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老乘警張聿斌: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0-12-23 青瞳視角

火車停靠北京站,列車工作人員給張聿斌過生日。9月8日23時許,由承德開往北京的7712次列車緩緩駛入第二站臺。旅客下車後,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列車長李傑、車輛乘務長長劉文杰組織車廂內工作人員,為乘警長張聿斌過了一個短暫但難忘的60歲生日及退休告別儀式。

9月8日,張聿斌在北京東站站臺上巡邏。張聿斌是北京鐵路公安處北京乘警支隊的一名乘警,9月8日,不僅是他的生日,也是他告別警察職業生涯退休的日子。

列車經過張聿斌之前當兵時的哨崗,張聿斌最後一次著警服向自己曾經站崗的哨位敬禮。

考慮張聿斌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乘警支隊領導想讓老張暫時回支隊,不用再去列車上值乘了。但老張說,作為一名黨員,他要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崗。

9月8日,張聿斌在車廂內巡邏並檢查旅客攜帶的物品。

由於張聿斌值乘的是雙層列車,一趟巡邏下來,11節的車廂便要走22節車廂的距離。

張聿斌值乘的是北京-承德-邯鄲-北京K7711/2次旅客列車。兩天的值乘工作,途中需要四次進出北京,六次變更車次。 參加公安工作33年來,張聿斌有24年是作為乘警在列車上度過的。

列車長聽車組同志介紹說今天是張聿斌的生日也是最後一次執勤,在站臺上向張聿斌表示祝賀。

9月8日,張聿斌在承德車站站臺巡邏。

張聿斌在承德車站站臺巡邏。

在承德站旅客下車後張聿斌在列車上巡視。

準備出站的張聿斌。乘警支隊領導9日凌晨零點在北京站站臺迎接張聿斌。

度過一次難忘的生日後,走出車廂的張聿斌又被手捧鮮花的北京乘警支隊支隊長劉舒軍迎上,送上鮮花和支隊全體乘警的祝福。

8月9日凌晨,張聿斌正在出站中。走在站臺的張聿斌身上披著支隊長劉舒軍給他掛上的光榮退休紅色綬帶。

張聿斌在站臺拍攝列車留念。張聿斌說:雖然我今天退休了,但我在今後的退休生活裡,退休不退色,積極參加社會安保志願者活動,為社會的安全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楊益攝影/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楊益編輯/楊小嘉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列車上退休,老乘警張聿斌最後一次值乘有驚喜
    您退休後也要記得過來看看我們。」9月8日23時許,由承德開往北京的7712次旅客列車緩緩駛入第三站臺,這是張聿斌告別乘警生涯的最後一次值乘。旅客走光,整理車廂之際,一起工作多年的列車長李傑、乘務長劉文杰組織車上的工作人員為張聿斌搞了個喜慶的「光榮退休儀式」,順便給他慶祝60歲生日。大家一同唱起生日歌,祝福老張退休後笑口常開。
  • 泉州監獄:站好最後一班崗的老民警
    泉州監獄:站好最後一班崗的老民警 2020-08-28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警察故事】堅守崗位38年,站好最後一班崗
    【警察故事】堅守崗位38年,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0-12-22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警陳穎:堅守崗位38年,站好最後一班崗
    老警陳穎:堅守崗位38年,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0-12-21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要站好退休前的最後一班崗
    她說:「抗擊疫情,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這是我作為社區工作人員的責任。」韓穎在社區擔任計生專幹一職,雖然年長,但是社區所有表格製作和運用全部掌握,有時候比年輕人還操作熟練,疫情工作表格最為繁瑣複雜,熬夜3天身體已然疲倦,看電腦數字表格小,時常眼睛花,但她不顧身體情況,放棄輪流休息時間一直守在電腦旁等待。「在崗一分鐘,盡責六十秒」,這是即將退休的韓穎常掛在嘴邊的話。
  • 壽偉成: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在從警生涯的最後一段時間,他的腳步可一點沒停,不僅在紹興市公安局第三季度「三星」民警評比中脫穎而出,榮獲「調解之星」,還在轄區裡幹了不少好事。 可老壽堅決不同意:「越是這樣的天氣,我越要到轄區裡去看看,我要是白天不去轄區看一看,晚上睡覺都不會安穩。」   這天雨特別大,不放心的壽偉成還是來到了轄區,果然,浦西的老太太正一個人在雨中收昨天曬的筍乾,壽偉成二話沒說就衝進雨裡幫忙搶收。
  • 人普專欄|徐亞明:恪盡職守站好最後一班崗
    點 擊 藍 字徐亞明:恪盡職守站好最後一班崗「我們這個普查成果是一個普查辦的全體人員一起工作所得的,他們比我們更辛苦。」縣統計局總統計師徐亞明一直在強調,現在樅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成果」是普查辦所有成員的辛勞所得。
  • 我有經驗,請讓我站好最後一班崗
    她就是上城區湖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保科老科長曾敏。已經退休7年的曾醫生,出於對工作的熱愛,在退休後她毅然選擇了在崗位上發揮餘熱。由於家庭原因,曾醫生在2019年向醫院提出了「正式退休」的要求。2月份本應是她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月,然而面對疫情,這位老同志沒有選擇安逸、平穩地向退休生活過渡,而是頻頻向組織請願,要求在抗疫一線戰鬥。
  • 《在一起》李天然原型是誰 宋小強戰勝恐懼和李天然站好最後一班崗
    並且李天然因為過度疲勞病倒了還不忘安慰戰友,還叮囑大家要照顧自己,他們約好了疫情結束了要去看櫻花,登黃鶴樓,春暖花開,疫消雲散。李天然告訴小強自己也害怕過,但是每當從死神手裡搶回生命就會感到非常驕傲,於是也忘記了害怕。感謝醫護人員為我們帶來生的希望!
  • 馳援日記|高元妹:和武漢一起,站好最後一班崗
    央廣網廣州3月23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白恬)「這幾天,馳援湖北的醫療隊陸續「回家」了,看到同行們凱旋而歸的身影,我內心雖然想家,但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工作仍在繼續,還有未完成的使命,站好最後一班崗,相信和家人團聚的那天很快到來。」
  • 40多年無悔護城 重慶老趙跨年前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1年1月1日,既是新年第一天,也是重慶市渝中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上清寺大隊民警趙敏60歲的生日,而就在跨年前一天,他圓滿完成從警40多年來的最後一班崗,脫下警服,正式退休。激動、不舍、惆悵……多種複雜情緒在趙敏心中交織。直到現在,他依然選擇繼續開啟清晨5點半的起床鬧鐘。
  • 40多年無悔護城 民警老趙跨年前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1年1月1日,既是新年第一天,也是渝中區交巡警支隊上清寺大隊民警趙敏60歲的生日,而就在跨年前一天,他圓滿的完成了從警40多年來的最後一班崗,脫下警服,正式退休。激動、不舍、惆悵……多種複雜情緒在趙敏心中交織,而直到現在,他依然選擇繼續開啟清晨5點半的起床鬧鐘。
  • 80歲中國籃球教父,站好了職業生涯最後一班崗
    出發前,蔣指導特地把所有的球員都叫到一起,大家圍著老爺子站成一圈,認真聆聽他在臨走之前的叮囑。面對這些自己指導了三年球員,蔣指導有不少感慨:「通過這段時間和大家在一起的經歷,我已經看到我們球隊的前景,非常不錯,接下去的比賽,不能和大家在一起了,但是我還是會繼續支持和關心我們隊,肯定每場比賽都會看。以後有啥需要我的,儘管說。我們之後還要保持多多的聯繫。
  • 平凡的崗位 一生的承諾 記老鐵道兵彭有庚的最後一班崗
    一個螺絲釘、一根電纜、一桶汽油....都會引起他的注意,「電箱用完隨手關」「安全帽隨時要戴在頭上」「用過的工具要收好、整理好、擺放好」....他的「嘮叨」響在鋪軌基地上,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放大鏡」的嘮叨,福廈項目從上場到現在從未發生一起安全質量事故。在工作中,作為鐵建一線的老職工,豐富的施工經驗,讓彭有庚成為了工地上的「百科全書」。「彭副經理,運輸道路寬度不夠怎麼辦?」
  • 中國女排顏妮:克服傷病 站好最後一班崗
    今天為您播出由記者李嵬製作的第二集《中國女排顏妮:克服傷病 站好最後一班崗》「現在奧運會已經定下來是推到明年了,也不能說因為我希望怎麼樣它就會改變。但是對於明年來說,我還是希望自己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我會義不容辭,全力以赴去為隊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夠站好最後一班崗。」看到顏妮無奈的笑,聽到她的回答,多少讓人有些覺得不太好接受。
  • 重慶公交車司機說:「站好最後一班崗,再來說退休的事情」
    原本,在這一次的疫情防控中,他可以選擇在家休息,但他卻說,「站好最後一班崗,再來說我退休的事情。」他,就是交通開發投資集團重慶公交兩江公交公司人和分公司152路公交車的駕駛員——塗健。他說,他能夠安心上崗最大的動力來源於家人的理解。
  • 崔春林:臨近退休,也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我是社區的人口普查員。」「阿姨,家裡有幾口人在這兒常住啊?」「戶籍所在地是咱們當地的嗎?」……這是集寧區新華街街道通州社區的網格員崔春林最近每天說上上百句的話。正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崔春林作為社區「普查員」「網格長」「宣傳員」等多重角色,正在為十年一次的「大國點名」忙碌著。她刻苦鑽研,兢兢業業、按時保質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站好這「最後一班崗」。
  • 吳金貴表態會站好最後一班崗 安排年輕人出場樂呵呵圍觀訓練
    我們會看到場上很多年輕人表現出了鬥志,我相信下一場也會認真對待。」這場比賽被安排在11月10日下午3:30大連金州體育場舉行。球員高翔參加賽前發布會意味著,他將首發出場。他同樣表達了輕鬆的情緒:「保完級心情很輕鬆,教練組調整大家心態去備戰。」記者請高翔總結一下個人賽季表現,後者給自己打了個及格分,「我進球數比上賽季少了很多。作為新軍,我們要完全按照技戰術要求,奉獻要多一點。
  • 重症醫生賈佳:「雖不能第一個上前線,但會站好最後一班崗」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武漢3月20日電(記者李偉、包昱涵)每當提起沒能第一批加入遼寧省支援湖北醫療隊,賈佳就有些激動,「所以我一定會站好最後一班崗。」「我一定要把住院的見聞寫下來。」87歲的陳奶奶出院時對賈佳說。從彌留到痊癒,是賈佳及其團隊一步步把老人從生死線上搶了回來。抗感染、肺部物理治療、改善營養不良……重症醫生不僅負責「救命」,還化身康復訓練師、心理輔導師、營養治療師,精細化地管理恢復期病人面臨的肢體肌力下降、創傷後精神障礙和營養不良。「老人都管我們的護士叫女兒,說比她孩子還好。」賈佳笑著說。
  • 「我的扶貧故事」站好最後一班崗丨麻江縣檔案館派駐宣威鎮琅琊村...
    「上有老,下有小」,那時我甚至來不及與有孕在身的妻子商量,便投身到了脫貧攻堅隊伍之中。從此,照顧家庭重擔就落在了妻子身上,至今她仍一邊在縣城打零工一邊照料家庭。  到村後,各項工作接踵而至,我轉變角色,以琅琊村情實際為基礎,入組入戶了解村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