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天朗氣清。掩映在綠色中的洛龍區李樓鎮夏莊村白牆黛瓦,散發出古韻新風。
走進夏莊村,民房整齊,街道乾淨,房前屋後石榴、棗、葡萄等果實纍纍,月季、蘭花、金銀花等紅綠相間、色彩斑斕。隨便走進一家農戶,院子裡,或綠蔭灑地,或花草芬芳,庭院整潔。
圍著夏莊村轉一圈,一步一景,賞心悅目。
然而,在2018年之前,這個村是洛龍區有名的「髒、亂、差」:在村邊河灘地上,化工廠、養殖場、砂石廠等企業管理混亂,村內村外汙水橫流、臭氣燻天。
2018年4月,夏莊村黨支部換屆,在新一屆支部班子的帶領下,「鐵腕」清除了80餘家「小散亂汙」企業,將整理出來的976畝土地流轉承建伊水遊園和伊水溼地。與此同時,該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開展轟轟烈烈的清潔家園、美化家園行動:建設汙水處理站,拆旱廁、修街道、建遊園,實施民房「微改造」,房前屋後見縫插綠,修葺沿街花池……還建起了河南省首個便民服務綜合體的鄉村驛站。
經過一年多的「環境革命」,夏莊村基本實現了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老百姓初步實現出門進遊園、做飯天然氣、洗澡太陽能、如廁水衝式的現代化田園生活。
夏莊村翻天覆地的巨變,是洛龍區紮實推進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村(社區)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洛龍區委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聚焦聚力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實施「1135」基層黨建規劃,持續強化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村(社區),積極構建共享共建共治的城鄉「大治理」格局,通過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以服務促發展,全面提高以黨的建設為根本的基層基礎工作質量。
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洛龍區委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立足副中心建設實際,強化政治意識和責任擔當,樹立以一流的黨建引領一流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導向。制訂「1135」基層黨建規劃,細化基層黨建9大類51個項目,把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落到實處。全面深化推進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村(社區)工作,統籌27家牽頭單位,將工作任務臺帳化、清單化、流程化,量化任務到季度、到單位、到責任人,分領域、分層次、分環節推進工作有效落實。
築牢堡壘,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洛龍區委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把黨支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不斷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高標準選樹23個班子強、基礎好的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市、區鄉村振興示範點,以示範促帶動,營造全區村級黨組織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健全城市基層組織體系,推行「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四級網格化管理模式,小區黨支部覆蓋率達到98.2%,無主小區「136」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強化區域化共駐共建,堅持用好街道區域化黨建「三證三議三公開」工作法和社區服務「三張清單」制度,推廣街道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等做法,推動任務落實,讓小區黨支部「為黨守陣地、為自治把方向、為小區揚正氣、為居民辦實事」,築牢治理根基。
鍛造隊伍,凝聚起幹事創業新動能。事業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員幹部。洛龍區委一如既往堅持「抓班子、帶隊伍、強組織」,全力打造守初心、強業務、敢擔當的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深入開展萬名黨員「亮身份、踐承諾、作表率」活動,全區2萬餘名黨員在文明創建、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等方面做貢獻當表率,為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1320多個。結合洛龍區重點項目多、中心任務重的工作實際,在全市率先制訂《關於在重大項目中建立臨時黨組織的實施方案》,堅持將黨建工作與項目建設同步謀劃、同步部署,把「項目戰場」作為黨員幹部墩苗歷練、錘鍊摔打的主戰場,充分發揮參與項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營造一線幹部熱火朝天推進項目、爭先恐後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三治」融合,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洛龍區委積極構建共享共建共治的城鄉「大治理」格局,通過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以服務促發展,凝聚起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提高以黨的建設為根本的基層基礎工作質量。堅持「群眾事,群眾定」,不斷完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一徵三議兩公開」工作法、集體資產管理等基層治理相關制度24項,建設市、區兩級優秀村規民約典型33個。明確城市基層黨建事務共商、項目共擔、活動共辦的工作運行機制,探索推廣「信息直通車」「圓桌議事會」「現場辦公會」等城市小區基層治理工作方法,34個社區黨組織徵求群眾意見建議1300餘條,發布動態信息3324條,全區黨員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蔚然成風。
持續強化黨建引領、實施「三治」融合併進、大力開展服務進村(社區)活動,為洛龍區基層組織建設、農村(社區)發展增添了活力,注入了動力。據洛龍區委組織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85個行政村、34個社區黨組織班子「堡壘」作用強、作用發揮好,謀事、幹事氛圍濃、勁頭足;村(社區)德治法治教育活動豐富多彩,村民(居民)素質不斷提高;村(社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為民服務活動事項超過10項。
(文章來源:洛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