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興山縣融媒體中心 和美興山
↖點擊和美興山
關注我們
興山縣峽口鎮巖嶺村平均海拔900米,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5%。該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確立了「黨建+旅遊」的發展思路,大力改善村容村貌,發展鄉村旅遊,吸引了紛至沓來的遊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黨員帶頭治理,村莊環境變了樣
7月24日,記者來到了風光秀美、環境整潔的巖嶺村。而在3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2017年,村裡決定發展旅遊時,一個現狀卻阻礙了發展的腳步:村莊環境不盡如人意,隨處可見散落的垃圾。
「我們村有百年大杉樹、成片松樹林,發展旅遊沒問題。但是,髒亂的環境卻影響了這麼好的風景!」在一次村民代表會上,村黨支部書記唐志盔提出了治理環境、發展旅遊的規劃。
這個提議得到了村民的積極響應。
說幹就幹,會議一結束,村黨支部組織120名村組幹部、黨員和部分村民,開始了全面大掃除。一個星期裡,大家清理了房前屋後、公路兩側、河道溝渠等地方積存的幾十噸垃圾。
為保持治理成果,全村被分為6個片區,每個片區都有固定的村幹部、組長、保潔員、農戶負責環境衛生。對家中只有老人的農戶,則安排黨員幹部包戶。
黨員主動拆除,旅遊景點建起來
「僅靠自然風光,吸引的遊客有限。」去年4月,參加了縣裡組織的全域旅遊培訓,唐志盔有了開發新項目的想法。
開發項目,需要拆除一些建在公路和大杉樹旁的廁所、豬圈,有些村民不願拆。
村民郝正才家的豬圈就建在大杉樹旁,「我嫌麻煩,又怕拆了後暫時沒地方養豬,一直沒有同意。」
為此,村幹部上門做工作,引導他轉變觀念。
讓他下定決心拆豬圈的,還是因為同村的劉祥明。
劉祥明家的廁所就建在路邊,村幹部找他商量時,他說:「開發旅遊是為了村子發展,我是黨員,應該帶頭支持!」沒兩天,他便將剛建一年的廁所拆了。
看到劉祥明拆了剛建的廁所,郝正才也同意拆豬圈。而在新豬圈修好前,村裡還出錢幫他租了個豬圈養豬。
去年9月底,大杉樹景區建成並試營業,「項目建設僅用了兩個多月,這離不開黨員帶動和村民支持。」唐志盔說。
去年「十一」期間,景區接待遊客1.7萬人,門票收入8萬餘元,村民開的農家樂和小吃攤收入10餘萬元。
全村參與「禁塑」,白色垃圾無影蹤
村民唐玲開辦的農家樂就在大杉樹旁,記者發現她用的全是玻璃杯和不鏽鋼碗筷。不僅她家,在其他村民家裡也不見一次性餐具的蹤影。
「景點開業後,雖然帶來了不錯的收入,卻留下大量白色垃圾。」如何既讓村民富起來,又保護好青山綠水,成為唐志盔思考的問題。
去年11月22日,峽口鎮垃圾分類減量推進會在巖嶺村召開,會上提出的「禁塑」理念讓唐志盔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我在找的方法嗎?」
第二天,唐志盔就組織村幹部向村民廣泛宣傳「禁塑」理念。
「要想群眾參與進來,黨員要先帶頭!」唐志盔和其他黨員帶頭開始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
同時,村裡出資3萬餘元,購買玻璃杯、不鏽鋼碗筷、消毒櫃等,根據每戶人數免費發放3至12個玻璃杯,村民辦酒席時則可免費借用不鏽鋼碗、筷等。
在一系列舉措和黨員帶動下,村民也自覺參與「禁塑」,村裡的環境衛生大為改善。
談起未來的發展,唐志盔信心滿懷:「今年,我們種了460畝脆李、蘋果柿等小水果,還將新建彩虹滑道等,同時引導村民發展民宿。在黨建引領和黨員帶動下,讓村子更美、村民更富!」
文 |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張宇新 通訊員 鄧莉珺
來源 | 三峽日報
◁ END ▷
編輯|吳娛 編審|李斌 熊勤 終審 | 鄒遠景
興山縣融媒體中心官方出品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和美興山 精彩連連看
歡迎投稿
郵箱:
2218140699@qq.com
原標題:《「黨建+旅遊」讓這個村兒火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