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灘的日商碼頭(下)
04:51來自上海虹口shhk
北外灘的日商碼頭(下)
大阪商船碼頭:又名楊樹浦碼頭,位於秦皇島路西側。1878年,大阪商船會社在沒有正式成立前,就已經用鐵製蒸汽船「秀吉丸」在口之津與上海之間進行煤炭運輸。1884 年,會社創立,1915年購入一座已廢置的碼頭進行改造,次年又購入毗連的平和碼頭,將碼頭延長至259米。經營船舶運送業、碼頭倉庫棧橋業,主要停靠歐美、日本航線的遠洋輪及臺灣、福建班輪。匯山碼頭:位於提籃橋南側。原屬英商麥邊洋行於1845年建造的浮動碼頭。匯山是英語wayside(路邊)的音譯,故名匯山碼頭。1903 年,麥邊洋行將其在長江航線上的輪船及匯山碼頭以250萬日元售於日本郵船會社。自1913年起,郵船會社將其重新改造,歷時4年建成鋼筋混凝土碼頭,全長263米,是當時日商在上海港最好的碼頭。主要停靠中日上海航線和世界班輪,以裝卸雜貨、煤炭為主。後方有倉庫10座,其中3層倉庫3座、2層倉庫2座,倉庫總容量4萬噸。碼頭設計者下田菊太郎是第一個獲得美國建築家協會資格的日本建築師,上海英國總會長達34米的遠東最長最豪華酒吧櫃檯,也是他的傑作。
▲進入匯山碼頭的長崎丸
上海航路開通後,日本郵船會社雖然在船隻配備、航班設置上都有很大改善。但是,單純靠海路的話,從東京到上海需要很長的時間,影響中日兩國人員和物資往來。1910年,長崎商業會議所提出「關於開設長崎至上海聯絡船的建議書」,主張在長崎至上海間開設「最急行聯絡航路」,即以輪船與東京、橫濱等地至長崎的特快列車相銜接,從而大大縮短從東京、橫濱等地至上海的運行時間。1923 年2月11日,中日聯絡航路正式開通。上海至長崎的輪船抵港後,即以特快列車至北九州的門司,與東京至該地的特快列車相銜接,這樣,通過輪船、鐵路的聯絡航路,上海至東京時間縮短至54小時24分。中日聯絡航路的開通被稱為「中日交通的新紀元」,而上海的終點是虹口的匯山碼頭。通向上海的新航路開通後,數以萬計攜兒帶女的日本人沿著這條航路來到被他們稱為「第二故鄉」的上海。寬闊的黃浦江、虹口的匯山碼頭與吐著黑煙的輪船相匯的風景成為他們最初的上海印象,因此匯山碼頭也被他們稱為是上海的玄關。
▲中日上海航路的廣告
1927年,田漢訪問日本,也是在匯山碼頭乘「長崎丸「出航的。內山完造先生不僅代購船票,日本方面的接待也是他幫助聯繫的。臨行時,內山夫人親自到碼頭送行,青年田漢對內山夫婦的感激是真誠而又感人的,他在《日本印象記》中寫道:「談了一回話,船上報時的鐘聲響個不住,接著又是噹噹的鑼聲催送行的客人下船了。如是握手的握手,點頭的點頭,接吻的接吻,流淚的流淚,各應其份,發揮各人的感情。我的兄弟壽康,和雷先生的公子這時已經坐汽車去了,站在碼頭上扯著那數丈長的紅綠紙條殷殷相送的,只有那溫藹可親的內山先生的太太!內山氏啊!我這哀傷貧苦的數年間,你們賢夫婦給了我多少的寄與啊!無錢買書的時候賒書給我,遭遇著不幸或屈辱的時候,給我以安慰和激勵。現在小別故國,將尋我那歡愉與哀戚織成的遊蹤的時候,又這樣殷勤地招扶我送我。自稱『無國籍的人』啊,你的行為雖不必能得貴國『役人』的褒獎,但請你領受中國青年貧弱的感謝。」
▲「長崎丸」到達上海
END
● 2020-09-02 夜讀北外灘 | 虹口港石庫門社會生活形態初探(上)
● 2020-09-06 夜讀北外灘 | 虹口港石庫門社會生活形態初探(下)
● 2020-09-09 夜讀北外灘 | 北外灘:芳華歲月的「樂土」
● 2020-09-13 夜讀北外灘 | 北外灘的「鐺鐺車」
● 2020-09-16 夜讀北外灘 | 北外灘的日商碼頭(上)
文章來源:《往事》雜誌,由虹口區檔案局提供
作 者:陳祖恩
講述人:蔣碧瑋
視 覺: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