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歐周祥生
周祥生,浙江定海人。小學畢業後到上海做雜工,不久到餐廳當侍應生,後升為領班。1919年經營計程車業務。1923年獨資創辦祥生出租汽車行,任經理。由於服務態度好,營業額不斷上升。1930年5月上海華商出租汽車同業公會成立,當選會長,領導華商車行擺脫由洋商車行操縱的華洋出租汽車聯合會的控制。1932年,祥生汽車行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長、總經理。
▲周祥生( 1895-1974)
1912年初春,楊柳吐青,虹口北外灘,濤聲起伏的黃浦江畔,17歲的周祥生,在他當領班的姑父引薦下,踏進禮查飯店做應侍生。禮查飯店為上海開埠以來的第一家西商飯店, 1882年(光緒二十三年)7月26日,上海公共租界點燈,總共只有15盞燈,理查飯店就佔了7盞,成為當時最先進技術進入中國的窗口。後來這家飯店還率先安裝了電話,舉辦花園舞會,歐美的新玩意都是第一時間登陸於此,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禮查飯店是西方文明搶灘上海的「橋頭堡」。
▲黃浦路上的浦江飯店(原禮查飯店)
周祥生出生在寧波舟山,童年時讀過3年私塾,13歲來到上海學生意。進入禮查飯店後,先是當門童,他聰明伶俐,手腳勤快,特別是對經常入住的客人,都能叫得出姓名,很討客人喜歡。禮查飯店馬路對面的轉彎一角, 是出租汽車候客處,客人在門口一站,不用他開口,周祥生已經把車叫到了客人面前,客人連聲誇他機靈懂事。
別看周祥生個子不高,他的心大著呢。在替外國人叫車中,他結識一些車行老闆和計程車司機。與他們交談多了,他就意識到計程車服務是一門新生意,最能適應上海這座大都會的需要,遂萌生了自己開一家計程車公司的念頭。上海是一個水陸大碼頭, 禮查飯店門前車來車往,熙熙攘攘,卻都是外國人的轎車。少年周祥生暗暗對自己說,我要好好積攢錢,將來辦一個上海第一流的中國人的計程車公司。
周祥生白天在接待外國客人時,用洋涇浜英語跟客人交流,每天晚上臨睡前,他掏出一本姑父給他的洋涇浜英語通俗讀本,是用上海話注音的,他看著注音輕輕地念,用心地記。就這樣,學用結合,他的英語大有長進。三年後,他被提拔為領班。在禮查飯店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平臺,他開始留意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方式。
1919年,積蓄了一些錢,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通曉管理,又擁有出租行業的一些人脈,周祥生開始跳槽了,自己創業單幹。這一年,他才24歲。
他在武昌路大名路成立了祥生汽車行,把往返於虹口各碼頭的旅客作為主要服務對象。1931 年,他申請安裝了號碼為「40000」的電話總機,提出「四萬萬同胞,請打四萬萬電話,中國人坐中國車」的口號,利用列強環伺之下不斷高漲的民族情緒,為自己造勢。至1936年,因經營有方,他的公司已置有車輛270輛,在全市設立22個分行,規模超過了當時外商在上海最大的雲飛汽車行,成為上海有名的「計程車大王」。
▲武昌路上的祥生汽車行
「八·一三」事變期間,他深懷民族大義,毅然將公司40輛車,連同80名司機,借給88師使用。他的事跡經報紙報導後,極大鼓舞了軍民聯手抗擊強虜的膽氣。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行駛在南京路上的祥生出租汽車
現上海強生計程車公司,其前身就是祥生出租汽車公司。歷經九十多年的風雨滄桑,強生公司已成為上海計程車行業的巨頭。
END
文章來源:《虹口33個文化鏡頭》
講述人:蔣碧瑋
視 覺: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