世氣候和環境變化一直存在諸多爭議和不確定結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態與人類適應團隊陳發虎院士及其合作者,通過系統梳理文獻和綜合分析,集合多種古氣候及古環境變化記錄(圖1),討論了青藏高原全新世氣候與生態環境時空變化格局,指出了過去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研究方向。該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 翱翔青藏高原,「雲雀」銜來更多科考數據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我國首次對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綜合性科學考察,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填補了青藏高原研究的諸多空白。時隔40多年,我國再次啟動為期約10年的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60多個專題科考分隊開展十大科考任務,涉及五大綜合考察區域。 為深入實施「科技助力青藏科考」,促進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揭示,此次科考中加入了無人機、無人船和衛星等新技術手段採集相關數據。
  •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中部,現在是一片高寒荒蕪之地。青藏高原如何抬升到現有高度,許多演化細節仍不清楚。我科學家最近發現的蔣浪植物化石群,刷新了人們對青藏高原的認知——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視覺中國供圖↑青藏高原中部班戈縣中始新世種類豐富的化石植物類群。
  • 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新華社昆明12月8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水利系楊大文教授團隊發布青藏高原凍土及土壤碳變化的環境風險...
    青藏高原地區分布著環北極地區以外最大範圍的多年凍土,有地球「第三極」之稱。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儲存的土壤有機碳可能成為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潛在碳源,而這些凍土碳的空間分布尚不明晰,融化風險也亟待評估。 基於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方法得到青藏高原凍土碳空間分布信息,估算了青藏高原凍土有機碳的儲量。
  • 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研究員方小敏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院士王成善、蘭州大學等國內外科研機構及高校的科研人員,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至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了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至2100萬年前以後才可能達到3500-4500
  •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何時超過4600米的?
    身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其「身高」是何時超過4600米的?國際學術界過去的主流觀點認為,早在4000萬年前其中南部就已達到此高度。我國科學家根據首次精確測定的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發現,該區域4000萬年前「身高」尚不足2300米,直到2600萬年至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
  • 青藏高原的地氣雲雨及其對下遊天氣的影響
    為增進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的定量理解,我國和相關國際組織在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多次系統性的大氣科學試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近期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綜述文章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傅雲飛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馬耀明研究員與國內多家單位的知名學者一起,對近年來國內外科學家在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雲和降水特徵,及其對下遊天氣影響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梳理、總結和展望,要點結論如下: 1) 揭示了陸氣相互作用關鍵參數中的動力學粗糙度比熱力學粗糙度大一個數量級
  • 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什麼樣?科考團隊新發現: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
    來自中科院科考團隊的消息,經多年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中部,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這一成果,為認識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演化歷史和地形地貌協同演變過程,提供了全新證據。目前研究成果已經在權威科學刊物發表。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作為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室外展覽展示項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體驗園項目正有序推進建設。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亞洲第一植物種子庫  「種子盛宴」「十餘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依託種質資源庫對國家重要野生生物種質資源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啟程儀式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宏偉介紹道,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收集保存植物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