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骨折,很多人腦子裡都會反應出一句話「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恢復靠靜養」,特別是很多老年人骨折後,更是不敢輕易動彈。但是你知道嗎?一味臥床靜「養」,很可能會「養」出病。您別不信,了解了下面這項病症,您就知道這並不是聳人聽聞了,那就是下肢深靜脈血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骨科病人常見的併發症,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地凝結,阻塞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的現象。多發生於下肢。骨折後血管損傷和活動受限等是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老年人由於身體素質等原因,骨折後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機率更高。
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主任 肖紅強:第一是創傷以後導致的骨折,同時伴有骨折周圍的血管,尤其是靜脈壁的損傷,靜脈血管壁損傷以後,血小板容易在靜脈壁血管內皮損傷處聚集,導致血凝塊的形成,第二方面就是骨折以後,由於疼痛肢體的活動減少,所以靜脈流速變緩。再就是老年患者本身大多數血管就狹窄,同時血液比較粘稠,血液容易出現高凝狀態,這三方面的因素會導致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增加。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會導致靜脈回流受阻礙,患者的小腿、大腿會出現腫脹、皮膚輕度淤血變紅,重症可呈青紫色,嚴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主任 肖紅強
嚴重的話會導致血凝塊從靜脈回流,回到肺,出現肺動脈的栓塞,一旦出現這個情況可能就會危及患者的生命,並出現呼吸困難,嚴重的話會導致呼吸功能喪失,導致病人死亡。
因此,
骨折後不能一味靜養,
適當的活動更有利於恢復。
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主任 肖紅強:我們一般建議病人進行足踝部的主動運動,因為我們比較常見的是髖部和大腿、小腿的骨折,骨折以後我們可以給予手術、高分子夾板或者是肢體牽引來減輕疼痛,但是我們建議鼓勵病人進行足趾和踝關節的活動,這些部位因為沒有骨折,活動的時候疼痛不明顯,股四頭肌等常收縮及足踝部的主動功能鍛鍊 能夠加速血流速度減少淤積,可以明顯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為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出現,骨折患者就可以大幅度、隨意運動。在遵照醫囑的情況下,儘量讓可以活動的關節多運動,促進骨折更早、更好的痊癒。
另外,目前雖然很多骨折患者對於手術的接受程度普遍較高,但對術後功能康復卻認識不足。其實功能康復對於骨科患者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主任 肖紅強
功能康復還有有一部分就是適當的功能鍛鍊以後,應力刺激會促進骨折的癒合,同時可以避免關節的黏連,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肢體的功能,讓骨折癒合只是我們一個目的,我們更重要的是恢復肢體的功能。
同時,再配合清淡的飲食,適當的飲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機率。還要提醒骨折患者,不要迷信 「吃哪補哪」的說法,喝骨頭湯補鈣的做法不可取。
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主任 肖紅強
骨頭湯裡面脂肪含量太高,骨頭的鈣很難溶解到湯內,骨頭湯鈣的含量特別低,我們建議一般的患者一天口服600毫克鈣就可以了,而骨頭湯大概5-10公斤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深靜脈血栓我們建議患者飲食適當清淡,骨頭湯對於骨折癒合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