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指的是朝鮮境內的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橋,這座橋通往當時的作戰前線,是運送人力、物資的一條戰略大動脈,因此成為戰爭雙方爭奪非常激烈的一個地標。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在美軍飛機一次次的轟炸下,我志願軍是如何一次次護橋、修橋,最終保障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的故事。我覺得金剛川這個地名就挺妙的,念起來擲地有聲,有一種英雄氣概在裡面,很符合影片的調性。
正因為這場戰役有鮮明的政治目的和明確的戰略目標,作為一場進攻戰役來講,志願軍在戰術上的彈性就不大。換句話說,就是志願軍要按照計劃對特定目標展開攻勢,還必須攻得上去、打得下來、守得穩當。在交戰三年,雙方各自已經熟悉對手的情況下,這對志願軍來說是一場考驗。
本片出人意料之處也是最大的驚喜,是專門有一個「美軍視角」,通過一個美軍王牌飛行員的視角來呈現這個故事。之前的預告片等宣傳視頻,全都是我軍視角,而且通過對背景資料的了解,不難得知《金剛川》主要是講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創造的一個「架橋奇蹟」,冒著美軍飛機的狂轟亂炸,不停地把橋修好,從而保證戰役順利進行的故事,也就是說影片的戰鬥場面主要就是轟炸和打飛機,不會有我軍跟美軍地面部隊火力全開的戰爭大場面,所以按理說影片是不會出現美軍的面孔的。但影片還恰恰就把這個故事中,美軍唯一的出場機會——美軍飛行員,當作一條角色故事線給重點展現出來了,不得不說挺讓人驚喜的,畢竟預告片中沒出現過,完全想不到嘛!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金剛川》整部電影的故事,那便是:在一天不到的時間內,敵人不斷炸毀橋梁,而我人民志願軍不斷修築橋梁。
說回電影本身,電影甫一上映,就被稱為中國的敦刻爾克,其實這是片中多角度描寫帶給觀眾的既視感。必須承認的是,敦刻爾克除了「不同視角」的拍攝之外,每個視角所經歷時間長度的不同則更為重要,這種「時間長度不同」讓看似平行的幾段故事有了彼此在時間上的照應,這是「視角不同」劇本無法帶來的奇特感受,至於其優劣,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