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請好好愛孩子,也給老師愛孩子的理由和勇氣吧

2021-01-19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說起老師,想起有人形容老師是「被困在廁所裡的人」,對於學生的管理,老師真是進退兩難:管吧,現在的孩子真的不好管,批評怕傷自尊,懲戒不敢用,怕孩子出事;不管吧,有的孩子已經無法無天,再不管教真的會長成歪脖子樹。

1.家長朋友們,如果時間允許,請及時回復老師的消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困惑,發消息在家長群裡,家長直接屏蔽,有的時候事情緊急,老師隔段時間發個消息,家長依然是熟視無睹。老師沒辦法,只好私發信息,家長依然沒看見。這種感覺真的讓人覺得十分無語。

這件事我前幾天白經歷過。這學期我新接手了一個班級,擔任五年級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以前發消息在群裡,家長們回復就那麼三五個人,不是太著急的也就算了。

上周星期四下午是數學課,我們幾個課題組的老師在一起改課題。本來計劃放學時去教室布置作業,強調安全,結果卻因為忙碌沒注意時間,等反應過來時孩子們已經放學走了。

怎麼辦?於是,我就在家長群裡強調放假時間,布置家庭作業(以前都是直接給孩子們布置並寫在黑板上)。意料之中的,只有六個家長回復。擔心孩子當三天假,把語文知識給玩忘記了,也擔心孩子忘了收假時間,於是,我挨個發信息。結果,你猜怎麼著,私發信息只有三四個家長回復,其他家長直接就忽略。我以為是因為時間關係,家長可能太忙了,誰知等到晚上十點也沒有家長再回復。

當時我真的有些想生氣,或許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裡就是老師的責任,家長只需要等孩子拿期末成績單回來。我特別想在群裡發表幾句感慨,但是又覺得不妥,何況自己心情不好說出來的話可能會危及家校關係,以後的工作更不好開展,所以又作罷。

不過對這件事,我在班上給孩子們提出了要求,希望他們回家和家長溝通一下,讓家長們將心比心,收到老師發的信息請及時回復一下。

老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對於自己的工作,大部分老師是盡心盡力在做,但是也希望家長們能夠盡心盡力扮演好家長的角色。

2.請給老師教育孩子的權利

同學甲近段時間表現極差,有同學反映孩子抽菸,甚至還從家裡帶來酒瓶子。班主任幾次三番找他談話,效果都不明顯;與家長聯繫,家長卻甩給老師一句話:不要當眾批評孩子,孩子有面子。

孩子有自尊心不假,大部分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考慮這個因素。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根本無視教育者的辛苦與心血,老師不管什麼方式的教育對他來說都形同虛設,家長是否應該想想孩子自身性格有沒有問題呢?

這位家長在家校融合上還算比較明理的了。相信還有的家長認為不管老師怎麼教育孩子都是錯誤的。老師嚴格了特別是造成什麼不良後果時,家長鐵定會不依不撓,老師受處分是小,嚴重的會丟工作。去年五蓮二中楊老師的事件相信大家老師們都心有餘悸,如果不是老師平常對工作認真負責,可能早就離開了教育行業。而安徽的周老師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因為兩個學生打架,老師去拆架,結果卻成了被敲詐勒索的對象,只能以死來證明自己。這難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嗎?

現在的佛系老師越來越多,不是老師不負責任,而是許多老師不敢做負責任的老師了。因為負責任勢必會對學生會有這樣那樣的管教,只要有管教就難免會有矛盾點。

3.孩子的三觀正在現實生活中偏離軌道。

某生上課開始睡覺,老師實在看不下去,就叫醒他。誰知他頭一偏繼續與周公會面。下課後老師把該生叫到辦公室裡,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希望他好好學習,長大後有一個好工作,再找一個好的對於。老師說得口乾舌燥,最後,該生卻認真地告訴老師長大後不討老婆。老師十分詫異,問他什麼原因他說:「我爸爸離婚了,大伯也離婚了結婚真沒意思。」老師無言以對。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很多孩子都因為父母的影響,變成了沒人管教的假孤兒。他們的離異對孩子的影響之大是不敢想像的。這些孩子大多感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他們可能不正,想法偏激;他們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也沒有了人生理想。這樣的孩子在農村學校裡真的太多太多了。

父母倒離異了,解脫了,那孩子呢?老師對這類孩子又應該怎麼管教,除了做思想工作還可以有什麼好方法嗎?如果思想工作管用還好,至少孩子能聽進去。但是,有的孩子卻油鹽不進,老師不敢管,除了。這樣的孩子這一輩子很有可能就這樣被毀了。不知道家長以後會不會後悔。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生下他,卻不能好好養育,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對孩子過分溺愛和放任不管都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也不利於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朋友們,請好好愛孩子,也給老師愛孩子的理由和勇氣吧!

相關焦點

  • 讓愛與勇氣,成為孩子生命的底色!6-12歲孩子必看
    孩子相信世間充滿美好和希望,他才有積極創造更多美好和希望的動力。 這讓我不自覺地想起了楊紅櫻老師《笑貓日記》系列新出版的一本書《幸運女神的寵兒》,這便是一個幫孩子留住真誠與善意的美好故事。
  • 孩子愛「打小報告」,家長或老師應該鼓勵還是制止
    「老師,XXX拾了一元錢,不交給您。」「老師,XX忘了帶飯碗了,不敢來領飯。」……老師,你的班裡有沒有這樣的小學生?家長,你的孩子有沒有這樣的行為?他們往往被稱為「愛打小報告」或者說是「愛管閒事」的孩子,其實是不正確的。對於這樣愛把其他學生的異常行為告訴老師、家長的孩子,老師、家長應該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 老師教書家長育人,請給孩子一個努力讀書的理由,不給自己找藉口
    請問一下,一個家庭就那麼一兩個孩子,兩個家長都教不好,怎麼可能指望一個老師(或者說班主任)去教好四五十個孩子呢?二是,家長不想讓孩子過自己小時候那麼窮困的生活。很多家長其實都是從苦日子走過來的,現在想起來,我想要說的話肯定很多很多,當年是怎麼個活法,和現在的孩子已經是地上和天上的區別了。在這個社會日益進步的背景下,家長們需要賺更多的錢,才能跟得上步伐。
  • 你賦予孩子的愛與勇氣,成為他們生命的底色!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套《愛與勇氣大師剪紙圖畫書》(全9冊)已經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深受世界各國孩子的喜愛,原作者用叩人心扉的故事將書中的愛與勇氣傳遞下去,也為孩子們今後的人生點燃了一盞溫暖的指路明燈。《愛與勇氣大師剪紙圖畫書》的繪者是瀧平二郎,其中《飛天船》是由西鄉竹彥根據俄羅斯民間故事改編。
  • 孩子發脾氣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望,家長別再忽視孩子的需求
    家長認為孩子沒有煩惱,沒有資格發脾氣,孩子的發脾氣在家長眼裡都是無理取鬧。有個朋友因為一些原因,在家休息了一個月。這是她生了孩子後居家最長的時間了。以為能好好休息和孩子好好玩耍。怎麼也沒有想到每天都在和孩子吵架。
  • 小學生家長開放日,孩子不愛舉手,家長很著急,老師卻說沒關係
    國慶節前,學校組織了一次家長開放日,讓一二年級的家長近距離參觀孩子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向,是每個家長特別關心的,尤其是小學生的家長,除了每天放學問問老師孩子的表現,究竟孩子有沒有在學校好好聽講,和同學的關係處得如何?家長的溝通方式有問題,孩子一般都不願意回來講學校的事。
  • 家長越位,老師讓位,孩子錯位
    只有老師像老師,父母像父母,學生像學生,教育才是成功的。家長越位,事事包辦,孩子未來的路也不會走太遠。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有兩件事情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件事情,所有的父母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第二件事情愛孩子這件事情連母雞都會。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正確的愛呢!
  • 一個關於愛與勇氣的故事,給孩子突破逆境的信念和希望
    這本書顛覆性地講述了一個關於「美女救王子」的故事,不僅將愛與勇氣等正能量傳達給孩子,也讓大人正視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思考孩子到底應該精心呵護還是自由放養?相信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準則。拯救被寵壞的維克多王子萬眾期待的小王子誕生啦!
  • 從小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們別不信
    孩子哭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手段。家長們普遍認為,「哭鼻子」是一種很丟臉的行為,如果是男孩子就更難以容忍。每當孩子開始哭的時候,家長們都會被搞得心煩意亂,但孩子哭真的是一件壞事嗎?那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差距呢?
  • 請不要以「愛」之名綁架孩子
    「如果你們看到這封信,我大概率已經死了.我不得不說,我活得太累了.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想讓我把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老師對我的失望,同學「開玩笑」般的話語,為你們我早已絕望.現在,我只希望,能多「睡」會兒……對了,忠山公園那幢樓的書房抽屜裡,有些東西要給你們看.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 對於這種行為有的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小孩子愛打人總比被挨打好的多,也有家長認為小孩子在幼兒園打打鬧鬧很正常,讓老師處理下就行,家長不用插手。
  • 中國的孩子早已變了,老師和家長卻還痴迷不悟!
    現在孩子的生活是這樣的,他在家裡沒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對話,為什麼你說話我不可以說話呢?反過來看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者,還是秉承老一套。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學生被老師教育的時候,老師在訓他,這個中學生就這樣子,「你講好了。差不多了講好了吧?我可以進教室了吧?」
  • 馬雲演講: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一般開學第一課都是給孩子們上的, 我認為我們的開學第一課要給家長們上。」 「開學第一課,我準備好好『修理修理』家長。」
  • 孩子總愛模仿大人?愛模仿的孩子更聰明,這樣來引導讓孩子更優秀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裡面,他們學會聽老師的話;學會用勺子自己吃飯;學會自己鋪床;還要學會排隊等等的良好習慣都是通過學習身邊的小夥伴和老師來模仿的。因此,愛模仿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是在不斷吸收的過程。當然,模仿的對象和行為一定是要正確的。2."
  • 給孩子的愛從來不需要理由
    為了應對中國人口的老齡化,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實施,很多家庭都選擇了生育兩個孩子,讓家庭充滿活力。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更重的生活成本壓力,如何保證孩子健康無憂的成長下去是每個家長都要好好考慮的問題。
  • 讓孩子「愛學習」的家長,是在緣木求魚!改倆字,會更好
    這兩天,廣東汕頭一13歲初中女生退學後,和17歲的退學高中生「結婚」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此舉已經涉嫌違法:婚姻法和義務教育法。 這點姑且不論。我想說另一點:13歲的初中生,為何退學?老師、家長如何讓孩子愛上學校? 01讓孩子「愛學習」?錯了!
  • 思想力早課NO.0003|無條件愛孩子,家長們一定要學會的三個知識
    「因此,孩子和家長溝通他第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處理好親子關係,而親子關係的一個大的前提,那就是我們的父母要學會無條件地愛孩子。」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早上好,這裡是思想力早課時間,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個話題:無條件地愛孩子。
  • 如果愛,請對TA好好說話
    在婚姻中,夫妻之間的話語對彼此的影響非常巨大,如果我們一邊宣稱自己很愛伴侶,一邊卻在語言上經常批評、貶低和中傷對方,那麼我們實際上的行動就顯示為:我們其實並不愛伴侶,比起讓伴侶感受到愛和支持,我們更願意把自己的情緒隨便發洩在伴侶身上。研究顯示,話語對人的能力影響非同一般。如果你總是稱讚一個孩子在語文上很有天賦,那麼他很可能長大後會在語文上有所造詣。
  • 家長多給老師一些尊重和信任,老師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也就是說,舉報方完勝,老師的做法被認為是不合規的。作為教育公眾號,我們很快就該事件發表了看法,希望家長們多多諒解並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評論區裡,絕大多數家長都表達了對老師的理解和支持。1、老師和家長,是愛與信任的邂逅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老師認真負責、家長通情達理、學生勤勉努力,這三點缺一不可。那麼,教育的最大悲哀又是什麼?
  • 小學生「請假條」走紅,請假理由千奇百怪,老師無奈:請家長到校
    就連請假的假條理由很都奇葩小學生淘氣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小學生淘氣作為老師和家長有責任管理。現在的小學生非常遭受,懂得的事情也很多,就連請假假條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奇葩。就連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小學生「請假條」走紅,老師看見請假理由很是無奈:請家長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