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起底滙豐銀行:中國人為什麼要盯緊它?

2020-12-23 通信世界網

梁振英先生喊話滙豐銀行對「港區國安法」表態,讓這家英資銀行又一次登上熱搜。

梁振英先生等於是將了這家著名英資銀行一軍,同時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

在中國收回香港過程中,部分英資做了不少背棄香港的事,中國既往不咎,部分還繼續在香港享有特權,滙豐銀行就是其中之一。

梁先生之所以選擇向滙豐喊話,因為滙豐銀行在香港經濟中有特殊地位甚至象徵意義,滙豐銀行是英資公司的代表。港英時代,滙豐銀行部分執行著英國對香港的金融控制權,英國對香港的統治終結之後,滙豐在香港的特殊地位並沒有結束,滙豐銀行是港幣的三家發鈔行之一,而且是發行量最大的那家,排在中銀香港和渣打銀行之前。因為這種特殊地位,滙豐的股票長期是香港股民最信任的績優股。

滙豐的主要利潤來自中國,但滙豐卻需要梁振英呼籲不要一邊賺中國人的錢,一邊做不利於中國人的事,可見在梁振英心中,這家銀行就存在著他說的這種情況。

但梁先生恐怕要失望了,對人大制定「港區安全法」,反對聲音最大的,就是那兩個在香港獲取利益最大的國家,一個是美利堅,一個是英吉利。

他們不但要繼續在香港獲取高額的利潤,而且還想繼續在香港維持一個特殊的政治存在,把香港打造成為遏制中國的橋頭堡。

既然有這樣的政治目的,就自然不希望香港保持繁榮穩定,因為這樣會證明中國「一國兩制」的成功,因而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既需要香港成為中國的麻煩,同時也需要一個充滿問題的香港成為香港回歸是錯誤選擇、香港離不開殖民統治的證明。一個內亂不止的香港,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港區安全法」的到位,是香港實現從亂到治的一個關鍵,自然要拼命反對。

香港的局勢從非法「佔中」發展到「修例」風波,沒有英美勢力在香港的興風作浪和推波助瀾,是不可能的。基本法23條長期受阻,最體現英美兩國的利益,因為這樣,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把針對中國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政治滲透作為一個合法的存在。美國駐香港總領館就有1000多人,其中有多少間諜,用手指頭想想都知道。

「港區安全法」最直接觸動了這兩個國家的神經,因為國家安全漏洞被補上,意味著美英在香港的情報機構可以大搖大擺地插手香港事務的時代要成為歷史了。隨著國家安全機關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可以直接執法,香港不再是一個安全不設防的城市,一場轟轟烈烈的「抓特務」反諜戰就要上演,英美的情報人員和反中分子的聯繫會被逐漸切斷,他們在香港埋下的「暗樁」會被一個個拔掉。美英對香港的特殊影響力也要隨之終結了。

由此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美英對中國人大「港區國安法」表現的那麼排斥了。美國對「港區國安法」的態度是極力反對加氣急敗壞,川普政府還要把「港區國安法」問題提交到聯合國安理會(被中國否決),還因此取消了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英國和美國的態度差不多,只是英國沒有美國那樣的實力,所以更多是口頭的反對和通過在香港的「暗樁」搞事。

英美都是資本統治的國家,內政外交都體現了核心資本的共同意志,他們對香港的態度以及針對中國的立場,核心資本和國家機器是高度一致的。



滙豐銀行的母公司滙豐集團作為英國的核心資本之一,也不能例外,滙豐銀行的沉默就來自滙豐集團的這種立場。

滙豐銀行雖然主要利潤來自中國,但作為一家英資公司,董事局和高階管理層幾乎全部是英國人,這決定了滙豐銀行在關鍵問題上的站隊,恐難如梁振英所願。

而且,從設立的目的和發家的歷史看,滙豐銀行就是和英國對中國的殖民統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滙豐銀行的主要發起人就是鴉片販子,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鴉片販子沙遜家族。設立後初期主要為鴉片貿易提供金融結算等服務;鴉片貿易衰落之後,滙豐銀行一度是英國在中國推行殖民統治最重要的金融工具。可以說,這家公司的發家史就是中國人民的屈辱史和血淚史。

滙豐銀行至今不在「港區國安法」問題上表態,其實也是一種態度。能支持的(不管是不是違心)早就表態了。

即便是滙豐銀行以後因為壓力,在「港區國安法」上不痛不癢做一個表態,也改變不了這家英資公司的基本立場。

對於滙豐銀行如何在香港回歸過程中,做過何種背棄香港的事,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細節,但對於這家銀行在孟晚舟時間上的作用,我們還是有記憶的。

孟晚舟事件的實質是美國要用人質綁架的方式實現逼迫華為就範的目的,這個事件美國是主兇,但幫兇卻不只加拿大一個。就在28日加拿大地方法院認定孟晚舟符合加美之間引渡的「雙重犯罪」標準的裁定出來之後,我當時除了告訴自己要記住加拿大這個幫兇的同時,腦海中還閃過一個名字:滙豐銀行。

因為美國在這件上的幫兇不只加拿大一個,滙豐銀行也是重要角色。

美國方面以孟晚舟並未如實向香港滙豐銀行說明Skycom和華為的關係,誤導美國金融機構與Skycom進行生意往來,從事與對伊制裁相牴觸的業務,據此指控孟晚舟「欺詐罪」,並以此為由,藉助《美國加拿大引渡條約》,讓加拿大出手抓捕孟晚舟。

當然,美國以這些作為理由,屬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根據英國媒體的報導,美國指控孟晚舟的一些關鍵「證據」是滙豐銀行提供的。

2019年,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稱,滙豐給美國司法部起訴華為提供了信息和幫助」。中國的華為公司成為了這種「配合」下的受害者,最終導致華為高管被捕。

路透社早在2019年2月就對此已有過詳細的一輪報導,滙豐在2016年年底到2017年開始「配合」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發起的「調查」。

細節就不詳述了,總之,根據這些報導,滙豐銀行以向美國出賣客戶的方式,換取美國對自己洗錢等違法行為的從輕處罰。

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損害客戶的利益,這很體現西方資本對自己有利就「契約」、不利就「棄約」的一貫精神。

一個孟晚舟事件,美國給我們補課「什麼是西方現代文明國家」,加拿大給我們補課「什麼是西方的法治」,滙豐銀行也給我們補了一課,告訴我們什麼是「客戶利益至上」。

不信政治教科書的,現在被這幾個國家一再的教育補課。幾十年的認知漏洞,這一兩年就補個七七八八了。這就為迎接即將來到,或者正在發生的世界五百年大變局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心理準備。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要感謝美英,也要感謝滙豐。

沒有他們,我們還不能這麼快從西方的教條迷信中走出來,甚至沒有他們搞亂香港的努力,中國人有很多還不能通過近距離的觀察看清楚西方自由、人權的真相。

滙豐銀行早就是問題叢生、甚至可以說劣跡斑斑。我一直不太理解,為什麼滙豐在香港會是一個神話級的存在,長時間內幾乎成為香港股民的信仰,大概這就是輿論話語權的洗腦力量吧。

不光是在香港,就是在內地,滙豐銀行的很多負面也被淡化和隱去,光環維持很多年不褪色的,也是因為輿論的力量。要不是孟晚舟事件,這家銀行的光環還會在媒體的保護下繼續下去。

滙豐作為一家從誕生之日起,就帶有殖民基因的財團。滙豐的這種歷史定位和歷史傳統,非常符合中國一些資本化媒體的立場,希望中國再被殖民三百年的,通過被殖民實現「啟蒙」融入英美主流「文明」,到現在還是那些喜歡自詡公共知識分子的人的未醒之夢。

滙豐的地位和影響力和英國是一起沉浮的,英國如日中天之時,滙豐的影響力也是不可一世。大英的全球殖民秩序終結之後,滙豐在國際銀行業的中地位也隨之下降,變成了現在的主要利潤來自中國。

這家銀行雖然隨著英國殖民秩序的總結而地位下降,但一些惡習還是難改,先後因為洗錢、操縱外匯交易受到處罰。

2007年,墨西哥金融監管部門發現大筆可疑資金往來滙豐。

2014年,因操縱全球外匯交易市場,被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處以巨額罰款;

美國宣稱滙豐銀行一度成為墨西哥和哥倫比亞販毒集團進行洗錢和其他違法行為的首選金融機構;

對待客戶,滙豐銀行也是糟點不斷:

2008年,香港滙豐銀行觀塘分行在裝修期間伺服器被人偷走,遺失有近16萬客戶資料;

2008年,滙豐銀行稱遺失一盒已被編碼的數碼錄音帶,錄音帶有2.5萬個該行與客戶的電話對話內容;

2010年,瑞士滙豐銀行7.9萬名客戶的12.7萬個帳戶遭洩露和曝光;

2018年,滙豐銀行被曝出約1%美國客戶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這麼一個不怎麼靠譜、在香港回歸過程中做過背棄香港之事的英資銀行,竟然還是港幣的三家發鈔行之一,享有特權,從中可見香港問題之嚴重性以及問題來源。正是因為回歸之後對殖民體系的清算力度遠遠不夠,為香港一步步走到今天埋下了伏筆。

中國不應該允許那些賺著中國人錢還做著傷害中國人的實體繼續這種遊戲,無是外外國資本還是買辦資本,無論是支持臺獨還是港獨,都應該禁止他們從中國的發展中得利。

為什麼總有一些國家、地區、企業以及個人,喜歡做一些傷害中國國家利益和中國人感情的事,具體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傷害中國沒有足夠的代價。

滙豐銀行歷史上做過那麼多傷害中國利益的事情,並沒有因為中國的既往不咎而有所改變,在孟晚舟事件上舊習未改,依然沒得到應有的懲罰,港幣的主要發鈔行地位依舊,還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公母基金外資大股東。這就會讓他們形成一種思維和心理慣性,以為可以繼續以傷害中國利益作為自己獲取好處的手段。

港幣發鈔權,事關金融主權。香港回歸,應該是全面主權和全面管治權的回歸,不僅僅包括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媒體主導權、教育主導權、文化領導權,還應該包括金融主權。

有些權力在「一國兩制」框架內授權香港地區行使,已實現高度自治,但涉及主權的治權和經濟權力,還是應該由中國人行使,即便是有些因為歷史原因由外國人和外國實體參與,也最起碼應該做到不傷害中國利益,並作為不能觸碰的紅線和底線。越線的,賺著中國人的錢還幹著傷害中國人利益的事,就應該取消這種歷史形成的特權。

具體實現的辦法多得是,比如對那些劣跡斑斑的英資公司,對其違法違規行為處罰力度要跟上,自然就老實多了。

滙豐為什麼那麼聽美國的話,因為一旦觸犯了美國的利益,美國是真罰、重罰。

中國在這一點上也可以借鑑。我們一直在說要跟國際接軌,最需要借鑑的,為什麼不能接軌呢?

光是靠梁振英先生喊話是不能讓滙豐支持「港區安全法」的,這些從殖民歷史上走來的企業,是不會為賺著中國人的錢、幹著傷害中國人的事而心懷內疚的,他們視為這是理所應當,道德對他們是奢侈品。

不能靠他們自我覺悟來學會做人,只能用雷霆手段教他們如何做人、學會如何尊重中國的利益。

就從滙豐銀行開始吧。


相關焦點

  • 滙豐銀行牆頭草:賺中國人的錢,傷中國的心
    想讓滙豐銀行公開表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雖說滙豐銀行成立於中國香港,但是公司董事局和高層管理者基本上都是英國人,所以這家銀行到底和誰姓只有它自己知道。但不管這家銀行銀行究竟姓什麼,它的利潤點主要是來自中國,這一點毋庸置疑。
  • 滙豐:獅子銀行,還是狐狸銀行?
    前幾年,滙豐銀行150周年的時候,出了一本書《獅子銀行——百年滙豐傳記》。用滙豐銀行門前的兩尊銅獅喻指滙豐銀行,是一種慣常的說法。但近些年,滙豐銀行的所作所為越來越不像獅子,而更像狐狸,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一步步墮落。
  • 揭秘:依賴中國市場,卻還「陷害」華為的滙豐銀行,是怎麼起家的
    它的第一桶金又是從何而來?銀行要發展,就要靠資金。只有銀行的帳戶裡有錢,才能放款收利息。換而言之,銀行裡的錢越多。賺的利息才能越多。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滙豐銀行這樣一個剛成立不久的銀行,錢是從哪來的呢?如果單純的靠商戶和個人存儲,那原始的資本積累要等到何年何月?這應該如何解決呢?其實這個事在當時說難也難,說簡單也挺簡單。只要找那些最有錢的人就可以了。
  • 滙豐銀行的中國往事
    1866年,滙豐成立的第二年,港英政府遇到了經濟危機,於是滙豐提供了10萬港幣的緊急貸款,港英政府立即送出了對外支付權和港幣發行權。滙豐銀行開始慢慢的成為香港的龍頭,然而這才是剛開始,它的目光看向了清政府。
  • 滙豐銀行屬於哪個國家 未來是否退出中國?
    孟晚舟於加拿大被捕,滙豐銀行可以說是幕後的一個推手,這樣出賣華為的行業,讓不少國人感到憤怒,已經有不少滙豐銀行的客戶,表示要抵制滙豐銀行,那麼滙豐銀行屬於哪個國家?未來滙豐銀行是否退出中國?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從毒販到PPT:滙豐銀行的牛排館大戲
    他認為,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日本迅速增長的貿易活動,正在呼喚更好的、本地化的銀行機構。滙豐銀行官網稱,在此之前,託馬斯•蘇石蘭甚至從未擁有過自己的銀行帳戶,但這個年輕的蘇格蘭人,決定創立一種本地化管理、支撐國際貿易的銀行。他以招股方式獲得初始資金500萬港元(2萬股,每股250港元),由此創立滙豐銀行。中國人更熟悉的,是王槐山、席正甫,兩位華人買辦。
  • 從毒販到PPT:滙豐銀行的牛排館大戲-虎嗅網
    中國人更熟悉的,是王槐山、席正甫,兩位華人買辦。1864年,上海三餘錢莊的「跑街」王槐山,挪用客戶2000兩白銀,給回英國籌資的大衛·麥克林做盤纏,年底被發現後遭開除。而大衛·麥克林籌資歸來,成功開辦滙豐銀行上海分行後,出於感謝,邀王槐山出任上海分行首任買辦。
  • 好日子要到頭了!6月19日,滙豐銀行的這則聲明,在威脅誰呢?
    近日,一則滙豐銀行的聲明伴隨著華為總領導人任正非對美國制裁措施進行反擊而出現。那麼華為與香港滙豐銀行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滙豐銀行要在這時發出一則聲明呢?這就與一個重大事件有關聯了——孟晚舟事件。滙豐銀行做了什麼與孟晚舟事件相關的事呢?故事很簡單,孟晚舟私下裡將華為在伊朗的秘密業務告知了滙豐銀行,由其接手管理。而這類業務觸及到了美國的利益,美國開始制裁滙豐銀行,嚇得滙豐銀行立刻將所有的業務上交給美國以求生存。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孟晚舟事件也就與其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滙豐銀行在上交業務的同時,美國要求它指證華為開啟非法業務惡意破壞美國利益。
  • 港幣為什麼會有渣打銀行和滙豐銀行字樣?
    為什麼港幣上印著渣打和滙豐的名字?準確的說在香港有三家銀行具備發行港幣的權限,他們分別是渣打銀行、滙豐銀行、和中國銀行。到如今幾十年過去了,香港依然保持著獨立的立法權和發行貨幣的權限,發行港幣在原來的渣打銀行和滙豐銀行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中國人民銀行分行,從此香港就有三家銀行可以發行港幣。同時,港幣也不是這三家銀行向發行就發行的。
  • 滙豐銀行業績下滑明顯,為何平安要不斷增持成為第一大股東?
    平安保險不計成本的扶持滙豐銀行?這個有點說的太好聽了,實際上平安不斷增持滙豐銀行股份只不過是一種正常的投資行為而已。而平安之所以不斷增持滙豐銀行,這裡面實際上看中的是滙豐銀行背後的中國業務。而平安今天的規模並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而是不斷的積累起來,這裡面既有自己內部發展的一些企業,也有一些是通過外部收購而來的,比如收購深圳發展銀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當然平安除了自身業務龐大之外,實際上它還是一家大型投資公司,目前投資的領域非常廣,這裡面既有一些房地產業務,也有一些金融業務。
  • 滙豐銀行最大老闆是誰?信息顯示第一大股東是它
    近日,人民日報披露滙豐銀行參與美國對華為孟晚舟構陷細節,將這家企業再推向風口浪尖。隨後,滙豐銀行發文否認指控。據了解,因「捅刀」,滙豐銀行在內地信譽掃地。不少人好奇,滙豐銀行最大老闆是誰?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 滙豐銀行出賣華為,將資料洩露給美國,陷入信任危機
    他特別提到滙豐銀行,「一個多星期過去了,滙豐銀行還未就國安法表態。」他是這樣說的:滙豐的利潤主要來自中國,但董事局和高階管理層幾乎全部是英國人,在政治問題上,這家自稱英資的銀行萬萬不能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跟著西方國家做損害中國主權、尊嚴和人民感情的事。中國和香港都沒有欠滙豐,滙豐在中國的業務,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銀行完全可以隔夜取代。
  • 人民日報點名滙豐銀行 背後老闆是誰?
    此前,滙豐銀行被扯進孟晚舟事件中,隨後人民日報點名滙豐銀行背信棄義出賣孟晚舟,那麼滙豐銀行背後老闆是誰?與孟晚舟一案有哪些關聯呢?據了解,華為此前為了證明自身沒有違規行為,提供了一份PPT滙豐銀行,沒想到轉眼就被滙豐送到了美國手中,所以才有了孟晚舟被捕一事。
  • 從毒販到PPT:揭秘滙豐銀行如何用一出牛排館大戲構陷孟晚舟
    中國人更熟悉的,是王槐山、席正甫,兩位華人買辦。1864年,上海三餘錢莊的「跑街」 王槐山,挪用客戶2000兩白銀,給回英國籌資的大衛麥克林(David McLean)做盤纏,年底被發現後遭開除。而大衛麥克林籌資歸來,成功開辦滙豐銀行上海分行後,處於感謝,邀王槐山出任上海分行首任買辦。
  • 滙豐銀行官方回應未構陷華為:工具人的艱難求生
    這是有著155年歷史的滙豐銀行今年以來在中國內地關閉的第6家支行。廣東銀保監局分別於1月2日、4月28日、6月12日同意滙豐中國3家支行關閉;青島銀保監局於5月18日同意1家支行關閉;深圳銀保監局於4月3日同意1家支行關閉;重慶大足滙豐村鎮銀行雙橋支行也於4月30日獲批終止營業。
  • 滙豐銀行往事:東西逢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自150多年前在香港創立以來,滙豐一直都是中國和西方之間最大的套利者。這張謄寫了150年的答卷,到了要做必選題的時間了。文|任小酒編輯|李墨天/戴老闆來源|飯統戴老闆(ID:worldofboss)· · ·2019年,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的「國民銀行」滙豐,忙著幹一件事:撇清把華為和孟晚舟出賣給美國。
  • 滙豐銀行向美國提供華為「PPT」之後,又宣布將重心轉移亞洲?
    提起滙豐銀行,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家跨國大銀行在世界銀行界的排名長期以來都是名列前茅,深受各大資本家的青睞。這是一家英資銀行,但是在加拿大卻位居加拿大金融五大銀行之一。對於中國人而言,對於這家銀行之所以耳熟,主要還是因為在與華為的業務關係中,為美方提供了一些資料,最終導致孟晚舟受到美國彈壓。中國隨著經濟發展,而今已經成為商業世界中個,誰都不能輕易忽視的一種力量,尤其是龐大的經濟體,在世界單一經濟體當中,可以首屈一指。未來中國產業將逐漸由現在的基礎製造業轉移到高端製造業,華為這種高科技公司,未來將是中國發展的一個方向。
  • 渣打銀行和香港滙豐銀行為何能夠發行港幣?
    港幣主要是由香港政府(不過它主要發行的是10元貨幣)、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這幾家一起發行,所以不同鈔票上的發行銀行是不一樣的。(1)港幣的發行史香港這個地方最早是用銀圓的,但是銀圓拿起來並不那麼方便,於是在1845年,法國人的東方匯理銀行就發行香港貨幣,不過這些貨幣並沒有得到殖民香港的英國當局的承認,只是作為商業上的往來,這純粹是靠著銀行本身的信譽,後來,滙豐銀行在1865年、渣打銀行在1862年也開始成為了發鈔行。
  • 孤煙暮蟬:博爾頓事先知道孟晚舟被捕,並收受滙豐銀行高額出場費
    @孤煙暮蟬:【博爾頓事先知道孟晚舟被捕,並收受滙豐銀行高額出場費】據華盛頓郵報揭露,提前「獲知」孟晚舟會被捕的美國白宮顧問博爾頓曾分兩次收受來自滙豐銀行的出場費,公開報導的已知金額高達30多萬。與提前知情的博爾頓截然不同,包括華為公司在內的中方各界,直至孟晚舟被捕月餘,才從美國司法部的起訴中獲知,滙豐提供了關鍵證據,直接導致了孟晚舟被捕。
  • 滙豐銀行原來是一家美國企業,背後有美國掌控,怪不得坑孟晚舟
    滙豐銀行是一家總公司建在美國的國際性著名銀行,其關鍵業務流程在中國香港,是香港三家當地發鈔的組織之一。可以說,滙豐銀行信賴我國的土壤層發展發展壯大,可是,他們卻做出對不起我們中國人的厚顏無恥的事兒。滙豐銀行曾在2016年底到17年,由於本身違反規定的問題,被美國司法部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