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和喝奶讓人類變聰明

2021-01-19 青年參考

  總有那麼一種聰明的生物會站在進化金字塔的頂端,幸運的是,這個物種是我們人類。但為什麼不是別的生物掌握住進化的金鑰匙——智慧?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網站、英國科技新聞網站sciencenewsforkids.org日前報導,科學家相信,是飲食使人類走上了成功的進化之路:當我們的老祖宗決定吃肉喝奶時,這就成了我們幸運的開始。

  最初人與狗「搶」肉吃

  最初,我們的祖先吃生食——水果、樹葉和一些堅果。當他們從樹上來到陸地之後,食物種類就增加了,比如埋在地下的植物塊莖、根和漿果等。

  但這些食物所含的能量都不高,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就得多吃。要將吃下去的食物全部消化,必須有個大肚子。「你不可能同時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和一個大肚子。」美國人類學家萊斯利·艾洛說。消化食物所獲得的能量,幾乎都被用於我們靈長類祖先的身體發育,而大腦只能「吃」點殘羹剩菜。直到我們發現了肉食,這一點才得以改變。

  「我們相信,230萬年前的飲食改變,是人類進化的重要標誌之一。」艾洛說。在那個時代,動物的骨骼上出現了切痕——不是食肉動物的齒痕,而是通過使用尖銳的工具才可能做到的。這是人類轉向肉食的標誌。此外,另一個噁心的證據是絛蟲。「非洲鬣狗和一些野狗身體裡的絛蟲,與寄生在人類腸道中的絛蟲有最接近的血緣關係。我們的祖先可能在和鬣狗吞吃同一具動物屍體時,吞下了野狗和鬣狗的唾液。」

  但是跟狗吃同樣的食物是值得的。我們的大腦平均消耗的能量約是同等重量器官的20倍,而肉食含有大量的能量,令消化系統開始退化,因為不再需要那麼巨大的「蔬菜加工器」了。能量被用來發育其他的部分,比如生長一個聰明的大腦,使人們有足夠的智慧來製作工具。

  通過使用工具,我們不再需要用像食肉動物那樣又大又尖的牙齒來切割食物,如美國人類學家莎拉·貝莉所說,工具就像是人類附加的利牙。我們的牙齒、喉嚨、嘴唇都隨著我們消化系統的變化而改變。

  最好的食物來自烹飪

  美國人類學家理察·拉漢姆認為,烹飪技術才是真正改變人類身體的東西。自然界的火災燒毀森林的同時,把其中的動物也燒死,人類發現了肉食和蔬菜烤熟後很美味。人類發明了人工取火(沒人知道具體是在什麼時候),同時知道了「用石頭工具來研磨肉類,可以降低消化的難度」。不過即使把牛排碾碎了,也不見得比煮了更好,拉漢姆說。烹飪除了讓食物更美味,還能殺掉寄生在動物細胞內中的衣原體。

  烹飪技術改變了肉本身的結構。肌肉主要由蛋白質構成,像香腸一樣被裹在一層皮裡,這層皮就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很難被吸收。但被加熱後,就會變得跟果凍一樣容易吸收。而富含澱粉的食物被烹飪後,堅硬的澱粉就會變成易吸收的膠狀。甚至一些本身就很柔軟的食物,也會在烹飪過後變得更容易消化,這樣我們就可以從食物中獲得更多能量。

  烹飪也許會破壞生食中的一些好東西,比如維他命,但烹飪後得到的遠比損失的要多。「人類擁有聰明的大腦,得益於動物王國裡質量最好的食物,而這些食物來自烹飪。」

  喝奶是人類的巨大進步

  我們每天都吃大量用牛奶製作的食物,像酸奶、奶酪,甚至一些餅乾、麵包裡也含有牛奶。對大多數人來說,牛奶已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但在數千年前,只有嬰兒才喝奶——母乳。科學家們想要調查人類對乳製品的喜愛源自哪裡。他們回溯到了幾千年前,人類最開始從奶牛身上擠奶的時候。

  找到第一個喝牛奶的人,會給予我們對其他更深層次問題的認知。比如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視牛奶如毒物?甚至在一些國家,幾乎沒有人能消化乳製品。

  牛奶的歷史很難拼湊出來,研究人員分析了古代器皿上奶的殘渣,甚至從埋在土裡的牛、羊、馬等產奶動物的骨頭上尋找線索。他們搜索出了能讓人類消化奶的基因。「牛奶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超級食品』(具有豐富營養,並對人體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的食品),」英國倫敦大學的馬克·湯瑪斯說,「人類喝牛奶的好處,真是太多了。」

  有一個難題:很多孩子長大後就不喜歡牛奶了,這是為什麼?

  牛奶包含一種叫乳糖的糖類。把乳糖轉換成能量,需要一種叫乳糖分解酵素的酶。跟其他哺乳類動物的幼兒一樣,人類嬰兒體內有大量的乳糖分解酵素幫助消化母乳。但大約兩歲後,乳糖分解酵素的含量就會開始降低。沒有乳糖分解酵素,人體就會反感乳製品,出現胃痙攣、嚴重腹瀉等症狀,這就是乳糖不耐受症。

  我們的祖先成年後都不能消化奶,因為他們的身體並不需要奶。但人們開始從動物身體裡榨取牛奶後,人們就開始進化出終生消化牛奶的能力了。這項生物變化被證明是人類生存史上的一項巨大進步。牛奶富含能量,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鈣和其他營養物質。對古人類來說,牛奶是一項穩定的食物來源。

  為了消化牛奶,我們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擁有這種突變基因(乳糖酶基因)的人可以正常地喝奶,沒有這種基因的人喝奶卻會得病。

  第一個喝奶的人是誰?

  為了找出喝奶這項文化起源的地點和原因,一些科學家統計了乳糖酶基因的分布。其特點是顯著的。

  中歐和北歐的大多數成年人能正常喝牛奶。奶酪、黃油等乳製品在瑞典、丹麥、德國和英國很受歡迎。後來因為歐洲人移民到了北美定居,所以那兒也有很多人接受牛奶。

  而非洲、亞洲、南美洲許多國家的人就不怎麼喜歡乳製品了,很多人喝牛奶會有腹瀉等症狀。美洲原住民也不能消化乳糖。

  基於這樣的基因突變,科學家們猜想:喝牛奶可能始於擁有發達制奶業的北歐。通過電腦模擬,湯瑪斯和同事研究了乳糖酶基因、畜牧業和其他相關元素的擴散,得出結論:第一個喝牛奶的人在7500年前住在中歐,現在的匈牙利附近。就在那個時代,一個叫線性瓦器文化的畜牧業文明開始萌芽,在幾百年裡就擴散到了整個北歐。

  「這一文明很可能在近幾千年裡繪製了北歐的語言和文化版圖,」湯瑪斯說。「消化牛奶的能力就是這個文明擴散的必要因素。」

  「繞開」乳糖不耐受症

  牛奶的故事並不是從第一個喝奶的人那兒開始的,人們其實在真正喝奶之前就開始吃乳製品了。

  最近10年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化學家理察·埃弗謝德分析了幾百個分布於歐洲各地區的古代器皿,確定了其上的牛奶脂肪來自9000年前中東一個叫新月沃土的地區,它包括了現在的伊拉克、敘利亞和以色列。有證據顯示,早期的羊群幾乎都是雌性,這可能意味著羊群是用於擠奶而不是取肉,因為只有雌性才能產奶。

  將早期歐洲農民骨頭裡的基因提取出來後,湯瑪斯發現,7500年前的人類根本就沒有乳糖酶基因。那麼,為什麼人類不能消化奶卻能吃乳製品呢?這是由於當牛奶發酵加工成酸奶、奶酪等產品後,除去了牛奶中的乳糖,不能消化乳糖的人吃這些乳製品也不會生病。

  「我們現在完全證實了,」湯馬斯說,「消化牛奶的能力產生於生產牛奶的技術之後。」既然科學家們知道了牛奶的起源和地點,他們開始想要解釋人們為什麼要喝牛奶。

  湯馬斯傾向於動物穩定提供牛奶這個原因。肉被吃掉了,意味著一個動物生命的終結,然而當你馴養了一頭奶牛,它生產的牛奶卻是持續的。此外,牛奶又便宜又營養,而且比河水含有更少的有害細菌。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有牛有羊,吃肉喝奶,為什麼覬覦中原?
    其實在古代遊牧民族的生活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天天吃烤肉,和牛奶羊奶,一定程度上他們的生活條件反而是很辛苦的。在古代,如果說農耕是遊戲的普通模式,哪遊牧就是遊戲的冒險模式。遊牧民族要面對的自然災害和不穩定因素比農耕經濟多得多。但是遊牧民族最害怕的三種自然災害,一個就是雪災。
  • 輸掉這場生存競爭後,被迫吃肉的人類開始走上食物鏈頂端
    但早期人類為了獲取肉類而進行狩獵,大概就是這種景象,因為他們的身高和現代兒童差不多,狩獵能力可能也和兒童不相上下。人類喜歡吃肉,如果說吃肉也是一種能力,那麼這種能力應該是在人類演化中期,大約230萬年前才發展出來的。人類最早取得肉類的方式並非我們以為的狩獵,雖然漫畫中常出現「原始人手持石斧追捕野獸」的狩獵場面,但事實上,那是在人類演化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後才出現的。
  • 寶寶吃魚比吃肉聰明?紅肉、白肉、魚肉究竟咋吃?答案和想像不同
    」,這樣才能讓娃長得快、身體棒、更聰明。 多數家長認為「紅肉沒有白肉健康,吃肉當然要選擇白色的魚肉」,這也就造成了很多的寶寶第一口肉都是從「魚肉」開始,魚肉不僅營養豐富,而更多時候家長信奉的是吃魚會讓寶寶大腦更加聰明,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 聽說減肥不能喝奶白色濃湯?原來如此
    讓湯變白,主要是因為油脂和蛋白質混合的產物,因為油脂是不溶於水的,所以乳化後會變成白色,有脂肪的參與湯自然就會變成奶白湯。湯汁越白,脂肪含量就越高。減肥能喝奶白色濃湯嗎?奶白色濃湯顏色迷人,特別能勾起你的食慾。但是濃湯的奶白色越深,意味著湯中的脂肪含量也會越多,在食用湯的過程中會攝入大量的油脂,也就是說喝多了你會變胖。對於不缺乏脂肪和蛋白質的人來說,喝奶白濃湯並不意味著滋補,可能適得其反。如果你在減肥更要注意控制濃湯的攝入量。
  • 科學研究表明:吃素的動物智商更高,為什麼人類還要吃肉?
    那就是手腳分離,人類分支分得更徹底一些,手腳作用已經完全分離,而其他靈長類似乎根本就沒有腳,而是擁有了四隻手,和人類相比,猩猩和猴子們的腳更像是另外兩隻手,這種手眼配合的方式對於大腦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 吃了「聰明藥」,孩子就能變聰明?
    實際上聰明藥並沒有那麼神奇,吃了並不會真的讓人變聰明。要知道人類的智力水平是由先天生物學因素和後天學習共同決定的,在影響智力的諸多因素並沒有「聰明藥」什麼事兒。這個藥可不簡單,屬於一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只有具備資質的醫師才有權限開具,即「紅處方藥」。不規範使用該藥不僅容易產生不良反應,還可能會造成藥物依賴。不過呢,不管是哌甲酯的前世「利它林」還是它的今生「專注達」,都是正規廠家生產,必須經過正規醫療程序,只有符合適應症才能獲得的藥物,不良反應和成癮性相對可控。
  • 小奶貓喝奶時發出怪聲,主人搞清後哭笑不得,母貓:我生的啥玩意
    貓是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的寵物,也是如今大部分都樂意養在家裡的萌寵,畢竟它乖巧可愛,性格溫順,還特別的活潑,尤其是當你跟它相處時間長了以後,發現貓還特別的黏人,整天都喜歡待在人類的身邊,有時候還會做出不少搞笑的事情。
  • 後疫情時代要更好的營養支持 遇到「喝奶後不舒服」時,如何喝牛奶...
    近日,一項針對醫務人員喝奶情況的調研結果引發關注。這項調研由知名醫療資訊平臺「醫學界」於2020年5月發起。 他們在全國5936名醫務人員中做了一項關於「喝奶」的調研,結果顯示,只有29%的醫務人員有每天喝奶的習慣。
  • 比人類還聰明的動物,擁有兩個大腦!如此聰明為何無法統治地球?
    比人類還聰明的動物,擁有兩個大腦!如此聰明為何無法統治地球?說起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人們首先會想到,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但是在世界上有一種比人類還聰明的動物,擁有兩個大腦!如此聰明為何無法統治地球?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 不變亂人類語言,人類也不可能建造出通天的巴別塔!上帝另有深意
    《聖經》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最初的時候,人類的語言都是一樣的,無所事事的人們盤算著建造一座通天的塔,為的就是「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覺得人類齊心協力幹啥都會成功,覺得有點情緒亂糟糟了,於是「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抓住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人類的未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變得更加優秀,因此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為了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拼命」地努力教育孩子。然而並非家長努力就能養出聰明娃,培養孩子也需要方法和時機,如果在正確的時間段裡培養孩子,那麼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在錯誤的時間段對孩子進行培養,那麼孩子成長的速度和效率就會大大降低,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 人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聰明呢,科學家發現人類擁有專屬「聰明基因」
    說明了地球演化是非常複雜,人類在研究這個演化史的時候,實際上有很多地方我們都沒有研究透徹,畢竟也化石非常漫長,而且有很多蛛絲馬跡,人類目前的科學手段還沒有辦法全面的揭示出來。特別是人類在進化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那麼人類為何能夠區別於其他的動物呢?人類為什麼會擁有聰明的頭腦?為什麼會擁有獨特的感官和意識?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界,也一直困擾著世界上每一個人。
  • 泰國大媽直播吃「火腿」,大塊吃肉太過癮,網友:吃播界老大!
    但是他一邊吃肉,還一邊喝奶,這樣的食量令人髮指估計小兵這一年也吃不了這一大塊肉啊,不過看著他直播也好,也算是一種減肥的方法了。讓自己有飢餓感,但是不吃東西,久而久之就會瘦下來了,但是看到這位大媽在吃火腿的時候,確實讓人感到非常的餓,因為大塊吃肉實在是太過癮了。小編瞬間就被這位大媽實力圈走了,而且這位大媽還非常的可愛,完全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媽形象。
  • 人類為何這麼聰明?500萬年前神秘突變的G基因,是誰的「傑作」?
    然而其他有些動物的大腦雖然有些比人類的要大,但是表面是光滑的所以影響了表面積,那麼也影響了其中神經元的數量。有人肯定會說大象的腦子比人類要大得多,為什麼大象沒有人聰明了?德國的馬斯克普朗克分子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所的發育神經生物學家維蘭赫特納的團隊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檢查了流產的人類胎兒組織和胚胎小鼠想弄清楚哪些基因在皮質的發育過程中是活躍的,那麼跟齧齒動物相比,人類和其他靈長類的動物在大腦這個器官上面的擴展是很大的。
  • 號稱海洋中靈長目動物,章魚有多聰明?幾億年前和人類有共同祖先
    要說這個陸地上最聰明的動物,除了人類這種高等智慧生物,肯定會有人說出不同的答案,有人會說靈長類動物,的確是這樣,它們甚至會製作和使用工具。靈長類動物也確實是和人類親緣最近的動物。但是如果我說海洋中最聰明的動物是誰呢?
  • 乳製品知識科普:從「喝奶」向「吃奶」的轉變
    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已從二十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到36公斤,喝奶已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儘管如此,中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仍不足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不足亞洲人均量的二分之一。《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近八成中國消費者乳製品攝入量不達標,超七成人僅食用牛奶和酸奶,消費類型非常單一,「喝奶」仍是主要的消費形態。
  • 美國人吃肉,巴西人吃肉,再看看我們中國人吃肉,區別在哪裡?
    人類自古就是從茹毛飲血的時代不斷進化改良,逐漸變成現代社會的模樣,這也說明人類離不開肉食。肉,能夠讓人歡喜,能夠填飽人的肚子,能夠提供給人充足的營養。
  • 兩歲寶寶晚上睡前喝奶好不好?營養師:好呀!但有時候也不好
    之所以這麼大睡前還給喝奶,主要還是看重睡前喝奶的好處。奶是富含優質蛋白、鈣磷鎂以及維生素A、B2等營養成分的食物,夜間10點至凌晨2點是寶貝體內生長激素分泌的尖峰時間,生長激素的作用就是促進骨骼、內臟和全身生長.促進蛋白質合成,影響脂肪和礦物質代謝,在孩子生長發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 減肥可以吃肉嗎?怎麼聰明的吃肉,才能邊吃邊瘦下來?
    那麼,減肥可以吃肉嗎?如果你還傻傻的認為減肥就要戒肉,只能吃蔬菜水果,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減脂餐需要均衡營養攝入,科學補充優質蛋白、碳水、脂肪,而不是單純的吃某幾種蔬菜。身體的循環運轉離不開三大必要元素的支持,還需要補充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物質,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多樣化飲食,才能保證身體代謝水平,提高燃脂速度。
  • 肺結核與人類的古怪「姻緣」
    每年的3月24日被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既然是這麼一種可怕的疾病,似乎乏善可陳,但事實上,人類與肺結核的病原體——結核桿菌的關係,比初看起來的要複雜得多。結核桿菌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可能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這個違反直覺的看法來自一個看似不相關領域的研究:我們遠古祖先吃肉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