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合作社是廣大農民群眾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中堅力量。
自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形成完整產業鏈,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我國農民合作社快速發展。據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截至2020年5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22.5萬家。農民合作社在建設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為帶動農民合作社發展也出臺了一些列扶持政策。那麼,2020年農民合作社扶持政策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財政項目扶持
2020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的方式,建設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提升技術應用和生產經營能力。農業農村部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建設工程,支持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節能通風庫、氣調庫等設施。
用地用電保障
2019年,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明確農民合作社從事設施農業,其生產設施用地、附屬設施用地、生產性配套輔助設施用地,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按農用地管理。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的用地指標積極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生產經營。落實農民合作社從事農產品初加工等用電執行農業生產電價政策。
強化人才支撐
農業農村部注重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才,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加快高素質農民培育,聯合財政部啟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大力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才。指導涉農專業建設,與教育部合作共建8所農業大學,與地方省部共建17所農業大學,圍繞農業農村發展和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需要,指導共建高校及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加強涉農重點專業群建設,鼓勵更多畢業生進入農村、紮根農業。
此外,還從金融保險服務、農技推廣服務、示範創建引領等方面加強對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支持力度。
國家為促進農民合作社發展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既表明了國家對農民合作社發展的重視,也體現出農民合作社對我國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意義。相信未來國家將進一步推動各項扶持政策落實落地,農民合作社將迎來更加高質量的蓬勃發展。