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匪大溯源:始於清末團練,適於山川地理,最終原因是什麼?

2020-12-18 侗家那個阿牛

湘西悍匪成了地方代名詞,是古來有之?其產生於什麼年代?產生條件和過程怎樣?耐人尋味!

有史可考,最早出現的一股土匪,沅洲府是在清同治年間,在帽子坡一帶出現直接危害百姓的土匪以後,清統治者雖屢次徵剿,但總是此起彼伏,時東時西,不能徹底平息。清末民初,漸漸成了氣候。

湘西大山層層,地勢切割

辦團練,成了土匪的護身符。白天是人,夜晚實為土匪

18世紀末,在帝國主義步步進逼和民主革命洶湧澎湃的浪潮衝擊下,清王朝內囊已十分空虛,政局搖搖欲墜,自然再也無餘力對付湘西的山寨蟊賊,只好把剿匪的任務賦予地方團練。

《芷江縣誌卷八十記同治二年事曾謂:「初辦團練專為土匪而設。「團練初為鄉丁民勇所組成,對付少數土匪還起作用。後來土匪增多,勢力大了,辦團練也無濟於事。相反有的投靠了上匪,為上匪所操持,成了土匪的護身符。

芷江開始最有名的大士匪頭子姚風廷,又名姚繼虞、魚崽,,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就曾在大樹坳辦過團練。現五郎溪鄉金廠坪村的一位老人說:「金廠坪在辦團練。以前,只有小偷小摸和個別土匪;辦團練以後,土匪就越來越多了。辦團練的那夥人,白天是人,夜晚是鬼,名為團練,實為土匪。」

清末短槍,土匪利器

每辦一屆團練,就給每屆土匪增添了一批實力。金廠坪辦過三屆團練,第一屆主辦人江金山(桃花坪人),有團勇10多個,餵子槍五六支,白天充好人,晚上當土匪。最後大約在民國五六年還被招安到國民黨正規部隊中任職去了。

民國6年周玉生(張家灣人)辦第二屆團練,有團勇30多人,槍30多支,還請鐵匠20多人設廠修理槍械,翻造彈藥,最終成為了當時實力最雄厚的一股土匪。

第三屆辦團練的人江明瑞(汙泥溪老屋院子人),有團勇10多人,他們近處不搶,專搶遠處。

無力剿匪,示範效應,土匪相繼萌發

土匪據關而守

由於清政府無力剿滅帽子坡一帶的土匪,起了壞榜樣示範效應。一時,芷江四鄉的土匪也相繼萌發。

東鄉牛牯坪和公坪的黃溪,北鄉的金廠坪、五郎溪,西北鄉的大樹坳,南鄉的茶溪等地均有土匪活動,一直綿延不絕。大樹坳鄉胡祖江說:「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有浪人姚鳳廷邀田燕清、陸毛架、胡紹仁、易屠戶(本姓胡)等7人,在大樹坳茅叢寨砍香拜把,坐山落草,四處行劫。

約1909年,曾強借牛屎田燈盞坪地主胡光美的一支保家槍,轉移到和貴州交界的申坳拖隊伍,後來一直拖到了600多人。禾梨坳鄉茶溪李崇俊回憶老人對他講過的歷史,他還證實說:「清朝末年以來,我們茶溪這個地方上匪很多,沒有辦法肅清。直到民國8年,被團防總局李國賓借辦喪事的機會誘殺了一批,其中有著名上匪頭子楊炳南,從此茶溪才得安定一時。」

湘西關隘重重

湘黔交界自然地理位置,為土匪孳生創造了條件

湘西地處川、鄂、湘、渝、貴、桂六省交界,三不管地帶,行政管理鞭長莫及,較為鬆散。地區山谷縱橫,河流分割,地理條件複雜,為土匪滋生提供了條件。同時,湘西地理位置在六省中心,是官客和商賈通往雲貴的重要通道,土匪集聚幾人據守一段險灘或溝谷就可掐斷通道,關羊剪徑收益容易,使其鋌而走險。遇到天幹年旱,一些本地強人就放下鋤頭就地為匪,小股土匪大量產生。南鄉蘿蔔田的羅鳳田和茶溪的楊炳南;西鄉新店坪與波州交界的唐青雲(渾名大王爺),梨溪口的補漢清;大洪山的蒲老翠就據守舞水,出沒河道,過往商人聞其名就害怕。……他們人槍一般在300以下,但殺人越貨,肆殺人命,破壞作用極大。

招安使土匪越來越大,官匪一家,匪勢日益發展

民國初年,軍閥割據,政局不穩。地方軍閥為了擴充勢力,通過「招安」,搜羅了不少土匪部隊,對大小匪首,封官授爵,從此,官匪便融成一家,匪勢日益發展。

土匪現象像窗花一樣的迷霧

最典型的要數大樹坳的匪首姚鳳廷。成年後不務正業,賭錢打牌,偷雞摸狗,無所忌憚。20歲即在大樹坳茅叢寨庵堂聚眾7人攔路行劫。由於姚不滿足於剪逕行為,後轉移到與貴州交界的他的老家申坳,這裡地跨兩省,山高林密,姚人地兩熟,很快就拖起了60多人的土匪隊伍。

清代末年,鎮竿(今鳳凰)軍統領陳某某見姚鳳廷是芷江西北鄉實力比較雄厚的一支土匪隊伍,便委任他為大樹坳團練長。民國7年,湘軍(湖南軍閥唐生智部)見姚鳳廷人多勢眾,招撫其任湘軍營長,駐紮芷江。姚進一步施展欺騙籠絡手段,使各股土匪紛紛投從。

至民國9年,他終於被調去洪江充任了湘軍團長。民國10年,又升任旅長,並自稱師長。至此,姚鳳廷從黔陽、芷江、晃縣等縣一共搜羅了土匪人槍9600多,下設9個團,上至晃縣,下至安江,都在他的統轄之下。

楊永清土匪起家,後參軍曾任國民黨師長,其被蔣政府打壓後,帶著隨從親信返回芷江老家,通過大肆擴張江湖幫會——復興楚漢宮勢力,集聚匪眾。後來為反共需要,白崇禧在湘西部署「湘西反共長城戰略」,任命楊永清為芷江戒備司令,成為了集江湖幫會+土匪+官員為一身的人物,發展到匪眾2萬餘人。後來在解放初期,誓言反抗到底,一直在解放軍發起的「雪涼合圍」戰役,才將其生擒活捉。

相關焦點

  • 湖南湘西真的盛產土匪嗎?
    那日蘇地球知識局NO.1760-湖南湘西土匪作者:那日蘇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湘西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名詞,狹義的湘西指的是今天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廣義上的湘西則是湖南省西部的總稱
  • 湖南湘西真的盛產土匪嗎?|地球知識局
    -湖南湘西土匪 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湘西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名詞,狹義的湘西指的是今天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廣義上的湘西則是湖南省西部的總稱,包括了湘西州、懷化、邵陽、婁底、張家界及鄰近市縣的部分地區。
  • 湘西土匪有哪些類型?
    #湘西土匪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社會環境, 使湘西土匪的成分很為複雜, 他們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 社會地位不同,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性質。了解了這些性質也就對湘西土匪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1.散匪 這一類土匪沒有固定的組織, 也沒有固定的集中居住地, 具有雙重人格, 有時是老百姓, 有時又是土匪。
  • 最後的一萬名湘西土匪:為求生路苦戰於朝鮮
    從湘西山林到朝鮮戰場,一萬多名湘西「土匪」在五零年代走上了自我救贖之路  1962年8月,朝鮮戰場上殺敵最多、獲勳章最多的志願軍戰鬥英雄金珍彪,帶著一等功臣勳章,回到了湘西張家界武陵源區的故鄉小山村。  然而,金珍彪的歸來沒有英雄贊禮,也沒有族人的噓寒問暖、家長裡短,迎接他的只有無數冷漠、戒備、警惕的眼神。此時,他並非英雄,而是被打入了另冊的「罪人」。
  • 湘西剿匪9個細節,土匪報復心強
    土匪。《湘西剿匪記》劇照新中國成立之初,對湘西匪患進行了清剿,到今年已是70周年。李編查過許多資料,發現剿匪過程中的一些小細節,十分感興趣,分享一下,算是對烽火歲月的一點還原。1.湘西土匪具有很強的幫會性,土匪通過迷信組織、參加「圈子」和反動會道門等途徑,以達到擴張勢力的目的。「圈子」為民間秘密組織、流行於綠林和低層社會。多以封建迷信欺騙群眾,以原始俠義作為號召。如湘黔邊境的「楚漢幫會」,姚大榜就先後加入過「同善社」「楚漢幫會」。
  • 萬名湘西土匪為求生路血戰朝鮮 歸國又遭迫害
    湘西重山疊嶺、灘河峻激,又多密林深洞,是土匪們絕佳的天然藏身處。湘西又是苗漢混雜之地,民風桀驁彪悍,因此自宋代以來匪患一直不斷,更在晚清民國數十年的戰亂中空前壯大。  到1949年,整個湖南有18萬土匪,其中湘西佔了10萬以上,是全國土匪最集中的區域。  民國之世,土匪在湘西更是一種顯赫職業,有的巨匪甚至躋身地方名流,甚至取代地方政權。
  • 中國末代土匪:曾殺掉堂叔霸佔堂嫂,最終動用了7000人才將其抓獲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解放軍部隊與西南地區的國民黨殘部和土匪武裝做了長期的艱苦鬥爭。但是土匪武裝憑藉著國民黨殘部和海外反華勢力的支持,利用絕對的地理優勢困獸猶鬥。為了清繳土匪武裝,還西南地區百姓一個太平生活。建國後我國在西南剿匪上花費了很大的力氣,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崇禎為什麼不用清末建團練的方式延續帝國,其實用了只是太晚
    先是松山失陷,洪承疇、邱民仰、曹變蛟被俘,松錦大戰以明朝的慘敗告終,幾年之積累、十幾年戰爭鍛鍊出的百戰強兵損失殆盡;而後朱仙鎮大戰,二十餘萬官軍潰不成軍、兵敗如山倒;再之,清兵入塞,螺山一戰(詳文見戰歌『螺山之戰,崇禎失去了最後一支能調動的軍事力量』一文)八鎮之兵互相觀望,不敢一戰,最終被各個擊破。
  • 湘西土匪加入47軍,穿過7道鐵絲網,拉響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
    宋德清,曾是湘西的土匪,後來加入47軍,在面對美軍發射數不清的照明彈和曳光彈的時候,他毫不畏懼,帶領著戰友穿過七道鐵絲網,最終拉響爆破筒衝敵人之中,和敵人同歸於盡,可歌可泣。大多數人都知道,湘西是一個山多,洞多,樹也多的地方,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倒也是一個不錯的地方,適合去旅遊。然而,早在多年前,湘西可並非是這樣一番歲月靜好的模樣,早在宋朝,湘西就是一個十分動蕩的地區,有很多土匪盤踞在這裡,佔山為王,稱霸一方。
  • 跟隨47軍入朝的湘西土匪表現如何?曹裡懷:槍法準,特別能打仗
    湘西山多,密林和洞穴也多,是土匪藏身的理想之所。從宋朝起這裡就匪患不斷,民國時期,湘西土匪更是四處橫行,當地的國民政府屢次徵剿,但收效甚微。最後不得不進行招安,於是這些土匪搖身一變,就成了國民政府的正規軍官。但也有些土匪嫌在國軍中不自在,因此招安不久後就帶著原班人馬跑了,繼續佔山為王,打家劫舍。
  • 鹹豐皇帝多疑寡斷,在43名團練大臣中,為何獨讓曾國藩組建湘軍?
    可是,性格多疑寡斷的鹹豐皇帝,在他任命的43名團練大臣中,為何獨讓曾國藩組建湘軍呢?並不是鹹豐皇帝信任曾國藩,對他格外器重,而是曾國藩自己爭取來的機會。曾國藩組建湘軍,不是為了消滅太平天國,保護大清王朝嗎?朝廷為何不支持呢?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滿清統治者們對自己不自信。
  • 湘西「土匪窩」搖身一變竟成「網紅景點」!土匪直呼:情何以堪!
    眾所周知,湘西曾經是「土匪」猖獗的地方。一部經典的電視連續劇《五龍山禁匪記》給人留下了湘西「匪」的深刻印象,而「五龍寨」是湘西最著名的「匪窟」之一。 真的很難想像湘西的那些「土匪」住在這裡時進出會有多不方便。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湘西「土匪」的強悍和狡猾才會讓每個人的印象如此深刻?
  • 【地理】邊鎮桂塘 作者:梁厚能
    據《湘西簡史》記載,1851年1月5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部經過桂塘,有感此地經濟活躍、宗教文化興盛,地理位置特殊,在萬壽宮牆壁上揮毫寫下「邊陲重鎮」四個雄渾大字。清末民國,社會動蕩,因生活所迫,部分村民被逼成立自衛武裝,虎嘯山林,後蛻變為禍害一方的土匪,販賣槍枝鴉片,殺人越貨。「天高皇帝遠」,這裡成為一個「三不管」地帶。
  • 湘西椪柑
    在這其中,以湘西椪柑最為出名。湘西椪柑是湘西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特產,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據中國特產協會了解,湘西椪柑果實大小適中,呈扁圓形,果色橙黃,果皮易剝離,色澤鮮美肉質脆嫩化渣,汁多味濃,風味濃鬱,可溶性固形物高,素有「桔中之王」之美稱,並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經湖南省科委測定,果實可食部分達到72-79%,可溶性固形物達13-14%,總糖10.65%,總酸0.84%,糖酸比達12.7:1,維生素c含量為23.4-25.68g/100ml,品質極優。
  • 上萬名土匪作為「勞改犯」被派去朝鮮戰場當炮灰?這是抹黑湖南人
    一提到湘西的歷史,很多人首先想到土匪。1980年代,《湘西剿匪記》和《烏龍山剿匪記》的熱映,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印象。近幾年,「湘西土匪」還跟抗美援朝扯上了關係。有一些文章稱,曾有上萬名「湘西土匪」作為沒有軍籍的「隨軍勞改犯」前往朝鮮戰場,去完成「自我救贖」,其中絕大多數人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僥倖生還者後半生也備受歧視,悽苦終老。
  • 他是最後一個土匪,被圍剿時還帶著孕妻,最後被手榴彈活活炸死
    大家通過《邊城》知道了湖南有個地方叫湘西,這裡有景色優美的風景,歷史悠久的鳳凰古城,很多人都為了翠翠儺送來這裡看他們居住過的地方。但《烏龍山剿匪記》、《血色湘西》這兩部電視劇在電視上播出,人們才知道原來湘西還有人們深惡痛絕的土匪。
  • 回顧土匪世家姚大榜:祖上二十四代以打劫為生,有「傳承」的土匪
    姚大榜其人1882年,姚大榜出生在湘西,這樣一個名字可不要以為是沈從文筆下某個湘西的單純少年或有學青年,他身上也沒有什麼反應人性純真的故事。相反,姚大榜世代在湘西一帶打家劫舍,是有了名的土匪。匪首世家別看是土匪背景,姚大榜從小就等到了父母的寵愛,原本他還有個兄弟,不過還未成年就夭折了,以至於成了獨子的姚大榜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 清末燒殺奸掠的東北土匪
    但在過去東北的另一「特產」也舉世聞名:土匪。在廣袤的黑土地上,這些土匪佔山為王,打家劫舍,有句歌謠形容土匪的生活:「當響馬,快樂多,騎著大馬把酒喝,摟著女人吃餑餑。」  東北土匪泛濫於清政府內憂外患之時,當年京劇《沙家浜》裡有句唱詞: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用來概括東北土匪的崛起倒是十分準確。
  • 酒鬼酒&中國國家地理:《重走大師路——沈從文筆下湘西的百年變遷》
    沈從文之於湘西,不僅是傳播者,也是代名詞,被譽為「湘西之子」。 晚年時,沈從文先生思鄉心切,時常念叨著回湘西。黃永玉為了哄他開心,就說:「身體好點,什麼時候要回去,我就陪你走。我們兩個人找一隻老木船,到你以前走過的酉水、白河去看看。累了,岸邊一靠,到哪裡算哪裡……」攝影 | 李鋒 然而,重病中的先生終未能如願。
  • 曾國藩靠團練起家,團練有何工作內容?可不止帶兵打仗這麼簡單
    把這兩項做好,才能保障團練工作的可攻可守,退入城內能穩妥防守,打出城外無後顧之憂。曾國藩的臨危受命曾國藩接到的聖旨中有這樣一句話:「幫同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幫到什麼程度?完全沒有概念。這樣的權責不清,造成的結果是:有功都想搶,有錯都要推。這是鹹豐玩的套路嗎?他使用這種「一鍋粥」的管理模式,目的是防止兵權集中?還是為了預防漢人擁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