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靜脈血栓疾病 防止致死性肺栓塞

2021-01-16 科學網

 

□張思瑋

 

開國大將、原國防部長羅瑞卿,北京大學醫學教授熊卓為,波蘭著名前奧運會女子鏈球冠軍索科利莫維斯卡,我國八一女籃球運動員王凡……他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但卻因相同的疾病——致死性肺栓塞(PE)離開了人世。

 

所謂的PE,是指由於肺動脈的某一支被栓子堵塞而引起的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栓子是來自靜脈系統中的血栓。當栓塞後產生嚴重血供障礙時,肺組織可發生壞死。通常認為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

 

據2006年美國的IUA國際會議公布的資料顯示:VTE已是第3位最常見的血管類疾病,其發生率已相當於腦卒中的發生率。美國每年有急性的DVT 患者48萬人,每年PE患者21萬人,其中致死性PE患者15萬人。PE在急性心血管疾病死因中排列第3位,是猝死率極高的疾病。

 

「如果每個人對VTE多了解一些、多重視一些,那麼親人的眼淚就會少流一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符偉國教授說。

 

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過去很多臨床醫生認為由於東西方人種的差異,在中國發生致死性肺栓塞的患者很少。但隨著醫學的發展及診療水平的提高,我們發現在中國VTE發生率並不低,與西方國家發病率基本一致。」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劉昌偉教授認為,重視VTE,如何及時診治DVT及預防致死性PE的發生是目前國內外臨床醫生廣泛關注的問題。

 

在我國骨科患者的一項調查顯示,接受髖、膝關節置換術者DVT發病率分別是40%和53%;接受低分子肝素預防的全髖和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DVT發病率為17.6%和30%。在下肢創傷患者及DVT高危創傷患者中的發病率分別是11.2%和43.2%。

 

劉昌偉以PE為例談到,約80%的PE患者沒有臨床症狀,而致死性PE患者在死亡前得到明確診斷率極低,再加之臨床醫生缺乏對VTE的診斷及防治尚缺乏足夠認識,所以一旦發生,往往非常兇險。

 

隱匿性強,易漏診

 

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陳忠教授認為,致使VTE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大類:第一,血液淤滯。如長期肢體制動、長時間臥床、偏癱等因素使靜脈血淤滯;第二,內膜損傷。可以激發局部損傷如創傷,血管直接損傷,感染和其他組織損傷等;第三,高凝狀態。

 

而DVT和PE作為VTE兩種不同的臨床表現形式具體體現為,DVT是指血液在深靜脈中不正常的凝結,好發於下肢。有相當一部分深靜脈血栓患者並無症狀而長期被醫生所忽視。如不及時診斷和處理,有些患者可因血栓脫落栓塞肺動脈引起急性PE。

 

陳忠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活動歸納出,DVT的早期臨床表現包括肢體疼痛和腫脹;PTE的早期臨床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胸悶、氣短和胸痛等。

 

「所以,及時發現早期VTE的症狀,並積極給予治療與幹預,從而防止致死性PE的發生至關重要。」陳忠說。

 

預防為先

 

據了解,目前VTE的診斷方法主要有動態監測D-二聚體,彩色都卜勒超聲檢查,靜脈造影、CT掃描及核磁共振掃描等方法。目前VTE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抗凝及溶栓等藥物治療法,外科手術取栓法及介入治療。為防止致死性PE的發生,也可以置入下腔靜脈濾器。

 

提及國內VTE的診治現狀,符偉國坦言,國內不同地區、不同學科的醫生對VTE的認識也不同,在診療過程中,誤診、漏診的病例很常見;在治療方面,臨床工作中常存在抗凝治療強度及療程不足,監測不到位,溶栓治療的藥物、療程、結果評估等缺乏規範的治療原則。

 

「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已證實了腔靜脈濾器的置入是預防肺栓塞,保護患者生命的一項重要措施。但在適應症的把握、濾器種類的選擇、抗凝時機的把握、藥物的選擇及療程、效果評估及監測等很多方面,國內外醫學界一直存在很多爭議,需要進一步研究明確。臨床醫生對濾器置入手術的操作方法、置入濾器後患者的管理、抗凝時機及療程、藥物選擇及溶栓治療方面也欠規範。」符偉國說。

 

《科學時報》 (2010-7-9 B2 技術產業)

相關焦點

  • 一封告「靜脈血栓高危人群」通知書: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其實它們背後都有著同一個「幕後黑手」——靜脈血栓。本期,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周日準時更新)告訴你身體出現靜脈血栓的「潛伏信號」,並教你如何預防。靜脈血栓就像水裡的泥沙血栓,就是血管裡多出來的「血塊」。小的可能會影響血流的量和速度,大的可能堵塞血管,讓血流不通。
  • 下肢靜脈血栓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肺栓塞,診治手段需了解
    導語:下肢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醫學界認為,下肢靜脈血栓也是導致肺栓塞的主要因素,因為這種疾病一旦形成就可能會不斷地朝著心臟蔓延,甚至可能會造成靜脈堵塞,可能就會引起腎功能衰竭,最終也會危害到生命的健康。
  • 八旬老人不愛動 同時下肢靜脈血栓與肺栓塞
    彭奶奶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個愛好就是喜歡看書,每天都要看上四、五個小時,看起書來經常水都顧不上喝。前段時間,彭奶奶坐著看了三個小時的書後感覺左側大腿內側腹股溝區有些隱隱作痛,當時以為是坐久了的原因,就沒去在意。過了兩天,她感覺左腿浮腫、疼痛越來越厲害,還伴有氣促咳嗽等不適症狀,家人趕緊將她送往長沙市第三醫院老年病科十一病室就診。
  • 微山縣人民醫院成為山東省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防治理事單位
    近日,山東省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防治聯盟成立大會暨2020血栓防治建設多學科巡講在山東濟南召開,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的領導下,全國已經啟動肺栓塞和醫院內靜脈血栓栓塞症(VTE)防治能力建設項目,並成立全國肺栓塞和靜脈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
  • 警惕「沉默的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全球年發病近千萬例靜脈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同一個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所謂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裡不正常的凝結引起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多好發於下肢,如果在急性期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部分患者可因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而肺栓塞是一種高死亡率的疾病,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每年有200萬人罹患DVT(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而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PTE(肺動脈拴塞),每年治療的花費費用,以數10億美元計。
  • 長治二院專家帶您了解「靜脈血栓栓塞症」
    )的合稱,肺栓塞是深靜脈或腔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肺動脈栓塞,可致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靜脈內的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遠端肢體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等臨床症狀。
  • 99%的血栓可能毫無徵兆!嚴重會致死,有效預防方式竟是…
    與血栓有關的疾病,像心肌梗死、腦梗塞、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對人體造成的嚴重傷害。 99%的血栓沒有任何徵兆 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相對更常見一些,但靜脈血栓曾被認為是少見病,一直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1、動脈血栓:心梗、腦梗的根源 我們最熟悉的心梗、腦梗的根源就是動脈血栓。
  • 海醫二院醫生提醒:對付肺栓塞,關鍵在設防
    對於栓塞疾病,大家聽得比較多的就是腦栓塞了,而對於肺栓塞,卻普遍的缺乏了解。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血管介入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王勇為您解答什麼是肺栓塞。  什麼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症候群的總稱,說白了就是血栓堵住了肺動脈。
  • 通宵玩遊戲 大二學生胸痛吐血 醫生提醒:久坐不動易患肺栓塞
    福醫大附屬二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陳國楨介紹,肺栓塞是體循環的血栓脫落後隨著血液循環經過心臟,堵到肺動脈當中,從而引起肺循環障礙的一種疾病。當血栓脫落移行至肺動脈引起肺動脈栓塞,可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咯血甚至猝死。過去,肺栓塞被認為是少見病。但近年來發現,在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中,肺栓塞已經成為繼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後,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病變,受到各國醫學界的普遍關注。
  • 血栓,原來危害這麼大
    99%的血栓是沒有任何症狀和感覺的,即便您的常規檢查、血脂、血壓、心電圖等一切指標正常,血栓可能已經悄然存在,在人們自認為健康的心腦血管下突然發生。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為大家普遍所知,但靜脈血栓曾被認為是少見病,公眾對此認知較少。
  • 「沉默殺手」下肢靜脈血栓,預防治療要牢記這7點
    肺栓塞的發病原因在於肺動脈被血栓堵住了,而這個血栓往往來自於下肢深靜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它是骨科圍手術期發生率較高的併發症。如果下肢深靜脈的血栓非常大,一旦脫落造成肺栓塞,醫生連搶救的時間都不夠,因此,骨科大夫常稱DVT為「沉默的殺手」。
  • 靜脈血栓有哪些症狀?哪些危險因素?久坐者應格外注意靜脈血栓
    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動脈系統和靜脈系統。動脈血管堵塞會出現人們熟知的」腦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但是您知道靜脈血管堵塞也會出現一系列的」血管性疾病」。長時間乘坐飛機、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會有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如果下肢靜脈的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就會很致命。
  • 世界血栓日|預防靜脈血栓,別讓生命被「栓」住
    2014年3月,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宣布將他的生日10月13日作為「世界血栓日」,以紀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論;並且通過這一活動提高公眾對血栓性疾病的認知,促進血栓性疾病的規範診治,號召世界各地不同團體團結起來,共同面對血栓形成這一「隱形殺手」。2020年10月13日,是第七個「世界血栓日」。
  • 金醫健康|產科隱形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原創 婦產科 王鳳芹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孕產婦血液高凝狀態,是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高風險人群。血栓性疾病已成為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症的主要措施。1)什麼是靜脈血栓栓塞症?人體的靜脈是將血液送回到心臟的血液管道,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地凝結、阻塞管腔,就像水管被水垢堵塞一樣,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好發於下肢(左下肢多於右下肢)。如果治療不及時,血栓脫落可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 36歲主持人突發肺栓塞去世,小心!這種血栓已成年輕人猝死的常見...
    楚天都市報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金靜11月5日,濟南知名節目主持人小濟南因突發肺栓塞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6歲。人們在惋惜與悲痛的同時,開始關注起肺栓塞這個罪魁禍首。昨日,江城專家表示,肺栓塞並非老年人專利,預防肺栓塞要多活動下肢,改掉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習慣。
  • 靜脈血栓,該拿它怎麼辦?
    什麼是肺栓塞? 這還得從血栓說起。 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因可導致心梗、腦梗等,在近些年較為人所熟知。而上文所說的肺栓塞,即靜脈中的血栓脫落,隨著血液進入肺動脈,從而導致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
  • 骨科病人下肢靜脈血栓知識點
    下肢靜脈血栓就是下肢靜脈血管內血液不正常的凝結,導致血管腔的堵塞,血液回流不暢,引起的下肢腫脹、疼痛等症狀。
  • 世界血栓日科普文來啦!如何預防血栓的形成?建議從這6點來著手
    2014年3月,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宣布將魯道夫·魏爾嘯的生日:10月13日作為「世界血栓日」,以紀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論,並且通過這一活動提高公眾對血栓性疾病的認知,促進血栓性疾病的規範診治。 關於血栓,您知道哪些呢? 接下來就由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來為大家帶來科普介紹!
  • 肺栓塞的症狀有那些?
    (1)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症候群的總稱,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症候群、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 (2)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的一種類型。 (3)深靜脈血栓形成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主要來源於深靜脈血栓形成。
  • 容易被忽略的致命疾病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靜脈內不正常的凝固,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VTE包括:深靜脈血栓行成(DVT)、肺栓塞(PE)DVT和PE也可理解為 一種疾病的兩個階段,根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全球發病率逐年上升,是第三大心血管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