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他說:抽象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

2020-12-22 騰訊網

他的畫是隨意、自在、無拘無束的

他創作藝術的方式是全然自由的

他被公認為是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

他就是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國畫家,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也被公認為是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在國際藝壇建立領導地位的第一功臣。

1929年就學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師從本頓。1943年開始轉向抽象藝術。1947年開始使用「滴畫法」,把巨大的畫布平鋪於地面,用鑽有小孔的盒、棒或畫筆把顏料滴濺在畫布上。

其創作不作事先規劃,作畫沒有固定位置,喜歡在畫布四周隨意走動,以反覆的無意識的動作畫成複雜難辨、線條錯亂的網,人稱「行動繪畫」。此畫法構圖設計沒有中心,結構無法辨識,具有鮮明的抽象表現主義特徵。

主要作品有《秋韻:第30號》、《薰衣草之霧:第1號》、《大教堂》、《藍杆:第11號》等。

《1948年第5號》

2006年11月3日,拍賣會上,波洛克的《1948年第5號》,被墨西哥一位金融家,以1.4億美元(約合9億人民幣)拍到,這成為當時全球繪畫的最高價。一時間,各大藝術媒體紛紛報導,稱他是作品單位面積最貴的藝術家。

Lucifer,Jackson Pollock,1947

很多人好奇,抽象藝術家在創作時在想什麼?波洛克曾回答過這個問題:

「一旦我進入繪畫,我意識不到我在畫什麼。只有在完成以後,我才明白我做了什麼。我不擔心產生變化、毀壞形象等等。因為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我試圖讓它自然呈現。只有當我和繪畫分離時,結果才會很混亂。相反,一切都會變得很協調,輕鬆地塗抹、刮掉,繪畫就這樣自然地誕生了。」

Going West,Jackson Pollock,1935

Landscape with Steer,1936

波洛克的創作過程與眾不同,他先把畫布釘在地板上或牆上,然後隨意在畫布上潑灑顏料,任其在畫布上滴流,創造出縱橫交錯的抽象線條效果。波洛克有時還用石塊、沙子、鐵釘和碎玻璃摻和顏料在畫布上摩擦。他摒棄了畫家常用的繪畫工具,繪畫時完全擺脫受制於手腕、肘和肩的傳統模式,行動即興、隨意,這種方法被稱為行動繪畫抽象表現主義

The Flame,Jackson Pollock, 1938

Bald Woman With Skeleton,1938

Mask & Head, 1938-1941

VMFA Number 15, Jackson Pollock,1948

波洛克身上有一種真情實意

波洛克是一個鄉下人,他的大哥很愛畫畫,因此影響了自己的弟弟,波洛克是這樣的一個契機下面拿起畫筆的。於是他高中畢業之後就到紐約去學藝術,可是在那樣的藝術學校中,他顯然不是一個好學生,他甚至比身邊的任何同學的水平都差。他完全不能像別的學生那樣能夠很流暢地畫好一個模特,別人看他的手指頭又粗又大,他們都覺得他捏的那個炭筆是不是都快捏不住了。

因為他笨,因為他畫出來的形象也笨、也拙,身邊那些人都看得出來他是一個掌握不了繪畫技術的人。不過他有一個老師倒是欣賞他,儘管這個老師教的是寫實繪畫,但是他多少能看得出來,覺得這個好像看著很粗野的鄉村青年,他有一種真情實意,他不裝、他不修飾,也教不會他。他就是那樣本色,那種本色是帶點攻擊性的,不那麼討人喜歡,不圓潤,因為你一圓潤就打磨、修飾,本色就磨滅了。

Autumn Rhythm, 秋天韻律,1950

Number 1,Jackson Pollock,1950

Lavender Mist No.1, 1950

1947-1951期間是波洛克的創作巔峰,他摒棄藝術家常用的工具,用砂石和碎玻璃摻合顏料在畫布上磨擦,任其流淌成為稠厚的流體,同時擺脫手腕、肘和肩的限制,而以隨意的肢體行動作畫,將「滴畫」drip painting魅力發揮極致。

Out of the Web, 1949

「藝術家應該把內心的東西畫出來」波洛克重直覺、輕理性,倚重自己內在的體驗,而漠視外界的規定和概念,只遵從自己這個「自然的內心」

Number 28, 1950

1947年波洛克成名作《整整五尋》,題目除意指海水深度,還意味著滴色的層次,語意雙關,全畫先以大面積滴注再按各區域加灑,最後是夾雜「添加物」的黑油漆和鋁漆,波洛克讓自身運動與滴色效果協調配合,色線綿密如蛛網般彼此糾纏。

Full Fathom Five, 1947

色彩在畫布上不同質的流動與趨勢,寓有獨特個性支配的合奏力,持續變動的色澤堆砌出豐富多變的組合,如同古畫中的「潑墨」,沉澱著揮灑顏料時思考的深度和層次,也具有內在而含蓄的表現韻味。

Number 6, 1948, $1,980,000

(1992/11/18, Christie's New York, Lot 13)

瘋狂的畫面,來自紛亂的心靈,狂躁的外表,隱藏著細膩的詩意,「我毫不恐懼地改變、破壞影像,因為繪畫有他自己的生命」。

Number 8, 1949

凝視畫面良久,瘋狂表象下精密森嚴的秩序感油然而生,狂風暴雨般的筆勢如同宇宙的黑洞,又如同莊嚴大自然的擷取,豐沛的能量仿佛能吸納人間的一切。

Number 20, 1948, $2,422,500

(1993/05/04, Christie's NY7664, Lot 10)

波洛克作品所具有的特殊吸引力與他對藝術創作的理解密不可分,「現代藝術的著眼點是時間和空間,藝術是表現內在世界——活力、運動、情感及內在力量,而非圖解社會。」

Number 34', 1949

正是基於追求情感表現的執著和堅持,才使波洛克有如此大的勇氣,超越那個被古典和傳統緊緊束縛的時代,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

Number 12, 1949, $11,655,500

(2004/05/11, Christie's NY1373, Lot 17)

「一旦我進入繪畫,我意識不到我在畫什麼。只有在完成以後才明白。我不擔心產生變化、毀壞形象。因為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我試圖讓它自然呈現。」

Autumn Rhythm 1950

在波洛克的代表作《薰衣草之霧》中,如麻的線條互相交織著撲面而來,畫面沒有任何可辨識的形象,卻充溢著奔放自由的激情,曖昧的空間,懸浮的筆觸,在剝奪了透視關係的空間中彼此追逐。

Lavender Mist No.1, 1950

波洛克具有無人能及的心理能量,那種不管不顧的自發和野性噴薄而出,對藝術的法度規矩具有十足的毀滅性,而當這股力量無法宣洩而出時,便摧毀了自己。

Autumn Rhythm (Number 30), 1950

1950年初冬,波洛克已經畫了上百幅「滴畫」,動用了任何可以想到的手段,某個時刻,他突然意識到,被靈感榨乾了的自己,除了重複,已經走投無路了。

Number 28, 1951,$23,042,500

(2012/05/08, NY2557, Lot 22)

也許對許多藝術家而言,重複不是問題,羅斯科把矩形方塊畫畫了20多年,紐曼把他的「拉鏈」條子畫了30多年。

但對波洛克而言,這樣畫了4年已經讓他不堪忍受了。

Number 4,1951, $40,402,500

(2012/11/13, Sotheby's N08900, Lot 10)

波洛克始終是遵從自己內心的人,任何對內在形成壓迫的東西,他都要作劇烈地掙扎和反抗,1938年他反掉本頓寫實風格的壓迫,1944年他反掉畢卡索變形風格的壓迫,到1950年則試圖反抗自己風格的壓迫。

'Number 14' 1951

內在的枯竭和外界的壓力,沒未被理解的內心感受和價值歸屬,波洛克愈發孤獨而無力,他對於「滴畫」的靈感已經耗盡了。

Blue Poles, 1952

生命的最後幾年,波洛克完全是在酗酒和憂鬱中度過,他掙扎在嚴重的自我懷疑之中,越畫越少,最後幾乎完全不畫了。

然而可悲的是,他依然每天都去畫室,卻再也畫不出任何東西。酗酒、憂鬱和懷疑終於摧毀了波洛克盡其一生,幸福對他而言都是如此難得。

藝術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軌跡和邏輯,如同盛行的風格有其社會的承載,波洛克自由奔放、無拘無束的風格,是崇尚自由的美國精神的生動體現。

The Deep,1953

每幅看似信筆塗鴉的作品背後,都凝聚著無數的心血和生命的激情,也許這才是藝術,最深沉也是最令人動容的意義。

Stenographic Figure, 1942

Circumcision. January ,1946

(內容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下一期你想看哪位大師的人生探索?

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評論

- END -

相關焦點

  • 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1912-1956)美國畫家,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也被公認為是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在國際藝壇建立領導地位的第一功臣。波洛克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美國藝術家以及抽象派表現主義運動的主要力量。他把自己的作品題材解釋為繪畫自身的行動。他的創作並沒有開始的草圖,而只是由一系列即興的行動完成作品。
  • 抽象表現繪畫是亂塗?波洛克:不是我亂塗亂畫,是你看不懂而已!
    對不起  我們不是隨便亂畫  而是嘔心瀝血  最近幾年  全球抽象表現主義作品落槌價紀錄  坐擁億萬身價的就有超過12件  可見抽象表現主義如今的地位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憑藉自身的獨到見解和執著追求  被譽為抽象表現主義先驅  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  建立國際藝壇領導地位的第一功臣
  • 「每日映畫」2020.06.08 抽象表現主義畫家 迪本科恩
    藝術小小值與您分享【每日映畫】歡迎訂閱關注「藝術小小值」不定期打賞金幣哦理察·迪本科恩(小克利福特)Richard Diebenkorn1922-1993美國畫家他以抽象畫及以大片發光色塊和寬闊質感筆觸為標誌的再現性繪畫成名。
  • 大師教你判斷抽象表現主義作品價值
    圖片源自網絡從歷史上看,抽象表現主義總體上呈現兩種發展趨勢:一種是行動繪畫,即重點強調畫家作品中即興的、動感和生命力;另一種是色域繪畫,更注重幾乎覆蓋整個畫布的大片色彩。抽象表現主義實際上是受到歐洲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影響,在20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之間流傳到美國,從而深刻影響著大批美國藝術家。
  • 現當代藝術欣賞(未來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藝術)
    波丘尼是未來主義運動最富思考能力的人物,他主要關切的問題是賦予物質以生命,並在物質運動中把它表現出來。1910年,波丘尼在《費加羅報》上發表《未來主義繪畫宣言》,結識了馬利奈蒂,並成為未來派的理論家。波丘尼聲稱:「我們將竭盡全力的和那些過時的、盲信的、被罪惡的博物館所鼓舞著的舊信仰做鬥爭。
  • 加拿大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一幅作品
    菲利普·古斯頓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從抽象表現主義到繪畫新表現主義過渡,放棄所謂的「純抽象」,從根本上改變他的風格,但是,他的作品融入了更多的符號,他使風景和靜物場景的扁平化,卡通化的風格。角落評畫有些繪畫作品它看起來了好像沒有什麼技術,看起來像是隨便塗抹,但它在許多平庸的作品裡還是能讓你眼前一亮,讓你深深被吸引,你駐足觀看,總想找出個所以然來。有時候這樣的作品比較難被發現 ,因為看起來沒有技術。
  • 俄國畫家馬列維奇的幾何抽象作品與「世界感」
    俄國畫家馬列維奇的幾何抽象作品與「世界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方藝術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藝術中心的轉移,抽象藝術的出現,顛覆了觀眾以往對古典主義繪畫的認知。馬列維奇第一次將他的至上主義作品帶到觀眾面前,是一場名為0.10的展覽,他的幾何抽象,不同於康定斯基的抒情抽象,也和蒙德裡安式的幾何抽象不同,他的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被稱為純粹幾何抽象。
  • 抽象風格派核心畫家Piet Mondrian: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蒙德裡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 荷蘭畫家,抽象風格派最核心的人物,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他的父親是一位業餘畫家,而叔父則是職業藝術家。良好的家庭教育給了他直接的藝術啟迪。20歲時他在取得小學繪畫教師資格和中學繪畫教師資格以後,進入阿姆斯特丹的國立美術學院深造,成為一名勤奮刻苦、頗受老師賞識的好學生。他的早期繪畫從學院派寫實主義起步,受到過象徵主義、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等風格影響。從一開始,對於形體構成因素的偏愛,便在其畫中清楚地反映出來。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藝術家 抽象動物題材油畫家馬爾克作品欣賞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藝術應當表現「人們眼睛所見到的背後的東西,是抽象的精神。」《紅色的鹿》馬爾克從1910年起專注於繪畫動物題材,他在動物身上洞悉到一股世界的內在本源,一種樸實純真,未被現代人類社會玷汙的本質美。他認為:「那屬於動物生命的純潔的感覺激起了存在於我的那些善良的東西。」
  • 倫敦回顧百年女性抽象畫作:比如波洛克妻子,貢獻不亞於其夫
    有一些展覽是可以改變一個人對於藝術的品位的,「畫布上的抽象藝術」就是這樣的一個展覽。這個展覽分別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米羅的兩處畫廊同時舉辦,展品囊括了一個世紀以來從早期的構成主義到後數字時代的代表性抽象藝術作品,每一件作品都由女性藝術家創作。可以說,這是一個罕見的歷史性展覽。
  • 抽象表現主義的靈魂人物——德庫寧
    1924年,他遊覽比利時,參觀那裡的博物館,並在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學習。22歲時,他從荷蘭移民美國新澤西州,做油漆工。第二年,他來到紐約,靠從事商業美術謀生,並繼續作畫。在紐約,他結識了終生摯友戈爾基,他倆在一間畫室裡作畫,互相觀摩學習,彼此影響。30年代的畫壇時尚是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希特勒上臺後,許多德國畫家移居紐約,他們帶來了抽象繪畫和表現主義。
  • 《波洛克傳》|重新思考波洛克與抽象表現主義
    這一點在學術界的表現非常清楚,幾部重要著作的面世可以說是標誌性事件。1989年,傳記作家奈菲和史密斯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巨著《波洛克傳》,並獲普立茲獎;1994年,麥可·萊傑出版了以博士論文為基礎,耗時十載撰寫的《重構抽象表現主義》;1999年,T.J.克拉克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告別觀念:現代主義歷史的片斷》,而這部帶有總結性的巨著破例以兩章篇幅分別處理了傑克遜·波洛克和抽象表現主義。
  • 他的水彩畫筆力遒勁,融野獸主義、立體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為一體
    約翰·馬林(1870—1953),美國畫家。生於新澤西州。父親為會計師,母親在產下他之後九天因病過世。童年時由祖父母帶大。其作品多用水彩和立方主義的破碎平面作畫,尤以海景和城市風景畫著稱。其水彩畫筆力遒勁,表現了紐約市的雄偉氣魄和緬因州的壯觀海景。
  • 不斷刷新記錄的天價抽象藝術品!鈔票可再印,藝術品無法複製!
    荷蘭籍美國畫家威廉·德·庫寧,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新行動畫派的大師之一。在他創作生涯中,人體成為其繪畫創作的主體,加以風景及書寫的符號來發展他的抽象世界。
  • 美國藝術家埃德·摩西抽象繪畫
    埃德·摩西,美國藝術家,1926-2018年·。埃德·摩西被認為是南加州戰後最傑出的抽象畫家之一,他與被稱為「酷派」的一代藝術家一起工作,半個多世紀以來,他一直在從事一個他認為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正如他所描述的,「繪畫就像發現,嘗試這個,嘗試那個,彎曲這個,旋轉那個,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它就會爆炸!」他的作品包括以布拉克為靈感的半寫實場景,抽象的、全方位的圖案。他是1957年在洛杉磯傳奇的費魯斯畫廊展出的第一代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繼續在世界各地展出。然而,對於摩西來說,成功是第二位的,而不是繪畫本身的樂趣。
  • 抽象藝術有一種催眠性的魅力
    我創作的是一種奇怪的抽象藝術,因為我是一個很喜歡隱喻的人,我離不開這個物質性和個性化的社會。我的抽象性更像新表現主義的繪畫作品,但是,新表現主義的作品是來自極簡主義的。每次創作一個新的繪畫作品就像越獄一樣,我熱愛這種自由感。菲利普·多德:你曾經跟我說過,當你看到一些德國表現主義畫家的作品時,給你一種自在舒服的感覺,是因為作品的嚴謹性嗎?
  • 貝爾納·布菲——法國表現主義畫家
    Bernard Buffet 貝爾納 布菲 1928――1999 伯納德·巴菲特是法國表現主義畫家
  • 美國華裔抽象油畫大師李洪濤,中國的梵谷!
    李洪濤油畫作品並非像近兩代中國藝術家那樣一味地追隨西方藝術,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在中西文化精神互相結合方面表現出其與眾不同的獨特性:他把中國畫的大寫意與西方印象派繪畫的技法巧妙結合,通過看似隨心所欲的色彩搭配,揮灑自如地表現「似與不似」意象,呈現出東方特有的宇宙觀與審美邏輯,不僅在視覺感受力上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體驗,而且在藝術觀念和精神層面為抽象繪畫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可能性
  • 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荷蘭畫家,蒙德裡安油畫作品欣賞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裡安(英文: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
  • 他把抽象條紋玩得出神入化
    【深圳商報廣州訊】(駐穗記者 張瑩)作為目前在世的西方著名抽象畫家,肖恩·斯庫利(Sean Scully)帶著他近五十年的主要作品來到廣州展出,「肖恩·斯庫利:抵抗與堅持,繪畫,1967~2015倫敦/紐約」日前在廣東美術館開展。展品涵蓋他的全部創作生涯,呈現了這位藝術大家從具象到抽象的風格轉變,領略其獨特的「條紋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