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PUPChina 普林斯頓讀書匯
9月18日,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因病逝世,享年87歲。
金斯伯格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她不斷為性別平等和女性權益保護而奔走呼籲,鑄就傳奇的一生。
這位大法官因敢於提出異議,而被稱為「臭名昭著的RBG(Notorious R.B.G)」;也因對社會變革的堅守,而在晚年成為了許多美國年輕人的偶像。
金斯伯格於「女性身份」舉步維艱的三四十年代成長求學,於美國女權運動風起雲湧的六七十年代在法律界初露頭角。此後,她始終勇立於反性別歧視鬥爭的第一線:她讓軍事學院對女性學員敞開大門,為單身父親爭取社會保障金,為懷孕的空軍護士捍衛職場權利,推動最高法院通過同性婚姻……
金斯伯格從兩波女權運動的浪潮中走來,而她的事跡又不斷激發著更多年輕的平權主義者。
今天,我們紀念金斯伯格大法官,不僅是向她一生的成就致敬,更是回溯她所處的時代、同時展望她為社會指引出的美好未來。
在此,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鄭重推出「美國歷史中的女性權利與性別平等」系列書單,與讀者們一同回顧美國社會中的非凡女性和她們對當今社會的偉大貢獻。
A Class by Herself: Protective Laws for Women Workers, 1890s-1990s
美國女性勞工保護的立法既是向現代勞動準則的進步,又是進一步追求權利平等的阻礙因素。本書的敘述跨越了整個二十世紀,探討了最長工時法、最低工資法、夜間工作法等僅針對女性的保護性條例,追溯了這些國家律令在進步主義運動和新政中的興起以及六七十年代女權主義者對這些法案單一性別屬性的攻擊。
本書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歷史系教授 Nancy Woloch 在書中回顧了這些法律制定時的國際背景、聯邦婦女協會等機構對女性保護法律的推動、保護性法律在時代變遷中的影響,以及其在1964年《民權法案》第七章頒行後的最終廢除。
作者審視了這些保護性法案的頒布所引發的對憲法和婦女運動的討論,提供了對於這些只針對女性的保護性勞動法律及其影響的全新解讀。
本書榮獲2016年康奈爾大學 Phillip Taft 勞工歷史類圖書獎、普林斯頓大學William G. Bowen 圖書獎。
The Other Women's Movement: Workplace Justice and Social Rights in Modern America
美國的女權主義運動不僅在為女性個人權利和男女平等待遇而鬥爭,更是在不斷尋求將個人和社會從男性的衡量標準中解放。
本書回顧了幾代職業女性們的女權主義鬥爭,重現了那些激勵她們從僱主和政府爭取改革的重要思想。這場呼籲種族和社會多元化的運動首先在工會和工廠中打響,隨後迅速蔓延至秘書和空乘等傳統女性為主導的行業。
女權主義者們認為,性別差異是社會必須加以考慮的因素,實行男女相同的待遇標準並非真正的平等。她們倡導為女性的勞動提供公正的補償,並給予她們照顧家庭和社區的權利。這樣的觀點所引發的變革一直影響至今。
本書作者 Dorothy Sue Cobble 系羅格斯大學歷史學和性別研究教授。
本書榮獲2004年 Choice 傑出學術作品獎、2005年 Philip Taft 勞工歷史優秀圖書獎。
Changing the World: American Progressives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19年5月,來自全球各地的婦女聚集在瑞士蘇黎世,向世界發出了「我們致力於和平!」的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美國進步主義者 Jane Addams 領導的國際婦女和平與自由聯盟(Women's International League for Peace and Freedom)成立。她們堅信,世界和平對於經濟和社會的公平公正不可或缺。
本書作者、新澤西學院歷史學教授 Alan Dawley 講述了美國進步主義者在一戰後十年中為國際主義理想而做出的不斷努力。作者在書中回顧了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的國內和國際背景,展示了他們開闢戰後新的政治和國際關係的歷程。
相關熱讀文章
原標題:《紀念金斯伯格:一個平權鬥士和她所處時代的女權浪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