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斤早產兒摸不到血管打不上針急壞護士,就在一籌莫展之際……

2020-12-26 澎湃新聞

10.3斤早產兒摸不到血管打不上針急壞護士,就在一籌莫展之際……

2020-08-10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病房裡,熊曉萱護士長和兩位護理組長正圍在一個患兒床邊,表情嚴肅,眉頭緊鎖……

原來這是一個重達10.3斤的早產兒,全身肉呼呼的,全身上下基本看不到血管。可患兒病情危重,需要靜脈用藥和腸外營養支持。沒有靜脈通路,所有的治療都無法進行。這可怎麼辦呢?

當時正值凌晨3點,當班護士都急壞了,無奈之下只得求助於護士長。熊曉萱護士長了解情況後,立即召集護理組長回到科室協助穿刺。大家圍在患兒身邊,像「大海撈針」似的苦苦尋找著血管。

「不如置PICC管吧,普通的外周靜脈留置針已經無法滿足病情的需要了。」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擁有20多年工作經驗的護理組長餘燕鳳說道。

PICC管即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可維持較長時間的靜脈輸液,有效減少患兒住院期間反覆穿刺的痛苦,為患兒提供一條安全有效的靜脈治療通路,贏得搶救的時機。綜合多方面的考慮,PICC置管無疑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在與患兒家屬溝通置管的有關事項時,患兒父親懊悔地說,妻子在孕期沒有控制好血糖,孩子不僅早產還是個巨大兒,一出生就要承受這麼多痛苦,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救治我的小孩,拜託了。

在經得患兒家屬同意後,PICC置管術就正式敲定了。可這個患兒打普通留置針都難,想置管的話就更加艱難了。為了患兒的安危,再難也要上!看著這個弱小的生命,想到家屬殷切的眼神,新生兒科護理團隊抱著必勝的決心,反覆評估患兒全身血管情況,靠著經驗摸索血管的位置,最終決定在手背上置管。準備工作完畢,消毒、進針、見回血、退針芯、送導管,一氣呵成……

PICC置管

看到藥液順利輸入患兒體內,大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裡壓著的石頭也終於放下了。有了這條生命通道,患兒就有了救治的希望。經過了8天的精心治療和悉心護理,這個「乘風破浪」的胖寶寶終於康復出院了。

當聽到家屬的一聲聲感謝的話語,看著他們一家團圓的幸福畫面,我們覺得所有的艱辛付出,熬過的無眠深夜,都是值得的。

(來源: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記者訪寧波ICU:2斤重早產兒做穿刺 幸有天使守護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完全想像不到,在這個與世隔絕的空間,醫護人員用怎樣的溫柔和堅持,呵護著那些脆弱的生命,轉危為安。」從醫院出來,一位市民輕聲感慨。兒童ICU病床逐年增加 不少是體重不足3斤的早產寶寶寧波市婦兒醫院的兒童重症監護病房位於住院樓二樓,穿過那道密不透風的鐵門,經過醫護人員的更衣、洗手區,眼前立刻是一番繁忙的景象。7間病房裡,戴著口罩的醫生、護士正在一個個保溫箱或病床前低頭俯身,走廊上的一排電腦前,幾位醫護人員急速記錄著什麼。
  • 不到一斤!廣州465克早產兒奇蹟存活
    10例。在這個案例中,姐姐的體重只有465克,不但是廣醫三院成功救治最低體重早產兒,也是廣州成功救治的最低體重早產兒。 超低胎齡雙胎早產兒,最低體重不到1斤! 這是阿婷對自己孩子最初的印象。孩子剛生出來就被醫生圍著搶救了,她眼睛的餘光看到了他們。」
  • 不足26周降生,出生體重僅1斤,超早產兒果果如何「闖關成功」?
    不足26周降生,出生體重僅1斤,超早產兒果果如何「闖關成功」?胎齡小於26周的寶寶屬於超早產兒,各個臟器發育不完全,救治難度大。小果果出生了,渾身青紫,呼吸微弱,體重僅有510克。新生兒科醫護療團隊為小果果制定了細緻的診療計劃,保溫、復甦、轉運,環環相扣。產房內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滴注,呼吸機正壓通氣下,暖箱轉運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給與保護性肺通氣策略。
  • 留置針留置42天?不提倡,但可借鑑
    我們在臨床工作中難免會遇到由於疾病原因以及血管條件不好的病人,好不容易打上了,到了規定日期,即使一切正常也要更換,實在感到可惜。 影響留置時間的相關因素 影響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 1 導管型號 留置針型號增大,相對較粗,進入血管後增加了機械摩擦及血管內壁損傷,從而增加機械性靜脈炎及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
  • 對於有難度的血管,護士該怎樣提高穿刺成功率?
    3/  同時,由於穿刺原因造成的再次穿刺困難:反覆穿刺失敗造成可穿刺資源段枯竭,高年資老師被迫選擇直穿讓患者透析;反覆穿刺失敗造成血管長段血栓形成,而後穿刺如果進針慢或調針即被堵針;反覆區域穿刺造成穿刺區域針眼恢復慢,再次穿刺易滲血;盲目推崇扣眼穿刺,不同人員不同的穿刺手法造成多個隧道;等等。
  • 早產兒心臟有小洞 2毫米血管裡撐開「生命之傘」
    早產兒心臟有小洞 2毫米血管裡撐開「生命之傘」 2018-03-06 11:39:50來源:武漢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輸液好得快、通血管?關於輸液的10個真相
    當液體輸完但沒有及時拔針或換液,也可能出現回血,及時請護士處理即可。3、點滴速度可以調快嗎?輸液速度與病情、年齡、藥物種類有關。一定不要自行隨意調快。脫水、休克等需要輸得快些。而普通輸液速度不宜過快,一般40~60滴/分。而老年人最好不要超過40滴/分,以免給心臟造成負擔。
  • 靜脈血管投影儀——打點滴再也不用擔心多挨針
    上醫院掛鹽水,最遭罪的是被護士連扎幾針,白白吃了皮肉之苦。多數人抱怨護士技術不到位,有人從這裡看到了商機,發明了一款「靜脈血管投影儀」。目前產品的樣品剛剛出爐,專利發明者謝先生在18創富網上發布消息,尋找合作者共同開發市場。
  • 血管好不好,3個動作摸出來,強健血管,堅持做好「五個字」
    血管好不好,3個動作摸出來,強健血管,堅持做好「五個字」 動作一:摸手腕 一旦脈搏跳動不規律,可提示房顫、血管狹窄等,及時檢查,切莫忽視。
  • 26周超早產兒僅重800克!「小八百」闖關3個月體重長到4斤多
    「小八百」是北京天壇醫院新生兒病房建立以來,成功救治的最小孕周和體重最輕的超早產兒。1月29日,孕婦李女士到北京天壇醫院產檢時,因有早產跡象被收住院。分娩室裡立刻忙碌起來……10分鐘後,小傢伙的生命體徵達到正常水平,帶著一身管路被小心翼翼地放進新生兒暖箱。由於「小八百」出生時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新生兒病房停止了探視。「小八百」全身的血量總共才70多毫升,每次化驗採血,護士都精確計算,比繡花還要精細。天壇醫院新生兒病房護士長郅浩亮說:「超早產兒的護理要求非常苛刻,特別是對氣道的護理,每一次吸痰、換藥、清理,動作都必須輕柔。」
  • 26周超早產兒僅重800克!「小八百」闖關3個月,體重終於長到4斤
    「小八百」是北京天壇醫院新生兒病房建立以來,成功救治的最小孕周和體重最輕的超早產兒。1月29日,孕婦李女士到北京天壇醫院產檢時,因有早產跡象被收住院。「孕婦懷孕才26周,萬一早產,孩子會面臨非常危險複雜的情況。」北京天壇醫院婦產科主任馮力民盡力嘗試保胎,但1月30日晚,李女士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早產不可避免。
  • 「揣」著孩子救孩子 攀枝花女醫生身懷六甲跪地搶救早產兒
    四川在線消息(程桂英 記者 唐子晴)5月7日,一張女醫生跪地搶救早產兒的照片在攀枝花人的朋友圈裡火了。照片中的女醫生是攀枝花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醫生張菊,這張照片是同科室護士拍下的。5月5日晚,張菊值夜班時,一名剛剛出生3天的早產兒緊急轉入攀枝花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
  • 早產兒的「特殊情況」和「特殊照顧」!
    可以買市面上的插電的暖氣片,如果室內溫度高不起來,可以換一間向陽的,稍微小的臥室,不建議大家燒煤爐了,尤其是冬季室內相對封閉比較好,以防二氧化碳中毒。我們總體溫度控制如下:室溫應保持在22℃~26℃,溼度在55%~60%之間,如果室內比較乾燥,市面上的加溼器一般是需要使用純淨水的,如果經濟條件差,可以不買。可以在臥室角落裡放盆水,多搭幾條溼毛巾。
  • 黃岡抗疫前線男護士胡學兵:「扎完針我幾乎呼吸不過來,不過還好,我...
    1990年出生的胡學兵是省直中醫院內科重症監護室護士,作為株洲醫療隊護理組為數不多的男護士之一,胡學兵也是最早主動請纓支援湖北的護士之一。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胡學兵的主要工作是為患者抽血、測體溫、留取咽拭子標本、輸液、發放口服藥、講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知識……隔離病房工作與普通重症監護室的工作區別並不大,但由於需要與患者進行密切接觸,必須要穿好防護服,穿上防護裝備醫護人員的動作沒有那麼靈活,對於病人的情況就需要反覆確認。
  • 【貴州好醫護】對話貴州護士曹夢瑤:鄂州路上的車多起來了
    曹夢瑤:頭兩天上班是最辛苦的,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早上6點40分起床,在酒店吃完早餐後,7點準時出門搭班車去醫院。7點20到達醫院,穿上防護服,7點50進入病房工作。  第一件事就是給患者發早餐。吃完早餐後,患者要輸液,我們要提前配好患者的藥。之後還要給患者量體溫、測血壓等等。把這些程序忙完,防護服都溼透了,護目鏡裡全是水。
  • 江西贛州護士郭美娟:從抗「疫」新兵到獨當一面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鍾霖報導:迅速紮好壓脈帶,輕拍手背找到血管所在位置,仔細消毒後順著血管方向小心進針,見到回血,立即使用膠布對針進行固定,調節滴數……整個穿刺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但只有郭美娟自己心裡清楚,這看似輕鬆簡單的背後卻付出了不知多少努力。
  • 新生兒體重多少斤最好?5斤、6斤、8斤差距大,父母千萬別大意
    其中低於2500克的孩子多為早產兒,高於4000克的孩子則為巨大兒,對他們將來的身體發育有極大影響。一、新生兒體重5斤、6斤與8斤差別大都說生孩子是喜事,可剛生完寶寶的小張卻和婆婆大吵一架。原來,小張才從產房出來,就聽到婆婆抱著孩子和老公抱怨:「我乖孫6斤體重都還差4兩,看著就可憐,懷孕時都說讓她多吃點就是不肯聽,這不是害了孩子嗎?」當時護士解釋說寶寶體重6斤確實最好,但只要不低於5斤就表示正常,可婆婆就是板著臉不開心,將小張氣到不行,直言要把孩子抱回家養。
  • 生命早到 愛不遲到 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可挽救四分之三早產兒生命
    ■ 海南日報記者 馬珂  我國早產兒的發生率約為10%,死亡率為12.7%~20.8%,而體重<750g、胎齡<26周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很高。近年來,早產兒的發生率呈升高趨勢。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針對於早產兒的救治和康復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
  • 徐若瑄臥床142天,打了300針,生了個4斤重的兒子…心疼大美人兒當媽遭的罪
    小朋友皮膚皺皺的,據生過孩子的姐姐說,是早產兒特徵。才4斤,真的是太小一隻了,一般現在聽說朋友生孩子都是六七斤的,吃得太好了八九斤的都有。朋友們,這就是將近五個月都在床上不起來啊!!!吃喝拉撒睡幹什麼都不能起來啊!!普通人如果就這麼待著會褥瘡+肌肉萎縮啊!!!當然,徐若瑄有特別的應對策略,我們稍後再說。洗臉,徐若瑄是在床上完成的(頭上還別著個蝴蝶結,真是公主)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極早早產兒的長期生存挑戰
    在23周或24周出生的兒童中,65%被認為適合在標準年齡上幼兒園——根據早產時間的矯正年齡為5-6歲。相比之下,有85.3%的足月兒童被認為適合上幼兒園[6]。雖然人生的一開始並不平順,但當他們進入青春期後,許多當初的早產兒都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