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被妖魔化的女權主義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李銀河 

長期以來,女權主義在中國一直是被妖魔化的。據傳,我們的一個女作家代表團在國外講演時,每個女作家都會事先撇清:我可不是女權主義者。

我猜,其中的含義是多重的:一重是說,我的小說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學,不是女權主義文學;另一重是說,我是賢妻良母、正常女人,不是女鬥士或者女同性戀;還有一重是說,我可不恨男人,我喜歡男人。

不管是哪一重意思,背後的邏輯都是:女權主義不是好東西。

圖為papi醬生子官宣‖一貫被認為是「獨立女性」的網紅「papi醬」,因為在微博視頻中稱呼自己的兒子為「小小胡」,遭一些持極端觀點網民攻擊。他們認為, 「papi醬」把對後代的「冠姓權」拱手讓給胡姓丈夫,是所謂「婚驢」 「胎器」。

在中國的主流話語中,「權」這個字一直比較敏感,容易和鬧事連在一起,無論是人權、女權還是公民權。因此,有些贊成女權主義的人把女權主義改為女性主義,使它聽上去不那麼敏感,不那麼咄咄逼人,帶上點溫和的色彩。其實這是自欺欺人,因為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在它的發祥地西方的話語中是同一個字:feminism。

圖為西蒙·德·波伏娃‖現代婦女運動最早的權威理論家;現代存在主義思潮的發起者之一;龔古爾文學大獎獲得者;聖西門式的傳記家;激進的左派人士;社會主義陣營的朋友;驚世駭俗的才女。

在我看來,女權主義與中國傳統社會的衝突是雙重的:一重是虛構的衝突;另一重是真實的衝突。

虛構的衝突指的是人們假想了女權主義的形象:它是仇恨男人的,與男人為敵的;女權主義者都是醜女,都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個個都被孤獨的生活逼得變了態。這就解釋了那些女作家都要拼命撇清自己的原因。

其實,女權主義中有不同的流派,有激進派,也有溫和派;有自由主義女權主義,也有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前者更強調起點的公平,機會的公平;後者更強調實質的平等,配額的保障。

但是,在觀點不同、主張不同的各種女權主義流派當中,卻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主張男女平等。

圖為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代表人物穆勒著作《婦女的屈從地位》‖他提出的一個著名論斷是,「一個性別從屬於另一性別是錯誤的。」 他認為,女性的能力看上去確實低於男性,但這是長期的社會壓迫和錯誤教育的結果,是壓抑一方激勵另一方的結果。

在這個意義上,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女權主義的,因為男女平等是我們的國策;在這個意義上,不但絕大多數的中國女人都是女權主義者,而且絕大多數中國男人也都是女權主義者。我們完全用不著羞於承認這一點。

從五四以來,恰恰是一批男性知識精英首先引介西方女權主義思想進中國,為女性權力代言。共產黨執政後,男女平等一直是主流意識形態,這是誰也否定不了的歷史事實。所以,女權主義在我國一直是主流意識形態,人們對女權主義的曖昧態度其實是一個虛構的衝突。

圖為老照片:民國女子學習‖新文化運動對新女性的塑造,一方面從批判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壓制入手,另一方面,援引歐美女權運動的思想資源,介紹和傳播了西方女性自由獨立的社會生活。五四運動後,掀起了創辦女校、女子就業、促成女子經濟獨立的風潮。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有幾千年男權制統治的歷史,女權主義與中國傳統價值的衝突又是真實存在的。比如,仍然若隱若現的男女雙重標準;比如人們對成功男人包二奶這類醜惡現象私下裡的羨慕與讚許態度;再如,前幾年,為了解決失業問題,有政協委員竟然提出讓女人回歸家庭的議案。

女人選擇工作還是做專職太太是她們自己的權利,別人特別是國家無權決定讓一個性別的人回家,因為憲法規定公民有工作的權利,女人是公民,女人就賦有決定自己參加工作還是回歸家庭的權利,誰要是剝奪了女人工作的權利,就是違憲,就是違背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

這樣初級的錯誤也能犯,證明男權制思想還真實地存在著,女權主義還在同我們社會現實生活中的男性沙文主義發生著真實的衝突。

圖源電視劇《唐頓莊園》‖影片中格蘭瑟姆伯爵的小女兒西比爾·克勞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一名護士,脫離了貴族生活的她,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綜上所述,在中國,我們應當鄭重其事地為女權主義正名,為男女平等的意識形態正名,反對我們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價值觀念當中的男性沙文主義,反對對女性這個性別的歧視,努力提高女性在人民代表大會及各級領導班子中所佔的比例,提高女性在社會生產勞動中所佔的比例,提高女性平均收入水平(目前大約相當於男性平均收入水平的70%),提高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在整個社會全面實現男女平等的女權主義主張,創造一個女權主義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社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北外女生女權主義話劇《陰道之道》引爭議
    新華網北京11月15日電(傅雙琪 姚曉慧)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女生們為宣傳自己改編的女權主義話劇《陰道之道》設計了特別的宣傳活動——在人人網上發布了一系列照片,照片中的女生手持白牌,坦率表達了年輕女性對「性」的態度。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女權主義者追求的是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然而,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歐洲,在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候傳到中國的女權主義,經過一個世紀的演變,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這是真巾幗,真女權;改革開放40年,不僅許多女權主義書籍被介紹到中國來,而且許多大學成立了「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女權主義思想通過高校教育傳播開來,此後具有女權主義思想的學生們像種子一樣開始零零落落地撒向各個領域,那時雖人數有限,但可謂星星之火。
  • 女權就是平權嗎?女權主義是什麼?
    導語: 洪晃認為,女權就是平權。節目從相親、職場性別優勢、大男子主義等多個角度切入,解釋了什麼是女權主義,認為在一個比較男權的社會裡,中國男性過得是舒服的,但女性未必舒服。你認為什麼是女權主義?
  • 陳雁:女權主義術語在近代中國的翻譯與流轉
    當下的中國學術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不唯成果很少,已有的定論也多需推敲,這些「定論」包括:中文的「女權」和「女權主義」均譯自日文;③1949年以前「feminism」被譯為女權主義,其含義是正面的、積極的。在1949年以後,「女權主義」被妖魔化等等。
  • 誰來定義女權主義的目標?
    因此,本章也會談及那些包含女權主義成分,但是並未將自身定義為女權主義的運動和組織(詳見第七章中關於與女權主義有交叉運動的進一步討論)。有些團體儘管很明確自己的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提升女性權益,但通常情況下或在某種環境中,他們可能並不希望將自身定義為具有女權主義的性質。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烏合之眾》與中國特色女權主義的思辨
    我當然要旗幟鮮明地表個態:我對真正的女權主義,表示絕對的支持和贊同。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女權主義?女權主義起源於19世紀的西方世界(毫無疑問不會是東方儒家文化圈國家,彼時大清的女人還在裹小腳呢),於20世紀逐漸興盛,在歐美國家,特別是北歐、北美具有重大的政治性地位。
  • 所謂的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
    其實說真的,我並不是很想寫這方面的東西,畢竟中國的女權很極端,一個不好就容易被攻擊、網暴、謾罵。我還很脆弱,遭受不了這樣的風雨。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我不如地域,誰入地獄,在平權運動日益高漲的今天,女權問題還是值得一說的。
  • 中國式「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隨著時代變遷,女性開始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她們智慧證明了自己,用實力贏得了男性的尊重。但由於有的人矯枉過正,過度化導致女權主義變得扭曲,產生一種只要男生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會遭到網絡暴力的現象。因此只要現在談起女權主義,就會想起那些給男生貼「直男癌」」媽寶男」標籤的女性。這種所謂的女權主義讓男生產生了譏諷與厭惡。
  • 女權主義還是女拳主義?兩則故事看了就知道
    女權主義對很多女性影響都較大,但什麼是女權主義呢?女權主義是女性解放,結束性別歧視、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女權主義是用大腦,雙手創造價值來實現自我價值的。」給我一個機會,我可以做得和男人一樣甚至比男人做得更好。
  • 馮侖VS洪晃:女權主義是什麼?|共識
    在新一期節目中,馮叔與洪晃就「女權主義」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 以下是節目的部分文字內容: 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 洪晃:你覺得女權主義是什麼?
  • 盤點歷史上,女權主義浪潮的誕生,和演變過程
    雖然它並不能為廣義的女性運動,創造出最具代表性的畫面,但它有助於從另一個角度,來描繪女權主義的誕生和演變過程。女權主義浪潮是什麼?女權主義浪潮有什麼不同?第一種看待女權運動的方式,是從歷史時代的角度來考慮的——換句話說,女權主義者開始組織起來的時間的粗略日期範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女權主義就此消失。相反,女權主義思想和做法,正在改變和適應其特定環境的需要。
  • 女權主義的流行,已更像一場關於身份的營銷?
    但隨著大家對女權主義的討論越來越多,對它的反思也在逐漸深入。前一段時間席捲全球的#MeToo運動,也伴隨著對它的種種再思考。什麼是女權主義?這是一個足夠有爭議的問題。然而,這些爭議促使我們去思考它的另一個面向,一個當下信息發達的、開放的社會才出現的問題:「女權主義者」的標籤有什麼意義?今天,似乎出現了一種另類的女權宣言:「我不是女權主義者」。
  • 被「妖魔化」的獨立女性
    對 是女性平權,不是「女權」,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從女性視角表達觀點,比如網絡上大家所熟知且喜愛的papi醬。因為在短視頻裡,吐槽過直男癌,也傳達過女性穿衣自由的觀點而被大家稱為「獨立女性」。也正是這個標籤,讓她在今年受到了許多攻擊。
  • 《致命女人》中反映出的女權主義浪潮發展過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女性地位的不同,或者說女權主義浪潮發展的過程。而他們面對婚姻中的困境,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選擇,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確切的說,與他們當時的女權主義浪潮有關。美國的女權主義浪潮共有三次,極大的影響了美國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理念,對美國憲法中提出的自由,平等理念做出了更好擴展。
  • 《都挺好》:蘇明玉與父母劃清界限斷絕關係正是女權主義的抬頭
    平權思想,對於女性來說也可以稱為女權主義。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女權主義,以為女權主義是為了「女性」這一性別謀取利益的,實際上,拿蘇明玉來說,她所追求的並不是高於她的兩個哥哥的權益,而是在家庭內的一種平等。
  • 定義一個關鍵的女權主義術語
    正如作家奧克塔維婭巴特勒所言,「簡單的啄食欺凌只是這種等級行為的開始,這種等級行為可能導致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種族中心主義,階級主義以及所有導致世界如此痛苦的其他'主義'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歧視是人類壓迫的原始形式或首先形式,其他壓迫主義建立在壓迫女性的基礎之上。
  • 從婦女罷工到新階級運動: 第三波女權主義浪潮
    是階級鬥爭還是新的女權主義浪潮?目前的女權主義浪潮不是第四次,甚至不是第五次。它是第三次,是在第二次浪潮結束後40年左右到來的。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一種傾向是把特別是發生在校園及其周圍的思想運動稱為「女權主義浪潮」。這些思潮標誌著女權主義理論內部的重要轉折點;然而,它們並沒有植根於可與六七十年代女權主義運動相媲美的大規模社會和政治動員過程。
  • Papi醬因為生孩子隨父姓被罵了,你怎麼看女權主義?
    這不就是女權主義獨立自主的表率,什麼都可以自己說了算?可是你怎麼能讓自己的孩子就隨了父姓?在女權主義者的目光中,Papi醬就該讓孩子姓自己的姓才是真正的獨立女性,否則就是背叛女權,就不是她們眼中最可愛可敬的標杆人物了。
  • 泰勒《The Man》MV發布引熱議,你所認為的女權是怎樣的
    歌詞大意田園女權並不是女權田園女權不是女權,而是對男性的仇視,所謂「中華田園女權」是世界女性徵求權利運動在國內的一個變種產物。她們非常的可怕,是因為她們訴求與真正的女權不同,真正的女權追求的權利平等,而田園女權只要權利不要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