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三大鎮館之寶亮相成都,寶頂山千佛壁首次「露面」

2021-02-19 澎湃新聞

重慶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也是川渝石窟唐末五代兩宋時期造像的代表。

澎湃新聞獲悉, 8月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與大足石刻以往的外展相比,此次特展不僅是文物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更是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的集體亮相。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陳列現場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作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主要分布於重慶大足區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佔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並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1999年12月1日,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現場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陳列現場

8月16日,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通過90餘件(套)文物,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展品包括石質文物、3D列印複製品、圖版、視頻、文獻、線描圖等,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物保護成果。據悉,與大足石刻以往的外展相比,此次特展不僅是文物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更是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的集體亮相。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陳列現場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陳列現場

走進展廳,即可看到此次展覽最重量級的展品——重達720公斤的釋迦牟尼佛像坐在蓮臺之上。釋迦牟尼佛像原置於大足寶頂山小佛灣壇臺第8號窟門前,2015年6月藏入大足石刻博物館。這是一尊雕刻於南宋的石刻造像。佛像內著僧祗支,外著鉤紐式袈裟,左手結正定印於腹前,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佛像身軀微微前傾,低低地垂下眼帘,既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內省精神,又關注著芸芸眾生,飽含悲天憫人的慈悲精神;佛像衣飾線紋疏密有致,流暢生動,如絹似綢,輕敷在蓮臺上,極有質感,體現了極高的雕刻技藝水平,是宋代佛像的典範之作,也是大足石刻南宋時期不可多得的圓雕造像精品。

釋迦牟尼佛像 長116、寬104、高143釐米 南宋(1127—1279年)

觀音像則被安置在展廳中間,與20餘件重點展品組成石刻群像。觀音像原存於大足寶頂山小佛灣。2015年6月藏於大足石刻博物館,現為鎮館之寶。

觀音像展陳現場

觀音頭挽高髻,袈裟罩覆頭頂,結跏趺坐於方形臺座上,現入定相。雙目微垂,面容祥和。臺座左右側刻偈語: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為彼散亂人,故現如是相。

觀音坐像 高188、寬105、厚49釐米 南宋(1127—1279年)

大足石刻中體量最大、雕刻工藝最傑出的一件香爐也在展覽中露面。香爐原存寶頂山小佛灣。2015年6月藏於大足石刻博物館,現為鎮館之寶。原為信徒燒香供佛所用。由五級組件構成,全部鏤空雕刻而成,極為精細。焚香時煙霧繚繞,雙獅戲球、飛龍遨遊,頗具仙佛意境。此爐雕鐫技藝高超,在明代同類石質香爐中可謂罕見的精品。比丘法常專門從銅梁請來工匠汪孟良鐫造此爐。潼南新勝鄉千佛寺舊址有一同款完整香爐,亦是汪孟良所造,晚其16年(成化二十三年年,1487年),高度153釐米,可分拆為7件。此類香爐還見於大足寶頂山小佛灣石窟、佛祖巖和四川綿陽平武報恩寺。

香爐 明成化七年 高101、徑93釐米 1471年

為了彌補千手觀音、圓覺洞等難以移動的大足石刻精華不能到館的遺憾,展廳中還使用了沉浸式燈箱造景、超300英寸的巨幅投影等展陳手段。位於寶頂山小佛灣的千佛壁也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以「千佛千姿」著稱,卻因文物保護的需要,從未向公眾開放。密布排列的佛龕內,無數尊小佛像或坐或臥、或笑或怒、吹笛彈琴、持山端盤,姿態各不相同。

在此次展覽中,依託高清文物數據採集的成果,這幅南宋時期的眾生百態圖也首次與觀眾「見面」。滿壁的佛龕圖片環繞三面牆體逐次鋪開,一直綿延到了遊客頭頂,使遊客得以想像千佛壁的輝煌壯麗。

依託高清文物數據採集的成果,大足石刻寶頂山小佛灣的千佛壁首次與觀眾見面

此次展覽中還展出了三件3D列印的文物複製品,讓成都的觀眾也能一睹千手觀音主尊頭像和辨音菩薩的美姿。對於想要了解更多大足石刻研究資料的觀眾,金沙遺址博物館還特別開發線上知識平臺,與觀眾分享更多石刻相關的文獻數據;除此之外,千手觀音持續8年的修復歷程也將在展廳中完整呈現,觀眾還可通過互動設備,親自體驗千手觀音的修復。而在展廳外,「四川地區石窟與摩崖造像圖片展」也同時展開,將石窟造像藝術的審美和價值無限延伸。

展覽現場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陳列現場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在展覽開幕當天,也是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第十五周年紀念日。「金沙遺址是長江上遊文明起源地之一,是古蜀文明的重要見證,也是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太陽神鳥的誕生地。大足石刻於199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天才的傑作。今天亮相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是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背景下開展的一次重要文化合作,是落實兩地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的一次具體行動。」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幸軍在開幕式上表示。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陳列現場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出文物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出文物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出文物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出文物

在展覽開幕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遺址博物館贈送了《大足石刻全集》。作為我國石窟寺編寫考古報告的一項開拓性成果,此套全集由上百位專家學者歷經14年編撰而成,共計11冊19卷,記錄文字252萬字,測繪圖、等值線圖等3000餘張,造像圖版、銘文及拓本圖版5000餘張,凝練了大足石刻艱苦卓絕的研究、保護與申遺之路,將對古蜀文明遺址聯合申遺提供有益借鑑。

展覽開幕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遺址博物館贈送了《大足石刻全集》

據悉,此次展覽持續至2021年1月3日。

(本文部分圖文資料來自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相關焦點

  • 大足石刻的鎮館之寶 為何面帶淡淡的哀傷?
    南宋時期的釋迦牟尼佛像,是大足石刻的鎮館之寶之一。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以來,源源不斷的觀眾慕名而來,感受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  特展上,有一件南宋時期的釋迦牟尼佛像,是大足石刻的鎮館之寶,也是國家一級文物。造像重達720公斤,衣袂翩翩,與普通中國人的形態面相已然相差無幾,只不過帶著淡淡的哀傷。
  • 成渝雙城共奏「文物曲」,金沙遺址與大足石刻「組團出道」
    作為大足石刻史上最大規模外展,此次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認為,此次兩館合作,代表兩個文化遺產首次牽手,大足石刻已經申遺成功20餘年,無論是文物保護,還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等方面,都能為古蜀文明遺址申遺提供豐富經驗。在展覽開幕儀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遺址博物館贈送了《大足石刻全集》。
  • 大足石刻和金沙遺址將「組團出道」 多件鎮館之寶亮相
    金沙和大足「點石成金」組合的「出道首秀」即將上演。8月3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發布官宣,8月16日,兩館合作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之前,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在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開啟合作。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兩家博物館今日官宣出道,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
  • 大足石刻特展將在金沙遺址開幕
    新華網重慶8月3日電 8月16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將通過大足石刻研究院藏60餘件(套)宋代至明清石刻藝術精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保護修繕工程啟動
    新華社重慶6月29日電(記者周文衝)國家重大文物保護項目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保護修繕工程29日在大足石刻寶頂山正式啟動。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千百年自然營力和人為因素等影響下,石刻造像病害纏身。
  • 重慶大足石刻來成都「重磅」開展 最重展品:720公斤的釋伽牟尼佛像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的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廣泛、保存完好,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nbsp&nbsp&nbsp&nbsp今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將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持續到明年1月3日。
  • 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遺址博物館贈送《大足石刻全集》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8月16日,在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開幕儀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遺址博物館贈送《大足石刻全集》,受到在場嘉賓和媒體記者矚目。記者 趙迎昭 攝本報曾在2019年9月6日以《〈大足石刻全集〉是怎樣「煉」成的》為題,對《大足石刻全集》的編纂故事和出版意義作了整版深度報導。《大足石刻全集》由重慶出版集團和大足石刻研究院聯合編纂出版。參與該書編寫、測繪、攝影、編輯、校對的人員超過200人。
  • 與四大石窟齊名的重慶大足石刻-有哪些代表性的石刻
    重慶有一個石刻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那就是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在大足縣,距離重慶市區130公裡。有摩崖造像5萬多尊,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我們去的大足石刻主要參觀的是以寶頂山的最有代表性。
  • 視頻|金沙「天下大足」展重磅開箱!720公斤釋迦牟尼佛像首次來蓉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8月12日,來自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的90餘件展品悉數到達金沙遺址博物館。「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正式進入開展倒計時。一座美神薈萃的石雕畫廊、人間情趣的藝術殿堂、三教融合的石窟典範——重慶大足石刻,即將於8月16日在金沙 「重建」完成。
  • 大足石刻:一座滌蕩心靈的藝術殿堂
    大足寶頂山石窟 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也是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后豐碑。1999 年12 月1 日,大足石刻繼敦煌之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從而躋身於「世界八大石窟」之列。大足石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闡釋,尤其對儒家孝道文化的宣揚,對心性和修身的主張,對清廉戒欲的倡導,在今天同樣可以衍射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省度人生,照徹心靈,淨濾和升華我們的思想境界。
  • 科普丨帶你追尋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
    大足石刻是大足區境內摩崖造像的總稱,始鑿於初唐(公元7世紀中葉),歷經晚唐、五代、北宋、興盛於南宋,延續至明、清,石刻題材以佛教為主,現造像5萬餘尊,以寶頂山、北山、石篆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簡稱「五山」造像)等為代表。是公元9至13世紀中國石窟藝術史上最為壯麗輝煌的代表作,是釋(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和諧共處和空前的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實物例證。
  • 大足石刻印象
    閒來無事,將大足石刻印象整理出來。一者它確實值得記錄,二者也防止和過幾天要遊的龍門石窟在記憶裡混淆了。 3月18日參觀的大足石刻。抵達景點前,大概做過一些了解,知道它是和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齊名的中國著名石刻藝術群。 大足石刻是位於重慶市大足區的石窟群總稱,總體有幾十處,數萬尊雕像。
  • 失落的黃金國、天下大足……成渝一大波好看的展覽「拍了拍」你
    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的官微分別用鎮館之寶做海報,「帶你走進博物館」的話題感覺自己可以考滿分。 當文博題目在中考高考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的時候,行萬裡路顯得尤為重要。 8月6日,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成渝兩地各大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為你打撈最近正在熱展或者即將亮相的新展,來川渝兩地旅行的小夥伴,千萬不要錯過這些好看的展覽哦。
  • 大足石刻和酉陽桃花源
    大足石刻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是唐、五代、宋時期所鑿造的,明、清兩代也繼續有開鑿。大足石刻不僅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更重要的是保存完整。它不僅集中了中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藝術的精華,更具有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
  • 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究竟有多少只手?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是位於中國西南部重慶市大足區境內。 該尊摩崖千手觀音造像 ,雕鑿於南宋中後期的淳熙至淳祐(1174-1252)年間,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千手觀音造像集雕塑、彩繪、貼金於一體,狀如孔雀開屏,金碧輝煌,被譽為「天下奇觀」。
  • 大豐大足等你來
    第一道:景區主題活動「玩個夠」寶頂山、龍水湖、隆平五彩田園作為外地遊客來足體驗我區文化、自然、田園的「門面擔當」,這個假期,均推出了系列活動,目的就是讓遊客感受大足文化,欣賞大足美景,體驗大足鄉村。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寶頂山景區除了能觀賞到崖壁上精美的千年石刻造像,還能10月1日—8日的上午10時30分、下午的14時30分兩個時段欣賞重慶市歌舞團帶來的《為美好發聲》公益演出,共16場。
  • 千年石刻亮相「紅牆影廊」 「中華之美·大足石刻」主題攝影展在...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19時訊(記者 劉岱松)今(7)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大足區獲悉,由大足區委宣傳部、大足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的「中華之美」首屆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主題攝影展已在北京北海公園「紅牆影廊」亮相, 為隆冬的北京增添了一抹靚麗風景。
  • 巴蜀笑星李伯清推介大足石刻文化
    看大足石刻揭示重慶人和成都人的區別》為題,用其擅長的散打評書風趣地講述成都人和重慶人的細微區別,令人叫絕的是,李伯清不光觀察入微、表達幽默,而且使用大足石刻作為評書對應的配圖。文章開頭,李伯清就開門見山地拋出「成都人和重慶人的區別」這個話題,有令人信服的發言權,「早年間,我在成都和重慶都生活了多年,所以總有人問我,重慶人跟成都人有啥子區別?
  • 區縣文旅精品薈丨美石美刻都精彩 大豐大足等你來
    1957年,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足鯉魚燈舞轟動首都;1998年,大足鯉魚燈舞參加了上海世博會期間展演;1999年,在國慶50周年慶典上,扎著鯉魚燈的重慶彩車在天安門廣場巡遊;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晚會上,大足鯉魚燈舞再次驚豔亮相天安門廣場,其栩栩如生的形態和新穎的舞蹈形式,成為眾多媒體和觀眾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