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悲劇!靜脈血栓,該拿它怎麼辦?

2021-01-11 騰訊網

近日,一位年僅18歲的「網癮少年」上廁所時突然暈厥,生命垂危,被緊急送醫。醫生介紹,小夥連續15天在網吧打遊戲,長期靜坐引起肺栓塞,經2個多小時搶救才脫離危險……

什麼是肺栓塞?

這還得從血栓說起。

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靜脈血栓,動脈血栓因可導致心梗、腦梗等,在近些年較為人所熟知。而上文所說的肺栓塞,即靜脈中的血栓脫落,隨著血液進入肺動脈,從而導致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個案管理組於曉華解釋道,包括深靜脈血栓栓塞症(DVT)與肺動脈血栓栓塞症(PE)在內的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非常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僅次於冠心病、高血壓),除了發病率高,還有死亡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

人體為什麼會形成靜脈血栓?

可歸咎於以下幾種情況!

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如合併惡性腫瘤、炎性腸病、腎病症候群、系統性紅斑狼瘡、易栓症等疾病,或處於圍生期、雌激素水平過高、具有創傷史/手術史(尤其是下肢、髖關節、腹部及盆腔)等。

血液淤滯。如合併房顫、左心衰竭、靜脈曲張、瓣膜功能不全、靜脈瘤等疾病,長期臥床、制動、不運動、長時間坐位(尤其長途乘坐飛機)以及肥胖、妊娠等。

內皮損傷,啟動局部的凝血過程。如創傷、手術、靜脈穿刺、化學藥物輸注、心臟瓣膜疾病或瓣膜置換、靜脈留置導管等。

其他。如高齡、VTE病史、下腔靜脈畸形等。

VTE具體有哪些臨床表現?

DVT肢體腫脹和張力升高、肢體疼痛、皮膚顏色與溫度改變、淺靜脈怒張、血栓後症候群。

PE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發熱、暈厥、休克和猝死。

檢測VTE有哪些手段?

彩色都卜勒超聲:DVT首選檢查方法。

肺動脈+下肢靜脈增強CT:明確靜脈血栓的部位,是臨床診斷VTE的重要方法。

靜脈造影:診斷DVT的「金標準」。

D-二聚體檢測並非診斷標準,可作為參考。

VTE可防可治,

預防先行,加強評估,及時處理!

健康教育:向廣大居民普及VTE的基本知識,如有不適及時就診;對於高危患者(如術後患者),應讓其了解早期活動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牴觸,擔心傷口裂開等;同時教育患者戒菸戒酒,控制「三高」。

基本防治:抬高患肢,加強觀察;長期臥床或術後患者應多作深呼吸/咳嗽;適當運動。

物理防治:使用循環驅動泵或醫用壓力彈力襪,教育患者進行踝泵運動。

踝泵運動包括兩個動作:

屈伸動作: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鬆,緩緩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秒鐘,然後腳尖緩緩下壓,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這樣一組動作完成。稍休息後可再次進行下一組動作。反覆地屈伸踝關節,最好每個小時練習5分鐘,一天練5~8次。

環繞動作: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鬆,以踝關節為中心,腳趾做360°環繞,盡力保持動作幅度最大。

藥物防治:華法林是臨床使用最廣泛的傳統口服抗凝藥,但需個體化地調整劑量;低分子肝素是目前常用的非口服抗凝藥,常選擇腹部作為皮下注射部位,注意避開皮膚破損處、瘢痕處及有斑/痣/硬結處,可選擇以肚臍為中心,作十字將腹部分為4個象限,從左至右自上而下輪流注射,減少皮下出血的發生率;新型口服抗凝藥如利伐沙班也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按需使用。在抗凝治療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皮膚出血點、自發性口鼻出血、大便變黑或血尿等情況。

祝大家無栓一身輕~

採寫/排版/製作:蘭葉

編輯/校對:瑞雪

相關焦點

  • 靜脈血栓栓塞症,我該拿你怎麼辦?
    您是否知道,包括深靜脈血栓栓塞症(DVT)及肺動脈血栓栓塞症(PE)在內的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非常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與更為人所熟知而警惕的冠心病等疾病相比,VTE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診率的特點。 那麼,該如何應對此高危害的疾病呢?
  • 孕期下肢靜脈血栓,怎麼辦?
    前天老家一朋友打電話說:「自己懷孕3個月,懷孕2個月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小腿浮腫、漲疼,一開始並沒有在意;後來覺得不對勁,到醫院做了檢查,發現自己患了靜脈血栓病。害怕用藥對胎兒有影響;不治療吧,擔心「栓」威脅生命。」
  • 世界血栓日|預防靜脈血栓,別讓生命被「栓」住
    2014年3月,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宣布將他的生日10月13日作為「世界血栓日」,以紀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論;並且通過這一活動提高公眾對血栓性疾病的認知,促進血栓性疾病的規範診治,號召世界各地不同團體團結起來,共同面對血栓形成這一「隱形殺手」。2020年10月13日,是第七個「世界血栓日」。
  • 警惕「沉默的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它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症這個「沉默殺手」。為什麼要稱其為「沉默殺手」呢?因為這種疾病發生時往往沒有任何徵兆,而該疾病又具有高發生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低診斷率的特點,一旦出現症狀,便表明已經發生了該種疾病。
  • 得了淺表性靜脈血栓怎麼辦?3種治療,或能幫你消去血栓
    淺表性靜脈血栓其實是靜脈血栓的一種,因為靜脈血栓一般包含四肢的淺表性靜脈血栓,同時還包含下肢的深靜脈血栓。不管是對於下肢的深靜脈血栓或者是四肢的淺表性靜脈血栓,除了手術治療之外,還有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一般就是兩個原則,一個就是抗凝治療還有一個就是溶栓治療。
  • 腿腫無小事,小心下肢靜脈血栓
    罪魁禍首竟是它,麻痺大意見閻王,靜脈血栓是源頭,預防治療保健康。一.形成的原因01導致血流瘀滯狀態的病因,如久病臥床、外傷或骨折、較大的手術、妊娠、分娩、長途乘車或飛機久坐不動、或長時間的靜坐及下蹲位等。
  • 骨科病人下肢靜脈血栓知識點
    下肢靜脈血栓就是下肢靜脈血管內血液不正常的凝結,導致血管腔的堵塞,血液回流不暢,引起的下肢腫脹、疼痛等症狀。
  • 靜脈血栓有哪些症狀?哪些危險因素?久坐者應格外注意靜脈血栓
    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動脈系統和靜脈系統。動脈血管堵塞會出現人們熟知的」腦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但是您知道靜脈血管堵塞也會出現一系列的」血管性疾病」。長時間乘坐飛機、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會有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如果下肢靜脈的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就會很致命。
  • 動脈血栓、靜脈血栓都是血栓,可是成因不同,治療也不一樣
    但是,同樣是血栓,動脈血栓、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不盡相同。動脈血栓形成始動於血小板,而靜脈血栓主要由於凝血酶激活、纖維蛋白形成。說這些,是因為不同的血栓防治用藥不同。動脈血栓防治主要是抗血小板治療,比如說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維,泰嘉),還有新出的替格瑞洛(倍林達)等;而靜脈血栓防治就要用抗凝血藥,比如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癸鈉)、華法林,還有新型藥物如利伐沙班(拜瑞妥)、達比加群酯(泰畢全)等。 【動脈血栓】 最常見發生於粥樣硬化的血管。
  • 患上腿部靜脈血栓怎麼辦?講解2種治療方法,值得一看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血管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老化,所以腿部靜脈血栓發生的概率也是會出現明顯的增加的,如果患者出現腿部靜脈血栓也就是下肢靜脈血栓之後,一般可以通過使用藥物進行保守治療或者是手術治療的方法來進行處理。
  • PICC 並發靜脈血栓:抗凝治療要多久?拔管時血栓會脫落嗎?
    本文將結合臨床案例,查閱文獻,重點討論 PICC 並發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處理中的幾個問題。 先來一起看個案例 PICC 並發靜脈血栓 1 例 基本資料:患者,女性,55 歲。
  • 長治二院專家帶您了解「靜脈血栓栓塞症」
    它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症,號稱「沉默殺手」。今天,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主任黃雲帶您了解它。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什麼是靜脈血栓栓塞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肺栓塞(PE)與深靜脈血栓形成(DVT
  • 腫瘤患者靜脈血栓風險高 運動是最簡單的預防辦法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血栓相關疾病,每37秒就有一人死於血栓相關疾病。其中,腫瘤患者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是非腫瘤患者的6倍,那麼,該如何有效防範呢?
  • 腿部靜脈血栓該怎樣治療?分析了常用的幾種方式,詳情看這裡
    靜脈血栓是指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栓形成為首發現象,靜脈壁的炎症過程是繼發的,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為常見,主要是患者的血流緩慢,凝血機制亢進或靜脈內膜變化等原因產生的。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為常見,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
  • 預防靜脈血栓的神器——氣壓治療儀
    預防靜脈血栓的神器——氣壓治療儀 2020-12-03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年人腿部腫脹應警惕下肢靜脈血栓
    老年人腿部腫脹可能是靜脈血栓,因為靜脈血栓的症狀為肢體腫脹,當然也可能是其他類型的疾病,最重要的是及時發現症狀及時的進行診斷和治療,才能避免耽誤治療時機,具體請看下面的介紹。  年紀大的人腿腫脹與深靜脈血栓有關嗎?
  • 一封告「靜脈血栓高危人群」通知書: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其實它們背後都有著同一個「幕後黑手」——靜脈血栓。本期,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周日準時更新)告訴你身體出現靜脈血栓的「潛伏信號」,並教你如何預防。靜脈血栓就像水裡的泥沙血栓,就是血管裡多出來的「血塊」。小的可能會影響血流的量和速度,大的可能堵塞血管,讓血流不通。
  • 常運動也能得靜脈血栓?NBA球星中招了
    一般人接受的醫學科普是,久坐少動或長期站立易患靜脈血栓,美國籃球洛杉磯湖人隊前鋒英格拉姆近日因患「深靜脈血栓」頗受運動愛好者的關注,運動愛好者有點懵,究竟是動好呢還是靜好呢? 血栓形成的三要素:血流、血管壁和凝血成分。
  • 下肢靜脈血栓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肺栓塞,診治手段需了解
    很多人對這種疾病缺乏了解,本文就從3大方面,向大家介紹下肢靜脈血栓。>1、機械性因素靜脈如果局部出現撕裂傷,又或者是伴有明顯的骨折創傷,都有可能會造成靜脈血栓現象,如此同時也會造成嚴重的下肢靜脈血栓,所以此時就應該引起重視。
  • 金醫健康|產科隱形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2015年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以來,高齡產婦不斷增加,高齡妊娠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發生的風險因素,而且其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因素密切相關。孕婦孕期保胎、活動減少、進食增加,肥胖的比例增加,我國產婦「坐月子」的風俗亦限制了產後活動,所以中國孕產婦對於靜脈血栓栓塞症有著其獨特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