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類歷史的自然災害》|全景記錄有史以來的二十餘場自然災害

2021-01-12 廣州日報

一本災害全紀實

重回二十餘次改變人類歷史的

重大自然災害現場

深度透視人類有史以來

所遭受的重大自然災害

共同見證災害面前,

人類社會如何勇敢應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近日《改變人類歷史的自然災害》出版。

該書通過百餘幅珍貴的新聞紀實圖片,結合目擊者的回憶與專家的觀點解析,帶領讀者重回改變人類歷史的自然災害現場,深度透視人類有史以來所遭受的重大自然災害,共同見證在災害面前,人類社會是如何齊心協力勇敢應對。

圖: 颶風「厄瑪」登陸之後,刮彎的一排棕櫚樹(插圖翻拍)

自遠古以來,自然災害就一直威脅著人類的安全與生存。颶風、地震、海嘯和流行病都對人們造成過毀滅性的影響。

作為一本「災害資料庫」和「災害回憶錄」,《改變人類歷史的自然災害》重點梳理了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的二十餘場改變了整個人類歷史的重大災害,從古羅馬時期龐貝古城的毀滅到中世紀黑死病的流行,以及20世紀以來陸續發生的舊金山地震、西班牙流感、日本關東大地震、「博拉」旋風、唐山大地震、聖海倫斯火山爆發、歐洲熱浪、印度洋海嘯、克什米爾大地震、「納爾吉斯」熱帶風暴、海地地震、東非旱災、颶風「厄瑪」、加利福尼亞森林大火等。

同時本書還以圖表的形式收錄了每一場自然災害發生的簡況,具體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具體傷亡人數等,供讀者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自然災害本身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圖:新書實拍

在書中,作者通過生動流暢的筆觸,全方位、多角度為讀者詳細講述每一次自然災害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帶領讀者親臨自然災害現場。

地震發生前有何預兆?

疾病流行的症狀以及人們當時的認識和心理是怎樣的?

火山爆發和旱災發生到底影響和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

以及災害發生後人們如何看待和進行災後恢復?

人們的精神狀態如何?等等。

所有這些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除此之外,本書還特別邀請曾經參與災害救援的專家為讀者回憶災害現場,解讀災害援助的具體措施以及災後重建恢復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圖: 颶風「卡特裡娜」給墨西哥灣沿岸造成了大範圍的破壞(插圖翻拍)

作為一部自然災害的科普作品,《改變人類歷史的自然災害》既不同於學術文獻對自然災害專業但略顯晦澀的解讀,也不同於其他圖書淺嘗輒止地科普:本書通過對二十餘場影響人類發展進程的自然災害的重點梳理與回顧,搭配大量災害現場、救援、重建的新聞紀實圖片,災害的數據,目擊者、救援者、專家的相關回憶及著述,帶領讀者真實走近人類所遭受過的災害,在幫助讀者客觀認識自然災害發生原因、過程及影響的同時也啟發讀者面對自然災害時應該如何應對。

圖:新書實拍

究竟是自然災害改變了人類,還是人類改變了自然?自然災害是全球之殤,不只關乎一國一民,全體人類社會作為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都身在其中。面對不能承受的自然的憤怒之重,災害仍在發生,我們該怎麼辦? 或許只有科學地認識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探索其發生的規律,人類才能夠減輕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書 名: 改變人類歷史的自然災害

作 者:[英]喬恩·懷特 編著

張順生 朱敬 譯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吳波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

相關焦點

  • 人類文明史上10大最致命的自然災害,5次發生在中國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自然災害一直伴隨著人類生活的發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有近100000人死於自然災害,包括地震,火山爆發,颶風,海嘯,洪水,野火和乾旱,而全世界有超過1.5億人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史前的自然災害已經無從考證,不過,文明史以來的嚴重自然災害,我們能夠從文獻資料和考古證據等多方面對其進行研究。
  • 人類曾經瀕臨滅絕過?科學家:自然災害的苦果,只有人類自己承受
    文/仗劍走天涯人類曾經瀕臨滅絕過?科學家:自然災害的苦果,只有人類自己承受人類究竟會不會滅亡?關於這種話題,很多的科學家,包括普通人都不願意去面對。其實道理非常簡單,誰會願意討論自己族群的滅亡呢?大家都希望自己永生不死,就更別提人類社會的永垂不朽了。
  • 中國歷史上幾次嚴重的自然災害
    如今科技發達,人類已經擁有了許多災害預警措施,但是在自然面前,人類依然是渺小的。在天災降臨時,就算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都會因此而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那就更不用說是古代了,在古代人們沒有完善的災害預警的機制,也沒有災害發生後的救災手段,所以傷亡都十分慘重。
  • 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安徽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蚌埠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蚌埠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懷遠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
  • 【地評線】金羊網評:做好抗禦自然災害的「智勝」文章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期間,來到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等情況並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了幾千年
  • 我市開展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
    為全面掌握本市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情況,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我市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於12月下旬啟動。通過開展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重點地區抗災能力,客觀認識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水平,為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權威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一項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
  • 《自然災害龍捲風》鐵扇子-協助拍攝
    自然災害龍捲風【第1幅圖】此作品由常州攝影愛好者程先生在著名的成都地區拍攝自然災害龍捲風【第2幅圖】此作品由東莞攝影愛好者項先生在著名的唐山地區拍攝自然災害龍捲風【第3幅圖】此作品由廣東攝影愛好者汲先生在著名的濰坊地區拍攝
  • 人間地獄: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12次自然災害
    她是通過自然災害、造成大面積破壞和大範圍破壞的突發事件,以及往往是重大的生命損失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做到這一點的。這種自然災害可能是由嚴重的風暴、地震、火山爆發、洪水、山體滑坡或任何其他不受人類控制或人類活動造成的巨大破壞造成的。以下是20世紀以前發生的12起歷史上最顯著的自然災害。
  • 紮根涼山15年,他總是奮鬥在抗擊自然災害的第一線
    涼山,山高坡陡、自然條件惡劣,屬於自然災害頻發地區,自然災害點多面廣,森林火災、洪災、泥石流等頻繁發生,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出行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而在近年來涼山數次發生的自然災害的救援現場,總是活躍著這樣一個身影,他用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下一次次自然災害發生時幹部群眾、消防官兵等群體抗災英姿,他就是四川日報社涼山記者站站長王雲。
  • 安徽下達自然災害防治補助資金1019萬元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安徽省應急廳、省財政廳下撥2020年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1019萬元,主要用於我省淮北市相山區、六安市霍山縣、黃山市歙縣3個全國試點縣區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前期準備、試點階段的工作任務和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縣創建工作。
  • 興國公路分局積極開展國省幹線公路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
    為預防自然災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2020年11月25日至26日,交通運輸部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及贛州市公路管理局派員赴興國公路分局指導、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試點工作。作為全國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公路承災體普查工作試點單位,為積極推進公路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順利開展,興國公路分局專門成立了興國公路分局公路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小組,負責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數據收集整理等工作。同時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普查工作。
  • 美國又遭遇一場重大災難,打破近100年歷史記錄,大片地區已癱瘓
    美國在今年不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都遭遇到了不小的創傷,就在美國極力去維護自己的經濟軍事狀態的時候,美國本土突然遭遇到了近100年以來最大的自然災害。其實在近些年來,世界各國對於自然災害的把控能力已經處於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相比於過去幾十年科技落後的情況,目前世界上的國家對於自然災害都可以有效的應對,就比如利用科技手段都能夠準確的預測到。 美國遭遇有史以來最強颶風襲擊按理說科技水平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美國在應對自然災害的時候應該是更加沉穩吧,但是這次美國算是栽了一個大跟頭,據報導,美國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強的颶風襲擊!
  • 我省下撥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試點經費1019萬元
    近日,省應急廳、省財政廳下撥2020年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1019萬元,主要用於我省淮北市相山區、六安市霍山縣、黃山市歙縣3個全國試點縣區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前期準備、試點階段的工作任務和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縣創建工作。
  • 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發布
    應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 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
    A+ | A- 【十大自然災害發布】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經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
  • 鄒市明宣傳高科技對抗自然災害,或強化自我復仇木村翔
    近日,中國拳擊傳奇巨星、亞洲唯一的全滿貫拳王鄒市明向大眾普及科技知識,增強了人們對抗自然災害的信心。在此之前,鄒市明就多次投身公益事業,彰顯拳擊人特有的正能量品質,深受鐵桿拳迷們的認可。鄒市明表示:「科技,是人類在災難面前最強的戰鬥力
  • 2020世界十大自然災害:全球地獄模式
    除了全世界的災難——新冠疫情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自然災害頻發,無數家庭天人永隔。2020年即將結束,小維在此盤點今年全球發生的十大自然災害,望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方。10. 菲律賓颱風——42人喪生據《美聯社》報導,在11月13日,颱風「環高」登陸馬尼拉,造成42人死亡,這是菲律賓今年遭遇的21次颱風中最為致命的一次。
  • 氣候變暖引發自然災害 專家:2020年亞洲受影響最大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喀山聯邦大學氣象教研室主任尤裡佩列韋堅採夫表示,全球變暖將決定2020年的天氣,世界不同地區將出現更多自然災害,亞洲地區遭受的損失將超過其他地區。這位科學家表示:「人類觀察氣候變化已持續約170年。在最近的幾十年內,我們都看到全球氣溫上升。尤其是北極地區和中緯度地區。過去的一年,每個月都是冠軍,每一次溫度都是一次次達到最高值,全球變暖正在到來。」佩列韋堅採夫稱,全球變暖導致2019年發生眾多自然災害。專家指出:「2020年的自然災害不會更少,而是可能更多。
  • 壽縣歷史上經歷過這麼多自然災害
    壽州歷史自然災害壽縣從西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至1987年的2165年中,有史志記載的災害379次,其中水災184次,佔總災害的48.6%;其次是旱災65次,佔17.1%。為伴生性災害常為自然災害的後果,可分情況歸類。
  • 北京將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 先期試點的「房山經驗」將在全市...
    來源標題:北京將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 先期試點的「房山經驗」將在全市推廣 2020年至2022年,北京將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