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那麼一種聰明的生物會站在進化金字塔的頂端,幸運的是,這個物種是我們人類。但為什麼不是別的生物掌握住進化的金鑰匙——智慧?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網站、英國科技新聞網站sciencenewsforkids.org日前報導,科學家相信,是飲食使人類走上了成功的進化之路:當我們的老祖宗決定吃肉喝奶時,這就成了我們幸運的開始。
最初人與狗「搶」肉吃
最初,我們的祖先吃生食——水果、樹葉和一些堅果。當他們從樹上來到陸地之後,食物種類就增加了,比如埋在地下的植物塊莖、根和漿果等。
但這些食物所含的能量都不高,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就得多吃。要將吃下去的食物全部消化,必須有個大肚子。「你不可能同時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和一個大肚子。」美國人類學家萊斯利·艾洛說。消化食物所獲得的能量,幾乎都被用於我們靈長類祖先的身體發育,而大腦只能「吃」點殘羹剩菜。直到我們發現了肉食,這一點才得以改變。
「我們相信,230萬年前的飲食改變,是人類進化的重要標誌之一。」艾洛說。在那個時代,動物的骨骼上出現了切痕——不是食肉動物的齒痕,而是通過使用尖銳的工具才可能做到的。這是人類轉向肉食的標誌。此外,另一個噁心的證據是絛蟲。「非洲鬣狗和一些野狗身體裡的絛蟲,與寄生在人類腸道中的絛蟲有最接近的血緣關係。我們的祖先可能在和鬣狗吞吃同一具動物屍體時,吞下了野狗和鬣狗的唾液。」
但是跟狗吃同樣的食物是值得的。我們的大腦平均消耗的能量約是同等重量器官的20倍,而肉食含有大量的能量,令消化系統開始退化,因為不再需要那麼巨大的「蔬菜加工器」了。能量被用來發育其他的部分,比如生長一個聰明的大腦,使人們有足夠的智慧來製作工具。
通過使用工具,我們不再需要用像食肉動物那樣又大又尖的牙齒來切割食物,如美國人類學家莎拉·貝莉所說,工具就像是人類附加的利牙。我們的牙齒、喉嚨、嘴唇都隨著我們消化系統的變化而改變。
最好的食物來自烹飪
美國人類學家理察·拉漢姆認為,烹飪技術才是真正改變人類身體的東西。自然界的火災燒毀森林的同時,把其中的動物也燒死,人類發現了肉食和蔬菜烤熟後很美味。人類發明了人工取火(沒人知道具體是在什麼時候),同時知道了「用石頭工具來研磨肉類,可以降低消化的難度」。不過即使把牛排碾碎了,也不見得比煮了更好,拉漢姆說。烹飪除了讓食物更美味,還能殺掉寄生在動物細胞內中的衣原體。
烹飪技術改變了肉本身的結構。肌肉主要由蛋白質構成,像香腸一樣被裹在一層皮裡,這層皮就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很難被吸收。但被加熱後,就會變得跟果凍一樣容易吸收。而富含澱粉的食物被烹飪後,堅硬的澱粉就會變成易吸收的膠狀。甚至一些本身就很柔軟的食物,也會在烹飪過後變得更容易消化,這樣我們就可以從食物中獲得更多能量。
烹飪也許會破壞生食中的一些好東西,比如維他命,但烹飪後得到的遠比損失的要多。「人類擁有聰明的大腦,得益於動物王國裡質量最好的食物,而這些食物來自烹飪。」
喝奶是人類的巨大進步
我們每天都吃大量用牛奶製作的食物,像酸奶、奶酪,甚至一些餅乾、麵包裡也含有牛奶。對大多數人來說,牛奶已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但在數千年前,只有嬰兒才喝奶——母乳。科學家們想要調查人類對乳製品的喜愛源自哪裡。他們回溯到了幾千年前,人類最開始從奶牛身上擠奶的時候。
找到第一個喝牛奶的人,會給予我們對其他更深層次問題的認知。比如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視牛奶如毒物?甚至在一些國家,幾乎沒有人能消化乳製品。
牛奶的歷史很難拼湊出來,研究人員分析了古代器皿上奶的殘渣,甚至從埋在土裡的牛、羊、馬等產奶動物的骨頭上尋找線索。他們搜索出了能讓人類消化奶的基因。「牛奶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超級食品』(具有豐富營養,並對人體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的食品),」英國倫敦大學的馬克·湯瑪斯說,「人類喝牛奶的好處,真是太多了。」
有一個難題:很多孩子長大後就不喜歡牛奶了,這是為什麼?
牛奶包含一種叫乳糖的糖類。把乳糖轉換成能量,需要一種叫乳糖分解酵素的酶。跟其他哺乳類動物的幼兒一樣,人類嬰兒體內有大量的乳糖分解酵素幫助消化母乳。但大約兩歲後,乳糖分解酵素的含量就會開始降低。沒有乳糖分解酵素,人體就會反感乳製品,出現胃痙攣、嚴重腹瀉等症狀,這就是乳糖不耐受症。
我們的祖先成年後都不能消化奶,因為他們的身體並不需要奶。但人們開始從動物身體裡榨取牛奶後,人們就開始進化出終生消化牛奶的能力了。這項生物變化被證明是人類生存史上的一項巨大進步。牛奶富含能量,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鈣和其他營養物質。對古人類來說,牛奶是一項穩定的食物來源。
為了消化牛奶,我們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擁有這種突變基因(乳糖酶基因)的人可以正常地喝奶,沒有這種基因的人喝奶卻會得病。
第一個喝奶的人是誰?
為了找出喝奶這項文化起源的地點和原因,一些科學家統計了乳糖酶基因的分布。其特點是顯著的。
中歐和北歐的大多數成年人能正常喝牛奶。奶酪、黃油等乳製品在瑞典、丹麥、德國和英國很受歡迎。後來因為歐洲人移民到了北美定居,所以那兒也有很多人接受牛奶。
而非洲、亞洲、南美洲許多國家的人就不怎麼喜歡乳製品了,很多人喝牛奶會有腹瀉等症狀。美洲原住民也不能消化乳糖。
基於這樣的基因突變,科學家們猜想:喝牛奶可能始於擁有發達制奶業的北歐。通過電腦模擬,湯瑪斯和同事研究了乳糖酶基因、畜牧業和其他相關元素的擴散,得出結論:第一個喝牛奶的人在7500年前住在中歐,現在的匈牙利附近。就在那個時代,一個叫線性瓦器文化的畜牧業文明開始萌芽,在幾百年裡就擴散到了整個北歐。
「這一文明很可能在近幾千年裡繪製了北歐的語言和文化版圖,」湯瑪斯說。「消化牛奶的能力就是這個文明擴散的必要因素。」
「繞開」乳糖不耐受症
牛奶的故事並不是從第一個喝奶的人那兒開始的,人們其實在真正喝奶之前就開始吃乳製品了。
最近10年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化學家理察·埃弗謝德分析了幾百個分布於歐洲各地區的古代器皿,確定了其上的牛奶脂肪來自9000年前中東一個叫新月沃土的地區,它包括了現在的伊拉克、敘利亞和以色列。有證據顯示,早期的羊群幾乎都是雌性,這可能意味著羊群是用於擠奶而不是取肉,因為只有雌性才能產奶。
將早期歐洲農民骨頭裡的基因提取出來後,湯瑪斯發現,7500年前的人類根本就沒有乳糖酶基因。那麼,為什麼人類不能消化奶卻能吃乳製品呢?這是由於當牛奶發酵加工成酸奶、奶酪等產品後,除去了牛奶中的乳糖,不能消化乳糖的人吃這些乳製品也不會生病。
「我們現在完全證實了,」湯馬斯說,「消化牛奶的能力產生於生產牛奶的技術之後。」既然科學家們知道了牛奶的起源和地點,他們開始想要解釋人們為什麼要喝牛奶。
湯馬斯傾向於動物穩定提供牛奶這個原因。肉被吃掉了,意味著一個動物生命的終結,然而當你馴養了一頭奶牛,它生產的牛奶卻是持續的。此外,牛奶又便宜又營養,而且比河水含有更少的有害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