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症,集束化護理幹預很重要

2021-01-11 護士網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種嚴重危害患者安全的常見疾病,已成為繼缺血性心臟病、腦卒中後第三種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死亡原因,雖然其危害大,但是一種可以積極預防儘早幹預的疾病,受關注度越來越高。

首先簡單了解一下VTE:

關於定義:

深靜脈血栓 DVT :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可發生於全身各部位,多見於下肢深靜脈。

肺血栓栓塞症 PTE :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主幹或其分支導致的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是導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靜脈血栓栓塞症 VTE:血液在靜脈內不正常的凝結,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屬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DVT與PTE兩者相互關聯,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階段不同部位的表現。

VTE的形成機制

VTE的預防

(一)基礎預防

1、術中和術後適度補液、飲水、避免脫水;

2、抬高患肢:抬高下肢 20~30° (略高於心臟水平),禁止膕窩及小腿下單獨墊枕;

3、改善生活方式,戒菸戒酒,控制血糖、血脂;

4、規範靜脈穿刺技術,儘量避免深靜脈穿刺和下肢靜脈穿刺輸液;

5、早期活動,儘早下床;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

a.被動運動 對於因疾病原因或手術要求等雙下肢不能自主活動的患者給予按摩比目魚肌、腓腸肌並給予踝關節被動運動。人工擠壓腓腸肌,應避開傷口,從足部到大腿由遠到近被動按摩,10~30分鐘/次, 6~8 次/日;足踝關節屈伸運動,10秒*10~30 次/組,至少8 組/日。

b. 主動運動 臥床、清醒後或麻醉作用消失後,指導患者主動踝泵運動(用力、最大限度、反覆地屈伸踝關節),10秒*10~30 次/組,至少 8 組/日;如病情允許可做膝關節屈伸運動;指導術後患者行深呼吸,每小時 10~20 次,增加膈肌運動,促進血液回流。

(二)物理預防

①梯度壓力襪

a.準確測量腿部尺寸。步驟如下:腳後跟到臀彎的長度、小腿肚圍長、腳後跟到膝蓋彎的長度(膝長型)、大腿根圍長。

b.根據尺寸選擇對應型號的梯度壓力襪。

c.可以24 小時連續使用,能有效增加靜脈回流,減少血流在小腿的瘀滯,是一種非常安全、方便、非侵入性的預防方案。護士應注意根據患者情況注意查看梯度壓力襪穿戴是否正確,肢體血運情況。

②間歇性充氣加壓裝置

從足、小腿、大腿序貫加壓,使血流增加 200%-240%,臨床多為足底、小腿聯合氣囊加壓泵,頻率為 30分鐘/次,2~4 次/日。

物理預防的禁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腫、下肢嚴重水腫、下肢深靜脈血栓症、血栓(性)靜脈炎、肺栓塞、下肢局部情況異常(如皮炎、壞疽、近期接受皮膚移植手術)、下肢血管嚴重動脈硬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變及下肢嚴重畸形。

(三)藥物預防

遵醫囑給予抗凝藥物,加強用藥護理。對有出血風險的患者應權衡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與增加出血風險的利弊。目前可選擇的藥物有: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鈉、口服抗凝藥物等。

(四)ICU針對性預防

(圖一)電子生物反饋
(圖二)良肢擺放

(圖三、四、五)癱瘓肢體按摩

(圖六)下肢被動運動

早期進行針對性的集束化護理幹預措施,對於預防VTE的發生尤為重要。

①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儀、下肢功率車的使用尤為重要,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肢體血流的泵注力,促使緩滯的血液加速回流;

(2)定時翻身扣背、良肢位的正確擺放、偏癱肢體按摩,同時避免膝下長時間墊枕及過度屈膝,能有效預防患者關節僵直及肌肉廢用性萎縮,減少血液淤滯,促進血液循環;

(3)避免下肢置留置針及同一血管反覆穿刺可以減少靜脈炎或血管內膜損傷的發生;

(4)規範化的病情觀察有助於及時發現VTE發生的先兆並予以處理,例如:定期測量雙下肢周徑,注重觀察患者有無胸悶、胸痛、咯血,下肢有無皮膚顏色及皮溫變化、疼痛、腫脹等情況,從而達到預防VTE的效果;

(5)ICU由專業團隊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指導,使患者及家屬能主動參與並積極配合,激發了患者及家屬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了其協同作用,有利於減少VTE的發生,同時也提高了本科護理滿意率。

參考文獻:[1]吳萍陵,姚樹橋.生物反饋在腦卒中後偏癱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2003,18(2):112 114.[2]楊京帆.間歇充氣加壓治療預防內科重症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症的臨床效果分析[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2014;22(11):137-8.

相關焦點

  • 警惕「沉默的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全球年發病近千萬例靜脈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同一個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靜脈血栓栓塞症目前已經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健康問題,目前每年全球範圍內發生率接近1000萬例,美國每年發生與靜脈血栓栓塞症相關的死亡病例達到20萬例,歐洲每年也有30萬到40萬例左右,而60%的靜脈血栓症發生在住院期間或者出院之後,在院內可控可防的致死疾病中居首位,為了提升公眾對於血栓性疾病嚴重性的認識,鼓勵醫學界為血栓性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尋求更加優化方案,進一步的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
  • 恩施市中心醫院召開靜脈血栓栓塞症防治項目啟動培訓會
    本網訊(通訊員 徐甜甜)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常見的疾病,是院內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成為醫院管理和臨床醫務人員面臨的嚴峻問題。為早期識別高危患者,及時進行預防,減少院內VTE的發生,降低醫療風險,12月23日,恩施市中心醫院召開靜脈血栓栓塞症防治項目啟動培訓會,29個臨床科室成立的靜脈血栓栓塞症(VTE) 多科診療協作組成員參加了會議。
  • 金醫健康|產科隱形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原創 婦產科 王鳳芹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孕產婦血液高凝狀態,是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高風險人群。血栓性疾病已成為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5年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以來,高齡產婦不斷增加,高齡妊娠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發生的風險因素,而且其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因素密切相關。孕婦孕期保胎、活動減少、進食增加,肥胖的比例增加,我國產婦「坐月子」的風俗亦限制了產後活動,所以中國孕產婦對於靜脈血栓栓塞症有著其獨特的風險因素。
  • 長治二院專家帶您了解「靜脈血栓栓塞症」
    它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症,號稱「沉默殺手」。今天,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主任黃雲帶您了解它。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什麼是靜脈血栓栓塞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肺栓塞(PE)與深靜脈血栓形成(DVT
  • 靜脈血栓栓塞症,我該拿你怎麼辦?
    您是否知道,包括深靜脈血栓栓塞症(DVT)及肺動脈血栓栓塞症(PE)在內的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非常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與更為人所熟知而警惕的冠心病等疾病相比,VTE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診率的特點。 那麼,該如何應對此高危害的疾病呢?
  • 【執考筆記】——肺血栓栓塞症
    (1)概述(2)病理(3)臨床表現(4)診斷與鑑別診斷(5)治療與預防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症候群的總稱,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症候群、羊水栓塞、 空氣栓塞等。
  • 世界血栓日|預防靜脈血栓,別讓生命被「栓」住
    世界血栓日|預防靜脈血栓,別讓生命被「栓」住 2020-10-13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腫瘤患者靜脈血栓風險高 運動是最簡單的預防辦法
    腫瘤患者需警惕靜脈血栓發生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管與介入科主任醫師李慶東介紹,靜脈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靜脈內不正常地凝結,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屬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此病常急性發作,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為常見。
  • 寶媽們需警惕「隱形sha手」——靜脈血栓!
    隨著大家的生活習慣改變,血栓性疾病逐漸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重要危害之一,靜脈血栓栓塞症因其具有「隱匿性」,更被稱之為是「隱形sha手」!
  • 關注靜脈血栓疾病 防止致死性肺栓塞
    所謂的PE,是指由於肺動脈的某一支被栓子堵塞而引起的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栓子是來自靜脈系統中的血栓。當栓塞後產生嚴重血供障礙時,肺組織可發生壞死。通常認為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
  • 五類人易患靜脈血栓 堅持運動可預防
    靜脈血栓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殺手,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做好防護措施遠離靜脈血栓。哪些人易患靜脈血栓?如何預防血栓形成?一起來看看。 五類人易得靜脈血栓 長時間不活動的人。
  • 【指南】肺血栓栓塞症:4步法診斷要點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中最常見的類型,其血栓主要來源於下肢的深靜脈血栓形成(DVT),PTE和DVT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症(
  • 世界血栓日科普文來啦!如何預防血栓的形成?建議從這6點來著手
    比如髂靜脈、股靜脈、膕靜脈、脛靜脈、腓靜脈等。 深靜脈血栓是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血栓來源,深靜脈血栓患者中肺栓塞的發生率高達46%,肺栓塞的致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
  • 靜脈血栓,該拿它怎麼辦?
    這還得從血栓說起。 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因可導致心梗、腦梗等,在近些年較為人所熟知。而上文所說的肺栓塞,即靜脈中的血栓脫落,隨著血液進入肺動脈,從而導致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
  • 得血栓的人越來越多,牢記這些,讓你的血管不再「添堵」!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血液研究所所長阮長耿教授指出,雖然靜脈血栓栓塞症(VTE)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殺手,但遺憾的是公眾知曉率卻很低,甚至直至意外發生,也有人不知道是因為靜脈血栓的問題。 根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發生率逐年上升,預計在2020年每十萬人發生率達478。
  • 世界血栓日:三大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礎,是造成人類死亡重要原因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統血管內面剝落處或修補處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塊。 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引起的疾病被稱為血栓性疾病,血栓形成是目前全球三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腦卒中、靜脈血栓栓塞症)共同的病理基礎,其中靜脈血栓栓塞症又分為深靜脈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
  • 血栓如何形成?鶴壁市衛健委發布預防血栓常識溫馨提醒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谷武民 通訊員 甘曉華血栓就像是遊走於血管內的幽靈,一旦堵塞血管,會使血液的運輸系統癱瘓,其結果是致命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一定的防栓意識,鶴壁市衛生健康委溫馨提醒:1 、血管為啥就堵了?
  •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容易發生,又該如何預防呢?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容易發生,又該如何預防呢?那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容易發生,又該如何預防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脈管炎科的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下肢血栓疾病知多D血管分為動脈和靜脈。下肢動脈的主要功能就是將心臟泵出的富含營養血液,輸送至下肢肌肉、組織、器官等。而下肢靜脈則負責把營養被「消耗」的靜脈血回收至心臟,進入新一輪血液循環。
  • 北京醫院協會深靜脈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度全體...
    2020年9月22日下午,「北京醫院協會深靜脈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度全體委員會暨周年學術活動」在京舉行。我院作為北京醫院協會深靜脈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承辦了本次會議。主委徐建立院長表示,VTE的醫院防治管理體系建設自發展至今歷經曲折,在得到業內持續而廣泛的呼籲後才得以這兩年的蓬勃發展,應該說我們的專業委員會在未來的血栓防控工作上任重而道遠。
  • 血栓是怎樣形成的?如何預防血栓發生?
    原創 李依文 上海市護理學會作者簡介李依文(1992—),女,護士,本科,上海市同仁醫院神經內科護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護理與康復護理。引言頭痛、頭暈、胸痛、口齒不清、雙下肢浮腫、肢體麻木、肢體障礙,這些都是啥原因?也許是血栓惹的禍,小小栓子危害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