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推出了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以下簡稱「全球AI城市榜單」)。該榜單根據城市頂級AI學者數、AI論文影響力、AI產業活躍度等數據,全方位地展示當前在人工智慧領域居於全球最前列的創新城市,並據此分析其AI基礎創新力和應用創新力。榜單上呈現出全球500個城市的AI創新指數信息,其中,合肥以中國Top4入圍全球47強。
在今年的Top 500全球AI創新城市中,中國有32個城市上榜,分別是: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上海市,合肥市,杭州市,臺北市,西安市,南京市,深圳市,廣州市,臺南市,哈爾濱市,武漢市,大連市,天津市,新竹市,成都市,長沙市,濟南市,廈門市,蘇州市,澳門特別行政區,重慶市,桃園市,泉州市,青島市,嘉義市,桂林市,長春市,福州市,臺中市,鄭州市。
其中,合肥排名位於全球第47位、全國第4位,僅次於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上海市。
下圖是中國入選全球500強城市匯總
在這樣一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評價一個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指標。為了不在時代浪潮中落於下風,全球各大城市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意識逐漸增強。它們在競爭中不斷積聚創新資源、創造創新成果,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基本驅動力,推動城市或城市群的綜合可持續發展。
放眼全球,世界主要國家都將人工智慧上升成為重大發展戰略,無論是德國的「工業 4.0」、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日本的「超智能社會」、還是我國的「中國製造 2025」,人工智慧都是其中的核心關鍵技術。從城市層面,不同城市也根據自身情況成立了人工智慧研究機構,比如中國北京的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加拿大蒙特婁的 Mila 研究院等。
在合肥高新區,同樣有一片人工智慧的最優集聚區——中國聲谷,助力合肥以中國第四穩居全球AI城市榜單47強。
值得一提的是,落戶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是全國首個定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是國家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重點合作項目。早在2019年9月,中國聲谷便已在工信部規劃司委託中標集團招標的國家先進位造集群(初賽)人工智慧類別中名列第一,並於今年三季度角逐國家先進位造集群決賽。2019年10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合肥市人工智慧成為3大入選產業集群之一;緊隨其後,國家科技部也發函支持合肥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先後「點讚」安徽合肥人工智慧,這便是對安徽AI產業重要抓手——中國聲谷發展的充分肯定。
中國聲谷
「中國聲谷」 作為全國首個定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是國家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點合作項目,由安徽省信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負責具體運營工作。截至目前,中國聲谷入駐企業總數970家,預計2020年底可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入園企業超過1000戶的「雙千目標」。
通過產業環境完善與孵化培育創新,中國聲谷先後獲得了國家級眾創空間(粒子空間)、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新型信息消費示範項目、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中央統戰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等九大「國」字號榮譽資質,形成產業特色明顯、技術領先、配套齊全、輻射全球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而隨著科大訊飛、華米科技、龍芯中科、海康威視、四維圖新、百信等人工智慧龍頭企業入駐,中國聲谷已初步形成「基礎技術+底層硬體+數據計算+智能終端+行業應用」的完整人工智慧產業鏈。隨著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加,中國聲谷正為合肥的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此外,數據驅動、算法生成和算力被視為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三駕馬車」。其中,計算力對數據的產生和處理、對算法的優化和快速迭代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推動了人工智慧系統的整體發展,是近年來人工智慧取得快速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同時,計算力的快速發展極大促進了各行業應用場景的成熟,AI產業化加速向產業AI化邁進,目前網際網路、智慧城市、金融行業在產業AI化方面已經走在前列,而製造 、零售等行業也有望在未來五年中逐步實現智能化。
中國聲谷
100餘萬
截至2020年6月,人工智慧開放服務及產業支撐平臺開發團隊總數超過128W,總應用數超過81W,累計覆蓋終端用戶數28.5億+,孵化團隊超過3800家;中國聲谷技術創新服務綜合體揭牌,填補安徽智能製造產業空白。
300多款
目前,「中國聲谷」已在教育、醫療、服務、汽車、家居等領域孵化培育了300多款人工智慧軟硬體產品,涉及大數據算法、語音識別與翻譯、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技術,這些產品依託中國聲谷線上線下智能展銷平臺,很多已經走入市場。
—THE END—
信息來源:安徽交通廣播、安徽信投
運營支持:安徽生活網政務新媒體中心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