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川南經濟區的內江接下來要如何發展?
11月23日,成都海關與內江市人民政府籤署《關地合作備忘錄》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促進內江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01
據合作備忘錄,成都海關將積極指導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支持「蓉歐+」東協國際班列內江基地建設及班列常態化,支持內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內江重點企業和龍頭企業率先成為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
《關地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 來源:四川經濟網
文軒財經獲悉,近年來,內江市把加強對外開放合作工作作為基礎性、戰略性、落地生根性的重要工作來抓,今年1-10月,內江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4.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43%,增速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對於內江而言,這是新的機遇,儘管內江在川南經濟區的經濟總量僅高於自貢,宜賓和瀘州的城市發展實力已經超過內江,但在距離成都產業圈和城市半徑紅利上面內江獨具優勢。
當然一座城市的發展高度取決於定位高度,產業永遠是繞不過的關鍵課題。
川內城市能夠拿出比肩全國產業的城市屈指可數,內江被形象的稱為「成渝之心」要如何做好成渝兩大極核城市產業的配套?接下來又會催生哪些城市發展機會?
從2019年GDP數據看,內江在第三產業的比重上五年連漲,所以從這一數據來看,內江未來發展的空間整體比較大,產業的多樣性值得期待。
02
我們先從目前內江主力產業分析看:
成渝新材料產業基地,主要依託成渝釩鈦的資源優勢;
新裝備與機械汽配產業,內江是四川唯一的「中國汽車(摩託車)零部件製造基地」,曲軸年產量佔全國市場的16%以上,後視鏡產量佔全國市場的20%以上;
渝原料藥製造基地,新醫藥產業基礎紮實,有21戶醫藥生產企業,獲藥品批准文號1759個;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中國循環流化床電站節能環保示範基地。
以上四大主產業的延展性相對來說比較高,首先是建立在成渝之間的產業帶上,成都重慶這兩個城市的發展需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決定著西部城市群的格局。
內江藉此發展機會,城市產業定位逐步清晰,在供求端都有很好的渠道和通路,除以上產業外,內江電子信息產業是國家《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布局的重點產業,已成功引進巨騰國際、富樂德、明泰電子等知名電子信息企業到內江投資建廠!
2017年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內江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7年12月,內江高新區白馬園區新材料產業園開工建設。
2019年12月25日,內江高新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及內江漢安孵化器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2020年6月9日,內江高新區籤約總投資額45億元的藍城花萼裡文旅康居項目。
2020年9月23日,內江高新區與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籤約總投資76.32億元的生態科技城PPP項目。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內江整體的經濟數據向好趨勢明顯,與成渝兩地的合作非常密切,產業互補性高,內江的城市格局和產業基礎勢必會迎來新的機遇。
如此來說,內江在以上產業的強力背書下,應該獲得更好的發展和城市競爭力,但是在一位生活在重慶的內江人看來,內江發展還是有些「慢」。
雖然內江有產業基礎,但是整體的規模還相對較小,邊際效應有待提高,儘管有成渝經濟圈的各項發展要素加持,但是內江扮演的角色是「捧哏」,成渝兩個城市的發展方向決定著內江產業的走勢。
文軒財經試著從經濟數據和人口切入,找找內江目前在城市發展中的一些小問題。
從內江實際情況看,內江5個區市縣,內江市市中區和東興區是主城區,威遠是工業大縣,資中是農業大縣,隆昌是川渝毗鄰地區,5個區域儘管有各自的產業佔位,但在協調發展方面依然不平衡。
主城區和威遠集中了內江大部分的現代產業,這一部分對產業和人口顯然有較強的吸附力,但是其餘區縣的發展就慢得多。
03
我們分析內江經濟數據發現,整個內江的經濟結構亮點在於第三產業的逐年提升。
2019年內江GDP為1433.30億元,比2018年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702.92億元,增長8.8%。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855.14億元,比上年增長7.9%,佔GDP比重為61.8%。
另外,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329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
五大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9.8%,其中冶金建材產業增長4.7%,食品飲料產業增長8.0%,機械製造產業增長2.8%,醫藥化工產業增長21.0%,電力能源產業增長105.4%。
值得一提的是,內江第三產業的發展非常有意思,在GDP的佔比重中五年連漲,2019年達到702.92億元。
2015年GDP為1198.58億元,比上年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289.65億元,增長9.3%。
2016年GDP為1297.67億元,比上年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327.63億元,增長8.3%。
2017年GDP為1332.09億元,比上年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461.82億元,增長9.0%。
2018年GDP為1411.75億元,比上年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581.64億元,增長8.7%。
2019年GDP為1433.30億元,比上年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702.92億元,增長8.8%。
受制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前三季度內江GDP總值為1050.44億元,同比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01.59億元,同比增長0.5%。
第三產業增勢良好,萬達在內江投資超100億元的萬達文旅小鎮打造成渝「夜明珠」,阿里巴巴、騰訊、蘇寧等陸續落子內江……內江城市發展的利好因素眾多,但是人口流失現象整體看較為嚴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化達到60% ,內江目前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58%。所以內江的城市界面發展還有很長的周期。
2019年年末,內江戶籍總人口408.1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5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10.34萬人,減少1.9萬人。農業人口294.47萬人,減少3.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83萬人,出生率為9.38‰;死亡人口5.34萬人,死亡率為13.08‰。全市常住人口370.0萬人。
而關於內江人口流失問題,主要有三個原因:
回到產業上來,內江與成渝「曖昧」的關係勢必會吸引更多的內江人口流向成渝兩地,成渝兩地距離內江都比較近,交通優勢明顯,成都和重慶更好的就業環境更具有誘惑力。
內江的城市建設和基建顯然沒有成都和重慶優質,川內城市都逃離不掉當前城市化趨勢的浪潮。
在教育資源上內江在川內優勢也不明顯,沒有綿陽和德陽具有競爭力,教育資源直接決定著城市活力和新人口的進入,所以如何才能留住人口,是內江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內江的優劣勢其實比較明顯,人口有產業有扶持就會回流,而在交通上的優勢是內江在川南經濟區四城中最好的。
今年底之前,成渝高鐵將提速到時速350公裡,內江將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成都和重慶「半小時高鐵圈」的城市。
作為半小時高鐵圈的內江在房地產行業發展上較為穩健,2019年內江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2.7%。商品房施工面積1243.41萬平方米,增長8.9%。
目前 邦泰、金科、世茂、交投、碧桂園、新華等房企業已經落戶內江,11月17日,內江邦泰置業有限公司以235萬元/畝,總價約3.98億元,斬獲內江市東興區,11月內江多宗土地成功拍出。
內江市房管局數據顯示,11月內江住宅籤約總面積13.39萬㎡,住宅建面成交均價5948.8元/㎡,整體價格還未破六千,相較於四川其他二圈層城市整體房價溫和,具備發展空間。
隨著川南城際鐵路、成自宜高鐵等項目快速推進,內江將成為四川首個縣縣通高鐵的市(州),未來坐擁「11條鐵路(高鐵)+12條高速公路」立體交通體系,綜述我們會發現內江其實是有一手好牌的,就看要如何來打了!把握住歷史機會很關鍵。
註:參考資料
《2019年內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內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內江與成都海關合作 支持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
部分圖片來自:內江市人民政府、西部城事、內江市統計局、內江市房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