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勇立潮頭髮新「聲」,「蘇州·中國聲谷」奏響創新最強音

2020-12-10 上觀

說到聲學,或許聽上去陌生,但其實它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在開車時車內的噪聲控制、比如說去醫院檢查所使用到的超聲設備、再比如手機中所使用到的語音識別系統都離不開聲學的支持。

今年9月8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工程啟動儀式舉行。儀式上,常熟市委書記周勤第與南京大學副校長陸延青共同籤署「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蘇州·中國聲谷」建設正式拉開帷幕。南京大學是我國第一所開通聲學專業的高校,藉助這樣的科研優勢,常熟正在加速招引行業內的頭部企業,「蘇州·中國聲谷」有望成為常熟未來產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蘇州·中國聲谷」以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核心區,規劃聲學技術創新、生產製造兩個功能區,打造13平方公裡的中國聲谷國際創新生態走廊,以落地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平臺為支撐,以立訊科技等行業頭部企業為帶動,以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資本鏈「四鏈融合」為內核,以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願景,全力培育聲學領域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蘇州·中國聲谷」,是突破我國聲學產業發展瓶頸的重要實踐,聲學和自然科學、人文藝術等多領域深度交叉,在軍事、醫學、建築、人工智慧等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望催生萬億級市場。

做優創新鏈,打造聲學創新最優基地

常熟是宜居宜業的江南福地,也是文化底蘊深厚、創新基因厚植的江南名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常熟以鄉鎮工業起家,作為蘇南縣域經濟的代表,走出了享譽全國的「蘇南模式」,是「碧溪之路」的發源地,發展至今,積澱了深厚的產業和創新基礎。當前,常熟正處在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嚴峻的國際形勢和疫情影響等挑戰時,產業發展瓶頸凸顯,迫切需要緊抓新技術迭代、新產業興起的時代機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為暢通「雙鏈雙循環」再走一條「碧溪之路」。

近年來,常熟積極貫徹中央「國際國內雙循環」指導精神,對接創新驅動與「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戰略,大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蘇州·中國聲谷」便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建設創新型產業集聚區,常熟轉型升級將迎來新「聲」力量。

常熟攜手南京大學,聯合中國聲學學會、常熟理工學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南非飛力通控股、長城國瑞投資等多元主體,共同打造「蘇州·中國聲谷」。聲谷將充分發揮南京大學聲學學科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優勢,以蘇州校區「國際聲學工程創新研究院」建設為契機,在常熟建設引領未來的國家級創新平臺,塑造具有創新內核的優勢產業,打造集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發展為一體的「蘇州·中國聲谷」。

瞄準前瞻性研究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常熟加快新型研發機構、高水平研究院等創新載體建設,重點建設13平方公裡的中國聲谷國際創新生態走廊和1000畝研發核心區。對標國際,從追趕、同步到超越,分三步走,重點攻關產業鏈上下遊核心、關鍵技術,有效填補產業鏈缺失領域技術空白,攻克聲學高端技術,解決卡脖子難題,打造在國內外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聲學產業技術高峰和高原,力爭建成國家聲學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聲學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聲學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

「經開區這次選擇代表一定先進性、產業交叉度高且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聲學產業,不同於以往像引進立訊、每日優鮮等單個具體的項目,而是希望通過培植創造能力、集聚創新資源,逐步形成一個覆蓋產業、城市、生活的創新生態圈、孵化區、策源地,以創新驅動產業,以產業實踐創新,為常熟持久發展、引領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做全人才鏈,打造聲學人才最強磁場

中國聲學產業普遍存在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專業人才匱乏、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和優秀品牌缺失等問題,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研發組織模式,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落地。建設「蘇州·中國聲谷」,是加速南京大學聲學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南京大學是我國最早建立聲學教學與科研基地的高校,擁有國內最好的聲學本科專業、一流的國家重點學科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目前,南京大學以蘇州校區建設為契機,規劃建設國際聲學工程創新研究院,圍繞聲學前沿技術開展應用技術研究,並培養切合聲學產業需求的高端應用技術人才。

常熟將聲學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區域聲學產業集聚度不斷提升,龍頭牽引效用逐步顯現,已具備一定的聲學產業基礎和較為成熟的應用場景。常熟同南京大學充分交流,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打造以創新為內核的聲學產業集聚區和創新生態。

築巢引來金鳳凰,「蘇州·中國聲谷」依託國際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吸引國際頂尖、國內一流人才和團隊,依託南京大學本部聲學優勢培育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人才,依託蘇州校區建設培養高端應用人才,依靠常熟理工學院建設聲學技術現代產業學院,輸送行業人才,加之「蘇州·中國聲谷」培訓職業技能人才,打造人才矩陣,引育大批契合產業發展需求的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人才,切實扭轉當前聲學專業人才稀缺、職業化培養滯後等劣勢,支撐產業跨越式發展。

目前,南京大學正在蘇州校區規劃建設國際聲學工程創新研究院。根據計劃,中國聲谷規劃建設聲學創新區、聲學應用人才培育區和聲學製造業集聚區。其中規劃面積13平方公裡的聲學創新區以常滸河聲學走廊為中軸,由生態帶、聲創園、人文城、時光灣、聲都會五大功能區有機組成,全力打造天籟灣、海豚島兩大特色片區。未來5到10年,常熟將以打造聲學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契機,重點聚焦醫療超聲、材料聲學、工程聲學、信息聲學、電聲學、海洋聲學等6大產業方向,精準引進及培養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國家級領軍人才10人、省市級人才100人,高技能人才10000人,切實支撐產業跨越式發展。

做強產業鏈,打造聲學產業鏈最全體系

「蘇州·中國聲谷」將以國際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為技術核心,以爭創聲學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目標,打造長三角區域獨具產業特色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現代化產業示範區。

國際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圍繞高端裝備領域,面向醫用超聲、集成電聲及聲通訊、工業檢測評估和監控等聲學產業化方向,依託國內外一流的技術團隊,規劃建設前沿聲學、工程聲學、材料聲學、信息聲學、醫療超聲學、海洋聲學等6個技術研究中心,並搭建MEMS生產製造、工程加工、聲學檢測、孵化中心、培訓與科普、企業服務等6個公共服務平臺,構成以前沿技術研究、關鍵和共性技術攻關、行業應用技術為核心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這不是單一的大院大所的平臺,也不是單一的產業園區。」常熟市科學技術局局長顧曉丹介紹,「蘇州·中國聲谷」將圍繞建設聲學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總目標,吸納國際國內頂尖人才、技術、產業和資本等資源,布局聲學產業創新基地,提升中國聲學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全球協同創新網絡,推動聲學產業集聚,形成以聲學產業基金和創投基金為核心的資本集聚效應,打造成為中國聲學技術產業發展「引擎」。

常熟把聲學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圍繞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依託超3000畝的生產製造園區,發揮南大、中國聲學學會、中科院聲學所等平臺資源,對接小米、敏芯、瑞聲、哈曼等行業頭部企業洽談合作。在立訊、亨通、啟弘等現有龍頭企業帶動下,藉助聲學產業政策支撐,圍繞醫療超聲、材料聲學等6大產業方向集聚產業鏈,加快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支持行業龍頭企業以供應鏈協同為導向構建產業聯盟,搭建創業平臺,孵化創新企業,打造國產化自主可控產業體系。

「我們力爭在聲學領域培育和引進瞪羚企業超過5家,培育1家獨角獸企業,培育1到2家主板上市企業和一批科創板上市企業,樹立常熟聲學企業發展新地標。」常熟市長焦亞飛表示,常熟將聚焦區內聲學企業的發展,培養不同方向且發展潛力較大的新生企業,發揮典型企業引領產業發展作用,為常熟創新發展謀新篇、布新局。

做大資本鏈,打造產城融合最佳典範

聲學具有同城市生產、生活、建設息息相關的獨特優勢,帶給人們沉浸式的體驗,也將會是經濟發展從單純的園區模式轉變到產業和社區融合創新模式的典範。

依託國家級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提質更新」工程,常熟將「蘇州·中國聲谷」建設涉及的相關投資納入國開行融資計劃。由地方政府主導,聯合南非飛力通控股,積極整合長城國瑞投資、國家中小企業產業基金等優質資本,成立多元化的創投基金和產業基金,創新資本集聚模式,支撐集創新、產業、文化、社區融合一體的生態體系的打造。

「我們將推動產城高度融合,積極探索聲學技術和產業全面振興的發展路徑,增強產業優勢資源和競爭新優勢,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實現產業推動城市發展,城市發展助推產業應用,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未來,常熟將著力打造智慧新城,用好聲學技術工具,布局涵蓋智能交互、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消防、智能工廠等功能的智慧城市。」焦亞飛說。

據悉,常熟正積極爭取將「蘇州·中國聲谷」納入國家、江蘇省「十四五」規劃,把握新一輪國家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政策趨勢,積極探索產業導入、人才引進、稅收優惠、科技創新、產權保護、資金支持等政策創新,全力打造全國一流、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創新生態。

我國聲學產業方興未艾、未來可期。常熟正站在時代的潮頭,乘風破浪,奮楫揚帆,發出科技創新最強音,努力把「蘇州·中國聲谷」打造為中國乃至世界聲學的產業發展「引擎」,科技創新「尖點」和人才培養「高地」。

相關焦點

  • 常熟牽手南京大學聯合建設「中國聲谷」 挺進萬億級聲學市場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常熟牽手南京大學聯合建設「中國聲谷」,挺進萬億級聲學市場11月30日,「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全球推介會在常熟舉行並正式啟動建設。從古時「虞琴弦歌」的悠揚音律中走來,有著「江南福地」美譽的江蘇常熟再次發現「聲音之美」,並尋求將其打造為一個重點產業。
  • 能夠入駐中國聲谷,是種什麼體驗?
    由南京大學、中國聲學學會攜手常熟市政府共同打造的「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下稱中國聲谷)鑄就了一座產、創、研、學大成的「聲音殿堂」 。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以聲學產業戰略選擇為基礎,聚焦聲學技術創新、生產製造
  • 四鏈融合,蜚聲世界 「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全球推介會舉行
    今天(11月30日),「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全球推介會在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並正式啟動建設。 26位院士專家被聘為「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 中國聲谷「牽手」中科院合肥創新院,共促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12月4日,中國聲谷與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合肥創新院」)戰略合作籤約啟動儀式舉行。據了解,為了更好地促進人工智慧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中國聲谷與中科院合肥創新院達成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將從產業集聚、平臺建設、投資孵化、企業合作、宣傳推廣、人才培養到支撐服務等模塊開啟全面合作,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先試,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共同圍繞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堅,完善以技術為核心、以產權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並建立緊密的人才合作培養機制
  • 中國聲谷「牽手」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 共促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中國聲谷與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張俊 攝中新網合肥12月5日電 (記者 張俊)中國聲谷與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4日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國聲谷與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將從產業推動、平臺建設、投資孵化、企業合作、宣傳推廣、人才培養到支撐服務等模塊開啟全面合作。
  • 合肥市新聯會赴中國聲谷新聯會開展調研座談
    12月22日下午,合肥市新聯會會長吳昊、秘書長陳巖及部分常務理事一行前往中國聲谷新聯會開展主題為「育新機 開新局 凝新聲」的調研座談。高新區工委辦副主任王邦春、肥東縣新聯會副會長許遠琦、巢湖市新聯會會長葉應濤、長豐縣新聯會會長李沛方參加交流座談。
  • 中國聲谷創享營再度來襲 帶領青少年感知AI魅力
    而本次「中國聲谷創享營」優選12-16歲青少年提前探知科學奧秘,通過研學遊的形式探訪國家級科創基地——中國聲谷,培養學生敢於拼搏、創新的精神,促進其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少年探秘中國聲谷看AI「黑科技」如何智造精彩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時代的洪流中,科技成為社會發展的「脊梁」、經濟支撐的「後盾」,一場智能革命則作為強大引擎,使中國邁上從科技大國到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徵程。
  • 「蘇州銀行杯」中國蘇州(常熟)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項目 火熱...
    對接行業龍頭 角逐百萬大獎以「產業互聯,智造未來」為主題的「蘇州銀行杯」中國蘇州(常熟)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日前正式啟動。據了解,此次大賽,將聚合100+蘇州(常熟)頭部企業轉型升級需求,面向全球招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解決方案。
  • 中國聲谷助力合肥居全國Top4,全球47強!
    早在2019年9月,中國聲谷便已在工信部規劃司委託中標集團招標的國家先進位造集群(初賽)人工智慧類別中名列第一,並於今年三季度角逐國家先進位造集群決賽。 中國聲谷 「中國聲谷」 作為全國首個定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是國家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點合作項目,由安徽省信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負責具體運營工作
  • ...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凌雲:中國聲谷助力合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其中明確指出,「中國聲谷」項目被列入「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個特點」第五點「重大項目激發未來潛力」中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實施項目類。凌雲市長還總結了近年來實踐的重點相關工作,對人工智慧集群依託「中國聲谷」發展「提升創新能力」表示充分肯定。
  • 「六穩六保」採訪記 | 走進「中國聲谷」,聆聽中國好聲音
    在今年9月北京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一家來自「中國聲谷」的企業——科大訊飛,攜最新智慧教育AI技術亮相,向國內外客商傳遞出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的中國「好聲音」 。10月19日,採訪團一行走進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聲谷」,感受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了解到優化營商環境對落實「六穩六保」的強力支撐。
  • 「六穩六保」採訪記|走進「中國聲谷」,聆聽中國好聲音
    在今年9月北京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一家來自「中國聲谷」的企業——科大訊飛,攜最新智慧教育AI技術亮相,向國內外客商傳遞出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的中國「好聲音」 。在「落實『六穩六保』 ·優化營商環境」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中,記者再次與這難忘的「聲音」不期而遇。
  • 2020中國聲谷「5G+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暨中國聯通5G工業網際網路...
    高峰論壇現場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吳曉光) 12月17日,2020中國聲谷「5G+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暨中國聯通「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第三次峰會在合肥舉行,安徽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彭興剛在主題演講環節,餘要火做了《中國聲谷打造世界級產業地標》的主題報告,並介紹了中國聲谷的發展和目標。作為全國首個定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此次會議上,餘要火在全國率先提出:中國聲谷要打造基於機器語言辨智,安徽核心技術領跑的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實現中國聲谷成為世界級產業地標的戰略。
  • 國潮夜市,點亮中國常熟新古裡知旅街區
    小鎮的夢想,古裡發聲,新古裡歌唱大賽開唱為進一步賦予「實景娛樂」生命力,傳遞中國小鎮正能量。新古裡通過更符合當下語境的表達方式,推出「小鎮的夢想,古裡發聲」——新古裡歌唱大賽。作為新古裡開街一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新古裡為小鎮上每一位心懷夢想的歌者提供廣闊舞臺,唱響中國小鎮最強音!
  • 奏響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最強音,我們這樣做!
    奏響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最強音,我們這樣做!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 激情無限,揮灑夢想——中國蘇州(常熟)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暨...
    10月30日,「蘇州銀行杯」中國蘇州(常熟)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暨工業網際網路峰會在常熟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陸春雲,中共常熟市委書記周勤第,中共常熟市委副書記、常熟市人民政府市長焦亞飛,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金曉虎,蘇州市人才辦副主任郭靜,中共常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潘浩,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海東出席峰會,產業界、金融界代表,專家、項目代表,常熟各鎮、街道、開發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常熟市工業企業、金融單位、創投機構代表等300多人參加活動
  • 2020中國聲谷「5G+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在合肥舉辦
    12月17日,由工信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安徽智能語音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指導,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安徽省信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聯通「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主辦,下一代網際網路寬帶業務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合肥)、安徽中科大國禎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網聯萬物,智見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聲谷「5G
  • 媒體「大合唱」奏響洛陽都市圈「最強音」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河南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標誌著洛陽都市圈建設全面啟動,洛陽、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五城協同發展開啟新格局。
  • 華東地區首個奧林匹克青少年文化中心常熟開工
    提高城市文化體育服務能力蘇報訊(駐常熟記者 商中堯 陳潔)昨天上午,蘇州奧林匹克青少年文化中心(城市藝體中心)開工奠基儀式在常熟經開區舉行,這是華東地區首個「奧林匹克青少年文化中心」。奧運冠軍許海峰、孫琳琳和黃旭出席開工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