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都該認真面對目前已走不通的兩岸政策,回到臺灣地區「憲法」,重新定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力促全代會通過「維持現狀黨綱」;圖為去年民進黨全代會蔡英文上臺發表演說。(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臺灣「獨派」團體宣示明年5月發動「正名入聯公投」,挑戰蔡英文堅持依據臺灣地區憲政體制「維持現狀」的原則,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適時表示「憲法以國家統一為最終原則」,接著臺灣前「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在媒體撰文,討論「憲法的統一義務」,詮釋統一是「憲法」的目的,統一的前提是「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在「獨派」日趨喧囂之際,有關「憲法」的討論與重視非常重要。
依據蘇永欽的見解,「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揭示,「政黨之目的或其行為,危害臺灣之存在或自由民主之憲政秩序者為違憲」,結合釋字499號與與釋字618號解釋,「反(自由民主)體制的統一和危害統一,一樣違反憲法」、「在現行憲法下,主政者(非指人民)既沒有促獨空間,在大陸走向自由民主憲政體制之前,也沒有促統空間。」在蘇永欽看來,「憲法」是一部「良制一國」的「憲法」,統一是「憲法」的目的,統一的前提是符合「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良制。
臺灣「憲法」是一部「一中憲法」,這不只是藍營這麼認為,事實上越是深綠,越是清楚「憲法」的「一中架構」。2005年臺聯黨就表示「反對在一中架構下修憲,堅持制憲正名」,臺聯清楚認知,「憲法」對一中的規範並非修「憲」所能改變。民進黨要角謝長廷則主張「憲法各表」,他曾說「依據『憲法』,高雄與廈門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成為著名的「一國兩市」宣言。謝長廷的主張雖不被「獨派」接受,但「獨派」從來沒有認為謝長廷對「憲法」的解釋是錯的。
也正因為「獨派」對「憲法」如此排拒,「大選」前蔡英文「遵守臺灣憲政體制」的公開承諾才讓人耳目一新,並讓蔡英文得到中間選民的信任,可以說,「遵守臺灣憲政體制」是蔡英文勝選的基石,也是她執政正當性的核心,這不但表示蔡英文接受「憲法」,也表示她必須接受「憲法」的一中架構與內含的統一義務。
不過,蔡英文以「維持現狀」和「遵守臺灣憲政體制」的承諾上臺後,卻對「憲法」的一中架構與內含的統一義務避而不談,甚至明示反對,對民進黨內推動「維持現狀黨綱」的提案也避之唯恐不及。「維持現狀黨綱」不但是符合政治現實、「憲法」架構,也是民進黨應履行的承諾;黨中央首尾兩端、立場矛盾,黨內激進派就迫不急待,企圖實現「法理臺獨」,「正名公投」就是第一步,這不但是蔡英文與民進黨的領導危機,更可能是臺灣與臺海的「恐懼總和」。面對各方勢力的推擠,蔡英文必須要把持住民進黨與臺灣的方向。
方向就是「憲法」,「臺獨」依照「憲法」是「危害臺灣之存在」,不可能有「合憲」的「正名公投」。「正名公投」違「法」、違「憲」,也牴觸了臺灣的外在現實環境,更讓2300萬人的和平穩定加添風險。
蔡英文的任期已過一半,如果她要有所作為,首先就必須要表示反對「正名公投」的態度,阻止民進黨內的冒進勢力;同時,她也應該要把自己的維持現狀競選承諾納入民進黨的黨綱,讓黨意與民意趨向一致。民進黨下個月的全代會,已有黨代表再次提案「授權中執會討論維持現狀黨綱」,這是一顆作好的球,讓蔡英文可以在兩岸關係上重新振作。蔡英文可以運用主席的議事權力強勢主導,展現領導人意志。
或認為,此時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已處在「選舉殺紅眼期」,期待蔡英文走中間和平理性路線是不切實際的奢望。但看看姚文智低迷的選情,三千寵愛在一身,卻成了民進黨臺北市有史以來最弱的母雞,再看看蘇貞昌,雖有老驥伏櫪之心,卻欲振乏力,這反映的難道不是民進黨的「反中」、「臺獨」牌已經失效?「臺獨」連作為選舉興奮劑的藥效都沒有了,擁抱「臺獨」對民進黨2018、2020年的選情,只會是飲鴆止渴。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