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女權主義浪潮的誕生,和演變過程

2021-01-17 縱橫史觀

雖然它並不能為廣義的女性運動,創造出最具代表性的畫面,但它有助於從另一個角度,來描繪女權主義的誕生和演變過程。女權主義浪潮是什麼?女權主義浪潮有什麼不同?第一種看待女權運動的方式,是從歷史時代的角度來考慮的——換句話說,女權主義者開始組織起來的時間的粗略日期範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女權主義就此消失。相反,女權主義思想和做法,正在改變和適應其特定環境的需要。

另一種看待女權主義浪潮的方式,是將歷史時期與女權主義者為之奮鬥的一套特定的有組織的、成文的目標,相結合。例如,第一次浪潮聚焦於選舉權,而第二次浪潮大致等同於,與男性平等權利的追求。

女權運動是多方面的,如果你想真正了解女權主義的浪潮,那麼你需要把她們的時代和她們的議程結合起來。繼續閱讀下去,了解更多關於女權主義浪潮的知識,但請記住,單一事件並不能夠捕捉到這場運動的複雜性。

早期的女權主義者

儘管「女權主義」直到19世紀中期,才正式開始,但在此之前,已經有無數女性主張獨立的例子。17、18世紀的女性作家和思想家,如阿芙拉·貝恩、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和簡·奧斯汀,都在她們的作品中,展示了女權主義的作品。他們會問女人的社會位置在哪裡,為什麼必須在那裡。他們挑戰了女性不能或不應該寫作的觀念,他們提倡婦女作為個人,應該得到人權的基本人性。然而,她們沒有一個為社會變革而鬥爭的機構而發揮作用,她們被認為是「先母」,而不是婦女運動的成員。

第一次浪潮:選舉權

1848年,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Elizabeth Cady Stanton)在首屆婦女權利大會——塞內卡福爾斯大會(Seneca Falls convention)上向300多名男女發表了演說。斯坦頓在她的演講中,概述了一項婦女獲得平等機會的政治戰略。這一事件被認為是選舉權運動的開端。

這些早期的婦女參政權論者,挑戰了「對家庭生活的狂熱崇拜」,即家庭是女人的自然歸宿。她們為投票權而戰,穿著最好的衣服進行抗議,在公共場合發言——所有這些行為在當時,被認為是令人震驚的。

第一波:選舉權與廢除奴隸制

起初,爭取選舉權的鬥爭,與19世紀晚期的其他社會進步運動交織在一起,比如廢除奴隸制的鬥爭。結果,這個版本的婦女運動,包括了來自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白人婦女,以及有色人種婦女——遺憾的是,主流女權主義並不總是這樣。

索傑納·特魯斯(Sojourner Truth)和格裡姆克姐妹(Grimke sisters)等女性代表了女權運動中,反對奴隸制、爭取女性平等權利的時刻。這些活動家看到了婦女的從屬地位,和非裔美國人的從屬地位之間的聯繫,他們為這兩個群體爭取一個提升和平等的平臺。不幸的是,這種思維方式並沒有在中產階級白人女權主義者中,獲得持久的支持。

第一波:遠離了廢除奴隸制

早期的女權運動很快就與反奴隸制運動劃清了界限,因為主流的女權主義平臺,在獲得平等權利是一個每次只有一個能贏的假設下,遠離了廢除奴隸制。

很快,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白人女權主義者,開始與廢除奴隸制的鬥爭拉開距離,他們認為一旦非裔美國人為自己贏得了平等的權利,他們就會「回去」並再次為之奮鬥。這導致某些白人女權主義者不僅放棄廢除奴隸制,而且還擁護白人至上主義的理想。

第二波:1960年代和新社會運動

女權主義的第二次浪潮,始於20世紀60年代,那是一個由美國蓬勃發展的社會運動文化,所帶來的激烈變革的時代。在這十年裡,「婦女運動」與民權運動、文化民族主義運動(如墨西哥裔美國人運動和黑人權力運動)、反越戰學生抗議活動以及LGBTQ抗議活動齊名。這個版本的女權主義,是建立在一種「普遍的姐妹情誼」的理念之上的,這種理念因為她們共有的性別,而將所有女性團結在一起。

第二波:燒胸罩的流言

第二次女權主義浪潮,也涉及了對女性美麗的傳統和標準的明確拒絕。這就是女權主義者作為「燒胸罩者」的典型形象誕生的地方——儘管具體行動從未發生過。

1968年和1969年,女權主義者抗議在大西洋城舉行的美國小姐選美大賽。作為反對當時不切實際的美麗標準的一部分,一些團體甚至舉行反選美比賽,例如,羊和牛被冠以「美國小姐」的稱號,代表女性被遊行。

第二波:激進的女同性戀

第二次女權主義浪潮的特點之一,是提高意識,加強了姐妹情誼的觀念。女性會討論諸如父權制的壓迫、異性戀的性別角色、職場中的不平等待遇,以及通過一種被稱為「避孕藥」的小東西進行生育控制的可能性等話題。

女性的性取向——具體來說,她們在妻子和母親角色之外,宣稱性取向的能力——也是這些討論內容的主要部分。本質上,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權主義者,提出了「個人政治」。

第二波:交叉性的出現

當許多白人女權主義者在建立「姐妹情誼」的理念時,有色人種女性指出,這種理念基本上忽略了她們可能面臨的具體鬥爭。「交叉性」一詞是金伯利·克倫肖(Kimberle Crenshaw)在20世紀80年代創造的,用來描述這些鬥爭的複雜性和特殊性。

作為交叉女權主義的一部分,有色人種的女權主義者,與第三世界的女權主義者聯合起來,把從第一世界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作為他們的綱領的一部分。他們還深入挖掘歷史檔案,開始建立圖書館,收藏以前被歷史忽視的有色人種女性的作品。讀者應該感謝第二次浪潮的交叉女權主義者,因為他們挖掘了經典。

第三波:嗨,朋克搖滾

人們普遍認為,第三次女權主義浪潮,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帶有朋克搖滾風格。第三次女權主義浪潮有時被稱為「grrrl女權主義」,其特徵是對「普遍姐妹情誼」等早期思想的排斥,以及對「自己動手」的態度的採納。

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隻針對女孩的朋克搖滾樂隊,以女孩為導向的網絡雜誌也在網絡空間湧現。第三波女權主義者,還試圖解構「姐妹情誼」這樣的術語,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標籤忽視了跨性別女性,和其他個人的經歷。第三波女權主義者不再想要從男人中分一杯羹,她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全新的權利,以更複雜的經歷為榮耀。

第三波:高跟鞋女權主義

第三波女權主義者,有很多讓許多第二次浪潮的先祖感到困惑的地方。

這一潮流的女權主義者,把美定義為她們想要的任何東西。對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堅持第二次浪潮的退潮,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穿得像個美女。但無論她們看起來如何,第三波女權主義者強調她們的外表,是自己的選擇。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第三次女權運動,被稱為「口紅女權主義」和「少女女權主義」的原因。

第四波:仍在形成中

今天,人們認為女權主義正處於第四次浪潮之中——不過那是什麼,那意味著什麼,還有待討論。一些支持女權主義代表一切的活動家,拒絕接受「女權主義」這個詞,因為她們覺得它暗含著性別排斥的歷史。另一些人則試圖讓這個詞,有新的不同的含義,一個意味著性別平等、種族平等、經濟平等和結束殖民的標籤。

無論它將意味著什麼,女權主義不可否認地將繼續影響著美國,和世界的社會環境。

相關焦點

  • 從婦女罷工到新階級運動: 第三波女權主義浪潮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一種傾向是把特別是發生在校園及其周圍的思想運動稱為「女權主義浪潮」。這些思潮標誌著女權主義理論內部的重要轉折點;然而,它們並沒有植根於可與六七十年代女權主義運動相媲美的大規模社會和政治動員過程。因此,如果我們用「浪潮」來表示一種通過群眾性起義而發生的社會和政治主體化過程,那麼這個詞就不適合用來表示思想的潮流或理論辯論中的轉折。
  • 《致命女人》中反映出的女權主義浪潮發展過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女性地位的不同,或者說女權主義浪潮發展的過程。而他們面對婚姻中的困境,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選擇,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確切的說,與他們當時的女權主義浪潮有關。美國的女權主義浪潮共有三次,極大的影響了美國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理念,對美國憲法中提出的自由,平等理念做出了更好擴展。
  • 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國際婦女運動史(二)——女權運動的三次浪潮
    這一節日得以確立並廣泛推行的背後,是各國婦女長達一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和艱苦鬥爭。女權運動的三次浪潮回顧國際婦女運動發展的歷史,女權思想的濫觴和女權運動的興起都以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為首要前提。在西方,各國婦女致力於實現性別平等的理想和爭取自身的解放,三次女權主義運動浪潮也可謂波瀾壯闊。
  • 紀念金斯伯格:一個平權鬥士和她所處時代的女權浪潮
    金斯伯格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她不斷為性別平等和女性權益保護而奔走呼籲,鑄就傳奇的一生。這位大法官因敢於提出異議,而被稱為「臭名昭著的RBG(Notorious R.B.G)」;也因對社會變革的堅守,而在晚年成為了許多美國年輕人的偶像。
  • 歷史上三次女權抗爭在爭什麼?如今「女王主義」是不是女權的勝利
    年輕貌美則成了女人最大的價值,不用多付出什麼,就可以綁定一個優秀的男人,並換得車本房本上的一半名字。女生倒是很坦然:「這算什麼,我以後還得替你們家生孩子呢」,從古時候「伺候老公的保姆」變成了「被討好和呵護的女王」,地位大大提高。所以這就是「女權主義的成果」嗎?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關於女權主義的討論,是一個很容易讓全世界網友走上極端的話題。也許最開始能夠保持心平氣和的敘述,可隨著話題的深入,往往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是我國與國外的女權主義不同,雖然我國女性的權利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關於女權的認識和流行卻是在近幾年開始的。
  • 李銀河:被妖魔化的女權主義
    我猜,其中的含義是多重的:一重是說,我的小說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學,不是女權主義文學;另一重是說,我是賢妻良母、正常女人,不是女鬥士或者女同性戀;還有一重是說,我可不恨男人,我喜歡男人。不管是哪一重意思,背後的邏輯都是:女權主義不是好東西。
  • 陳雁:女權主義術語在近代中國的翻譯與流轉
    對這一建構過程展開歷史的分析,希望對當下的中國女權主義和女權主義者擺脫「矛盾立場」有所助益。但是「女權」和「女權主義」(或者「婦女主義」)被貼上「資產階級的」、「西方的」標籤並不是中國共產黨的發明,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獨創,而是深受第二國際、共產國際的影響。
  • 神奇女俠秘史,了解女權主義走過的一百年(一)
    從20世紀初女權主義誕生以來,「神奇女俠」象徵的女性權益的政治鬥爭就從未停止。我們那些習以為常的漫畫人物,背後都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秘辛。 說起神奇女俠,可能很多人都會先想起來她身穿短裙、手拿真言套索、佩戴守護銀鐲的女鬥士形象。她誕生70多年以來,不僅在漫畫世界中宣揚愛與和平,還在現實世界裡一直推動著女性權益的發展,甚至曾被聯合國任命為女權推廣大使。
  • 《烏合之眾》與中國特色女權主義的思辨
    勒龐通過對個體與群體的心理研究,結合羅馬帝國興衰、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復闢、普法戰爭、中法戰爭等眾多歷史與現實場景中群體的表觀特性,用批判性的筆法指出了群體的基本特徵。書中指出:群體在智力水平上低於個體平均,在情感上趨於極端,在信仰中迷失理性。群體中的每個人,在融入到群體之後,便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由思考的能力。
  • 中國式「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隨著時代變遷,女性開始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她們智慧證明了自己,用實力贏得了男性的尊重。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女權?回歸歷史長河,在中國封建社會,女性只能作為男性的附屬品,雖然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女性曾嘗試過維權,但由於勢力單薄,最終以失敗告終。
  • 誰來定義女權主義的目標?
    因此,本章也會談及那些包含女權主義成分,但是並未將自身定義為女權主義的運動和組織(詳見第七章中關於與女權主義有交叉運動的進一步討論)。有些團體儘管很明確自己的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提升女性權益,但通常情況下或在某種環境中,他們可能並不希望將自身定義為具有女權主義的性質。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女權」這個名詞對於吃瓜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女權者」和「反女權者」的網上論戰時有發生,雖然言辭犀利,不過往往流於表面,情緒的宣洩遠大於理性的探討,多數發言也缺乏必要的邏輯。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女權就是平權嗎?女權主義是什麼?
    導語: 洪晃認為,女權就是平權。節目從相親、職場性別優勢、大男子主義等多個角度切入,解釋了什麼是女權主義,認為在一個比較男權的社會裡,中國男性過得是舒服的,但女性未必舒服。你認為什麼是女權主義?
  • 女權主義的代表人物,從電影到動畫,小丑女哈莉 奎茵正式出道
    這一方面是由於電影作為一部極具革新意義的女權主義漫改電影依然面臨著嚴峻的現實挑戰,但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北美和亞洲地區的電影市場普遍低迷。
  • 定義一個關鍵的女權主義術語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歧視是人類壓迫的原始形式或首先形式,其他壓迫主義建立在壓迫女性的基礎之上。 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安德裡亞·德沃金(Andrea Dworkin)認為這一立場:「性別歧視是建立所有暴政的基礎,每一種社會形式的等級制度和濫用都以男性對女性的統治為藍本。」
  • 搞錯了,是完爆微博的真女權主義
    如果說在眾多的四月新番中挑選出一部最具文藝氣息的作品,毫無疑問那將是描述十六世紀故事的《阿爾蒂》,作為一部講述女畫家在藝術道路上摸爬滾打的作品,《阿爾蒂》更是詮釋了什麼才是女權,比上微博那些田園女權的拳師們不知道強到哪裡去。
  • 所謂的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
    其實女權運動本質上就是一種平權運動,一種追求男女平等,消除女性或者性別歧視的一種追求平等與公正的運動,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進步思維,畢竟男女平等是社會的進步。其實性別即使在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不僅僅是女生,一些特殊工種比如說男月嫂之類的就因為性別及時為第收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只不過現在女性在職場生生活裡受到的性別歧視和壓迫實在是多了一點就變成了女權運動。
  • 馮侖VS洪晃:女權主義是什麼?|共識
    洪晃:女權其實就是平權,不是嗎?中國是國家女權主義,就是在法律方面的平等,其實我們都有。你能當 CEO,我也能當 CEO,咱們就憑本事了,對吧?但是意識方面、文化方面是沒轉過來的。就是在文化、意識上,中國還是一個男權社會。
  • 女權主義還是女拳主義?兩則故事看了就知道
    女權主義對很多女性影響都較大,但什麼是女權主義呢?女權主義是女性解放,結束性別歧視、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女權主義是用大腦,雙手創造價值來實現自我價值的。」給我一個機會,我可以做得和男人一樣甚至比男人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