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驅逐艦發展標杆,日本造艦鬼才的神作,吹雪級的發展事跡

2020-12-23 騰訊網

之前也簡單介紹過日系的驅逐艦,所以今天就繼續就「日系驅逐艦」這個話題往下嘮嗑,簡單了解一下二戰時期的日本驅逐艦吧。其實驅逐艦這個詞並不是中國翻譯發明的,這個詞語是一個舶來品,而且是從日本傳過來的,不過在二戰時期日本驅逐艦不是直接叫「驅逐艦」而是被叫做「雷擊艦」(日文中將魚雷一類的水中兵器寫作「水雷」)。和英、美等海軍國家將驅逐艦作為護航和輔助的艦艇的做法不同,驅逐艦在日本海軍的「漸減作戰」的戰略中扮演著重要的反艦角色,所以日本的驅逐艦都是採用重武裝的配置。而吹雪級驅逐艦可以說是日系驅逐艦是新時代的翹楚與劃時代的產品,日本的驅逐艦發展開端就從1923年的「吹雪級驅逐艦」開始。

在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日本都曾經用過魚雷艇偷襲對方的主力艦,都以微小的代價取得了巨大的作戰效果,所以日本在日俄戰爭後一直很重視發展魚雷武器,而隨著魚雷艇在艦隊中的不斷大型化就演變成了驅逐艦。和夕張號巡洋艦同年出生的吹雪其實也算劃時代的產品,因為它的外形和武器配置奠定了之後日系驅逐艦的基礎,可以說在吹雪級之後的甲型驅逐艦都是按照吹雪級整體放大而已(甲型是反艦型、乙型是防空型),而且武器配置也是和吹雪級一樣前一後二的雙聯裝127炮塔,並至少配備不低於6根魚雷發射管,以期望在艦隊決戰中能對美軍艦隊發動雷霆一擊。

吹雪級驅逐艦是被譽為日本「造艦鬼才」的藤本喜久雄得意的開山之作,它和夕張一樣在有限的噸位裡安裝強大的武備,吹雪級在1680噸的標準排水量裡安裝了3座雙聯裝三年式127毫米主炮、9具61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而且其38節的高航速在當時的驅逐艦中堪稱翹楚,比前型「睦月級」提高了一半的戰鬥力,而且採用了飛剪艏、高幹舷、長艏樓的設計提高了艦艇的抗浪性、航海性能卓越,而且艦橋桅杆重新設計,外觀流線精悍。而且為減輕重量大量採用焊接技術代替鉚接技術,不過和重巡一樣過度和採用不成熟的焊接技術導致它們都有艦體復原性不佳和結構強度不足的弊病。

而吹雪級也因為比前幾型多出近400噸的排水量,不但外形更大、更簡潔,更優美,所以為了和前幾級作區分被命名為「特型驅逐艦」,本級艦共建造了20艘,由於日系驅逐艦過度強調反艦力量而忽略其他方面,所以日系驅逐的防空、反潛能力特別差 ,所以在太平洋戰爭中只有第20號艦「潮」號活到了戰後,其他的都在太平洋戰爭當中沉沒。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艦隊」中的8艘特型驅逐艦在事故中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初雪」和「夕霧」的艦首更是直接斷裂,所以在事故發生之後20艘吹雪級全部被召回廠內進行結構強度、縮小艦橋和煙囪以降低重心的改造。這就造成了排水量的大幅度提升,原先滿載1980噸的排水量在改造後變為2400噸,幾乎和後面的日本最優解的「陽炎」級滿載2500噸差不多一樣大。

該型戰艦擁有同時期驅逐艦中最強的武備,率先採用封閉式炮塔,使得該級驅逐擁有了全天候的作戰能力,而且炮彈通過電動揚彈機往上送彈藥,和以前的甲板炮相比,在射速、穩定性方面要好不少。而此次日本驅逐艦火炮前一後二的布置方式也能看出日本的戰術安排,打過遊戲的應該知道,這樣的炮塔布置適合邊打邊撤,後邊4門火炮能在撤退時投送不少的彈藥,這也是日本「九段漸減邀擊戰」策略下的布局。而且此次的火炮也採用了新式的127口徑,而不再延續英式的120口徑艦炮,在威力、射程上提升了不少。而這型軍艦進入海軍服役後,深受海軍士兵們的好評,為後來的發展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性能參數:標準排水量1680噸,艦長118米,寬10.4米,吃水深度3.2米,4座呂本式重油鍋爐+2座艦本式減速齒輪汽輪機的搭配,雙軸雙槳推進,總功率達5萬馬力,最大航速高達38節,最大載油量475噸,在14節的航速下最大續航裡程4500海裡,前一後二共3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3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乘員219名。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二戰日本最強驅逐艦:齊射15發氧氣魚雷,速度40節絕殺戰列艦
    日本早期驅逐艦的最大速度以大正時期建造的「峰風」級最高,為39節。此後,隨著驅逐艦艦型的增大、武備的增強,排水量不斷增加,最大速度有所下降。在漸減迎擊作戰中,雖然遠距離魚雷戰受到重視,但根據不同情況,驅逐艦也需要實施近距離魚雷攻擊。最初,美國舊式戰列艦的航速緩慢,剛剛超過20節,但二戰前後建造的新式戰列艦航速都在27節以上,而且周圍有裝備203毫米艦炮、時速達30節的重巡洋艦和時速為37節的驅逐艦護航,這樣日本驅逐艦以35節的航速就很難接近美軍戰列艦。因此,日本海軍非常有必要開發高速驅逐艦。
  • 拳打日本腳踢德國,從一戰用到二戰的平甲板驅逐艦
    提起二戰時期的美國海軍驅逐艦,通常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會是大量生產而且戰功卓著的弗萊徹級,又或者是二戰美國海軍驅逐艦發展史上的巔峰基林級。事實上,在二戰時期,有不少艦齡達到二十多年,橫跨一戰與二戰兩場世界大戰的驅逐艦,默默在太平洋戰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美國海軍的似煙囪平甲板驅逐艦,考德威爾級、威克斯級以及克萊姆森級驅逐艦。
  • 因《華盛頓條約》誕生,影響日本驅逐艦的設計,特型驅逐艦小史
    在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魚雷可謂讓美海軍吃盡了苦頭。而在雷擊戰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便是驅逐艦。但是在二戰中,日本海軍動用的驅逐艦類型眾多,其中不乏一戰後期的落後驅逐艦,這些驅逐艦實際上並沒有像本系列文章中要敘述的驅逐艦那樣在戰爭中發揮主力作用,而本系列文章將會對日本海軍在二戰中作為主力的一系列驅逐艦進行介紹。
  • 日本綾波號驅逐艦號稱所羅門的鬼神,單艦襲擊美軍艦隊,擊傷三艘
    而在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日本帝國海軍再次折戟,金剛級戰列艦霧島號被華盛頓號擊沉,比叡受到美岸基航空兵攻擊而沉沒,增援瓜島的運輸部隊全滅。雖然在戰術上美軍的損失更大,但在戰略上聯合艦隊徹底丟掉了主動權,並從此開始走向末日。以往大家在談論瓜島海戰,總是避不開第三次海戰即瓜島夜戰中比叡、華盛頓和南達科它之間的對決,因為這是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唯一一次戰列艦之間的對決。
  • 二戰時期德國海軍驅逐艦,驅逐艦巡洋化大噸位強火力,二戰炮驅的...
    因為在遊戲中德系驅逐是典型的炮驅,不僅火力非常兇猛而且隱蔽性高、視野也比其他三系的強,特別是到了後期居然出現了裝備四座雙聯裝150毫米口徑的炮驅,這使得它的火力非常強悍,那麼歷史上真的有裝備這麼大口徑的驅逐艦嗎?今天我們就通過萊茵金屬公司的炮炮回顧一下德系驅逐在二戰時期的發展。
  • 日本的金剛級驅逐艦,國家防空的重要利器,愛宕級驅逐艦來襲!
    日本這個國家從歷史就可以看出它的胃口之大,所以說,金剛級驅逐艦服役後不久,日本就以朝鮮國家的飛彈為藉口,提出了飛彈防禦需求。所以說,日本就又在金剛級驅逐艦的基礎之上研發了新一代驅逐艦——愛宕級驅逐艦來達到本國防空需求。
  • 二戰美軍經典驅逐艦拉菲號瓜島海戰混進了日本艦隊炸死了一名少將
    二戰美軍傳奇驅逐艦拉菲號,可以說日本帝國海軍二戰中最不想提到的美軍驅逐艦名稱,因為日本海軍前前後後被美軍兩代拉菲號驅逐艦搞得狼狽不堪,甚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惱羞成怒的日本空軍還不惜動用了日本二戰中日本神風部隊,最為畸形的產物,櫻花噴氣式自殺飛機將其炸沉。
  • 武士妖刀:日本摩耶號驅逐艦交付,排水量過萬噸,裝備宙斯盾雷達
    日本是一個島國,而且坐落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年平均地震高達1500多次,長期和自然界的抗爭培養了日本民族獨特的危機感,而且又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所以自古以來日本一直非常重視航海和船舶技術的發展革新。1860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很快就發展成為足以和西方比肩的東亞強國。
  • 二戰時倖存的日本驅逐艦「雪風號」:多次脫險被譽為祥瑞之艦
    在二戰時,日本向亞洲許多國家發起了侵略戰爭,同時,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的聯合艦隊也一直是主要的攻擊力量。我們都知道,在與美國海軍的對戰中,日本的聯合艦隊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是,有一艘「雪風號」驅逐艦卻一直運氣很好,在多次戰鬥中倖免於難,被稱為祥瑞之艦。
  • 「永不沉沒」的瘟神:日本「陽炎」級驅逐艦 雪風號
    二戰前的日本海軍以死命努力訓練而著稱,儘管這支海軍自從日俄戰爭以後就再也沒有正經打過仗,但仍然自信無人能敵,依據就是其「艱苦卓絕」的訓練強度。在達成海軍軍備限制條約以後,儘管主力艦被限制在假想敵美國海軍的70%,但是「條約對訓練沒限制」卻使日本海軍仍然覺得有對抗美國海軍的資本。但事實證明,這些超強度訓練除了航空兵在前期的優異表現之外,其餘大多是無用功。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話說軍世】二戰中,英法美日等國都擁有艦齡非常老的戰列艦,其中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以及日本金剛級戰列艦都是一戰前就開始建造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堪稱「爺爺」級戰艦。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 戰列艦、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的區別在哪裡
    近現代以後,護衛艦和驅逐艦由於可以接受現代化艦艦飛彈的改裝而繼續服役,但是巡洋艦、戰列艦因為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已經被各國海軍所淘汰,但是作為曾經馳騁海上的巡洋艦和戰列艦,作為軍迷來說有必要懷念一下它們。下面小編就來比較一下戰列艦、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的區別在哪裡。
  • 條約時代下的日本驅逐艦敗筆,特型驅逐艦為何成為失敗之作?
    二、特型驅逐艦 特型驅逐艦的設計工作是由日本造船界裡素有「造船鬼才」之稱的海軍大佐藤本喜久雄負責的。 按照日本海軍的要求,新的驅逐艦必須有強於「睦月級」驅逐艦一倍的火力,而且船隻要儘可能的小型化,一方面是為了降低噸位,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確保日本海軍在夜戰上能具備優勢。
  • 亞洲最強兩棲艦之爭:075型與尺寸相當的日本出雲級誰更強?
    文/山峰 我國第二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即將下水,首艘也即將形成戰鬥力。如今全球都在全力發展兩棲艦,尤其在亞洲,中日韓都在建造大型水面艦艇,日本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即將改建成輕型航母,成為東亞一支非常強大的海上力量。
  • 穿越二戰:大和級戰列艦和052D驅逐艦,誰更勝一籌?
    作為具備大口徑攻擊火力和強裝甲防護性能的水上艦艇,戰列艦曾經是海戰中的一款重要武器。在二戰結束之前,戰列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許多國家的主力艦型,可以執行遠洋作戰的任務。可是由於航母的發展,二戰之後這種艦艇逐漸被淘汰,美蘇兩國當時還有處在研製中的戰列艦項目,最後也還是沒能繼續下去。據了解,美軍研製的最後一款戰列艦是蒙大拿級戰列艦,從設計之初這款艦艇就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美方計劃打造一款巨型的艦艇,火炮口徑提高到406mm,長度方面達到了280m,同時在防護方面,這款艦艇的裝甲設備也進行了一定的提升。
  • 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導讀: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 二戰日本榛名號戰列艦雷伊泰灣海戰成為肉盾奇蹟般返回了日本港口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的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戰列艦,算是日本二戰中金剛四傻中唯一艘比較聰明的戰列艦,1941年12月日本南下戰役期間的主力戰艦之一,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被編入三川艦隊,支援馬來半島,菲律賓登陸作戰,並在此期間多次迎擊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組成的遠東艦隊的核心,一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旗艦之一
  • 戰列艦發展史三:無畏艦時代!
    「對馬海戰」中日本的「敷島」級前無畏艦兩種不同口徑的主炮彈道、射速、彈著點都是不同的,在緊張的戰鬥中往往就會忽略這些影響射擊精度的關鍵因素從而導致主炮命中率會有所降低。英國看到這種情況之後決心發展一種大口徑主炮統一的戰艦,大口徑主炮用於進攻,小口徑副炮用於自衛,1906年「無畏」號的出現標誌著新時代的開始。
  • 日本海軍又添新主力,摩耶級驅逐艦的加入,將大大提升作戰能力
    據日本《產經新聞》3月19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新一代飛彈護衛艦"摩耶"級,首艦"摩耶"號已經在當天正式編隊服役,日本是一個島國,在海上一定會重視海軍的戰略部署,因此日本的海軍實力都是相當不錯的,二戰的時候,日本就有好幾艘驅逐艦,就算到了現在,日本被限制軍事裝備的打造,可是日本還是能夠研製出來不錯的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