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 08:35 來源:解放日報
參與互動微信朋友圈個性化廣告,怎麼才能關閉
■本報記者 任翀
「你知道怎樣關閉微信朋友圈個性化廣告推送嗎?不是那些個人微商發布的廣告,而是微信作為平臺、各種廣告主發布的廣告。」前天,在《App廣告消費者權益保護評價報告(2020)》發布現場,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拿出手機,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關閉微信個性化廣告。
「按照廣告法,廣告發布平臺應給消費者選擇的權利,但根據微信目前的設置方式,普通消費者無法順利關閉廣告」。此前,市消保委連續15個月對1600個不同類型的App進行廣告監測後發現,App廣告「關不掉」、個性化廣告推薦「不可選擇」等問題較為突出,部分App廣告還存在違規獲取用戶信息、未經用戶允許就私自下載新App等問題。
讀取用戶信息完成廣告推薦
今年央視3·15晚會上,一份能截取用戶簡訊等個人隱私信息的App名單備受關注。這份名單正是央視3·15晚會、上海市消保委共同調查的結果。市消保委表示,當時披露的名單只是對網際網路隱私保護的調查成果之一,其實App廣告也有讀取用戶隱私信息的嫌疑。
技術專家指出,App廣告多為精準推送型廣告,大量App廣告後臺還採用競價交易模式,這種投放模式以獲得消費者的大量信息為前提,與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關係密切。「舉個例子,有的App表示個性化廣告推薦技術不會使用用戶聊天內容,但這不是說App就不會讀取用戶的其他使用數據,包括使用App的頻率、時間、在App搜索瀏覽的信息、打開過的小程序等。這些都與用戶隱私相關,最後才變成個性化廣告推薦內容。」
因此,市消保委聯手專業技術公司,對App廣告與用戶隱私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確實存在App讀取用戶信息完成廣告推薦的情況。同時,不少App廣告沒有設置關閉按鈕,或者設置了關閉按鈕但無法關閉。一旦消費者點擊廣告或者所謂的「關閉按鈕」,反而會下載廣告所介紹的新App,這也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
關廣告推薦歷經10多個頁面
根據廣告法,「以電子信息方式發送廣告的,應當明示發送者的真實身份和聯繫方式,並向接收者提供拒絕繼續接收的方式」。可項目組對600款App的廣告行為進行深度分析後發現,58%的App含有廣告,其中69.7%的廣告沒有「關閉鍵」,包括微信、汽車之家、快看視頻、36氪等。同時,針對600款App相關功能設置測試發現,僅有14.5%的App可以找到個性化廣告推薦關閉入口。
即便找到了關閉入口,也不能一勞永逸。例如,記者在市消保委專家的指點下,通過「我—設置—關於微信—《微信隱私保護指引》—騰訊《隱私政策》—廣告—關於廣告—如何管理您看到的廣告—管理—個性化推薦廣告—登錄」等足足10多個頁面,才關閉了微信朋友圈個性化廣告推薦功能。但微信同時提醒,關閉該功能後「您仍然會看到廣告,但相關性會降低」;而且用戶主動選擇關閉個性化廣告推薦的有效期只有6個月。之後若不重複以上操作,微信朋友圈又會自動推薦個性化廣告。
市消保委認為,App廣告相對於傳統廣告、網際網路搜索類廣告而言,特點鮮明:廣告多為「信息展示—點擊購買」閉環型廣告,消費者如果看了感興趣,就能直接點擊連結下單購買,這對消費者的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影響更大。App廣告多為主動推送型廣告,部分廣告通過標題誤導或不當技術手段增加點擊量和播放時長,容易引發消費者反感。基於以上情況,App廣告發布平臺應該賦予消費者關閉廣告的權利。
App裡的問題廣告誰來監管
本次報告是國內第一次對App廣告進行長周期、大樣本的監測調查結果,除了發現App廣告與用戶隱私保護有關外,還提出App廣告發布者的責任亟待加強。因為監測發現,App廣告問題多多。
項目組錄屏記錄了部分涉嫌違法的廣告:能把人與磚塊粘在一起的「萬能焊接膠」;抹一下就能立刻清除黑頭、粉刺、痘痘的「淨化潔面膏」;5分鐘就能淡化眼袋的「專抹大眼袋眼霜」;「不抵押不擔保、隨借隨還」的各種貸款廣告等。從目前收集的信息看,這些廣告存在涉嫌虛假宣傳、隱匿廣告(銷售)主體等諸多問題。
針對以上現象,市消保委引用騰訊廣告的承諾「嚴守廣告及廣告主的合規性,是守護消費安全的重要防線」提出,希望App廣告發布者能言行一致,恪盡職守,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