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下肢骨折後腿腫很正常?醫生:下肢久腫不消可能是血栓在作怪

2020-12-23 胸心外科醫生Lion

70歲的張大爺今天被孩子帶來醫院看病,當他脫下褲子時我們都驚呆了,他的右腿腫脹,色素沉著嚴重,皮膚有多處潰爛,作為醫生看著都覺得疼,更不用說張大爺本人了,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兩年前的一次骨折。

兩年前,張大爺有過一次右下肢骨折,保守治療的他在床上一躺就是幾個月。看著自己腫脹的右腿,張大爺以為是骨折後的正常反應,誰知半年過去了他的右腿依然沒有消腫,張大爺以為是骨折落下的後遺症,也沒太在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大爺的右腿不僅不消腫,反而開始脹痛,皮膚越來越黑,局部瘙癢,撓破了就形成了潰瘍。一年下來,破潰的地方越來越多,腿越來越脹痛,不得已才來醫院看病。

為什麼下肢骨折後會腿腫?

在臨床工作中,像張大爺一樣的患者不在少數,其實不僅僅是骨折,哪怕是單純的腿外傷也會出現腫脹的情況。

當下肢出現骨折時,軟組織及血管往往也受到了較大的創傷,受傷後的軟組織出現腫脹,腫脹的軟組織及淤血會進一步壓迫血管使靜脈回流受限,從而進一步加重下肢的腫脹,以至於大家都有個共識就是骨折後腿一定會腫,雖然下肢骨折後會腿腫,但是並不代表腿腫就只有骨折。

骨折後為何容易形成血栓?

血栓的形成往往需要三大因素:血管內膜損傷、血流淤滯、血液高凝狀態,而骨折患者往往三大因素同存。

首先,骨折時所受的衝擊力巨大,除了骨頭受傷外,局部深靜脈會受到牽拉等作用,這些牽拉會引起血管內膜的損傷;

其次,骨折後往往需要長期制動,無論是手術還是石膏託局部固定,肌肉運動能力下降,這些會引起局部血液不流通,血液淤滯;

再次,創面的修復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創面的修復中血液往往為高凝狀態,更容易形成血栓。

血栓導致的腫脹有什麼表現?

既然骨折與血栓都可以導致下肢腫脹,那麼血栓後下肢會有什麼表現呢?

下肢腫脹:骨折後肢體腫脹會隨著時間的推遲逐漸消腫,而下肢靜脈血栓導致的水腫往往不會消腫,這也是上文中張大爺骨折後兩年仍然腿腫的原因。

下肢疼痛:骨折後的疼往往是因為斷端及軟組織損傷後導致,這種疼痛隨著骨折穩定後會逐漸減輕,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靜脈回流受限,肢體腫脹可壓迫動脈,造成肢體缺血疼痛。

皮溫及顏色改變:單純的骨折皮溫及皮膚顏色往往並不會變化很明顯,而當深靜脈血栓形成後因為血液回流不暢,靜脈血液淤積,下肢往往呈紫色,皮溫升高。

少數伴有肺栓塞:單純骨折的病人不會出現胸悶、憋喘、呼吸困難,當下肢深靜脈形成並脫落後,脫落的栓子隨著血液循環到達肺部,從而導致肺動脈栓塞,病人可表現為胸悶、憋喘、呼吸困難方法。

深靜脈血栓如何治療?

1.抗凝治療:抗凝治療是深靜脈血栓最經典的治療方法,它可以有效的預防新血栓的形成。

2.手術取栓治療:包括傳統切開取栓及介入吸栓,當急性血栓形成後有時會伴有嚴重股青腫,這時建議儘早取栓。

3.溶栓治療:溶栓治療是指通過使用溶栓藥物讓血栓溶解。

4.下腔靜脈濾器植入:下肢深靜脈血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栓子脫落造成的肺栓塞。這時我們在下腔靜脈防止一枚濾器,可以有效地防止下肢的血栓脫落至肺血管,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的發生率。

相關焦點

  • 小骨折惹上大麻煩!不當制動致下肢腫痛,多處血栓危及性命
    這兩天何醫生接連收了幾個老年患者,都是摔傷所致的骨折,骨折部位五花八門,有股骨頸的、有股骨粗隆的、有踝關節的,對那些身體條件允許的,我們都早期為老人做了手術,解決了問題。有一個病例就比較特殊,來了醫院,一直沒給他安排手術。這個病例,是個老年患者,72歲,其實骨折並不嚴重,就是一個簡單的踝關節骨折,受傷後,於當地醫院接受了中藥外敷、夾板固定,當地醫生建議他於家中休息。
  • 腿腫伴下肢疼痛要注意 警惕骨腫瘤
    很多人都不把腿腫當回事,殊不知,腿腫疼背後,可能隱藏著一些疾病。中國人有句老話:「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指的是男人怕腳腫,女怕頭面部腫。造成腿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可能是全身重要臟器的原因,也可能是下肢局部的原因,要詳細分析。
  • 腿腫了?可能是這幾種疾病,血栓最嚴重!
    晚上孩子們回家,李大媽說自己腿發脹越來越嚴重,孩子們撩開褲腿一看,整條腿都腫了起來,意識到病情可能嚴重了,趕緊帶著來到了醫院。腿腫的症狀比較常見經過檢查,醫生說是靜脈血管裡長了血栓,需要馬上手術、溶栓治療。
  • 老年人腿部腫脹應警惕下肢靜脈血栓
    老年人腿部腫脹可能是靜脈血栓,因為靜脈血栓的症狀為肢體腫脹,當然也可能是其他類型的疾病,最重要的是及時發現症狀及時的進行診斷和治療,才能避免耽誤治療時機,具體請看下面的介紹。  年紀大的人腿腫脹與深靜脈血栓有關嗎?
  • 糖友長期臥床,要小心下肢深靜脈血栓
    檢查後發現,張先生患上了下肢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多發生於下肢;血栓脫落可引起肺動脈栓塞,兩者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症。深靜脈血栓形成常導致肺動脈栓塞和血栓後症候群,嚴重者顯著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 腿腫無小事,小心下肢靜脈血栓
    腿腫無小事,小心下肢靜脈血栓 2021-01-13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被忽略的致命疾病:下肢深靜脈血栓
    傷後血栓可能造成肺栓塞  崴腳,這個在生活中常見的小意外,怎麼會導致肺栓塞並致人死亡呢?北京積水潭醫院血管外科劉建龍主任分析,從這次受傷的經過看,這位年輕女性曾自述在腳踝扭傷後,軟組織腫脹伴強烈脹痛,從扭傷的腳踝處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腳尖出現麻痺感,這樣的症狀就提示了她受傷的下肢極有可能形成了下肢深靜脈血栓。
  • 崑山援貴醫生完成碧江中醫院首例下肢靜脈曲張手術
    健康報訊(通訊員吳詩城記者程守勤)「醫生,我這腿上是長腫瘤了嗎?」魯進(化名)一邊焦急的說著,一邊指著下肢膝內側隆起的腫塊處。「你這是下肢靜脈曲張伴發淺靜脈炎,不是腫瘤。」來自江蘇省崑山市援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中醫醫院的醫療專家王豔醫生在詳細的診查後對魯進說道,「只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就能很快恢復好。」據了解,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局部淺靜脈壁擴張、膨出和迂曲,俗語稱「青筋凸起」。平時有腿部酸脹不適、沉重乏力,久站後症狀明顯,甚至可伴有水腫,休息後稍減輕。
  • 八旬老人不愛動 同時下肢靜脈血栓與肺栓塞
    接診的醫生仔細詢問和檢查後,懷疑彭奶奶發生了下肢靜脈血栓。為了儘快明確診斷,立即為彭奶奶安排了急診腹股溝區以及下肢血管彩超的檢查,結果顯示左下肢深靜脈多發血栓。考慮到彭奶奶有咳嗽、氣促的症狀,而下肢靜脈血栓容易導致肺栓塞,醫生緊接著陪她做了肺動脈CTA檢查,結果提示:右肺上葉及下葉分支多發充盈缺損,符合肺栓塞改變。
  • 躺著不願動,阿姨把腿躺腫了!這種致命疾病冬季高發,別再「窩」著不...
    今年60歲的郭阿姨(化名)最近就一直「窩」著,可是躺著躺著,居然躺出一條腫腿。 躺著不願動把腿躺腫了郭阿姨一直很怕冷,入冬以來忽高忽低的氣溫讓她更不願意出門了。於是,她成天「窩」在沙發上玩手機,老伴讓她出門活動活動也被她拒絕了。 「太冷了,就算起床了,也跟『種』在沙發上一樣,幾乎坐一天,一動就冷,還腿痛。」
  • 「沉默殺手」下肢靜脈血栓,預防治療要牢記這7點
    肺栓塞的發病原因在於肺動脈被血栓堵住了,而這個血栓往往來自於下肢深靜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它是骨科圍手術期發生率較高的併發症。如果下肢深靜脈的血栓非常大,一旦脫落造成肺栓塞,醫生連搶救的時間都不夠,因此,骨科大夫常稱DVT為「沉默的殺手」。
  • 下肢靜脈血栓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肺栓塞,診治手段需了解
    導語:下肢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醫學界認為,下肢靜脈血栓也是導致肺栓塞的主要因素,因為這種疾病一旦形成就可能會不斷地朝著心臟蔓延,甚至可能會造成靜脈堵塞,可能就會引起腎功能衰竭,最終也會危害到生命的健康。
  • 下肢水腫原因多樣需警惕
    其實在臨床上,大部分高血壓都會合併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同時,心臟病的不同階段也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者,可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有研究顯示,7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壓所致,同時可能出現與之相關的冠心病、心房顫動等心臟合併症。在早期,患者容易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如在上樓、負重、買菜時,甚至在看孩子時也會出現。
  • 世界血栓日|預防靜脈血栓,別讓生命被「栓」住
    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腔內不正常的凝固,完全或不完全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靜脈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及肺動脈血栓栓塞症(PE)。好發於下肢,左下肢多於右下肢,男性多於女性。沒多久,李先生感覺大腿也越來越腫,越來越重,而且還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無力感。好友們趕緊將其送到就近的上海長徵醫院就診,血管外科醫生接診後詢問病情,針對李先生的這種情況考慮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動脈栓塞的可能性大,匯報醫療總值班,緊急啟動快速診療院內綠色通道,經過完善下肢血管超聲和肺動脈CTA的檢查,確診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動脈栓塞」。
  • 孕期下肢靜脈血栓,怎麼辦?
    前天老家一朋友打電話說:「自己懷孕3個月,懷孕2個月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小腿浮腫、漲疼,一開始並沒有在意;後來覺得不對勁,到醫院做了檢查,發現自己患了靜脈血栓病。害怕用藥對胎兒有影響;不治療吧,擔心「栓」威脅生命。」
  • 94歲抗美援朝老兵下肢深靜脈血栓,血管外科微創介入成功手術第二天...
    北部血管外科劉曉兵醫生團隊為患者做微創介入手術中王老先生日常起居都能自理,但最近左下肢突然出現浮腫,令他苦惱不已,超聲檢查顯示「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子女遂將父親送到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北部血管外科進行治療。
  • 老人腳腫腿腫,醫生教他一招,不用吃藥,4天後浮腫完全消失
    我接著問:眼皮和臉面腫嗎?郭姐:不腫。我接著問:早起腫和晚上腫一樣嗎?郭姐:早起不太腫,一到下午就腫,晚上最厲害。我說:郭姐千萬不要覺得我囉嗦,本身看病最好當面看,才問的清楚,看的清楚。根據上面的對話,我基本上排除心衰引起的腿腫,排除下肢血栓引起的腿腫,排除了腎衰以引起的腿腫。最後我給郭姐建議:白天活動活動,坐的時候,儘量把腳抬高一點,不要一直垂著;觀察幾天看,如果好轉了,就說明是活動少,白天長時間下肢下垂導致的。如果還是沒見好,只能到醫院來進一步查查了。
  • 人人都怕的「血栓」,70%都集中在下肢
    血栓可以出現在人體任何部位的動脈裡。如出現在腦血管的分叉處就會造成腦梗死或腦栓塞,而出現在冠狀動脈處就可能會引發冠心病。這些疾病均有可能引起猝死。而且,血栓的發病時機非常不確定,往往是突發,具有不可預測性,一旦發病,對人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即便救治及時,也很難根治,需要長期服藥保養。
  • 骨科病人下肢靜脈血栓知識點
    下肢靜脈血栓就是下肢靜脈血管內血液不正常的凝結,導致血管腔的堵塞,血液回流不暢,引起的下肢腫脹、疼痛等症狀。
  • 可能是它在作怪
    下肢血栓疾病知多D血管分為動脈和靜脈。下肢動脈的主要功能就是將心臟泵出的富含營養血液,輸送至下肢肌肉、組織、器官等。而下肢靜脈則負責把營養被「消耗」的靜脈血回收至心臟,進入新一輪血液循環。下肢動脈血栓疾病常見疾病有: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急性動脈栓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1.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要表現為下肢缺血性病變,如前期肢體發涼、麻木,行走一段路後因疼痛需要停駐休息(間歇性跛行),嚴重時出現足趾疼痛,足趾發黑、潰爛、流膿等,常有夜間靜息痛表現,徹夜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