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近日,在沽源縣大石砬村,藍藍的天空下,松林蒼翠挺拔,紅牆在積雪的映襯下顯得色彩濃烈,田地裡則是一望無際的銀白,整個村莊猶如一幅油畫一般。

  儘管天氣寒冷,71歲的衡長明仍然經常到金蓮花種植基地轉一轉:「這300畝是今年新栽植的,你看,它們長得多好。有了它們,俺們再也不用擔心沒有收入了。」

  「隨著扶貧工作隊生態扶貧不斷發力,大石砬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2800元提高到2019年的9120元。2019年全村脫貧出列。以前村裡窮,少有女子願意嫁過來。2018年以來,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9名大齡男村民娶了媳婦。」省林業和草原局駐該村第一書記田建輝介紹。

  2017年,河北省林草局的駐村幹部來到該村。4年來,村裡造林3600多畝,惠及貧困人口297戶、639人,人均增收2000元;實施樟子松嫁接紅松項目,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利用省林草局支持的花卉項目資金,與沽源縣億寶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900畝富硒金蓮花產業園;爭取到中幼林撫育項目資金100萬元,增設護林員崗位79個,人均年增收4200元。

  河北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標準落實「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要求,生態扶貧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河北省累計安排62個貧困縣省級以上林業草原投資達132.9億元,佔同期總量的61.52%,超過資金安排比例不低於40%的目標,累計安排10個深度貧困地區縣專項資金62.6億元。

  為做好生態扶貧工作,河北省先後印發《關於扶持發展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意見》《貧困地區貧困村村莊綠化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林業生態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林業草原生態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對生態扶貧工作進行部署,將各項任務分解納入到年度工作計劃

  張家口市明確要求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帶動貧困人口參與人數不低於20%;2018年,隆化縣成立隆化潤民造林專業合作社,成員中貧困戶佔比88%,除了勞動收入,年底每個貧困戶能得到500元分紅……狠抓生態工程建設助推精準扶貧,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工程不斷向貧困地區傾斜。2016至2020年,62個貧困縣共完成營造林1895萬畝,超額完成2016至2020年貧困地區營造林1000萬畝的目標。結合重大生態工程,河北省還在貧困地區構建了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精準脫貧模式,最大限度吸納貧困人口參與造林工程,幫助他們成功脫貧。

  為進一步鞏固貧困地區生態扶貧成果,發揮特色資源優勢,河北省通過重點扶持和積極推動名優經濟林、林下經濟、花卉苗木等產業項目,全力助推貧困地區林草特色產業脫貧。

  2016至2020年,全省林果花卉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安排貧困縣6000萬元。截至2018年底,全省貧困地區經濟林總面積發展到1800萬畝,建成121個觀光採摘基地和高標準現代林果示範園區。2019至2020年,繼續支持62個貧困縣新發展經濟林27.48萬畝,提質增效面積達到77.7萬畝;新增林下經濟經營面積75.82萬畝,生態產業帶動效應不斷提升。

  林子多了,貧困群眾的工作崗位也多了。

  近日,在雞澤縣徐莊村村頭,千餘畝示範林裡,樹木粗壯結實。「自從種了樹,環境變好了,工作也有了,家門口上班,一年工資上萬元!」負責管護的徐莊村村民胡金梅激動地說。

  今年60歲的胡金梅2013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儘管能拿到低保,她還想著趁身體不錯找個工作。前兩年,村幹部找上門來,給她介紹了生態護林員的工作,工作地點就是村東1200畝綠化林,工作是種樹、澆水、管理。有了這份工作,胡金梅重新煥發了青春。她經常早早就到林地幹活兒,越活越精神。

  近年來,河北省穩步擴大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2016至2020年,中央財政共安排河北省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10.9421億元。今年,河北省在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由2016年的2.3萬人,增長到5.1萬人。隨著護林隊伍規模逐年擴大,森林和草原保護力度不斷加強,脫貧效果也十分顯著。

  針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與貧困地區高度耦合的實際,河北省也在不斷加大生態補償類資金支持力度。2016至2020年,結合天然林保護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河北省積極向貧困地區共安排生態補償類資金30億元。2019年,新增的省級公益林60萬畝全部安排到貧困地區,進一步提升了生態扶貧質量。

(文章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2020-12-18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河北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河北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標準落實「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要求,生態扶貧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 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河北日報訊(記者曹智)近日,在沽源縣大石砬村,藍藍的天空下,松林蒼翠挺拔,紅牆在積雪的映襯下顯得色彩濃烈,田地裡則是一望無際的銀白,整個村莊猶如一幅油畫一般。 為做好生態扶貧工作,我省先後印發《關於扶持發展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意見》《貧困地區貧困村村莊綠化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林業生態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林業草原生態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對生態扶貧工作進行部署,將各項任務分解納入到年度工作計劃。
  • 美了生態 富了百姓——金昌市推進生態扶貧工作綜述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金昌市林草局立足林草工作實際,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與開發式扶貧有機結合,持續推動扶貧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探索了林草產業扶貧、生態護林扶貧、生態補償扶貧、造林務工扶貧等脫貧致富新路徑,進一步拓寬了群眾致富路線,讓貧困人口從生態保護與修復中得到更多實惠。
  •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駐平江縣金安村扶貧工作隊交出「漂亮答卷」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鄧立佳(右二),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群(左一)前往平江縣三陽鄉金安村,實地調研駐村扶貧工作。紅網時刻5月1日訊(記者 李璐 通訊員 陳穎昭 萬佳)4月28日下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鄧立佳前往平江縣三陽鄉金安村,實地調研駐村扶貧工作,看望慰問結對幫扶困難群眾,並出席環保企業扶貧捐贈儀式暨脫貧攻堅工作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群一同前往。四月維夏,千山濃綠。
  • 生態環境美起來!
    生態環境美起來!接舉報後,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執法人員依法查處該公司環境違法行為,並給予處罰,同時對公司相關負責人進行約談。2020年,高新環保鐵軍堅持鐵腕執法,打造生態環境最嚴執法區,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嚴重汙染環境的行為。
  • 河北尚義:產業扶貧啃下脫貧硬骨頭
    尚義實現貧困村扶貧產業全覆蓋產業扶貧啃下脫貧硬骨頭尚義縣滿井鎮的白羽肉雞養殖基地。 河北日報通訊員 賈 元攝尚義縣十三號村窯洞式風格的民宿。河北日報通訊員 賈 元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李豔紅 通訊員張鳳天)2017年貧困發生率為19.4%,到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僅為0.79%,剩餘貧困人口1048人。目前45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出列,5807戶、9892名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
  •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環境傳播學院正式揭牌
    李雪飛攝河北新聞網10月16日訊 (通訊員薄豔莉、李雪飛)今天,由河北環境工程學院與生態環境部共建的校政合作產業學院——河北環境工程學院環境傳播學院在大學生活動中心正式揭牌。環境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環境新聞方向)將適應全媒體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依託生態環境部宣教司,與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中國環境報社、中國環境新聞記者協會和中國傳媒大學、河北大學及秦皇島市地方媒體協作辦學,理論與實踐並重,建設一支由資深新聞學專業教師、生態環境領域專家和主流媒體職業人構成的跨行業、多領域的師資隊伍。
  • 河北大學「阿基米德」項目撬動赤城縣生態文化產業大發展
    根據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河北大學自2016年起對口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四年多來,學校根據赤城縣資源稟賦、目標定位和冬奧機遇,充分發揮智力優勢,科學實施「阿基米德」項目,選好築牢「中國·赤城生態文化研究院」這一智力支點,通過駐村工作隊和學校在槓桿兩頭齊發力,撬動赤城縣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幫助群眾擺脫貧困。
  • 河北通報2020年度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檢驗檢測活動專項監督檢查...
    (六)部分檢驗檢測機構檢驗能力考核不滿足要求河北超越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河北卓恆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邁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合利環境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河北冀美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河北鼎泰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河北天大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秦皇島清宸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滄州市正能環境監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9家機構二甲苯現場盲樣考核不合格。
  • 涉縣生態環境分局組織河北鑫森冶金建材有限公司開展突發環境風險...
    2020年12月16日下午,涉縣生態環境分局組織河北鑫森冶金建材有限公司開展突發環境風險事件應急演練。涉縣生態環境分局、焦化廠工作人員等20餘人聯合參與2020年粗苯儲罐洩漏汙染應急演練。焦化廠按照突發環境應急預案程序上報,同時啟動應急預案,對粗苯洩漏著火事故進行處置,消除事故。此次應急演練模擬事故發生過程及處置流程,將應急救援過程在實踐中檢驗,消除各環節隱患,提高事故預防、處理的安全防範意識,最大限度的減少事件發生後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來源:邯鄲市生態環境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河北旅投集團:推動消費扶貧 助力脫貧攻堅
    2017年以來,河北旅投集團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部署,主動履行脫貧攻堅「五包一」和「三包一」單位政治責任,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分別赴張家口市康保縣金滿梁村、柴家村,工作隊認真貫徹落實各項脫貧攻堅文件精神,以集團黨委確定的「產業+就業」幫扶路徑,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切實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歲月飛逝,鬥轉星移。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2020-09-0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正寧縣三嘉鄉生態扶貧實現扶貧增綠「雙豐收」
    正寧縣三嘉鄉生態扶貧實現扶貧增綠「雙豐收」每日甘肅網8月14日訊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彭曉龍、尤小龍)去年以來,正寧縣三嘉鄉關川村依託地處支黨河流域的優勢,投資600多萬元,以關家川「十裡荷花灣」為景觀帶,升級改造「飛瀑流川」「翠屏曉月」等景點,大力發展避暑、養生、休閒生態旅遊。
  • 打造生態公園 河北首家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開建
    近日,河北省首家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在邢臺沙河市開工建設。河北高院供圖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崔叢叢)近日,從河北高院獲悉,河北省首家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在邢臺沙河市開工建設。該基地利用邢臺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專用帳戶專用資金600萬元,沙河市配套資金700萬元建設。通過增植復綠、建設環保宣傳長廊等措施,將因非法採砂導致生態嚴重受損的大沙河沿岸,變為一處融生態恢復性、公眾參與性、宣傳教育性於一體的生態公園。
  • 慶豐收 迎小康|河北阜平駱駝灣:生態好 遊客多 日子美
    生態好 遊客多 日子美——阜平縣駱駝灣村見聞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攝9月22日,阜平縣駱駝灣村又熱鬧了起來。小吃美食街、茶室、年畫館、土特產售賣、農家樂……進入豐收季的駱駝灣,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可觀、可食、可賞的鄉村生態旅遊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哇!這裡太美了。」
  • 雲南維西:「歷史紅」引領生態綠 環境美產業興
    「歷史紅」引領生態綠 環境美產業興「歷史紅」引領生態綠 環境美產業興「維西縣城不僅變大了,而且變得美麗迷人了。」在北京工作了10年的李女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城保和鎮。像李女士一樣,廣大遊客深切感受到維西縣依託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以「歷史紅」引領生態綠、環境美、產業興帶來的發展變化。歷史紅,凝聚黨心民心。
  • 抓住科技扶貧「牛鼻子」東華大學助力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
    令人驚喜的是,在東華大學「科技扶貧」的幫扶下,垃圾和汙水汙染這個困擾農村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鹽津縣脫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窮帽子」,正走出一條天藍山綠、水清人美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教授團隊千裡調研「把脈」 開出綠色「藥方」  「雲南有很好的生態環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們手裡受到破壞。」
  • 河北繼續開展生態環境領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這一組組數據的背後,透視了一個個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得到解決,這是河北生態環境執法繼續深化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的縮影。重點整治群眾關心關注的10方面生態環境問題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繼續深化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 2020年全國扶貧日「三產聯動扶貧論壇」召開
    國家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原司長、中國花卉協會副會長趙良平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助推了貧困地區的精準脫貧。大力推進生態保護脫貧,深入實施天然地保護,退林補貼,退耕換林,實施造林補貼,草原生態補償獎勵等政策,不僅使貧困群眾在生態保護中獲得經濟收入,也為貧困地區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論壇上,《時代記憶 決戰脫貧攻堅》畫冊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