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搞清楚「梅花落」到底是什麼,就要追尋其源頭。《梅花落》源於樂府,原本是樂府中的一首曲牌名。那麼樂府是什麼?
最初,樂府是秦漢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主要掌管音樂,並搜集各地的民歌,制訂樂譜,便於在朝廷宴飲或祭祀時演唱。後來,人們就把這一機構收集並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者簡稱樂府。
到了唐代,這些詩歌的樂譜大多失傳,但這種形式卻相沿下來,成為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於五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唐代詩人創作了大量的樂府詩,有的沿用樂府舊題,也有的即事名篇,自製新題。
宋代時,郭茂倩把漢至唐的樂府詩搜集在一起,編成《樂府詩集》。《樂府詩集》把這些詩歌分為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
《梅花落》就屬於「橫吹曲辭」,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傳為西漢李延年所作,又叫《落梅》、《落梅花》等。「橫吹」不僅是橫吹曲的簡稱,也是樂器的稱謂,其形類於笛子。《樂府解題》說:漢「橫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晉以後唯傳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傳甚廣,宋元明清幾代也一直流傳。後來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據《梅花落》改編。
在古樂府中,詩詞與音樂在意義上不可分割。是什麼曲牌,就配什麼內容的詩詞,因此《梅花落》也是樂府詩題。一般的《梅花落》的樂曲和詩詞都是以傲雪凌寒的梅花為主題。詩人暗以梅花凌寒傲雪、高潔不屈的氣質表現自身,有的時候用於表達詩人的孤獨落寞、怨愁離緒之情,有的時候用於表達詩人高潔不屈的操守。慢慢的梅花落就成了表達這種情感的特指意象。
下面我們欣賞幾首用到了梅花落意象的唐詩。
黃鶴樓聞笛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城五月落梅花」不是說江城的五月份梅花零落了,其實是在說五月份的江城上空飄蕩著《梅花落》這首曲子。
觀胡人吹笛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
「梅花落敬亭」不是說敬亭裡落滿了梅花的花瓣,其實是在說敬亭裡迴蕩著《梅花落》這首曲子。
塞上聽吹笛高適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借問梅花何處落」不是說梅花的花瓣飄落到了哪裡,其實是在說什麼地方吹奏《梅花落》這首曲子?
月夕貫休霜月夜徘徊。樓中羌笛催。曉風吹不盡。江上落殘梅。
「江上落殘梅」不是說江面上落下了梅花的花瓣,其實是在說江面上羌笛吹奏的《梅花落》曲子的餘音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