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逝世 年過九旬仍在堅持出診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京報

中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逝世,在諸多領域進行了開拓性探索

黃澄如 仁心仁術為患兒 年過九旬仍出診

黃澄如,我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 攝影/黑克

姓名:黃澄如

性別:女

終年:94歲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身份:我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著名兒科醫學教育家

7月15日,94歲的黃澄如離世。

48年前,她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小兒泌尿外科專業。

在患者心中,這位大專家醫術高明,總在尋找代價最小的治療方法;在學生眼裡,她是一個嚴厲的老師、可愛的朋友、內心單純的前輩。

黃澄如素來身體健康、思維敏捷,去年還在醫院出診。去年9月打算參加小兒泌尿外科的學術會,但出發前患上肺炎,身體內沉寂多年的腫瘤也開始加速發展,黃澄如自此日漸衰弱。

黃澄如拒絕去醫院,當了一輩子大夫,她清楚自己的狀況。學生張濰平和孫寧都是北京兒童醫院小兒泌尿外科的知名專家,心疼她,希望她能住院,總是遭到回絕。最後一天,黃澄如呼吸困難、心衰嚴重,兩名學生再次要求去醫院。

兩人說,「我們聽了您一輩子話,您就聽我們一次行不行?」

黃澄如想了想,說,「你們這樣說,那就去吧。」

當天17時30分,黃澄如逝世,享年94歲。

直到最後一刻,黃澄如也沒留下遺言。

「她沒什麼遺憾。最大的追求就是從醫,白手起家發展到現在,救了數不清的孩子,學生遍天下。說得最多的就是欣慰,學生長大了,科室發展好,她很滿足。」張濰平說。

開創中國小兒泌尿外科

1950年,黃澄如從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她的志向是當一名外科醫生,北京缺乏機會,她就跑去大連,在那裡認識了未來的丈夫、後來的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吳文斌。1956年,黃澄如回到北京,就職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外科。

小兒外科發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早期以普通外科為主,主要是搶救生命,大專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開始逐步細化。我國的小兒外科起步於新中國成立以後。上世紀六十年代,小兒外科有了專業細分的萌芽,小兒泌尿外科在成人泌尿外科和小兒普外科兩種專業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

1972年,46歲的黃澄如牽頭組建了北京兒童醫院泌尿外科,拉開了我國小兒泌尿外科學科發展的序幕。

在小兒泌尿外科諸多領域,黃澄如進行了開拓性的探索,創新了小兒泌尿外科眾多疾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思路和方法。

醫學的探索和經驗積累,反映在學術論文的產出上。在國內外醫學雜誌,黃澄如共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我國第一本《小兒泌尿外科學》《實用小兒泌尿外科學》,她都擔任過主編。

「回顧早年國內核心期刊,小兒泌尿外科的最早的一批論文,基本都是她發的。很多六七十歲的高年資大夫,都是看著她編的書成長起來的。」張濰平回憶,上世紀90年代,自己研究生畢業,去查相關文獻,這一領域基本所有疾病的頭一篇文章,作者都是黃澄如。

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每年,全國各地都有醫生來黃澄如麾下進修,然後將最前沿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帶回當地。她培養出的一代又一代醫生,不少成為中流砥柱,幫助這一學科發展壯大。

在我國小兒泌尿外科學界,黃澄如是開創者,也是精神燈塔,有江蘇的年輕大夫回憶,曾在學術會上見到黃澄如,感覺見到了「書中人」,深為仰慕,想靠近又覺得惶恐。

不愛「動刀」的大夫

黃澄如做過一些「匪夷所思」的高難度手術。

一個小女孩,膀胱發育不良,從小不能正常存尿、排尿。黃澄如用孩子的一部分腸子將膀胱擴大、出口封死,在肚子上打眼,讓孩子可以通過這個小眼導尿。這種方法,救了不少有同一症狀的患兒。

一個小男孩,患有胎兒橫紋肌瘤型腎母細胞瘤,入院時僅14個月大,由於前期沒有規範治療,腹圍達到71釐米,仿佛嵌著一隻足球。巨大的腫瘤壓迫下,孩子一度呼吸、心跳停止。這種情況,黃澄如也沒有救回的把握,但家長不放棄,她就背水一戰,經過兩次手術,切下超3公斤重的腫瘤。16年後,小男孩已經長成大小夥子,術後複查無復發。

黃澄如的志向,就是上手術臺,當外科大夫。但在出診時,做手術是她最後的選項。

黃澄如逝世後,不少曾經的患兒和患兒家長在醫院的公眾號中留言,緬懷她清廉淡薄的行醫風格。有家長回憶,曾帶孩子去其他知名的兒科醫院,醫生的方案是做手術;來找黃澄如,說不需要,注意觀察就行。孩子長大了,果真自然好了。

黃澄如曾說,孩子不是一個「小大人」,而是一個成長中的個體,在治療中,醫生一定要考慮到孩子未來的變化,不能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傷。患兒某個器官發育不良了,未必都要開刀切除。「你存在,不找我麻煩,我不理你;找麻煩了,我就處理你;你跟我玩命,我就跟你玩命。對孩子怎麼好,我就怎麼做,能省就省,能簡單化就不複雜化。」

她常說一句話:好的外科大夫,不是看你會做什麼手術,而是看你選擇不做什麼手術。這一謹慎的風格在醫院科室得以延續,每次接診重症患兒,張濰平和同事要進行嚴格的指徵判斷,以此決定是否施展手術。

窮極一生追求醫學

醫學,是黃澄如一生的追求。

黃澄如外語很好,經常關注國際上小兒泌尿外科的進展。56歲,接近退休的年紀,她深感國內很多地方沒有與國際接軌,就想出去闖闖。她給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致信,表達了學習的心願,對方接受了。1982年8月到1983年8月,黃澄如只身前往莫納什大學及皇家兒童醫院訪學,收穫了不少新的理念和臨床處理方法。

到北京兒童醫院看病的患兒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不少輾轉多方,病情棘手,不管什麼樣的病,黃澄如從來不推。她說,我們要做保護小孩健康的最後一堵牆,我們如果推了,他們還能去哪?又說,醫學要進步,就不能老是窩在一個地方,醫生就是從病人身上不斷學習。

80多歲時,黃澄如還在手術臺上,親自為患者做手術。一年前,她還在醫院出診、參加查房。

「她是一個非常單純的人,就愛當醫生,覺得學醫沒有止境,90多歲還喜歡往醫院跑,給小孩兒看病已經成了她的生活方式。」張濰平說。

除了醫學,黃澄如不追求別的,生活極為節儉。家裡的老房子破破爛爛的,牆也沒刷,地也沒鋪,家具都是解放前的。有人去家裡,黃澄如吩咐對方坐床上,怕椅子塌了傷了人。出去開會,張濰平給她買高鐵商務座,黃澄如就批評他,「你就浪費錢,坐後排有什麼不行?」

從「嚴母」到「慈母」

黃澄如對患者極好,帶徒弟卻極嚴厲。

科室裡的後輩們對黃澄如又愛又怕,每周四跟著她查房,是一場「噩夢」。來到病人跟前,黃澄如就開始發問,如果沒答上來或打馬虎眼,甭管是男是女、是年輕大夫還是高年資大夫,黃澄如張口就訓,一點不留情。於是每到周三,科裡的大夫就高度緊張,連夜看書「備考」。

80歲之後,黃澄如變得和藹起來,科裡再來新大夫,都把她當一個慈祥的奶奶,聽主任們聊起曾經「可怕的黃頭」,一點也不相信。

「她就像我們的母親,我們就是她的孩子。她慢慢老了,看見孩子們長大了,能獨當一面了,就不輕易訓人了。」張濰平說。有一回,他陪黃澄如去國外開會,有老外問黃澄如,這是你兒子嗎,黃澄如就說是。有時聊到訓人的事,黃澄如說,你們都帶學生了,我給你們留點面子。

幾十年裡,這個黃澄如一手開闢的科室逐漸長大,從11張床位,慢慢發展到20張床、40張床、60張床,一度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小兒泌尿外科。這裡每年的手術量達2800餘例,大部分為外省市患兒,多數為疑難重症,診治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只要給孩子們治病,張濰平就會想起她。

偌大的科室,似乎哪裡都留著黃澄如的影子。(記者 戴軒)

相關焦點

  • 逝者|我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離世前一年仍在出診
    這個九旬老人素來身體健康、思維敏捷,前一年還在醫院出診,為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小患者看病。業界舉辦研討會,她經常出席,去年9月還打算參加小兒泌尿外科的學術會。但出發前,老年人最忌諱的疾病——肺炎突然找上了她,身體內沉寂多年的腫瘤也開始加速發展,黃澄如自此日漸衰弱。
  • 中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教授逝世,享年94歲
    據微信公眾號「北京兒童醫院服務號」7月16日消息,著名兒科醫學教育家、中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我國小兒外科學奠基者之一、第一屆亞太地區小兒泌尿外科學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黃澄如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5日17時30分在京逝世,享年94歲。
  • 用最少的錢治最難的病——追記中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_愛國...
    我國著名兒科醫學教育家、中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我國小兒外科學奠基者之一、第一屆亞太地區小兒泌尿外科學會主席,享年94歲的黃澄如於7月15日去世,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兒科醫學事業,離開了她以精湛醫術守護過的孩子們。
  • 百歲醫生仍堅持出診,願「兒無痛,母不悲」
    創新手術治療方式 ,先拿自己女兒開刀 張金哲是中國小兒外科的重要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國際小兒外科最高獎他1920年出生於天津,1946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 1948年前後,全國流行產房皮下壞疽,新生兒一旦感染,兩三天內整個後背皮下化膿,死亡率幾乎是100%。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張金哲做了一個大膽設想:如能搶在發生大面積感染前,把患處切開放出膿血,或能救人。但這一設想與傳統外科原則背道而馳,中西醫老師們均不支持手術治療。
  • 小兒骨科小兒泌尿外科強強聯合,為腰椎巨大腫瘤患兒成功手術
    小兒骨科、小兒泌尿外科專家同臺手術。5歲男孩不明原因跛行、腿痛,原來是腫瘤將腰椎椎體「吃掉」了。考慮到病變位置較深,近日,小兒骨科與小兒泌尿外科專家團隊聯合手術,為患兒成功切除腫瘤。小兒骨科主任肖晟體查發現,其腰椎棘突與椎旁壓痛、叩擊痛明顯,雙側髖關節活動明顯受限,初步考慮病變位置在腰椎。腰椎MRI檢查進一步發現:腰3椎體、右側椎弓根骨質破壞繼發椎體壓縮性骨折、伴腰2-4層面軟組織腫塊形成。
  • 97歲泌尿外科專家江魚教授逝世,系新中國男科學奠基人之一
    97歲泌尿外科專家江魚教授逝世,系新中國男科學奠基人之一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9-12-24 20:25 來源:澎湃新聞
  • 書寫攀西泌尿外科醫學新篇章
    原標題:書寫攀西泌尿外科醫學新篇章   11月的攀枝花,陽光明媚,如詩如畫。
  • 我國著名的泌尿外科專家仁濟醫院江魚教授逝世 享年97歲
    祖籍無錫,生於1923年5月。1950年畢業於上海同德醫學院。先後工作於無錫普仁醫院、上海南洋醫院和宏仁醫院。1956年隨院系調整轉入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從事大外科以及泌尿外科工作。1985年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教授,1979年起擔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主任,1980年兼任男子計劃生育第二研究室主任及學科帶頭人。
  • 泌尿外科
    姓名:徐丹楓單位: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職稱:主任醫師,教授醫療專長:泌尿系腫瘤、結石、前列腺疾患診治及腹腔鏡等腔鏡手術專家門診時間:星期二上午特需門診時間:星期五上午1965.10出生,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黨支部書記,全軍泌尿外科中心主任。
  • 小兒外科腹腔鏡:手術也可「大事化小」!訪市四院小兒外科主任曲志博
    金山網訊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微創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已成為小兒外科手術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兒外科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 醫學史上的6月14日:醫學泰鬥、「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逝世
    2008年6月14日,「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逝世。裘法祖,浙江杭州人,1914年12月6日(民國三年),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18歲考入原同濟大學醫學院預科班學習德語,1936年從原同濟大學醫學院結業後赴德留學,1939年在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博士學位,1947年初(民國三十六年)回國,任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外科主任,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訪上海長海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許傳亮
    而長海醫院於十幾年前開始的這次創新「探險」無疑為這一醫學難題添加了完美的「註解」。類似這樣的醫療技術創新,許傳亮如數家珍:為了提高碎石震波成功率,孫穎浩院士研製了螺旋形的雙「J」管,對輸尿管側壁的彈力伸縮提供有效支撐;在國際上首創尿道鏡下治療尿道球部損傷的「尿道會師」術,既縮短了手術時間,又降低了手術危險……泌尿外科在前列腺癌、泌尿繫結石、微創泌尿外科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膀胱癌、腎癌、前列腺增生、男科及尿道外科、小兒及女性泌尿外科等亞專業領域獨具特色。
  • 全國知名泌尿外科專家團隊義診正在進行
    全國知名泌尿外科專家團隊義診和講座活動在交大二院舉行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第十七屆全國學術年會於1 0月14日——17日在西安舉辦,屆時全國的泌尿外科專家們將齊聚一堂,進行一年一度的學術交流。在進行專業性學術交流的同時,學會為普及泌尿外科常見病知識,定於10月14日下午13:30,在西安交大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西北醫院)進行泌尿外科疾病健康教育和義診。    本次活動的目的:旨在普及人們對泌尿外科疾病的認識,提高人們對男性健康的關注。
  • 華西醫院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了 10年前獲救聯體女嬰到場共同慶祝
    張林副校長、張偉書記分别致辭,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暨胡廷澤教授90壽辰表示衷心祝賀。對小兒外科成立以來取得的各項成果予以高度評價,希望華西小兒外科與院校共同成長,繼續前進,創造輝煌!張林說:「提起華西的小兒外科,我們首先要向華西小兒外科的創始人、華西醫院終身教授胡廷澤教授致敬。」
  • 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選舉大會在京召開
    12月19日,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第三屆委員會選舉成立大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邢念增當選為泌尿外科分會會長。邢念增在發言中向第二屆委員會會長周利群教授,及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第二屆委員致以敬意。
  • 「齊魯名醫泌尿外科工作站暨前列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落戶日照
    她表示,近年來,市中心醫院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在重點專科方面緊密合作,極大提升了我院的診療技術和學科建設水平,泌尿外科專業在齊魯醫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腹腔鏡、輸尿管鏡、電切鏡等微創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今後醫院將全力支持 東港區副區長王利俠致辭。她表示,日照市中心醫院 日照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磊致辭。
  • 2019北京國際微創泌尿外科論壇舉行
    4月12日至14日,2019北京國際微創泌尿外科論壇、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第二十一屆腔鏡泌尿外科新技術學習班暨《郭應祿傳》及《郭應祿男科學》首發儀式在京舉行。該論壇由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和北京郭應祿泌尿外科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
  • 2019北京國際微創泌尿外科論壇舉辦
    由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和北京郭應祿泌尿外科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19北京國際微創泌尿外科論壇、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第二十一屆腔鏡泌尿外科新技術學習班日前在京舉辦,會上還舉辦了《郭應祿傳》的首發儀式。
  • 泌尿外科:罕見!新生兒膀胱外翻 48小時內成功救治
    11月30日下午,湖南省兒童醫院泌尿外科接到一位從江西轉運過來出生僅僅7小時的患兒,羅毛毛(化名)出生時即發現下腹部腹壁缺損,約4x3cm,腹壁缺損處可見鮮紅色的膀胱向前外翻突出,黏膜外露,輸尿管口直接暴露於體表並間斷有尿液排出,陰莖上彎,尿道裂開,系膀胱外翻尿道上裂症候群,是一種罕見而又複雜的泌尿生殖系統先天性畸形
  • 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建科60周年 我們和90歲創始人聊了聊:從15張病床...
    這個始建於1960年的小兒外科,是國內最早建立的小兒外科中心之一。 2020年10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建科60周年,其創始人、奠基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首屆終身教授胡廷澤,也恰好90周歲壽辰。 10月16日,在小兒外科60周年慶典前,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了胡廷澤教授,聽他談華西醫院小兒外科是如何從無到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