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裡新圖景——常德推進鄉村振興的探索

2020-12-12 騰訊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勇 周勇軍 姜鴻麗

秋末冬初的沅澧大地,稻浪翻滾,魚躍豬壯,菜園蔥蘢,橘滿枝頭,紅茶飄香……

這不是1500多年前《桃花源記》中虛構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而是常德近年來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美麗圖景。

新時代的常德農村,已擺脫貧窮困頓,大踏步邁向富足,老百姓怡然自樂。

穩住糧豬生產

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在所有農業產業中,「糧豬安天下」。

地處湘西北的常德,是「湖廣熟、天下足」的「扛鼎地」之一,糧食、生豬產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十三五」以來,常德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和糧食總產底線,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藏糧於地」,打牢基礎。截至2019年底,常德累計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面積441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58.1%。2020年,常德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任務51.66萬畝,預計總投資8.2億餘元。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已完成晚稻收割任務的縣市,正在熱火朝天襯砌小水渠、整修機耕道。

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破解「誰來種糧」難題。「十三五」期間,常德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全市農民合作社發展到6337家、註冊家庭農場發展到6569家,較2015年分別增長116%、1140%,經營土地規模接近100萬畝。

在6500年前就出現稻田的澧縣城頭山鎮,「錦繡千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當起了「田保姆」,可為農民種糧提供耕、種、收等全程社會化服務,中小農戶缺勞力、缺技術等問題迎刃而解。理事長龔佑瓊介紹:「我們現在一年的服務面積突破了50萬畝。今年春耕遭遇疫情,我們帶領成員加油幹,早稻種植面積比去年足足增加了1萬畝。」

大力推進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提高種糧效率。至2019年底,常德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52萬千瓦,比2015年增長24萬千瓦。全市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68.19%,比2015年增長7%。

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充分發揮優勢。常德地處洞庭湖平原,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條件優越。通過不斷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全市目前流轉耕地面積達378.9萬畝,佔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56.1%。

早稻增產入倉,晚稻豐收在望。常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徐鬱平介紹,今年全市早稻面積達到272.3萬畝,比去年增加46.74萬畝,總產增加13.66萬噸。他說:「我們在全省早稻播種面積長期第一的基礎上,今年又實現了增量第一。這是市委、市政府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生動體現。」

去年以來,受非洲豬瘟衝擊,多地生豬養殖出現滑坡現象。津市「佳和農牧」總經理陳勇介紹,公司充分發揮模式優勢和防疫實力,把退養的中小規模戶養殖欄舍租過來,按「基地+小農莊」複製,今年已擴大生豬存欄量約6萬頭。「我們租來的欄舍,要徹底消毒並經3次病毒檢測均合格後才投入使用,確保復產安全。租用欄舍養豬,投資少、復產快、效果好。」

截至目前,常德新(改)擴建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212家,成功復養的中小規模場1383個,復養成功率97.83%。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預計出欄生豬274.81萬頭,完成年度任務82%,生豬外調數量穩步增加,市內豬肉供應充足穩定。

推行精細農業

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全省打造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精細農業點亮田野新希望。

常德與全省其他多數地方一樣,曾長期受制於農產品「多的不優」「優的不多」的困境。發展精細農業,必須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近年來,常德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精細農業下足了功夫。

水稻等大宗農作物摒棄過度依賴「大肥大藥」的粗放式生產,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漸成常德主流。全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4%,作物生長按需取量,不再「吃撐」、浪費。無人機高壓噴霧打藥,畝均用藥量大幅減少。僅「錦繡千村」一家合作社,如今即擁有50架無人機。

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瞄準高端市場,精細生產獲得豐厚回報。

澧縣農康葡萄園,從日本引進「陽光玫瑰」葡萄苗,施有機肥,請雲南的專業女工打「飛的」過來疏果,確保每串葡萄重約1.2公斤,單粒重12克左右,糖度18以上。農康葡萄園相關負責人楊傑介紹:「我們把每畝葡萄的產量控制在1500公斤到2000公斤之間,追求的主要是特級果、一級果的高比例。按每公斤15元到25元的出園價計算,我們一畝『陽光玫瑰』的產值超過10萬元。」澧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盧賜軍說,全縣現有5.95萬畝葡萄園,不再隨意擴大面積,而是重在像農康葡萄園一樣精細化提升產品品質。

漢壽縣漢美蔬菜專業合作社、鼎城區弘富源農業公司,不約而同選擇按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標準發展蔬菜生產。「漢美」的花菜,選在省外花菜空檔期種植,上市旺季平均每天發貨40噸,仍然供不應求。「弘富源」的菜心供到香港,每公斤不下20元。目前,常德已有52個農產品基地成功籤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

桃源縣茶庵鋪鎮以茶為生,如今「吃茶飯」的方式進一步細分、精緻。全鎮發展茶旅產業,以茶帶旅、以旅促茶,節假日車水馬龍。百尼茶庵公司在採制高檔綠茶、紅茶之後,發動茶農向康師傅、娃哈哈等大型企業出售幹毛茶,提煉茶多酚用於茶飲料和食品保鮮。公司老闆饒文兵介紹:「我們鎮上種的都是茶多酚含量很高的『桃源大葉』種,所以很受那些大公司歡迎。這條『路』是2018年新開的,能為茶農帶來每畝不低於5000元的收入。」

位於石門縣的湘佳牧業,告別農貿市場的「活禽時代」,建起全省首條自動化家禽屠宰冷鏈配送生產線,產品成功打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高端超市。一隻石門土雞,分割成雞翅、雞腿、雞胸等10多個單品,陳列在乾淨、明亮的超市櫃檯裡,方便消費者隨意挑選,價格高還不愁銷。今年4月,湘佳牧業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鮮禽第一股」。

邁向鄉村振興

常德糧豬穩、產業興,農民腰包鼓起來,農村大步邁向振興之旅。

今年上半年,常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31元,增長5.8%,增速在全省績效考核一類地區中排第二位,收入水平高出全省平均線865元。

鄉村振興片區建設形成示範效應。近年來,常德著力推進鄉村振興「4+9」示範片區建設,示範片區按「產業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產業基礎紮實、鄉村風貌頗具特色」的原則選定。其中,市縣共建桃花源、柳葉湖、西湖和西洞庭「四大示範片區」,9個區縣自主創建1個示範片區。示範片區共涉及村居190個,總面積1307.25平方公裡,部分項目目前已經形成建設實物量。示範片區著力促進三產融合,發展休閒觀光、文旅結合、「稻田+」綜合種養等特色產業,桃源縣茶庵鋪鎮、安鄉縣黃山頭鎮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範鎮,石門縣壺瓶山鎮等獲批省級文旅特色小鎮。

大力整治農村生活垃圾。垃圾分類減量試點,常德目前共有150個鄉鎮,770個村全面啟動。「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1675個行政村配備農村環衛保潔崗位,建成鄉鎮垃圾中轉站212座,農村生活垃圾得到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100%。

穩步推進「廁所革命」。按照「示範先行、突出重點、帶動大面」的原則,常德高標準高效率推進「廁所革命」,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計完成廁改任務28.3萬餘座,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8.2%。

紮實開展村莊清潔。以武陵區蘆荻山鄉等10個鄉鎮為示範點,全面推進環境衛生「三面五清」(即地面、牆面、水面,垃圾清運、地面清掃、水面清潔、牆面清理、違章建築清除)。市裡制定任務清單,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各地因地制宜,共繪鄉村美景。

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常德建立市領導聯點包片工作制度,全面梳理、優化下派的1484名「第一書記」和3579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夯實基層戰鬥堡壘。全市已有1523個村實現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以及村規民約全覆蓋。愛衛協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也在全市農村基本普及。

穿行在常德鄉村,記者被各地蓬勃興起的新風氣、新時尚所吸引,被農民臉上怡然自樂的笑容所感染。津市白衣鎮「五德禮堂」、石門「美麗鄉村夜講壇」、澧縣牌樓村「道德長廊」、鼎城滄浪坪村編修村志、臨澧同心村譜寫《同心村歌》……鄉村文化蓬勃興起,文明鄉風撲面而來。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成就巡禮·鹹安篇①」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農趣雕塑惟妙惟肖,立面彩繪美輪美奐,半空中高架橋車流不息,廣袤曠野裡油菜苗一望無垠……初冬時節,記者來到鹹安區向陽湖鎮寶塔村郭家灣,目之所及,儘是一派美麗鄉村新圖景。2015年,福興農業科技示範園落戶郭家灣,流轉1900畝土地發展現代農業,曾經地裡刨食、各自為戰的百姓變成拿分紅、領工資的新農民。去年,政府在這裡投下300多萬元,全面提升人居環境,過去的「黃泥灣」變成了小有名氣的休閒旅遊「打卡地」。郭家灣的巨變,只是鹹安區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 來「人間仙境」常德桃花源,感知田園鄉村生活的魅力
    為讓廣大遊客感受桃花源歸園田居的生活方式,傳遞健康生活理念,常德桃花源景區將於12月正式啟動「桃花源裡好生活」主題首席體驗官活動。據悉,本活動將帶動廣湖兩省學生、旅遊達人等多元群體廣泛參與,在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理念的同時,推動桃花源鄉村旅遊發展,打造桃花源旅遊經濟的新亮點。
  • 常德桃花源上榜,湖南唯一!
    12月16日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擬確定 21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公示 常德市桃花源旅遊區榜上有名 這也是全省唯一一個上榜的旅遊景區
  • 尋找心中桃花源,就來常德桃花源,桃花源裡很安全
    尋找心中桃花源,就來常德桃花源。10月4日,桃花源旅遊區來了3.8939萬旅遊人次,冒雨前來,置身人間仙境,感受不一樣的浪漫。遊客中心停車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常德桃花源地處武陵山下洞庭湖畔,我們的先人在秦朝因避戰亂而隱居。這裡的自然環境奇妙獨特,可以感受山生絕境的神,體驗水造迷津的奇,欣賞山環水繞的秀。由於武陵山,雪峰山兩大山脈隔江對峙,沅江在此拐了一個90°的大彎,出現了形似太極白鱗洲,造就了三水合流三日同輝福地洞天的千古奇觀。
  • 窮山溝變「桃花源」 來欣賞託萬克麥蓋提村的新圖景
    天山網訊(記者張豔芳報導)託什幹河畔,民宿小屋別具一格,溫室大棚內菌菇長勢喜人,美麗校園裡書聲琅琅……走進烏什縣前進鎮託萬克麥蓋提村,你會發現,這裡景美人和處處新。  「這幾年,駐村工作隊帶著我們種植黑木耳,建起生態園,村裡更綠更美了,大家的錢袋子鼓了,日子越過越舒心。」12月17日,71歲的託萬克麥蓋提村村民託乎提·塔依爾說,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老幹部局「訪惠聚」工作隊駐村以來,依託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特色種植和鄉村旅遊,讓昔日的貧困村搖身變為示範村、周邊群眾心中的「桃花源」,繪就了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
  • 「桃花源記」裡的常德桃花源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死人國」?
    「桃花源記」裡的常德桃花源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死人國」?作者 蘭桂姬LANGUAGEE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但是最近我看到網絡上開始出現一些非常有趣的分析,說陶淵明筆下的原型常德桃花源其實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死人國」「亡靈之地」。或許是因為桃花源這個概念太火了,人紅是非多的緣故,不排除有的自媒體有刻意抹黑桃花源的傾向,尤其是抹黑常德的桃花源, 但是不管怎麼樣,常德的桃花源才是真正的古典中的原型且常德桃花源也是最符合陶淵明筆下所形容的那片美得紛飛的嚮往之地。
  • 常德:桃花源新歌
    如今,這座桃花源裡的城市,正在唱響一曲宜居、宜業、宜人的時代新歌。小日子背後,也有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大智慧:大力推進舊城改造,讓老舊棚戶區悄然變身為設施先進的現代化社區;引入德國先進技術建設海綿城市,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讓常德基本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無內澇、水體無黑臭、熱島有緩解」……2019年,常德位居中國百座宜居城市指數榜前十名。
  • 深汕合作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深汕特色的「都市鄉村」
    小漠片區雲新村新寨村組知弱而圖強出臺「345-187工程」工作方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今年7月,深汕合作區出臺了《鄉村振興「百日攻堅衝刺」行動方案》,開展區領導和中層幹部駐村包點化解難題,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鄉村變美了,村民們對未來的生活也更有盼頭了。陳組長希望通過鄉村振興,能帶動村裡發展民宿、農家樂、旅遊等,以此增加村民們的收入。
  • 江蘇召開「萬企聯萬村」推進會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在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在江蘇大地風生水起,亮點紛呈。近日,江蘇「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現場推進會在鎮江召開。抓項目,村企聯建結碩果走進句容市寶華鎮港華紫荊農莊的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基地,一座座現代化智能溫室大棚排列整齊,大棚裡種植的小黃瓜、水果辣椒和各類葉菜長勢喜人。
  • 浙報整版丨美麗經濟一路生長 安吉鄉村振興繪就新圖景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10多年來,安吉沿著綠色發展的道路,不斷探索鄉村振興的方式和路徑。今年以來,安吉鄉村振興加速深化,獲評省數字鄉村試點示範縣、省級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示範縣,推動美麗環境從外形美向內涵美、產業美提升。
  • 香港文匯報:晴空一鶴排雲上 常德高質量發展碩果搖枝
    與之同時,常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沅澧大地迎來鄉村巨變;大力發展民生事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邁上新臺階。 發展有質量,幸福有質感,桃花源裡的城市——常德,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 江蘇如東:平疇沃野滿目新 鄉村振興鋪就美麗圖景,南通網-中國南通...
    江蘇如東:平疇沃野滿目新 鄉村振興鋪就美麗圖景 2020-12-12 10:49:42 來源: 如東發布 隆冬時節,寒意漸濃,扶海大地的鄉村仍舊迸發勃勃生機:前方,如東狼山雞、綠野富硒玉米
  • 常德城市形象宣傳畫冊《常德·2020》首發,一冊盡覽「桃花源裡的...
    生態常德●俯瞰常德江北、江南城區●桃花源萬畝桃林●桃源縣竹園水庫在畫冊編印過程中,編委會面向全社會專業機構和個人重金徵集能充分反映常德獨特歷史文化底蘊、優美的生態旅遊風光等具有常德代表性的美圖,同時,編委會還組織了數次航拍和補拍,全市廣大攝影愛好者以及專業攝影師、攝影團隊積極響應、踴躍參與。
  • 《寶藏般的鄉村》描繪動人的鄉村生活圖景,挖掘寶藏「種草」心間
    發現之旅趣味盎然以尋寶為主線,在體驗與漫遊中感受鄉村新貌伴隨著脫貧攻堅的收官和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鄉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成為城市人的美好嚮往。初次見面,一起泡腳鄉村的神奇寶藏,在探索中尋得。「寶藏團」順著線索走進苗寨深處,與驚喜不期而遇。
  • 中國探索鄉村振興實踐路徑 需釐清鄉村振興起點
    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鄉村該何去何從,是必須要回答的理論命題。早在2003年,賀雪峰就提出了「鄉村是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與蓄水池」的判斷。一直以來,賀雪峰主張將鄉村建設成為中國現代化的穩固大後方。《大國之基》一書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與策略諸問題,從幾個層次展開作者關於我國現代化實踐路徑的思考。
  • 省委鄉村振興辦: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
    日前,中共福建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推進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閩委振興辦函[2020]3號),以落實《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方案》(閩委振興組〔2019〕3號),加快鄉村振興重點縣(市、區)、特色鄉(鎮)、試點村建設發展,探索形成一批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經驗。
  • 走進漳平·永福 探索大陸阿里山鄉村振興之路——「福建省鄉村振興...
    海峽之聲網8月23日消息(作者 鄧秀萍 郭雪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關乎鄉村發展和百姓福祉,也牽繫著黨和國家「三農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奮鬥的號角已然吹響,八月的烈日照在我們的身上,但日曬並沒有打亂我們前進的步伐和實踐探索的決心。
  • 桃花源推進「桃花源·蓋婭傳說」項目落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6日訊(李寧 劉伯源)5月6日,湖南常德桃花源旅遊管理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伍彩霞主持召開蓋婭傳說項目推進調度會,推進「桃花源·蓋婭傳說」項目儘早落地,強強聯手,打造文創商品的無限藍海。
  • 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首先,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迫切需要明確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歷史方位和戰略定位,對「三農」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其次,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迫切需要適應「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行再強調再部署。
  • 鎮原 鄉村旅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鎮原 鄉村旅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每日甘肅網12月29日訊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田永昭) 近年來,鎮原縣依託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鼓勵和支持農民在農家樂、採摘園、綠色種植養殖上做文章、謀出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