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不愛動 同時下肢靜脈血栓與肺栓塞

2020-12-23 紅網

醫務人員為患者合影。

紅網時刻5月11日訊(通訊員 段景鋒)近日,86歲的彭奶奶對長沙市第三醫院的醫護人員連聲謝道:「沒想到腿腫了還差點要了我的命,真的非常感謝你們,及時查清了原因,治好了我的病。」彭奶奶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個愛好就是喜歡看書,每天都要看上四、五個小時,看起書來經常水都顧不上喝。

前段時間,彭奶奶坐著看了三個小時的書後感覺左側大腿內側腹股溝區有些隱隱作痛,當時以為是坐久了的原因,就沒去在意。過了兩天,她感覺左腿浮腫、疼痛越來越厲害,還伴有氣促咳嗽等不適症狀,家人趕緊將她送往長沙市第三醫院老年病科十一病室就診。

接診的醫生仔細詢問和檢查後,懷疑彭奶奶發生了下肢靜脈血栓。為了儘快明確診斷,立即為彭奶奶安排了急診腹股溝區以及下肢血管彩超的檢查,結果顯示左下肢深靜脈多發血栓。

考慮到彭奶奶有咳嗽、氣促的症狀,而下肢靜脈血栓容易導致肺栓塞,醫生緊接著陪她做了肺動脈CTA檢查,結果提示:右肺上葉及下葉分支多發充盈缺損,符合肺栓塞改變。彭奶奶被確診為肺栓塞後,科室立即予以低抗凝治療,啟動多學科診療,血管介入外科迅速為她行介入手術。手術非常成功,彭奶奶左下肢腫脹及疼痛很快消失,氣促、咳嗽也得到了控制。

「彭奶奶年紀大,合併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粘稠度高,加上長期久坐,缺乏合理運動,導致了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靜脈中的血栓脫落後隨著血液運行堵塞了肺動脈,最終導致了肺栓塞。」

老年病科十一病室主任付麗解釋,下肢靜脈血栓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多見,常常因為血流滯緩、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損傷引起。下肢靜脈血栓常表現為一側肢體的突然腫脹,局部感覺疼痛,行走時加劇。輕者局部僅感覺腿部沉重,站立時症狀加重。而80%-90%的肺栓塞來自於靜脈血栓,典型表現為氣促、胸痛和咯血。肺栓塞一旦發生,死亡率高,若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救治,隨時會危及生命。

付麗提醒,有研究表明,靜坐90分鐘以上會使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連續4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特別是本身合併有「三高」的老年人,應引起注意。當發現一側下肢腫脹或者疼痛,要儘早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險。

相關焦點

  • 下肢靜脈血栓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肺栓塞,診治手段需了解
    導語:下肢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醫學界認為,下肢靜脈血栓也是導致肺栓塞的主要因素,因為這種疾病一旦形成就可能會不斷地朝著心臟蔓延,甚至可能會造成靜脈堵塞,可能就會引起腎功能衰竭,最終也會危害到生命的健康。
  • 骨科病人下肢靜脈血栓知識點
    骨科病人下肢靜脈血栓知識點 2021-01-08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腿腫無小事,小心下肢靜脈血栓
    腿腫無小事,小心下肢靜脈血栓 2021-01-13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沉默殺手」下肢靜脈血栓,預防治療要牢記這7點
    肺栓塞的發病原因在於肺動脈被血栓堵住了,而這個血栓往往來自於下肢深靜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它是骨科圍手術期發生率較高的併發症。如果下肢深靜脈的血栓非常大,一旦脫落造成肺栓塞,醫生連搶救的時間都不夠,因此,骨科大夫常稱DVT為「沉默的殺手」。
  • 關注靜脈血栓疾病 防止致死性肺栓塞
    所謂的PE,是指由於肺動脈的某一支被栓子堵塞而引起的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栓子是來自靜脈系統中的血栓。當栓塞後產生嚴重血供障礙時,肺組織可發生壞死。通常認為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
  • 36歲主持人突發肺栓塞去世,小心!這種血栓已成年輕人猝死的常見...
    楚天都市報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金靜11月5日,濟南知名節目主持人小濟南因突發肺栓塞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6歲。人們在惋惜與悲痛的同時,開始關注起肺栓塞這個罪魁禍首。昨日,江城專家表示,肺栓塞並非老年人專利,預防肺栓塞要多活動下肢,改掉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習慣。
  • 老人下肢骨折後腿腫很正常?醫生:下肢久腫不消可能是血栓在作怪
    當下肢出現骨折時,軟組織及血管往往也受到了較大的創傷,受傷後的軟組織出現腫脹,腫脹的軟組織及淤血會進一步壓迫血管使靜脈回流受限,從而進一步加重下肢的腫脹,以至於大家都有個共識就是骨折後腿一定會腫,雖然下肢骨折後會腿腫,但是並不代表腿腫就只有骨折。骨折後為何容易形成血栓?
  • 長治二院專家帶您了解「靜脈血栓栓塞症」
    當你因沉迷網絡或長途旅行而久坐不動時,有沒有意識到一種看不見的危險正在悄悄靠近?它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症,號稱「沉默殺手」。今天,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主任黃雲帶您了解它。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什麼是靜脈血栓栓塞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肺栓塞(PE)與深靜脈血栓形成(DVT
  • 孕期下肢靜脈血栓,怎麼辦?
    前天老家一朋友打電話說:「自己懷孕3個月,懷孕2個月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小腿浮腫、漲疼,一開始並沒有在意;後來覺得不對勁,到醫院做了檢查,發現自己患了靜脈血栓病。害怕用藥對胎兒有影響;不治療吧,擔心「栓」威脅生命。」
  • 警惕「沉默的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當你因沉迷網絡或長途旅行而久坐不動時,有沒有意識到一種看不見的危險正在悄悄靠近?它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症這個「沉默殺手」。為什麼要稱其為「沉默殺手」呢?因為這種疾病發生時往往沒有任何徵兆,而該疾病又具有高發生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低診斷率的特點,一旦出現症狀,便表明已經發生了該種疾病。
  • 靜脈血栓有哪些症狀?哪些危險因素?久坐者應格外注意靜脈血栓
    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動脈系統和靜脈系統。動脈血管堵塞會出現人們熟知的」腦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但是您知道靜脈血管堵塞也會出現一系列的」血管性疾病」。長時間乘坐飛機、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會有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如果下肢靜脈的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就會很致命。
  •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和肺栓塞的前兆表現
    高危人群:老人、住院病人、手術病人、久站久坐人群、孕婦是高危人群。1老人:行動緩慢,血流緩慢,心臟瓣膜功能下降,如果久坐或久臥,更容易形成血栓。2、住院病人中,心臟科、骨科的住院病人更容易出現血栓。3、手術病人:手術可能帶來的組織損傷,血栓通常容易在手術後24~48小時內形成。他指出,因肺栓塞而死亡的患者,有25%是因為手術。4.久站人群:容易出現下肢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形成後,會導致血流緩慢,血液出現高凝狀態,從而形成血栓。他特別提醒,售貨員、教師、護士都屬於久站人群,容易出現靜脈曲張,埋下肺栓塞的隱患。5.久坐人群:久坐也容易導致肺栓塞。
  • 世界血栓日|預防靜脈血栓,別讓生命被「栓」住
    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腔內不正常的凝固,完全或不完全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靜脈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及肺動脈血栓栓塞症(PE)。好發於下肢,左下肢多於右下肢,男性多於女性。如果不及時治療,將引起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易造成肢體潰瘍甚至殘疾,血栓脫落可致肺栓塞,危及生命。VTE就「潛伏」在身邊
  • 被忽略的致命疾病:下肢深靜脈血栓
    日前發生在北京的一則新聞令人唏噓,但也並不意外,因為她最終的死因是兇險的肺栓塞。  傷後血栓可能造成肺栓塞  崴腳,這個在生活中常見的小意外,怎麼會導致肺栓塞並致人死亡呢?因為這時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幹預診治,位於小腿血管的血栓很可能發生脫落,再順著血流沿著靜脈血管移動到肺部,進入肺循環,堵塞肺動脈造成肺栓塞,引發呼吸和循環衰竭,嚴重時就會發生猝死。  那麼,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
  • 人人都怕的「血栓」,70%都集中在下肢
    並且由於重力作用,血液易在下肢發生血流緩慢的情況,並在靜脈中淤滯。如果這個時候,小腿肌肉又處於休息狀態下,在全身各個部位狀態相同時,下肢靜脈相對容易形成血栓。引起下肢靜脈血栓的原因很多,肢體制動、長期臥床、活動減少等導致的血流緩慢,是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要因素。
  • 靜脈血栓,該拿它怎麼辦?
    什麼是肺栓塞? 這還得從血栓說起。 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因可導致心梗、腦梗等,在近些年較為人所熟知。而上文所說的肺栓塞,即靜脈中的血栓脫落,隨著血液進入肺動脈,從而導致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
  • 一封告「靜脈血栓高危人群」通知書: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血栓在靜脈和動脈裡都可能會出現,其中,靜脈血栓被稱為「沉寂的殺手」,它的形成大多沒有任何症狀,一旦發現可能就很嚴重了,甚至危及生命。歐洲每年約有5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超過愛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之和;美國每年靜脈血栓發病超過90萬人,死亡約30萬人。靜脈血栓是怎麼形成的?
  • 若患上下肢靜脈血栓,需要什麼樣的治療?這些治療會有用嗎?
    下肢靜脈血栓,顧名思義,是指下肢靜脈血管出現血栓回流的現象。引起靜脈血栓的因素繁多,但總體以血流緩慢、血液成分改變、血管受損為主要因素。倘若疾病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出現血栓脫落,會導致患者肺等重要器官產生栓塞想像,進而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
  • 下肢有這3個「標記」,或是身體在告訴你,血栓來到了
    而同樣的道理,一旦人體內的血管發生了堵塞,那相應的組織同樣也無法正常得到血氧供給,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各種疾病,包括了肺栓塞、靜脈栓塞、腦梗、心梗等,都是因血栓引發的。而血栓形成的因素,除了和三高疾病有關外,長期有不良的飲食習慣、久坐不動、情緒波動較大等,都可成為血栓的突破口。
  • 金醫健康|產科隱形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2015年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以來,高齡產婦不斷增加,高齡妊娠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發生的風險因素,而且其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因素密切相關。孕婦孕期保胎、活動減少、進食增加,肥胖的比例增加,我國產婦「坐月子」的風俗亦限制了產後活動,所以中國孕產婦對於靜脈血栓栓塞症有著其獨特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