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為患者合影。
紅網時刻5月11日訊(通訊員 段景鋒)近日,86歲的彭奶奶對長沙市第三醫院的醫護人員連聲謝道:「沒想到腿腫了還差點要了我的命,真的非常感謝你們,及時查清了原因,治好了我的病。」彭奶奶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個愛好就是喜歡看書,每天都要看上四、五個小時,看起書來經常水都顧不上喝。
前段時間,彭奶奶坐著看了三個小時的書後感覺左側大腿內側腹股溝區有些隱隱作痛,當時以為是坐久了的原因,就沒去在意。過了兩天,她感覺左腿浮腫、疼痛越來越厲害,還伴有氣促咳嗽等不適症狀,家人趕緊將她送往長沙市第三醫院老年病科十一病室就診。
接診的醫生仔細詢問和檢查後,懷疑彭奶奶發生了下肢靜脈血栓。為了儘快明確診斷,立即為彭奶奶安排了急診腹股溝區以及下肢血管彩超的檢查,結果顯示左下肢深靜脈多發血栓。
考慮到彭奶奶有咳嗽、氣促的症狀,而下肢靜脈血栓容易導致肺栓塞,醫生緊接著陪她做了肺動脈CTA檢查,結果提示:右肺上葉及下葉分支多發充盈缺損,符合肺栓塞改變。彭奶奶被確診為肺栓塞後,科室立即予以低抗凝治療,啟動多學科診療,血管介入外科迅速為她行介入手術。手術非常成功,彭奶奶左下肢腫脹及疼痛很快消失,氣促、咳嗽也得到了控制。
「彭奶奶年紀大,合併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粘稠度高,加上長期久坐,缺乏合理運動,導致了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靜脈中的血栓脫落後隨著血液運行堵塞了肺動脈,最終導致了肺栓塞。」
老年病科十一病室主任付麗解釋,下肢靜脈血栓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多見,常常因為血流滯緩、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損傷引起。下肢靜脈血栓常表現為一側肢體的突然腫脹,局部感覺疼痛,行走時加劇。輕者局部僅感覺腿部沉重,站立時症狀加重。而80%-90%的肺栓塞來自於靜脈血栓,典型表現為氣促、胸痛和咯血。肺栓塞一旦發生,死亡率高,若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救治,隨時會危及生命。
付麗提醒,有研究表明,靜坐90分鐘以上會使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連續4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特別是本身合併有「三高」的老年人,應引起注意。當發現一側下肢腫脹或者疼痛,要儘早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