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整個生態在不斷的壯大,而與此同時它也在不斷的釋放更多的新功能。
1月24日晚間,36氪獲得了微信V6.6.2安卓版本的內測資格。下載後發現,新版本中又出現了兩個新功能:一是微信支持兩個帳號一鍵切換登錄;二是發現頁內的所有模塊都可以關閉,包括朋友圈和小程序等。那麼,新推出的這兩個功能會給用戶帶來哪些不同體驗呢?
支持兩個帳號一鍵切換,但不能同時登錄
在最新的內測本版中,用戶在設置頁面裡可以看到新增的帳號切換功能。點擊該功能後,用戶即可以看到另一個帳號的登錄入口,然後添加一個常用帳號就完成了設置。之後使用的時候,用戶一鍵點擊想要用的帳號就可以了。這對於那些擁有多個帳號的人來說,不能再方便了。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微信支持帳號切換,但不支持兩個帳號同時登陸。這意味著,用戶在登陸一個帳號的時候,另一個帳號就會自動下線。而當用戶添加兩個帳號後,其中一個帳號下方還會顯示「當前使用」四個字。如此來看,微信並不能像微博那樣,實現兩個帳號同時登陸的狀態。
目前,微信僅支持手機和電腦端同時登陸,未來不知道是否可以實現更多電子設備的同時登陸?這樣,就不用在各個設備之間來回的倒騰了。不過一個微信帳號裡有太多用戶的個人信息裡,如果實現多平臺登錄勢必會增加信息洩露的概率。
跳一跳等小遊戲、朋友圈統統都可以關閉
除了雙帳號切換登陸的功能外,這次微信還多出來一個發現頁管理功能。在設置—通用路徑下,用戶就可以看到該功能。細細體驗後發現,這個功能真的大了去了。
點開發現頁管理後,會看到這裡囊括了朋友圈、掃一掃、搖一搖、看一看、搜一搜、附近的人、漂流瓶、購物、遊戲、小程序十大功能。而如今,只要滑動一下每個功能後方的膠囊型按鈕,就可以立即關閉不想用的功能。
如果選擇都關閉,那麼發現頁就會空空如也。這時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微信首頁上方跳一跳等小程序的入口都沒有了。記得在十天前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表示曾聽到用戶的反饋,想直接卸載跳一跳。他解釋道:「用戶想要卸載,是不可以的。這也是用戶的一個困惑,其實小程序不用卸載,只要不用就可以了。」雖然不可以卸載,但微信如今給用戶另一個選擇——直接關閉。
與此同時,曾引起巨大討論的不常聯繫的朋友圈也可以直接關閉了。在此之前,微信隱私欄裡,微信對朋友圈權限進行過精心的設計,比如三天可見、半年可見等等。這些舉措,就是為了讓用戶可以開心安全的使用微信,而不被打擾。如今新功能的推出,用戶或許真的可以讓每天有無數條消息滾動的朋友圈,「選擇性的安靜了」。
當然,如果用戶願意,也可以在發現頁留幾個功能。
微信推出的新功能,對用戶來說意味著什麼?
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微信到底扮演一種什麼角色?
網際網路女皇Mary Meeker曾給我們分享過一個數據,2017年4月,微信佔據了用戶平均每天花費在移動應用中時間的 29% 左右。該報告稱,中國用戶平均每天投入到移動應用的時間為大約 31 億小時,投入到微信的時間約為 9 億小時。最近,騰訊創始人張志東也曾分享,他用一個叫Moment的App來統計手機使用時長的情況,發現一個月裡沒幾天用手機是能少於3小時的, 4、5個小時的天數最多,超過6、7小時的天數也不鮮見。不過遺憾的是,他沒有分享其中使用微信的時長,
在上次的分享中,張志東提出了健康過載、信息過載和人際過載這三大問題。我們身處這樣的時代,如何讓科技向善?對於該問題,馬化騰也轉載原文並表示「值得思考和為之努力的方向」。如果從網際網路女皇的數據來看,微信在其中也發揮了很大的影響。而這次微信內測的新功能,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這些壓力。
首先在於,不斷剝離微信的功能,提高獲取信息和處理事情的效率。在微信的發現頁裡,遊戲、資訊、購物等各項功能十分齊全。這次可以靈活的選擇可使用的功能,意味著用戶對於更關注的內容,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同時用戶也可以更聚焦於關心的內容。除此之外,在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還曾透露,面向運營者的公眾號App馬上就要上線了。與此同時,他還表示,希望將微信和企業微信用戶打通,讓大家更方便的工作。種種行動都說明,微信在由複雜變簡單。
總結起來,就是張小龍所說的「用完即走,走了再回來」。他希望微信可以讓用戶高效的處理事情,而不是一定讓兩小時的任務變成三小時。用戶在微信上處理完一件事,就可以再做其他的事。覺得這個工具有價值,然後可以回來再次使用。微信如此,小程序也如此。本質上來說,就是比別人更高效的產品,亦或是張小龍口中的工具。
除了對於簡單化、高效率的追求外,從新功能中我們也看到了微信與用戶的平等關係。在很多軟硬體上,我們都會遇到一些霸王功能。既然選擇了,就只能乖乖的照單全收。而這次,微信發現頁的十大功能用戶都可以任意的開關。這其中就包括小程序、遊戲、朋友圈、購物等重大功能。這一舉動,足以說明微信給用戶的自由度以及對待用戶的態度。
正如張小龍所傳遞的微信的價值觀——微信只有對錯的選擇,而沒有利益最大化的抉擇;微信要與用戶建立平等的關係,把他們當朋友。在他看來,微信一直很克制,雖然經常更新但變化不大。因為利益的堆砌會失去產品最本質的東西。做好這樣的產品,需要專業的能力、判斷。除此之外,微信更需要尊重用戶、尊重個人。在keso眼裡,微信就是一個固執的小孩。「可以輕鬆做到的很多事情,不做,可以輕鬆拿走的很多利益,不拿。」
總之,微信的進化還在繼續,也願它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