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根據資料顯示:在美國,每年有10—3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在歐洲,每年有5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而在中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世界血栓日
「血栓、栓塞、纖維蛋白原」的命名人德國的Rudolf Virchow教授於1856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損傷、血流異常、血液成分異常。該理論至今仍被認可。
2014年3月,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宣布將他的生日10月13日作為「世界血栓日」,以紀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論;並且通過這一活動提高公眾對血栓性疾病的認知,促進血栓性疾病的規範診治,號召世界各地不同團體團結起來,共同面對血栓形成這一「隱形殺手」。2020年10月13日,是第七個「世界血栓日」。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
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腔內不正常的凝固,完全或不完全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靜脈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及肺動脈血栓栓塞症(PE)。
好發於下肢,左下肢多於右下肢,男性多於女性。如果不及時治療,將引起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易造成肢體潰瘍甚至殘疾,血栓脫落可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VTE就「潛伏」在身邊
李先生50多歲,平常就喜歡打打麻將。國慶假期,恰逢大學畢業20周年聚會,自駕從山東來上海,和老同學相聚,多年不見的好友聚在一起,大家又是多年的麻將愛好者,吃過飯很自然地就坐下打起麻將來,就這樣連續搓了4個多小時麻將,連口水都沒時間喝。
第二天早上,李先生突然感覺左小腿一陣陣酸脹感,站起來走了幾步,有些費勁,腿也有些沉。沒多久,李先生感覺大腿也越來越腫,越來越重,而且還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無力感。好友們趕緊將其送到就近的上海長徵醫院就診,血管外科醫生接診後詢問病情,針對李先生的這種情況考慮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動脈栓塞的可能性大,匯報醫療總值班,緊急啟動快速診療院內綠色通道,經過完善下肢血管超聲和肺動脈CTA的檢查,確診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動脈栓塞」。
病情危重,情況緊急,迅速將李先生轉送到介入導管室,在急救科、影像科、導管室等兄弟學科的配合支持下,曲樂豐血管團隊按照「VTE一站式個體化治療」的流程,完成了下肢靜脈造影檢查,肺動脈吸栓碎栓,靜脈濾器保護下的靜脈血管的吸栓溶栓工作,經過3個小時努力,從他的靜脈裡取出了好多大大小小的血栓。血栓取出後,血流恢復通暢,李先生的腿也保住了,呼吸也通暢了,各項生命體徵均恢復了正常,李先生的麻友們也鬆了一口氣。
引起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是血管內皮損傷、高凝狀態和血流淤滯。
靜脈壁損傷時,可因內源性凝血系統啟動而形成血栓;血流淤滯主要見於長期臥床的患者或長時間坐著不活動的人;血液高凝狀態主要見於外傷或骨折、較大的手術、大面積燒傷、妊娠、分娩等情況,可由於血小板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形成血栓。
如何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因為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坐著不動的人越來越多,血管外科每個月都會接診十例左右的深靜脈血栓病人,像長期坐在電腦前、坐長途飛機、長期臥床等,都可能會引發深靜脈血栓。
防止深靜脈血栓最好的辦法就是「適當的活動,多喝水」,久坐一兩個小時後,應該站起來活動活動,甩甩腿抬抬腿。走走樓梯,都是很好的下肢運動,如果需要長時間坐著辦公,沒時間起來活動,可以坐著把腿抬起來,腳尖繃直、回縮四五個來回,就能很好地促進回流。
發現深靜脈血栓該怎麼辦?
小貼士:
如果腿上出現如下症狀要引起足夠重視,考慮可能是下肢血管發生了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表現。
疼痛或者壓痛,經常是從小腿開始
外傷或久坐久臥後下肢腫脹,包括踝關節和足部
兩腿的粗細直徑不一樣,相差較大
皮膚發紅或者明顯的變色,發熱等
尤其是上述症狀後發生呼吸困難、胸痛、咳血,可能是更兇險的肺栓塞(PE),一定要及時到就近醫院及時就診,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避免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
微信發布
作者|季相國 蔡家偉(血管外科)
監製|季 瑩
編審|王丹琳
編輯|方梅蘭
主管|長徵醫院政治工作處
原標題:《世界血栓日|預防靜脈血栓,別讓生命被「栓」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