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啟東市全面實施「沿江沿海黨建帶」工程,通過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為啟東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爭做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貢獻力量。
系統謀劃,構建全域黨建大格局
「在推動『沿江沿海黨建帶』建設過程中,我們立足全域發展,統籌謀劃。各區鎮黨(工)委書記親自牽頭,黨務書記分管領辦,組織委員(黨群局局長)專職打造,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啟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彭曉紅說。
啟東靠江靠海,靠上海,擁有70公裡長江岸線,108公里海岸線。黨員在哪裡,黨建陣地就建到哪裡。為了擴大黨建「輻射面」,啟東按照「有形有效、虛實相宜」的工作要求,升級打造平臺陣地,在沿江沿海黨建帶沿線創新打造「黨員先鋒崗」「紅色大巴」「紅色驛站」「紅色步道」等黨建標識、黨建景觀。
啟東市還創新重大項目黨組織設置方式,確保黨組織覆蓋,努力填補黨建「空白點」。該市明確,工期超過六個月以上的項目,符合黨組織設置條件的,項目開工三個月內,由施工總承包企業黨組織單獨組建項目黨組織。
為此,啟東甚至把黨組織建到了海上。啟東海上風電場工程是省重點工程,總投資147億元。中交一航局啟東風電項目負責人王國慶告訴記者:項目部第一時間成立黨員先鋒突擊隊,所有黨員衝鋒在前,於5月28日12時38分打響沉樁第一錘。
啟隆鎮位於崇明島上,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外來務工人員隊伍日益壯大,務工隊伍中的黨員已成為啟隆鎮流入黨員的主體。啟隆鎮黨委先後在務工人員較多、相對集中的大愛城項目和綠地長島孝賢島項目成立流動黨員驛站,讓流動黨員回歸黨組織。
沿啟東江海岸線驅車前行,「沿江沿海黨建帶」建設星火燎原。截至目前,黨建帶涵蓋啟東經濟開發區、呂四港經濟開發區、圓陀角旅遊度假區等所有沿江沿海區鎮,連結文廣和旅遊局、交通運輸局、融媒體中心、文旅集團等相關單位,共涉及各類型黨組織1552個,黨員44016名,佔到全市黨員人數的71.66%。
深度融合,共譜村企發展振興曲
走進啟東市海工園(寅陽鎮)黨群綜合服務中心,一幅「茶清人親」的大字平鋪在桌面中央。這裡定期召開「寅」商下午茶活動,海工園(寅陽鎮)黨員幹部與企業代表面對面,就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會診。
喝茶氛圍輕鬆,但解決問題不含糊。疫情期間,許多企業代表反映生存困難,海工園黨工委、寅陽鎮黨委向企業宣講園區協同治稅的專項獎勵政策、「兩轉一上」獎勵政策以及啟東市「1+N」相關政策,並積極為企業爭取各項利好條件,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寅」商下午茶是「沿江沿海黨建帶」密切不同領域黨組織之間互動交流,切實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啟東高新區(近海鎮)今年啟動村企黨建對接工程,目前,已發展成63家企業與20個村對接。村企聯動,實現了以企帶村,以村促企,「聯」出了鄉村振興新動力。
前不久,在啟東高新區(近海鎮)黨工委的牽線搭橋下,啟東捌友精密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與高新區(近海鎮)向陽村正式「牽手」,雙方在「互訪人家」的基礎上,召開村企結對共商會,話共建,謀發展。
啟東高新區的大圩村,曾經與許多經濟薄弱村一樣,因年輕人外出打工,勞動力不足,土地時有拋荒現象。兩年前,該村與江蘇高能景源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成功結對,公司在村裡租地550畝建苗木基地,將原先的拋荒地、邊角地都利用起來栽種樹木,不但美化了環境,也解決了30多個村民的就業問題,平均每人每年工資不少於1萬元。
因地制宜,引領產業鋪就致富路
在推進「沿江沿海黨建帶」建設過程中,啟東市堅持以抓經濟帶、產業帶的理念抓黨建帶建設,不搞黨建、發展「兩張皮」,真正將黨建帶建設成民心工程、實事工程。通過整合黨建和旅遊、生態、人文、產業等資源,推動基層黨組織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實現紅色黨建與高質量發展的互動共贏。
啟東全力做好「黨建+」文章,建成了一批產業項目,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格局。
圓陀角大力發展旅遊產業,通過實施「江海之光」黨建聯盟工程,重點打造碧海銀沙、黃金海灘、江海文化景觀大道、五國溫泉城等熱門景點,構築起長江口生態度假基地。每年接待遊客380萬人次,拉動旅遊收入12億元。
惠萍鎮種植水果歷史悠久,創響創優「賞花摘果、樂享田園」的鄉村旅遊黨建品牌,重點發展以農家樂、民宿、賞花摘果為主的鄉村旅遊基地,實現農民增產增收。2019年,全鎮年產水果6000多噸,產業總值7800多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近2萬元。
呂四港鎮立足「漁業文化」,通過打造「藍色海洋經濟帶」—「海港·紅帆」黨建品牌,加強黨建引領,將呂四港從傳統的捕撈生產作業,向加工、貿易、物流、展示的完整產業鏈發展;從單純的生產功能向兼具觀光體驗的旅遊功能發展;從資源型產業向科技型產業發展,實現漁業的高附加值,全面擦亮「漁業之鄉」名片。
本報通訊員 楊本發 本報記者 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