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天氣,冷起來,絲毫不留情面,於是大家都裹上了厚厚的棉衣、羽絨服,行動起來就像個笨熊,一不小心就會絆一跤,特別是老年病人,更容易摔跤。
這兩天何醫生接連收了幾個老年患者,都是摔傷所致的骨折,骨折部位五花八門,有股骨頸的、有股骨粗隆的、有踝關節的,對那些身體條件允許的,我們都早期為老人做了手術,解決了問題。
有一個病例就比較特殊,來了醫院,一直沒給他安排手術。這個病例,是個老年患者,72歲,其實骨折並不嚴重,就是一個簡單的踝關節骨折,受傷後,於當地醫院接受了中藥外敷、夾板固定,當地醫生建議他於家中休息。於是老人家回家後,就一直謹遵醫囑,躺在床上休息,看電視,這樣一過就是1周,昨天晚上突然出現左下肢極度腫脹,左下肢疼痛不已,又去了當地醫院,當地醫生應該是感到情況不妙,趕緊建議轉上級醫院,於是病人來到了我們醫院。
來的時候,是何醫生接診的,一看大腿,腫的非常厲害,張力非常高,測量大腿的周徑,腫的一側比正常的那一側周徑整整大了6個公分。做了個下肢血管彩超,提示髂外動脈、股靜脈、膕靜脈多處有血栓形成。我緊急請了介入科會診,做了下腔靜脈濾器植入、取栓、溶栓術,手術後複查彩超,血栓明顯減少,現在仍在做溶栓和抗凝治療。
那麼,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怎麼形成的呢?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像靜脈血流減慢、血管壁損傷以及血液出現高凝狀態,都容易出現血栓形成。這個病人就是受傷後於家中臥床休息,沒有活動,同時,當地醫生也沒有進行專業的指導,沒有指導患者行下肢肌肉收縮訓練及踝泵訓練,導致下肢血流減慢,就出現了血栓,最終導致下肢出現腫脹、疼痛。
血栓形成了有什麼風險呢?當下肢深靜脈有血栓形成,血栓就有脫落的可能,血栓一旦脫落,就會順著下肢深靜脈流向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右心室,然後就從右心室流出,堵住肺動脈,就導致肺動脈栓塞了。發生肺栓塞後,病人會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症狀,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就會因窒息,快速心臟停搏,而導致病人死亡。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肺栓塞患者因未確診和未治療而死亡。所以何醫生才趕緊給這個病人安排了會診,做了介入治療。
最後,何醫生提醒大家,當家中有以下幾類病人的時候,需要高度警惕病人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
1.下肢骨折後,保守治療的病人:因為保守治療的病人,醫生一般都建議患肢制動,保護骨折位置不移動。但是大家不要進入誤區,制動是指有效的保護骨折部位,而不是一動不動,一動不動就會導致血流減慢,導致血栓形成。所以我們一般建議骨折的患者,身體條件允許,宜早期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後,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鍛鍊,肌肉有效收縮,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的發生。對於身體條件差,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要鼓勵患者行下肢肌肉力量等長收縮和踝泵訓練,收縮的肌肉會促進血管收縮,促進血液流通,減少血栓發生。
2.癱瘓病人:癱瘓的病人,下肢肌肉不能自主活動,血管收縮減弱,血流自然減慢,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發人群,這類患者就需要家人精細的護理,要幫患者做下肢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類病人需定期檢查下肢血管彩超,要排除血栓之後才能按摩。不然在已經有血栓的情況下,本來那個血栓可能不會脫落,你一按摩,就可能促進他脫落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不給已經有血栓的病人做骨折手術的原因,因為手術過程中,需搬動下肢,活動下肢,亦有可能導致血栓的脫落(因此在解決了上述那個病人的血栓問題後,我們會擇期為其解決骨折問題)。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表現為一側肢體的突然腫脹,局部感疼痛,行走時加劇。當出現這類症狀時,需及時到醫院就醫,明確診斷,及時作出幹預,減少類似於肺栓塞這樣嚴重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